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安徽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978473
  • 上传时间:2020-12-26
  • 格式:PPTX
  • 页数:80
  • 大小:2.6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安徽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安徽 中考 语文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议论文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三 板 块 现 代 文 阅 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语语 文文 2021 内 容 索 引 知识梳理整合 考题初做诊断 考法必研突破 知识梳理整合知识梳理整合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定义 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 分类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具 备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 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如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中心论点是“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 后又从中分出三个分论点“有业之必要”“要敬业”和“要乐业”。 论据 定义 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事实和道理),分为事实论据 和道理论

    2、据。 分类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如顾颉刚怀 疑与学问中,作者列举戴震的例子,论证了怀疑是发现学问的 基本条件。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谚语、原理、 定律等。如梁启超敬业与乐业第段中引用孔子的话作为 论据。 论证 定义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 系的纽带,解决“怎么证明”的问题。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 定 义 答题规范 举 例 对比 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 论点或论据作对 比,在对比中证 明论点。 将和加以 比较,构成正反对 比论证,使论点更 加鲜明突出。 利

    3、哈乔夫论教养:第5、6段列 举了一个男人在外和在家行为表 现的例子,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有 力地证明了论点。 举例 (事实) 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 有代表性的事例 来证明论点。 举出的例子来 论证的论点, 使论证更加真实可 信,增强说服力。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7段列举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 命的人等例子,证明“我们有并不 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证方法 定 义 答题规范 举 例 道理 (引用) 论证 名人言论、道理、 古语、谚语、俗语 等。多用引号标 明所引用的内容, 有时也有提示,如“ 某某曾说过”等。 引用的话来论 证的论点,使论证 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开

    4、 篇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 证明“学者要学会怀疑”。 论证方法 定 义 答题规范 举 例 道理 (引用) 论证 名人言论、道理、 古语、谚语、俗语等。 多用引号标明所引 用的内容,有时也有提 示,如“某某曾说过”等。 引用的话 来论证的 论点,使论证更 深入,更有说服 力。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开篇 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证明“ 学者要学会怀疑”。 比喻 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 比喻来证明论点。 把(论点)比 作(喻体)来 展开论证,使论 证更加鲜明生 动。 陶行知创造宣言:将“教育 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把 “教育”比喻成“雕像”,形象生 动地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 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5、 3.议论文结构 基本结构形式 引论本论结论。 思路体现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构分类 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 “横式”。 论 证 结 构 类 型 并列式 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通常在开头(或讲故 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分别论述。 对照式 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两种意思的事物)加以对 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丑,这种构成层次 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如谈创造性思维。 递进式 就是“层层深入”式,它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 方式,从而由

    6、小到大、由浅到深地把道理说深说透。 总分 总式 即先总说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如敬业与乐业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 重要性,最后总结全篇。 总分式 即先提出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分总式 即先提出问题,然后引用各种名人事例或格言警句从几方面剖析,然后 再综合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强化论点。如谈创造性思维。 4.论证方式 论 证 方 式 立 论 概念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即 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形式。 要求 首先,要做到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主张。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

    7、, 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 论 概念 驳论是就一定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驳斥片面、错误甚至反动的见解 和主张,从而确立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作用 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 点。 论 证 方 式 驳 论 方法 分类 驳论点:可用事实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或假定对方论点是真的, 再以此为论据,推出一个错误结论,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或证明 与对方论点相矛盾的论点是真的,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 驳论据:通过驳斥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揭穿对方论 据的虚假。 驳论证:通过驳斥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指出对方论 证过程中

    8、的错误和漏洞,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推出论点。 5.语言特色 准确性、严密 性 特点: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判 断和推理严密,逻辑性强。 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 生动性 特点: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 作用: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性、生动性和感情色 彩。 考题初做诊断考题初做诊断 一、(2016 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 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 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

    9、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 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 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 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 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 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 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 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 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10、。问他当时为 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 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 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 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 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 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

    11、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 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 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 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 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第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的哪一句话?(2分) 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2.本文两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 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 心论点。(5分) 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

    12、失重感。 3.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 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 出两点)(6分) 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追求无 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二、(2014 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 的精神。 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 地牺牲成见。 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

    13、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 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 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 是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强辩,决不作遁词注,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 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 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 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 不愿牺牲真理。 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 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

    14、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 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步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 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 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 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 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 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B./ C./ D./

    15、 B 2.从第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是: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 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3.第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 析。(6分) 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是: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 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 的精神。 三、(2012 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8分) 成长

    16、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 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 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 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 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 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 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 会变成金黄。因为

    17、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 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 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 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 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 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 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 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 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

    18、事情,我就对自己 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 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 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 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 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 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 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 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针对“成长

    19、”,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4分)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 意义。 3.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4.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 渡作用。 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5.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4分) 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

