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1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秋分.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福建省宁德市2021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秋分.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宁德市 2021 普通高中 毕业班 第一次 质量 检查 语文试题 秋分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宁德市宁德市 20212021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材料一:材料一: 在漫长而庞杂的中国文学历史中,对城市的书写虽一直未成主流,却始终有着一条时隐 时现的脉络。随着 80 后以及更年轻作家的成长,城市文学俨然已经开始成为文学叙事的主 体,这个过程当然伴随着乡土社会的崩塌和乡土文学逐渐式微。中国文学到了一个改乡土 换城市的节点,对中国文学中的城市
2、叙事做一整体性研究,既有必要,亦有价值。 中国的城市和城市叙事大体呈现为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两种路向和风格。 在很长的一 段历史时期,谈论中国的城市便只有北京和上海;检寻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也不难发现, 北京和上海在百年来的风云变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相互纠葛,已然超出了单纯的城市的意 义,而成了两个包含诸多隐喻和内涵的象征物。不管是历史的选择还是人们的阐释,它们并 行呈现着两种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同时也当然是两种面对现代世界、构筑现代生活的方式。 这两座城市,作为两个巨大的复杂文本,为整个中国提供着阅读漫长现代转型的可能,而这 可能性中的一个,正存在于文学叙事之中。 基于以上双城带群城的城市现状,
3、 对中国当代文学中城市叙事的研究, 引入文学地理学 的视角就成为一种必然选项。斯达尔夫人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论德国 等文章中,明确提出社会习俗、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学形态的影响,并以此区分了以德国为代 表的北方文学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南方文学。丹纳也曾说: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 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这些论断都是针对前现代社会的叙事作品而言,在 这一时期,文学与地理学之关系,主要建立在文学与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的联系上,而到了 现代社会, 文学与地理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文学与城市之关系上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 城市不仅是人们的主要生活环境,是第二自然,更重要的是,与传统
4、的乡村相比,城市对人 具有更为明显和强烈的塑造功能,甚至有学者把城市看作是锻造人的工厂。 如果说,在本雅明的时代,城市的特性还表现为它与乡村的某种对立,并通过这种对立 才确立了自己的形象;到了二十世纪的后半期,城市似乎已经完全和乡村世界脱离,自成一 体,并成为构成世界的主要物质空间。通过飞机、高速铁路等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各大城 市之间的界限被消弭,它们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在文化层面,北京与上海的距离比北京与其 郊区的距离更近。 全球化最明显表征是城市的无缝连接, 并由此实现了多种生活方式之间的 彼此流通互渗。这一点,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已经日益明显,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最为国际 化的都市,和纽约、
5、巴黎、伦敦等世界大城市一起构成第一城市集群。而在中国内部,更多 的城市又围绕着北京和上海连成一片, 形成第二层级的城市群落, 乡土社会更多地作为城市 的对应物而被提及。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现实,而且城市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其 自身就是一种特别文本。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展开, 也就是中国的城市不断发展漫延、 乡土逐渐收缩的一个过程。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转型的基本路径, 与城市化相伴而行的, 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所发生的天 翻地覆的变化, 城市文学是这一转型的双向互动的结果。 城市是都市生活加之于文学形式和 文学形式加之于都市生活的持续不断的双重建构。 城市叙事研究, 就是把文学中的城市与现 实
6、中的城市做一定的对应, 并且相信文学中的城市对于市民生活的重要性, 二者形成了一种 文学与地理的特殊关系。考察城市文学,在本质上是考察城市的一种特殊途径,它比其他方 式更具优势。 因此, 讨论城市文学不能单纯地采用传统的分析方式, 而是有必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方法 论。这种方法论立足于文本,却能将触角伸向现实的城市,实现文学中的城市与现实的城市 的同构。这是一种借鉴文化地理学而来的文学地理学,即城市文学地理学,它是由文学建构 而形成的一种地理学, 其本质是对文学文本与城市地理进行综合分析, 而不是把文学作品仅 仅视为一种调查报告或者地理数据。 (摘编自刘汀城市叙事与文学地理学) 材料二:材料二:
