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苏教版二上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doc

  • 上传人(卖家):淡淡的紫竹语嫣
  • 文档编号:991853
  • 上传时间:2021-01-02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6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二上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doc》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苏教版二上 数学 第五 单元 厘米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58 -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厘米和米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 P59-69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线段的初步认识,认识厘米和米,以及用里面和米做单位测量长度。通过这部分内容 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测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等 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打好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呈现,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 交流等活动中建立相关的概念。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1 米的

    2、实际长度表象。教材还注意培 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计的能力,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概念。最后,还安排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上 的“尺” 。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学时要精心安排学生认识线段和探索需要统一的长度单 位来计量长度的线索,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完成对数学概念的抽象与概括,获得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认识 厘米和米,不仅要知道它们是常见的长度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金缕,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清晰的 1 厘 米和 1 米实际长度的表象。有了这样的表象,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才会有可靠的支撑,才有可能正确合 理地用厘米和米作单位进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 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

    3、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通过看一看、 比一比、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实 际测量和估计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加强实际测量和估计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长度单位的概 念,积累比较丰富的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正确地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 段。 2 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米=100 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

    4、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认识咸蛋,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2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建立正确的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2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直尺、米尺、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5 课时 线段线段的初步认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 P59-60 例 1 和“想想做做” 。 2015-2016 学年

    5、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59 -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 会用直尺画线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初步借助工具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建立线段的表象。 疑点分析疑点分析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对此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 观察、比较。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

    6、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 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 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毛线、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教学随记栏学随记栏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 师边演示边突出要求:像这样用手握住这根线的两端,把它拉紧。 提问:与放在桌上时相比,这根线拉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板书:线段) 2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变换位置、长短。 提问:

    7、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也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3揭示线段的图形 出示线段。 师: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仔细观察,回忆刚才的动手操作,说说线段有 什么特点? 明确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们叫作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感知线段的特征 1结合演示,指出: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同桌互相指一指边,说一说端点在哪里。 提问: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折出线段 谈话: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

    8、折痕。仔细观察,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 吗?为什么?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吗? 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通过这个折一折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60 - 3 “想想做做”第 1、2 题 第 1 题:学生各自判断,再指名说明理由。 第 2 题:先讨论正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指出每条边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让 学生分别数出其他几个图形。 三、学习画线段。 1启发: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画? 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要求:每人用直尺试着画一条线段。 学生各

    9、自操作,指名板演。 评点线段,强调注意点。 2 “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追问:连结这两点还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想一想,连接两点,只能画几条线段? 3 “想想做做”第 4 题 提问:什么是“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 集体核对。 提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4 “想想做做“第 5 题 谈话: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结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在书上试着 画一画。 集体核对,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共画出几条,是不是在每两点 之间都画了一条线段。 启发:回顾刚才画线段的过程,想一想,如果给出的点数再多一些

    10、,画出的线段的 条数会怎么样? 四、小结学习收获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 P61-63 例 2,例 3,例 4 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和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表象。 疑点分析疑点分析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11、,用“为什么他们说的结果不同”,引 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61 - 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比、量、画等逐步让学生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 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最后教材还根据需要安排了 一定的实践作业,并在实践中让学生进行估测,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增强学生的 空间观念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直尺、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教学随记栏 一、故事引入,统一认识 1

    12、.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小朋友们看(播放小猴量围巾),为什 么他们量的结果不同呢? 请学生回答,一起总结:因为他们测量的工具不一样,请小朋友想一想有更好的办 法吗?(用尺去量。) 2.你知道的尺有哪些呢?让学生举例,媒体展示。 师: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必须有统一的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你们有学生尺吗?请你们观察自己的尺,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学生会 发现尺子上有刻度线、数字、厘米等) (2)师生交流,师相机介绍。(刻度 0 表示起点) 探究二:认识 1 厘米 (1)看一看