    20、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考法必研突破考法必研突破 第一节第一节 整体感知内容整体感知内容 考点1 划分结构层次 (10年1考) 真题体验 (2014 安徽,第10题)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B./ C./ D./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敬业与乐业 原创)选文总共9个自然段,请用“|”划 分层次。(分成三层) 解题思路给议论文划分层次,首先要把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即: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章第段提出“但我确信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观点,当为第一层。段分别从 “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展开论证,为第二层。第段指出“敬业即责

    21、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总结全文,为第三层。 参考答案| 答题指导 划分结构层次 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给议论 文划分层次,大体可以按照这个基本结构划分成三层。要具体弄清其脉络层次,可 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 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2)词语标志法。关键性词语包括:表指代性的词语,如“这样”“这些”“这种”“这个 问题”“这种情况”;关联性词语,如表语意转折的“相反”“否则”“与此不同”,表递进 的“更加”“而且”,表承接的“首先”“其次”,

    22、表因果的“因此”“那么”“由此看来”,表并列 的“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衔接性词语,如“也”“于是”等。 (3)关节点分析法。作者在写文章时,在起承转合之处多会使用过渡段、过渡句等, 抓住这些关节点,往往能明晰议论文的层次。 考点2 概括中心论点 (10年3考) 真题体验 1.(2016 安徽,第11题)本文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 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 明 这一中心论点。(5分) 2.(2014 安徽,第13题)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3.(2012 安徽,第5题)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3分) 典例引路(统编九

    23、上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改编)认真阅读课文,说说 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 解题思路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首先明确题目“敬业与乐业”是论题,通读全文发现,文章开篇指出“敬业与 乐业”的出处,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作 者先强调了“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再分别从“要敬业”和“要乐业” 两方面进行论证,据此即可得出作者的论点。 参考答案“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其他设问(统编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作者主张的观 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 答题指导 概括中心论点 概括中心论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24、)标题关联分析法。就是根据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直接抓住或分析论 点的方法。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有四种:揭示论点,暗示议论的 缘由,提示论点,提示议论的范围。 (2)位置关系分析法。先从论点的常规位置出发,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 中间找出中心句,初定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文章整体、 题目的关系,分辨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的呈现情况有以下几种:统 领文章整体或与题目吻合的观点是中心论点。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 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有些题目本 身就是中心论点,而提挈段落、层次的中心句就是分论点。因为过渡句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议论文中有些过

    25、渡句也常常具有归纳上文分论 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 (3)语言标志揣摩法。一定的内容总有一定的形式标志。表明论点的语言是明 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总带有提挈、归 纳的特点,在文段中间或末尾出现的论点常有“可见”“总之”一类的归纳性词语。 这种方法只是位置关系分析法的一种补充。 (4)分析归纳提炼法。前面所谈的三种方法在典型议论文的阅读中都是行之有 效、易于掌握的。但是阅读非典型议论文则必须从论证过程中提炼出论点来。 运用这种分析方法有三个途径:抓关键词语。有些议论文虽然没有点明论点, 但行文中反复地使用同一个词语强调语意,这个词语一般是论点的中心。分 析论

    26、据。有的文章只有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而把论点蕴含在论证过程内部,这 时要从论据的意义上去挖掘所蕴含的观点。感受整体意蕴。无论哪种非典型 性议论文,只要反复体味,感受整体意蕴,论述中心也是不难把握的。 考点3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0年3考) 真题体验 1.(2020 安徽,第10题)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 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3分) 2.(2014 安徽,第12题)第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 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3.(2012 安徽,第8题)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4分) 典例引路(统编九

    27、上精神的三间小屋原创)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在答题时,首先把握每种论证方法的 特点,如比喻论证能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对比论证更能突出观点。 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要阐述的道理 可见、可感。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更容易突出观点,如在阐述“精神 的三间小屋”的内涵时,把问题的正反面都展现出来,强化了“精神的三间小 屋”的内涵阐释,使人印象深刻。 其他设问1.(统编九上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 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

    28、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 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2.(统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思考探究”)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 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 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答题指导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设问。看是针对全文还是某一段或某几段,是问一 种论证方法还是多种论证方法,或题干设问有没有具体到某种论证方法。 每一种设问情况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2)判断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首先了解常见的4种论证方法的特点,然后根 据特点找语言标志或特征标志词来辨别。如举例论证常有“例如”“譬如” 等字眼,并且所讲内容均为有代表性的事实;道理论

    29、证一般有“某某说”“俗 话说”等提示语,内容多为含哲理的古诗、名言警句或纯粹讲道理;对比论 证需要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对比;比喻论证需要运用比 喻的修辞方法。 (3)结合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使用不同论证方法在文 中的作用。 注意: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运用了一种论证方法,作答时要找全。阅读时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顺序排查就可避免寻找不 全。 答题模板判断论证方法+论证方法的作用+证明了(分)论点。 考点4 分析论证思路 (10年未考) 考向1 分析论证思路 真题体验 1.(2020 甘肃天水,第14题)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2.(20

