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二政治上选择题易错点.doc

  •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 文档编号:980364
  • 上传时间:2020-12-27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5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二政治上选择题易错点.doc》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二政治上 选择题易错点 政治上 选择题 易错点
    资源描述:

    1、 1 文化生活 小题易错 考点 1: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 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 化则没有阶级性。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精神力量,不能说是 “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对经济、政治具 有反作用。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 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以滞后或超前

    2、”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5)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6)文化需要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 实现的。 (7)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不能用“决 定”-词。 (8)区分潜移默化和“ 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强调的是“不知不觉的、无形的非强制的”,但不 意味着人接受文化的影响是完全被动的,人可以主动接受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熏陶。深远持 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久性和深远性,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观”作为人的素养的核心,这种影

    3、响往往是终生的。 (9)“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的判断:丰富精神世界侧重优秀文化对人的“三观”的 影响,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塑造等,强调的是“内化于心”。增强精神力量侧重优秀文化的感染 力、感召力、震撼力,强调的是“外化于行” 考点 2: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 (1)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这些关键词不能混用。 (2)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世界性的关系:二者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文化“首先”有民族性,然 后才是其世界性,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是:“认同”本民族文

    4、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原则是:各民族文化 一律平等。“态度”和“原则”不能混淆。 (4)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文化传播 手段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主要手段” ,但新传媒 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做题时“途径”和“手段”不能混淆。 考点 3: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1)传统文化内容中的细节要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相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 响;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文艺指”古代文学、戏曲和绘面”等;传统思想指“理 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强调保

    5、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强调 “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科技 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 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 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检验

    6、标准和目的。不能说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 的“灵感”。同时,文化创新又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7)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不能说“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8)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一个推出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但不能说文化“趋 同”。 (9)区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要求”是“社会 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个:其一是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即“维承传统,推 陈出新”;其二是对待外来文化问题,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0)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根本途径和源泉是社会实践,要区 分清楚, (11)“历史虚无主义与“守旧

    7、主义”针对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共同点是制裂传统 和当代的关系,“民族皮主义与”封用主义”针对的是对外来文化的问题,对裂的是 民族文化与外城文文化的关系。 考点 4: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汉字和 史书典籍是渊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博大精深是从横向、从文化的内涵上突出中华 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2)区分“文字”和“汉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中 华文化”的载体,书写的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是“中华文明”。 (3)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地理环境“

    8、影响”区域文化的形成,但不能说由地理环 境“决定”。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是其“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的是“求 同存异,兼收并蓄”。 (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气质,“植根于”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不能颠 倒这一关系。 (6)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创造精神-辛勤劳作,发明创造。 团结结精神一民族凝集力、向心力,集体主义意识;世界和平与发展; 奋斗精神一-革固鼎新,自强不息;团结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梦想精神一-一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7)爱

    9、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 2 但其具体内涵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不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 主义的“主题”。 (8)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只有注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时 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考点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市场的“喜”是因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的发展。文化市场的“忧”是因为文化市场的 “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强调的是“先进”“健康“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10、”的社会会主义文化。 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看风水等文化糟粕,要求通过科学文化 教育:以“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强调的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 文化、淫秽色情文化等,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主旋律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有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的主旋律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能说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6)不能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优先地位,而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 (7)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不能说是基本方向。坚持“为

    11、 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二者不能混淆。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滋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须坚 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 (9)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坚持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 考点 6 :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而不是取 决于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不能颠倒二者的关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不

    12、能颠倒二者关系。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 基础工程,是文安化建设的“魂”,但这个“魂”是以文化的“体”作为依托的,不能割裂“魂” 与“体”的关系。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道德是发展的,不能说社会主义道德是至善 至美的。 (6)“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德与才的关系上,道德建设是最根本的。 (7)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但不能说理想信念起决定作用。 必修三必修三文化文化生活生活学考核心知识点速记学考核心知识点速记 第一课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

    13、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们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经济是基础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反映 5.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阻 碍碍社会的发展。 6.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

    14、为经济社经济社 会发展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 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 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核心和标志。 3.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第三课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5、。 2.庆祝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集中展示。 3.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具有独特作用。 4.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重要动力。 5.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6.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尊重其他民 族文化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 明繁荣进步。 7.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主要途

    16、径:商业贸易、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人口迁徙、 教育教育。 3 8.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 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第四课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2.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 注意区分: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 3.传统文化的

    17、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性、继承性继承性。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5.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前提,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要 求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6.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决定着文化的发 展方向。 8.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传承文化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 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

    18、的角色。 第五课第五课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根本 目的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根本标准。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 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的重要保证。 3.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5.守旧主义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封闭主义即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 外来文化。

    19、 6.民族虚无主义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即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7.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 准。 8.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关键在创新。 第六课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 3.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科学科学技术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

    20、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 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第七课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 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精神纽带,支撑 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之魂。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

    21、主义爱国主义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创造精神、奋斗 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5.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 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 想文化的主心骨主心骨。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 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八课第八

    22、课 走进文化生活走进文化生活 1.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但文化市场的自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政 府必须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4 2.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落后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封建思想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封建思想残余和旧的习惯势 力力根深蒂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加剧腐朽思想冲击加剧腐朽思想冲击;市场

    23、经济自身弱市场经济自身弱 点点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抵制腐朽 文化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九课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引领者和践行者, 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传承者和弘扬者。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

    24、华优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革命文化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实践。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代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民族的科学的大

    25、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 调发展。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本方 针。 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彰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9.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 把握,来自对自身文

    26、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10.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至关重要。 第十课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 聚力、感召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凝魂聚气、强基 固本的基础工程固本的基础工程。 2.当代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 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4.良好的科学素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 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避免人格缺失,能够促进科学 文化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二政治上选择题易错点.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803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