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5课知识点整理.docx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996995
  • 上传时间:2021-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4.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5课知识点整理.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道德 法治 上册 知识点 整理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资源描述:

    1、1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1 1.1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历史一、改革开放历史原因?(原因?(为什么为什么)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奠定 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决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 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富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富 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作用)(作用) : 1、

    2、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 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

    3、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三、三、改改革开放革开放 4040 年年的成就的成就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坚持改革开放不动 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40 年来,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 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对国家) 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对人民) 3、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 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成为影 响世界的重要重要力量。 (对世界) 四、改改革革开放的地位

    4、与开放的地位与评评价价: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关键选择。改革开放 是强国之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课课前自测:前自测: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 众的 ,极大解放和发展 ,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我国逐步确立了 为主体、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 多种所有制经济 、 的新格局。 3、中国的腾飞证明,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 、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 和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_ 力量 2 1.2 1.2 走向共同富裕走向

    5、共同富裕 一一、为什么为什么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的依 靠改革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3、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 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 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二二. .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挑战和对策)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挑战和对策) 1、挑战:我国经济

    6、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策: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 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 健康可持续发展。 2、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 平衡等现实挑战。 对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 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 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

    7、 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三三、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 1.1.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是否惠及全体 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2 2、如何、如何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 享有,

    8、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共同 富裕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 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 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 制度的坚实保障。 课课前自测前自测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_和_之间的矛盾

    9、。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_阶段转向_阶段 3、_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坚持以_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发展的根本目的是_.党的奋斗目标是_ 3 2.1 2.1 创新创新改变生活改变生活 一、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 1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处处有创新。 2 2、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可以是创造发明, 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 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 也是团队、 集体的创造活动。 二、创创新对我们的影响(作用)新对我们的影响(作用)( (对对个人个人) )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获

    10、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 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 超越自我。 2、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生活更美好。 三、创新对国家创新对国家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对社会与国家的社会与国家的作用)作用) (1 1- -3 3 对对人类人类社会社会,4 4 对对 我我国)国)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 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 也可以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11、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 进步。 4、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 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 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5、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 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 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总之,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1.创新是一种 。 它是个人 , 也是团队

    12、、 集体 。 2.创新改变我们的 和 ,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 能, 。 3、生活中每个领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 _,技术的创新 _,制度的创新_. 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5、 创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实施 , 推 进 以 科 技 创 新 为 核 心 的 全 面 创 新 , 让 创 新 成 为 推 动 发 展 的 ,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6、我国改革开故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 的时代 精神。 4 2.2 2.2 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怎样创新?)怎样创新?) 一、创新强国一、创新强国建设创新型国

    13、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国家层面)国家层面)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的科技现状: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 础, 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但从整体上看, 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但从整体上看, 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

    14、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质的轨道上。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 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调机制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调机制,搭建有利 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

    15、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二、万众创新(社会二、万众创新(社会企业与个人层面)企业与个人层面)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 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 分城乡、 不分行业, 每个人都是创业者, 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1)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 胜之道。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2)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 自信,表现为探索新

    16、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 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3).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 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 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 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科技现状是:_.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 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位置,

    17、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 的轨道上来,加速 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 、培养 人才、进入 _的根本途径。 5、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 、重点跨越、支 撑、 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 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 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 道。 7、创新的时代,既要 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 自己的知识产 权。 8、创新的目的是增进 ,让生活更美好。 5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3.13.1 生活在民主国家生活在民主国家(国家层面)国家层面) 一、民主的足音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18、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 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的足音: (追求民追求民主主价值价值的的历史历史进程进程是是什么什么?) (1) 、1840 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 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心声。 (2) 、1949 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 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民 主的胜利主的胜利。 (3)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 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真正确立。 (4

    19、)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 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新型的民主(是什么?) 1、本质本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 2、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 最真实、最广泛、 最真实、 最管用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 3、人民民主的真谛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作用(为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经济社会持 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国

    20、家繁荣富强。 四、如何实现民主价值?(怎么做?) 民主价值的实现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形式: (1)选举民主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 利。 (2) 协商民主协商民主, 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 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的实现: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 的根本途径。 (2) 、中国共产党