    30、20 云南昆明,第19题)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改编)本文结构完整,论证 严密。细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解题思路这篇文章的思路很清晰,中心论点也很明确,开篇即通过两句名言 提出来,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再关注其 分论点,第6段的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 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承上启下,然后列举具体事例, 最后总结作者观点,使文章论证更严密。 参考答案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学则须疑”,接着拿生活中的实例和做学 问类比,来论说做学问需要质疑。然后提出分论

    31、点“怀疑在消极方面是辨 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和“怀疑也是在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最后进一步表明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答题指导 分析论证思路 第一步: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域。 第二步:通读某段(或全文)内容,明确答题范围中提及的论点。 第三步:提炼提示论证方法、揭示主旨的关键词,对某段(或全文)进行层次 划分。 第四步:针对所划层次,分析论点、论据等具体内容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 么,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道理)。 第五步:在把握文章段落(或语段)层次的基础上,整合语言,分析概括论证思 路。表述时加上表达次序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接着”

    32、“最后”等,将文章 内容连缀即可。 答题模板某段先提出观点(本段论题)接着(然后)分析(论 证)最后(再次)强调(点明) 全文a.论点在结尾:首先列举/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名 言),然后得出结论/然后证明观点/然后揭示的目的,提出 的中心论点。b.论点在开头: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通过列举/引 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名言),提出的论点,引出的论 题,接着用的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考向2 某几段或几句能否调换顺序? 真题体验 1.(2020 辽宁营口,第23题)选文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3分)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怀疑与学问“积累拓展”)这段文字

    33、中有四个以“常 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要抱怀疑 的态度,常常 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 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论证过程的严密性。分析此题时,需要弄清四个以“常 常”开头的短句各自的内容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 进一步分析其间的关 系。文中四个“常常”对应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不可任意调整顺序。 参考答案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 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 “辩论

    34、”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 “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 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 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答题指导 (1)表明态度。(一般是不能调换) (2)说明原因。通读段落内容,逐层概括要点,对段意进行同类合并,梳理各 部分之间的关系。不能颠倒顺序的原因一般是:照应关系。这几段或几 层内容与上文的词语或句子一一对应。递进关系。这几段内容逐层深 入,层层递进。逻辑关系:某一段是另一段的前提。结构关系:先总后 分,或先分后总。 答题模板不可以/这几段先阐述,后

    35、阐述,存在关系,或与上文 (下文)的某个句子照应。调换后,条理不清晰。 考点5 概括、补写、分析论据 (10年1考) 考向1 概括事实论据 真题体验 (2016 安徽,第11题)本文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 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5分)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改编)为了论证“有业之必 要”这一观点,文章第4段列举了一则事例,请简要概括。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事实论据概括。答题时首先找到人物要素百丈禅 师,然后再找到事件要素,可摘取句子“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进行概括。 “人物+事件”即是本题答案。 参考答案百丈禅师一日不做

    36、事,便一日不吃饭。 答题指导 (1)注意把握选段的中心句,特别是首括句或总结句;(2)把握人物、 事件等记叙的要素,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提炼。其他要素,如时间 (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考向2 分析、补写论据 真题体验 1.(2020 甘肃天水,第13题)结合全文,请给“乐业”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2.(2020 黑龙江绥化,第21题)如果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你觉得放在第几 段之后更合适。(2分) 3.(2020 山东泰安,第9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4.(2020 四川达州,第21题)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一个论据

    37、,下面的材料应该选 哪一个?请说明理由。(3分)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改编)作者在谈到“有业之 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参照这种写法,试着为“凡职业 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解题思路审题干,题干要求写“事例”,可以明确要求补写的是事实论据;依 据论据与论点关系,明确要求写出的论据要支撑题干所给出的观点“凡职 业都是有趣味的”;最后依据上述两点分析,结合自身知识积累,补写几个事 例即可,表述要简练,具有代表性。 答案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 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 抱怨

    38、叫苦。 其他设问(统编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积累拓展”)文中提到了四 种“中国的脊梁”,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行?课外查找资料, 搜集相关的人物事迹,与同学交流。 答题指导 (1)分析论据 第一步:对文章各段落的材料进行分析,即提炼每一部分的分论点。 第二步:分析题干所给出的论据有什么含义,可以用来支撑什么样的论点。 第三步:题干中给出的论据与文章内的分论点对应起来,正确匹配即可。分 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要旨的细微差异。 (2)补写论据 第一步:明确中心论点,选取与论点相关的素材,如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等。补写 的论据所表明的观点一定要与中心论点一致。 第二步:审清