7、文学地理学是 18 世纪中叶康德在他的自然地理学中提出的一个地理学概念,由于 康德的自然地理学理论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地理学和地域美学思想, 在西方美学和文学批评中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渐和强国新民的历史大潮中,梁启超、章太炎、刘 师培等人将康德的文学地理学和那特径的政治学用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南北差异的 研究, 开创了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历史。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与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研究的是作家、作品和文学接受的空间结构分布。作家、作品 和文学接受中的地域审美观念是文学地理学所要关注的重点。 从中国和西方文学地理学发展 的历史过程来看,文学地理学属于
8、地理学与文学批评、地域美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区域地 理学的区域一比较方法是文学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为文学地理 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美学和地理学的基础。 (摘编自钟仕伦概念、学科与方法:文学地理学略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中,城市文学一直不是生流,直到 80 后以及更年轻作家用他们的 创作才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B.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在世纪风云变幻中扮演的角色有差别, 各自具有丰富内涵, 所体 现的现代化途径也各不相同。 C.关于城市文学,斯达尔夫人认为要注意考查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的影响,丹纳认为要注 重种族
9、、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D.城市化是中国现代转型的基本路径, 城市化推动普通人生活的巨变, 由此催生了城市文 学,促进了城市叙事研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要理解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转型和城市化进程, 作为双向互动的结果, 就不应忽视城 市文学这一重要媒介。 B.二十世纪后半期, 城市通过与乡村的对立确立了自己的形象, 各大城市逐渐形成一个统 一体,彼此流通互渗。 C.采取城市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对文学文本与城市地理进行综合分析, 有利于实现文 学与现实的城市同构。 D.在康德和那特径相关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梁启超、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开创了中国文 学地理
10、学的学科历史。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学地理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分) A.陈梁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B.北宋诗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学史意义分析 C.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自然地理环境的书写及“白雪”意象 D.海明威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地理叙事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文学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日暮乡关日暮乡关 公刘 日前,忽接老友、诗人刘岚山先生来信,提起了这么一档子事:我的故乡(安徽 和县
11、)仅存一份的刘氏宗谱复印后给了我一份,上载始祖刘福五公,系南宋度宗之三 年,自江西南昌府梓溪刘迁来和县三户刘;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即公元一二六七年, 迄今已七百二十五年;谱上并标注校书堂,实即以汉代刘向(刘邦四世孙)校书的官职 为堂名。 寥寥数语,真教我惊喜不胜!我立刻作复,告诉刘岚山:在下正是梓溪刘。七百 二十五年前,咱们竟是一家子! 究其实际,我和这个梓溪刘也关系淡漠;我们这一支刘氏血脉,早在爷爷辈,便已经既 离乡又离土了。 余生也晚,爷爷奶奶全不曾亲眼见过。只是听上人平目带出来的三言两语,知道爷爷在 先也是个作田佬,而且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的地道雇农。从我爷爷那些年月算起,便沦落 成了
12、没有故乡的流浪汉,没有土地,没有根,惟一剩下的私有财产是乡音。 三代人,祖父、父亲、我,就在这种飘浮的状态下,家无恒产,居无定所,于南昌市区 酸甜苦辣了百余年。 父亲像只风筝, 好歹还收了回去; 自从我把斧头换作笔, 风筝便断了线, 只能飘到哪儿认哪儿了。 令人欣慰的是,我毕竟还珍藏着有关故乡的美好记忆。我还得感谢日本侵略者。要 不是上海爆发了 八 一三 事变, 要不是第二天白天南昌就遭到了贴着红裔药的飞机空袭, 要不是我当时就读的百花洲被炸成了一堆瓦砾,我就只好把故乡一词唤作故城了。 然而,乡就是乡,对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化积淀的东方社会,一个人,假如没有故乡,那 简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怪物
13、了。 连续三天的狂轰滥炸,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断墙残垣,血肉横飞;市民们惊恐万分,纷纷 出逃。我父亲冒着危险,顶着大太阳四处奔走,最后找到了我的一位堂叔,他答应从乡下老 宅中腾出两间房子来,暂供我们家的妇孺眷属借住。 这年是一九三八年,我十一岁。 望着一堆匆忙拾掇好的行李, 母亲只是不出声的哭泣。 我还不理解舍家抛业和生离死别 的人生况味,相反,说来罪过,倒暗自高兴得到这么一个机会,可以回爷爷出世的地方去, 看看乡下是什么样子,兴许还能和新交的小朋友一道去逮几只蚂蚱 果然,走进北坊村,一切都新鲜,连空气都新鲜,再也闻不到中山路上那家雨具作坊臭 烘烘的桐油味了, 也没有必要在横穿马路时害怕汽车了,