    21、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 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 、实行基层群众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 3.23.2 参与参与民主生活民主生活(个人层面)个人层面) 一、行使民主权利权利(公(公民行民行动上动上) 1、原因?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可以实现民主权 利,维护

    22、自身的合法权益。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二、增强民主意识意识(公(公民思想意识上)民思想意识上) 1、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 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 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

    23、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 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 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民主意识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 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A、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 主生活。B、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民主态度。 C、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

    24、主意识。 1、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 的 建立。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 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 。 2、建设 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 ,已经成为全体中国 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人民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就 是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 、 、 的民 主。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和独特优势是 。 5、 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现 自治制度,发 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主要有_,_,_. 7、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 和 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

    25、现在日 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7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4 4.1 .1 夯实夯实法治基石法治基石 一、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与意义)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 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 有尊严地生活。 (对个人)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 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对国家与社会) 二、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

    26、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立法)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 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 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执法)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 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三、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基本方略。 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

    27、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 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 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法治,意味着_。追求并奉行_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2、法治要求实行_之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_。 3.是现代政文明的_,党的十五大把_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_,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8 4

    28、.2 4.2 凝聚法治共识凝聚法治共识 一、法治政府(一、法治政府(对政府机关)对政府机关) 1、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法治法治 政府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 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 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保障

    29、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 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需要防范权力的滥用防范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 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二、厉行法治(对二、厉行法治(对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成员) (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1、现代社会的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增强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0、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 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 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三三、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规范作 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 精神,强化道德对

    31、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1、在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_。政府的宗旨是_。 2、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奉行的基本准则是_。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_。 3、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推进_、 严格执法、 _、 _。 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和_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重视发挥法 律的_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作用。 9 第第五课五课 守望精神守望精神家园家园 5.5.1 1 延续延续文化血脉文化血脉 一一、文文明明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社会层面) ;文明是个体教养 和开化的表征(个人层面) ;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国家层面) 中国民族创造了五年年灿烂的中华文明,新中国成立后,

    32、中国人民创造了新奇 迹,为人类文明注入新活力。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 (五位一体) (注: 本册所说的 “文化” 一般来说, 指的是精神文明) 二二、文化文化(中华中华文化文化) 1、什么是文化(中华文化) (1)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灵魂。 (2)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各族答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积淀着中华民 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 供精神动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特点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了

    33、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 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4) 、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相融) 。 (5) 、 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一个重要原因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 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力包容力 2、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中华文化(重要性) (1) 、文化兴 国运兴,文化强 民族强。 (2) 、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源泉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坚实根基。 (3)

    34、、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精神动力。 3、怎么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1) 、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 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 、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 什么是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 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的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传 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 的光明前景

    35、。 文化的优秀、 国家的强大、 人民的力量文化的优秀、 国家的强大、 人民的力量, 是我们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底气, 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水之源木之本。 文化自信的作用: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 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 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三三、中华、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精髓。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其中, 有忧国忧民、

    36、 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奋进品格,有自尊互进、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和乐风范,有诚信守 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伦理理规范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 抑恶的处世准则处世准则,等等。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民族志 向向、高尚的民族品格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民族智慧。 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一种 10 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精华所在 2 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是

    37、中华文化的精髓精髓,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精华所在。 3、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建设。 青少年责无旁贷身体力行。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5.2 5.2 凝聚价值追求凝聚价值追求 一、高扬民族精神一、高扬民族精神 1、什么是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 (2)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

    38、族精神。 (3)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为什么要发挥民族精神? (1)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 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 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精神支柱,是维 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 而奋斗的不懈精神动力精神动力。 3、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表现在国家

    39、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 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对国家);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 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对他人) ;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 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对自己)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二)(二)构筑中国价值构筑中国价值 1、什么是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 (1)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 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其中,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 如善良、正直、诚信,但不同领域、民族、

    40、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由来: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 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内容: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标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社会层面的 价值取向,爱国、诚信、友善、敬业是公民个人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 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作用(为什么?) 它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 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 落细、落小、落实。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 11 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5课知识点整理.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96995.html
    alice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