    13、,1 厘米到底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小朋友们指指看,从刻 度几到刻度几就是 1 厘米呢?学生回答,老师在媒体上演示。 小结:请小朋友们观察,每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可以看成一个大格,每个大格 的长度是多少?(都是 1 厘米) (2)比一比,请小朋友们拿起这个红色小方块,猜一猜它的每条边有多长?用尺子 量一量是不是 1 厘米?下面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方 块,左手慢慢抽出小方块,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小缝大约就是 1 厘米宽。 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头脑里。 现在不用方块,自己用手比一比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3)记一记,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14、 (4)找一找,伸出手提问:手指的宽度、手掌的宽度、一扎的长度,哪一个大约是 1 厘米? 我们要记住身上的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 (5)举一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 1 厘米呢?(图钉的长大约是 1 厘米, 田字格一条边的长大约是 1 厘米-)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 我们再到尺子上来找找看,从刻度 0 到刻度 2 是几个 1 厘米?2 个 1 厘 米是几厘米?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也是 2 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 请你在尺上找一找 5 厘米,5 厘米是从刻度 0 到刻度几,从刻度几到刻 度几也是 5 厘米?5 厘米是几个 1 厘米? 总结:线段里有几个 1

    15、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找一找、指一指 10 厘米。 三、 尝试实践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62 - 1.例 3 (1)出示图片,观察:怎么测量物体或者线段的长度?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物体(线段)与直尺保持位置一致,一端和 0 刻度对齐,另一端对 着几就是几厘米。 (4)“想想做做”第 1 题 这里有三种量法,请认真观察,哪一种量法正确?第一和第三种量法为什么不正确? 2.例 4 (1)画一条 4 厘米长的线段,怎么画? (2)学生尝试。 (3)指名交流。 (4)出示断尺:现在可以用它来画 4 厘米的线段吗?你想怎么画? 四、综合练习 1

    16、第 2 题 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2第 3 题 (1)出示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有多长呢?接近几厘米?你认为可以怎么说?(大 约 8 厘米) (2)总结:我们遇到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可以看它接近几厘米, 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3第 4 题 教师指导方法。 量手掌:五指并拢,手掌放平,量最宽处。 量一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明确起始位置再量。 4第 5 题 先量长方形,再次明确方法,再量三角形。 5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6.第 7 题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五、总结全课 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用手比划一下大约有多长? ,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 时用厘米做单位?

    17、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米认识米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 P64-65 例 5,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 1 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 的判断与思考。 2. 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63 - 3. 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疑点分析疑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

    18、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 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可以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 动中建立 1 米的概念。如果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费时、费力, 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自然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小黑板、米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教学随记栏 一、复习。 你的哪个手指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拿出尺子,从哪里到哪里是 1 厘米?2 厘米?3 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你的练习本,看它有多宽。 二、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都学会了用直尺测量

    19、一个物体的长度,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测量一 下讲台的长度。 这样测量方便吗? 教师出示米尺,如果用它来测量呢?教师示范用米尺来测量讲台。 用那种尺子量方便一些?为什么? 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时候,用直尺来量,用厘米做单位,如果我们要量讲台或 者更长的物体的时候,我们就要用这种尺子米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米作单位。 三、新课。 1认识米。 (1)认识 1 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 1 米长的小棍,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 1 米,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或小棍比一比 1 米。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 1 米有多长?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同桌

    20、比划 1 米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2)认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米尺。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尺上数一数,看一看 1 米里有多少个 1 厘米, 数完后,教师提问:“l 米有多少个 1 厘米?”“也就是 1 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后,教师板书:l 米=100 厘米。 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2试一试 (1)明确要求:用米尺量。 (2)示范方法:每量出 1 米,做好标记,再接着量,一边量一边数,有几个 1 米。 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四、巩固练习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64 - 1第 2 题 指派学生操作。其他同学观察。 点评操作过程。 2第