    39、题干要求,确定补写内容。 事实论据:补写内容是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 式进行补写。注意所选事例必须符合论点。 道理论据:补写内容要选择能论证论点的名家之言、俗语等。所写的名言、 格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 第三步:整合语言,补写作答。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讲述一件事或一个道理来论证 文章的论点。思路要清晰,语言要通顺流畅。 注意:论据要与论点一致。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表述力求简洁 流畅,补写的论据形式及繁简要与原有论据相似。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节第二节 赏析词句段落赏析词句段落 考点6 词句理解及赏析 (10年2考) 考向1 词语指代 真题体验 1.(2016

    40、安徽,第10题)第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 话?(2分) 2.(2012 安徽,第9题)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4分) 第一节 第二节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节选)文章最后一句 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怎样理解 这句话的含义? 解题思路回答此题,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知“状元宰相”就是指国民 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而“地底下”这个阶层肯定是与国民党反动政府及那 些为之张目的反动文人相对立的,从那个时代来讲,就是那些还处于地下斗争状 态的群众革命力量。 参考答案“状元宰相”指当

    41、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 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 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 所为。他们虽然“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他们 “有确信,不自欺”,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第一节 第二节 其他设问(统编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思考探 究”)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 答题指导 作答词语含义类题,必须紧扣语境(所考查词语的上下文)。具体 方法如下: (1)找到所考查的词语,分析所考查词语的本义。

    42、(2)然后揣摩该词语所在的语境,联系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分析其语境义。 第一节 第二节 (3)最后将本义和语境义相结合,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此外,词语指代义也是中考常考考点,可按以下步骤作答: 首先,在文中找准题目考查的代词。 其次,大致确定代词指代的范围。即在感知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代 词指代的内容是在本段还是涉及其他段落。 注意:一般来说,“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 指;“某”“某些”“某类”是不定指。 最后,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概括答案时,如果指代涉及的范围较小,可直接摘取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如果指代涉及的范围较大,

    43、则需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通顺。 第一节 第二节 考向2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真题体验 1.(2019 四川攀枝花,第4题)文章最末一句“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 远也见不到了”中的“恐怕”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第一节 第二节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积累拓展”节选)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练习。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解题思路题干已明确了从比喻的作用角度作答。那么作答时,分析“中国

    44、的脊梁” 的本体是什么,再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脊梁”本义指人的脊柱,有坚硬、竖直、人体的中轴等特点。这里比 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 秀儿女。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有自信力的优秀中华儿女身上坚定、正直、 顽强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其他设问1.(统编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积累拓 展”)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 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 的含义和作用。 2.(统编九上怀疑与学问“积累拓展”)开头的“一切”是

    45、否太绝对了?对 此,你怎么看? 第一节 第二节 答题指导 赏析议论文中的词语,可从准确性和生动性两方面入手。 (1)结合语境分析准确性。从词语的本义着手,明确其在时间、范围、修饰 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词一般以副词和形容词居多,然后集合议论文语言严谨、 生动、简明、准确的特点和文章内容概括总结。 (2)生动性结合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作答。若使用修辞方法,则可从修辞的 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等,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这种修 辞的作用。有时词语的语境义即为词语的作用。 答题模板词语在句子(文章)中的限制性作用+总结(加入准确严密、生动 形象等词语);解释词语意义(本义、语境义)+运用的修辞,生

    46、动形象地论 证观点。 第一节 第二节 考点7 分析句段作用 (10年2考) 真题体验 1.(2016 安徽,第12题)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2.(2012 安徽,第7题)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第一节 第二节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文章开头连续 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回答段落作用,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来回答。本文开头列 举三个“事实”,交代了时代背景,表明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本文是驳论文,开 头先摆出对方的论据,为后文展开驳论做好铺垫。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交代时代背景,表明文章

    47、为何而写。先摆出对方的论据,并且 承认这些论据本身的正确性,为后文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做铺垫。 第一节 第二节 答题指导 分析句段作用 (1)开头句段的作用 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内容上: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直接提出中心 论点。如果引用古诗词、谚语、故事等,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 这些引用的内容起到了提出论题或论点的作用。如果引用古诗词、谚 语、故事等,这些引用的内容则为后文的论证提供事实论据或者道理论据。 (2)中间句段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一般中间用逗号隔开,逗号前是承上,逗号后就是启下)。 内容上:要具体分析段落内容,看其与前后段的关系及与文章

    48、中心论点的关 系,总结出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节 第二节 (3)结尾句段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内容上: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些 方面的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第一节 第二节 考点8 筛选提取信息 (10年3考) 真题体验 1.(2016 安徽,第13题)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 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2.(2014 安徽,第11题)从第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 些“常态”?(4分) 3.(2012 安徽,第6题)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4分) 第一节 第二节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 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题思路文章开头以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安徽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7847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