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遵义市 2018 年中 物理 试题 解析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专区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 20182018 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 1.5m 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37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0m/s D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 50g 2下列有关材料、能源、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手机充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手机通话是利用超声波传送 D半导体材料可制成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 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
2、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 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5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B电吹风里的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只与电流方向有关 D只要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
3、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62018 年 5 月 21 日,遵义市教育系统第二届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在遵义师范学院体育馆开幕。关于羽 毛球运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状态 B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大于羽毛球给球拍的作用力 C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时受重力、推力和阻力的作用 D击球后,羽毛球离开球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7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重力越大,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B大型载重汽车增加轮胎数量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爬杆运动中,从杆顶下滑的过程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D用手把玻璃
4、杯握住停在空中,增大手对玻璃杯的压力,玻璃杯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8如图甲所示,R2为电阻箱调节 R2时电流表示数 I 随之变化。如图乙所示是电阻箱阻值 R2与电流表 示 数 的 倒 数的 图 象 。 则 定 值 电 阻R1与 电 源 电 压U的 大 小 分 别 为 ( ) A5 30V B5 2.5V C10 20V D10 10V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5 个小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 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的小红旗长度 cm,小红旗呈现红色是因它 红光(选填“反 射”“吸收”或“折射”) 。 10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 2s 末速度为 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
5、 9.8m/s,在冲 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 12.50s 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 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 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1在一次抗洪救灾行动中,一名质量为 60kg 的武警战士登上一艘自重为 540kg 的冲峰舟准备抢险 救灾,此时漂浮在水面上的冲锋舟排开水的体积为 m 3,若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1.2m3,最多还能 装载质量为 kg 的人和物资。 (水=1.010 3kg/m3) 12某课外活动小组测某种液体的密度,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如图所示, 此时可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横梁平衡,调
6、节平衡后,先用天平测出盖上盖子的空玻璃质量为 28g, 然后装满水并盖上盖子,测出总质量为 78g,把水倒掉将玻璃瓶内外擦干,再装满待测液体并盖上盖子, 测出总质量为 68.5g,则被测液体密度为 kg/m 3。 (水=1.010 3kg/m3)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与 R2都是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当 S1闭合、S2接 a、滑 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 3.5V,电流表示数为 0.5A;当 S1闭合、S2接 b、滑动变阻器滑 片置于中点时,电压表示数减小了 1.1V,电流表示数增加了 0.3A,则 R2= ,再将滑动变阻器滑 片置于最右端,此时电路消耗的总
7、功率为 W。 三、实验、论述及作图题(本大题包括 5 个小题,31、32、33 题各 4 分,34 题 6 分,35 题 4 分,共 22 分 14如图所示,放在小车上的木块随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作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 图。 (图中 O 点为木块的重心) 15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 大致位置。 16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去撞击水 平面上的木块,实验步骤如图甲、乙、丙所示。 (1)实验中,木块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刚要撞击木块时小球具有的动能越 。 (2)通过比较甲、乙
8、两次实验可得,动能大小与 有关。 17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经正确组装器材并调节,在光屏中央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像未画出) ,则此时光屏上 接收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 (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变高,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 央,可将凸透镜向 调节。 18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实验室有以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 4.5V) 、标有 2.5V 的小灯 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01A”、开关各一个,定值电阻三个(10、20、30) 、导线 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9、时小灯泡亮度 变亮。 (2)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多次实验,并将其中三次数据记录在表 格中,根据数据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表示 U/V 2 .0 2 .5 2 .8 电流表示数 I/A 0 .20 0 .24 0 .26 (3)上述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想进一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将小灯泡取下后,按图乙 电路在 R 的位置依次换成已有的定值电阻(10、20、30)先后接入电路,为保证每次都能将接入的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调为 2.5V,应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阻值范围为 至 的电阻 R。 19把汤匙放在手指上,仔细调节使其在手指上平衡,
10、如图所示,判断汤匙在手指上的左侧部分和右 侧部分的质量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包括 3 个小题,36 题 6 分,37、38 题各 9 分,共 24 分 ) 20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 1200N 的建筑料,建筑材料在 30s 内上升了 3m。 (1)求工人师傅做的有用功; (2)提升该建筑材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求工人师傅对绳端拉力的功率。 21如图所示,是平底热水壶,其质量为 0.8kg,内底面积为 180cm 2某次用该热水壶装 1.2L 水放在 水平桌面上,测得水深 10cm,初温 25。 水=1.010 3kg/m3,C 水=4.210
11、3J/(kg) ,g=10N/kg (1)水和热水壶的总质量是多少? (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水至少吸收多少热量? (3)加热前水对壶底的压力多大? 22小华家买了一个家用电吹风,其简化电路如图所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 工作,请解答如下问题: 热风 温度 5075 额定 功率 热风时: 990W 冷风时: 110W 额定 电压 220V 质量 0.5kg (1)电吹风吹冷风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大? (2)电热丝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大? (3)电吹风内电动机的电阻是 1,电吹风吹冷风 30min 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8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 1.5m 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37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0m/s D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 50g 【解答】解:A、课桌高度约为 0.8m;故 A 错误; 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37左右;故 B 正确;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 1m/s 左右;故 C 错误; D、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 300g,故 D 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材料、能源、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手机充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手机通话是利用超声波
13、传送 D半导体材料可制成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 【解答】解: A、天然气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利用之后无法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A 错误; B、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手机在工作时,储存在电池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B 错误; C、手机就是利用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来实现信息传递的,故 C 错误; D、二极管、三极管都是半导体材料锗、硅等制作而成的,故 D 正确。 故选:D。 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14、”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解答】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形成过程分别是凝固和凝华,故 A 错误;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B 正确。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C 错误。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 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5、【解答】解:A、声速与频率无关,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 A 错误; B、人的听觉范围是 20Hz20000Hz;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听见,故 B 错误;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即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故 C 正 确;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B电吹风里的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只与电流方向有关 D只要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解:A、
16、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故 A 正确。 B、电吹风里的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故 B 错误。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故 C 错误。 D、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 D 错误。 故选:A。 62018 年 5 月 21 日,遵义市教育系统第二届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在遵义师范学院体育馆开幕。关于羽 毛球运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状态 B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大于羽毛球给球拍的作用力 C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运动
17、时受重力、推力和阻力的作用 D击球后,羽毛球离开球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解答】解: A、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即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状态, 故 A 正确; B、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和羽毛球给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 B 错误; C、羽毛球在空中运动时,不再与球拍接触,不受推力,只受重力和空气的阻力。故 C 错误; 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不能说受惯性的作用;因 此,羽毛球离开球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球具有惯性。故 D 错误。 故选:A。 7下
18、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重力越大,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B大型载重汽车增加轮胎数量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爬杆运动中,从杆顶下滑的过程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D用手把玻璃杯握住停在空中,增大手对玻璃杯的压力,玻璃杯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解答】解: A、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压力不一定越大,摩擦力不一定越大,故 A 错误; B、大型载重汽车增加轮胎数量,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故 B 错误; C、爬杆运动中,从杆顶下滑的过程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 C 正确; D、手握玻璃杯静止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玻璃杯受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