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3)(002).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3)(002).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3002 统编 人教版 道德 法治 九年级 上册 复习 提纲 002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九上) 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一、坚持改革开放一、坚持改革开放 1、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2、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及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养老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等。 (2)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基本国策) : 内容: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走出去表现在开拓海外市场, 参与国际合作; 引进来表现在引进资金、 人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结合。传播中华文化与学习西方 优秀文明相结合。 原
2、因:经济全球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 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当代中国的命运和世界命运联系在 一起,我国要发展、进步和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国家国家: 必须把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既要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坚持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任 何时候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 青少年青少年:树立平等、开放、合作、参与的国际观念和全球意识。尊重文化差异,相互包容,平等交 流。保护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弘扬民族精神。虚心学习世界不同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3)成就(P6-8) : 表现:综合国力: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就业规模扩大扶贫工作取得成就。 影响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原因: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
4、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创业等。 (4)作用: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 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 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改革 开放是强国之路和富民之路,是活力源泉,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 4、党的基本路线: 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5、持改革开放。 重要性: “一个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亡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人民当家 做主、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 是强国之路,是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是强国之路,是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地位: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5、十九大召开的意义: 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
6、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二、走向共同富裕二、走向共同富裕 1、改革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1)原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 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 最鲜明的特色。 (2) 措施: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落实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转换增长动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7、系, 深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公平正义。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共享发展成果 (1)为什么?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怎么办?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多谋民 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促进生活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 补充: 3、共同
8、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一部分人、地区 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保障和改善民生:内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弱有所扶。存在 的问题: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大,教育不公平,看病贵等。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 展生产力(根本途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等工作;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等政 策;建立廉租房等制度;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等;实施再就业培训等。青少年:树立奉献精神,关注 国计民生;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为解决民生问题建言献策;关注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参
9、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等。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解决主要矛盾,满足 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 现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性质(两个先锋队) 、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第二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一、创新改变生活一、创新改变生活 1、感受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 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
10、5)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 2、创新引擎: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源泉。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驱动是国 家命运所系。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创新无止境二、创新无止境 1、创新强国: (1)科技: 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现状(成就和 差距)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看,我国 任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
11、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教育: 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根本途径。现状: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 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任然突出, 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国家: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
12、的重心 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 道路;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 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奖励机制,普及科学知识) 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个人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学会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勤动脑,勤观察,善于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动手 能力,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 (5)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等战略成效显著;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13、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科技创新 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方针;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6)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什么?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等战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科 技创新提供了坚持的物质基础;我国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大科技工作者 发扬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2、万众创新 (1)个人: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企业必须自
14、强奋斗、敢于突破。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表现 P26) (4)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何保护知识产 权?P27) (5)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课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一、生活在一、生活在新型新型民主国家民主国家 1、民主的足音 P30-32 (1)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2)1840 年以来,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 的最强心声,但“还权于民”没有实现。 (3)党成立以来,不断探索民主实现形式。新中
15、国成立后,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飞跃,社会主 义民主得以真正确立,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价 值追求。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和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 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 2、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P33-35 (1)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 (2)目的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 主。 ) (2)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保
16、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4)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二、参与民主生活二、参与民主生活 1、行使民主权利 (1)正确认识公民参与:重要性: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内涵:公民依照法律 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 践: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民主选举(地
17、位、形式、原则)民主决策(地位、要求、制度保障)民主监督(地位、意义) 2、增强民主意识 (1)原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 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 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要求: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要自觉遵守宪 法。积累民主知识。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补充: 1、听证制度的意义: (1)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障合法权益。 (2)促使国家机
18、 关及其工作人员克服官僚主义,做到依法行政。 (3)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4)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反对谣言,该怎么办?(1)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媒体:以媒体理性涵养公众理性,做好宣传工作,凝聚社会共识。 (3)公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 谣,理性客观,积极举报。 第四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一、夯实法治基石一、夯实法治基石 1、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重要性: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地生活 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现
19、代文明 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 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社 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法治的要求: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要求实行善治。P45-46 2、描绘法治蓝图 (1)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高度重视 十五大 确定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性:基本方略、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方针: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防线) 、全民 守法(基础) 。国
20、家: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青少年:积极参与到法制建设中去,积极宣传,建言献策;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维权,依 法律己;勇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 二、凝聚法治共识二、凝聚法治共识 1、政府: (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宗旨:为人民服务,因为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人民。 2、法治政府: (1)含义: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
21、轨道上运行。 (2)为什么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什么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深入推进 法制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利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利于政府树立良好 形象,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3、依法行政: 重要性: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 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 权。要求:政府依法行政,
2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 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意义:防范行政 权力的滥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4、厉行法治: (1)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要求(如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如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现 代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政府及 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
23、法;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 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 第五课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家园 一、延续文化血脉一、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根、中华文化根 (1) 中华文化: 产生: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 相互学习, 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大好河山,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等。特点: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组成及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是优 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
24、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 创造力创造力和海乃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包容力。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 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坚定文化自信: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来源: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