    21、3 题, 先估计,说明思考过程,再测量。 说说自己估计的怎么样? 3第 4 题 先测量身高,再测量 1 庹。 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 4第 5、6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请大家用两臂比划一下 1 米的长度。 想一想 1 米等于多少厘米,100 厘米等于多少米,我们量比较长的距离用什么尺去量 比较方便?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练习十练习十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 P66-67“练习十”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巩固对线段以及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并用 所学的知识解

    22、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常见事物长度的把握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长方形特征的感知,提升操作技能,发展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线段以及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疑点分疑点分析析 练习十的教学,一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二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简单的 推理解决问题。 “动手做”的教学,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 四条边的长度,完成相应的填空,再通过比较和交流,明确: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23、左右两条边 的长度也相等。接着,要求学生把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折,量出折痕的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并在交流中发现 不从不同的方向折,折痕的长短是不一样的,然后,让学生反复地折一折,比一比,看怎样折,折痕最较 长。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折,可以使折痕最长?并通过操作、比较和交流,逐步形成共识, 并量出长方形对角线的长。最后,引导学生回顾上面的活动,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挂图、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教学随记栏 一、复习导入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65 - 师:我们现在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分别是。 选厘米作单位的物体,一般比较 选米作

    24、单位的物体,一般比较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揭题: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米和厘米的练习。 二、练习 1第 1 题 启发:根据物体生活中的实际大小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2第 2 题 每题都指名交流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以及思考过程。 允许方法多样化。 3第 3 题 (1)学生看图估计。 (2)测量。 (3)核对并交流:是什么原因让你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4第 4、5 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5第 6 题 (1)看图,把物体和它们各自的高一一对应好。 (2)出示下排图片。第 1 个先说说分别是由哪两个物体樏起来的,怎么算出这个物 体的高度。 (3)

    25、后两题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6第 7 题 (1)先给出参照物,再估计。 (2)测量。 (3)对比:相差多少。 三、动手做 1测量边的长度。 (1)根据要求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 (2)同桌交流:观察测量的结果,我发现 (3)指名交流。 2折痕的长短 (1)任意折一折,测量折痕大约是多少厘米。 (2)比较:大家说了这么多折痕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3)任意折,测量并做好记录。 (4)同桌合作:怎么折,折痕越来越长。 (5)交流并明确。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66 - 我们身上的“尺”我们身上的“尺”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

    26、 P68-69 教学目教学目标要求标要求 1使学生经历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 ,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的估计的过程, 进一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强化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程度观念, 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感受 “身 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增强估计意识, 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 。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疑点分析疑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人

    27、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 比较物体长度的时候,特别是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用 “身体尺”侧来那个,虽然精确程度受到限制,但能帮助人们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身体尺”解 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 识,巩固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教学随记栏 一、认识“身体尺” 1量一拃、一

    28、步和一庹的长度 (1)提问:生活当中进行测量时,经常会用到各种尺子,如果没带尺子,用什么办 法能量出物体大约多长呢? (2)学生讨论明确自己身上的尺。 (3)出示一拃、一步、一庹和一脚的图片,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依次示范,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和一脚的长度,做好 记录。 (4)揭示:一拃、一步、一庹和一脚,都是我们身上的“尺” 。 2.与 1 米的关系 (1)1 米大约有几拃 先量出 1 米,再用拃量。 (2)1 米大约有几步 先量出 1 米,再走一走量。 (3)1 米大约有几步 先量出 1 米,再用脚量。 活动中要注意不会正好是整数,要注意取舍。 二、用“身体尺”量 1选“身体尺” (1)量课桌的长,选择哪种“身体尺”? 指名交流,说明思考过程。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 67 - (2)量黑板的长,选择哪种“身体尺”? 指名交流,说明思考过程。 (3)量教室的长,选择哪种“身体尺”? 指名交流,说明思考过程。 2量一量 (1)黑板 组织测量,注意过程,指名交流。 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 (2)篮球场 组织测量,注意过程,指名交流。 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 三、回顾总结 提问:回顾测量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苏教版二上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9185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