14、何况还有那许多陌生的东西刺激我 的好奇心!无论哪棵树上,都有长一声、短一声的知了叫,无论什么水沟,都有闹一阵、歇 一阵的蛙鸣,又是蝴蝶,又是蜻蜓,天天都能碰见扑下地来抓小鸡的老鹰。 从我们临时落脚的一砖到顶的大屋子里出来, 不远就是两个暗中相通的大池塘。 都呈长 方形,并经过精心修葺,没有土坡,只有麻石砌成的塘沿和麻石搭成的踏板,踏板上,总有 人淘米,洗菜,洗衣裳,洗锄头和箩筐。 这是一片撑满绿伞的荷塘,白的红的荷花,以及大大小小的莲蓬;而不长莲荷的地方, 则是菱角藤的天下。小菱角有两种,一种色青,一种色紫,一律有四只角,仿佛永远长不 老,永远是脆生生嫩汪汪的。更奇怪的是,这些菱角藤,像煞铺在
15、水上不会下沉的网,尽管 它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坠子。我常常拖上一只腰盆,当作小船,划进池中,利用归宗 的特殊身份,随意采菱角摘莲蓬吃;说实话,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尝过那么清甜可口的水 生果实了。每想起那番滋味,我都不免对大自然油然感恩。并且生出妄念来,希望重演这一 幕,只是光阴不再,人生不再,奈何!奈何! 父亲终于把我叫回南昌去,因为他已经请小工将堂屋(大厅)挖成防空洞;警报一响, 不必再像没头苍蝇似的四下乱碰了。剩下母亲一人,孤单单地留在乡下,我当然舍不得。但 我是家里惟一的男孩子,不便发嗲;留下什么表示一点男子汉的心意呢?临别前的三天,我 每日早早晚晚,都扛起一柄长出我一个半头的大竹筢,满世界
16、搂树叶子秋凉了,到处都 是黄里透红的落叶;不过,搂树叶子的人也不少,农家都靠这种有油性的东西填灶生火呢。 下乡的时候是搭的敞蓬卡车,回城去是步行。我的一双未经锻炼的细腿,走呀走的,过 了沙埠潭, 过了莲塘, 过了青云谱。 途中吃的是母亲替我准备好的饭, 饭下边埋着两块腊肉, 盛饭的家什是我们家乡通用的那种带盖的竹筒。六十华里,花了整整一天时间。 唐人崔灏诗云: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他登黄鹤楼, 北望汴梁 (开 封)时兴起的归思。如今我倒要借用他前面四个字,虽然既非登高,也无晚霞,全然与自然 景观无涉。 我不过意识到自己的生理年龄, 已经接近人生的黄昏, 又慨叹于一辈子浪迹四
17、方, 才无端生出这一段乡愁来;倘若真的叫我旧地重游,一旦看到,那像浓缩铀般微量而金贵的 一切,俱已化作云烟逝水,还真不如索性绝情的好呐。 1992 年 10 月 18 日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引用友人来信所提的刘氏宗谱的内容,交代自己与梓溪刘的渊源,为下文叙述 祖孙三代生存状态和自己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做铺垫 B.文中叙写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连续三天狂轰滥炸的景象,交代了“我”奔走回乡的时 代背景,同时也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C.文中“故乡”“故城”加上引号,作者是为了强调乡村与城市的区别,表现了城市现代 化进程中乡村正在逐渐失去它的
18、生命力与活力。 D.文中叙述自己临别前三天每日早晚满世界搂树叶子, 表明自己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的 懂事、勤快,对孤单滞留乡下的母亲的牵挂。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风筝便断了线, 只能飘到哪儿认哪儿了” 这个比喻句, 作者将自己比作断了线的风筝, 写出了自己居无定所、漂泊不定的生存状态。 B.文中以孩童的视角与自己走进北坊村时所见所闻,选取知了叫、蛙鸣、蝴蝶、蜻蜓、抓 小鸡的老鹰等意象,使这一场景充满童心童趣。 C.“走呀走的,过了沙埠潭,过了莲塘,过了青云谱”这四个短句运用反复、排比手法, 叙写自己离乡回城途中状况,流露出对家乡的依恋。 D.文章
19、以乡情为线索,采用顺叙手法结构全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的表达方式,句式整散结合,语言真切诚挚。 8.文章花费颇多笔墨描写荷塘景物与荷塘嬉耍,对此你如何理解?(4 分) 9.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角度赏析本文的结尾段。(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江海,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淹少孤贫,不事章句之学 ,留情于文章。宋建平王景素 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言受金,淹被系狱,自狱中上书。 景素
20、览书,即日出之。及镇京口,淹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会东海太守陆澄丁艰 ,淹 自谓郡丞应行郡事, 景素用司马柳世隆。 淹固求之, 景素大怒, 言于选部, 黜为建安吴兴令。 及齐高帝辅政,闻其才,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 文诰亦办。相府建,补记室参军。高帝让九锡 及诸章表,皆淹制也。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 镜及竹简古书, 字不可识。 丰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似是科斗书。 淹以科斗字推之, 则周宣王之简也。少帝初,兼御史中丞。明帝作相,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 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淹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 更恐不足仰
21、称明旨尔。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托疾 不预山陵公事。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临海 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 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都,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 及事平,时人服其先见。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淹乃谓子弟曰: 吾本素宦,不求富贵。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 卒。武帝为素服举哀,谥 曰宪。 (选自梁书江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临海太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