第一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3.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教师讲义Tag内容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和可观测宇宙。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 生命的星球。 3.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 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4.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 很多不利。
2、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 说明太阳对 地球的影响 1.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 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2.能够解释不同区域太阳辐射强弱差异的原因。 【区域认 知】 3.能够合理描述和解释太阳活动, 并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人地协调观】 4.能够运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说明相关的一些自然现 象的变化过。
3、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 明地球的圈层结 构 1.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区域 认知】 2.观察、识别、描述与地球圈层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地理实 践力】 3.能够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 合思维】 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描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 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
4、第三章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 、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 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4.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5.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由副热带向两侧高低。
5、第五章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植被与土壤 1.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 长的地方,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2.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 类型。 3.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4.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 5.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
6、第六章第六章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形成 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 3.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多种灾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4.防灾减灾工作主要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 个方面。 5.面对自然灾害,掌握自救与互救措施至关重要。。
7、第二节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地貌的观察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 视频、 图像, 识别 3 4 种地貌,描述其景 观的主要特点 1.观察、识别、描述不同地貌特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 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2.能够描述不同区域地貌景观的观察方式。 【区域认知】 3.能够描述分析不同地貌景观的特点及成因。 【综合思维】 4.通过观察优美的地貌景观,树立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人。
8、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 自然灾害的成因 1.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2.能够通过区域分布图,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 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区域认知】 3.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 4.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 思想观念。。
9、第三节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 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1.观察、描述海水运动方向,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 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2.通过图表资料, 分析海水运动的分布规律。【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海水运动规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变化 过程。 【综合思维】 4.海水运动对海洋污染产生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环境 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
10、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第 1 课时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 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1.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2.能够解释不同地区太阳辐射强弱不同的原因。 【区 域认知】 3.能够运用大气受热过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的 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 4。
11、第四节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 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 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 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2.为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正确地、科学 地防灾、减灾。 【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 遥感技术 1.定义:利用装在航空。
12、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汽等对生命活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与人 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3.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 大气。 4.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并充分利用各层大气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 5.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
13、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 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观察化石标本,推测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培养 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2.结合地球的演化历史,从大尺度区域科学认识地球 上的海陆变迁。 【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说明地壳与生命的演 化过程。 【综合思维】 4.通过地质史上的生物灭绝,认识保护濒危动植物的。
14、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土壤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 土壤标本,说明土壤 的主要形成因素 1.观察、识别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 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 实践力】 2.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原理,说明土壤的发育过 程。 【综合思维】 4.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
15、第四章第四章 地貌地貌 1.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 2.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峰林、洼地、溶洞等。 3.河流地貌主要有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曲流等。 4.风沙地貌主要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沙丘等。 5.海岸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拱桥、海滩等。 6.观察地貌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 7.高度、坡高、坡向等是地貌观察的重要。
16、第二节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性质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 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1.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在全球或局部海域的 分布特点。 【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海水运动规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过 程。 【综合思维】 4.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
17、第三节第三节 防灾减灾防灾减灾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了解 避灾、防灾的措 施 1.通过模拟各种自然灾害, 进行各种自然灾害防避的演习训练。 【地理实践力】 2.通过自然灾害分布图,明确不同区域主要防避的自然灾害类 型。 【区域认知】 3.通过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类型的特点,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防 避措施。 【综合思维】 4.通过各种自然灾害的防避,了解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 地协调观。
18、第第 2 课时课时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等, 说明热力 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 象 1.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 热爱科学 的精神。 【地理实践力】 2.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学习, 认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 差异。 【区域认知】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 生活中的局地环流 问题。 【综合思维】 4.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污染企业布局方案、。
19、2020 年育才中学补习中心年育才中学补习中心高考仿真试题高考仿真试题 理科数学理科数学 命题人:钟宏亮命题人:钟宏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分分,共,共 60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目要求的 12020精选精选复数复数 2i 3i i1 的共轭复数是的共轭复数是( ) A12i B12i C2i1 D2i1 【答案】【答案】B 【解析】故选【解析】故选 B 22020精选精选集合集合 2 230Axxx , 集合集合 2 1,By yxxR,则,则AB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