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安徽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安徽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安徽 中考 语文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议论文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 三 板 块 现 代 文 阅 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语语 文文 2021 内 容 索 引 知识梳理整合 考题初做诊断 考法必研突破 知识梳理整合知识梳理整合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定义 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 分类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具 备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 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如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中心论点是“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 后又从中分出三个分论点“有业之必要”“要敬业”和“要乐业”。 论据 定义 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事实和道理),分为事实论据 和道理论
2、据。 分类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如顾颉刚怀 疑与学问中,作者列举戴震的例子,论证了怀疑是发现学问的 基本条件。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谚语、原理、 定律等。如梁启超敬业与乐业第段中引用孔子的话作为 论据。 论证 定义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 系的纽带,解决“怎么证明”的问题。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 定 义 答题规范 举 例 对比 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 论点或论据作对 比,在对比中证 明论点。 将和加以 比较,构成正反对 比论证,使论点更 加鲜明突出。 利
3、哈乔夫论教养:第5、6段列 举了一个男人在外和在家行为表 现的例子,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有 力地证明了论点。 举例 (事实) 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 有代表性的事例 来证明论点。 举出的例子来 论证的论点, 使论证更加真实可 信,增强说服力。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7段列举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 命的人等例子,证明“我们有并不 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证方法 定 义 答题规范 举 例 道理 (引用) 论证 名人言论、道理、 古语、谚语、俗语 等。多用引号标 明所引用的内容, 有时也有提示,如“ 某某曾说过”等。 引用的话来论 证的论点,使论证 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开
4、 篇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 证明“学者要学会怀疑”。 论证方法 定 义 答题规范 举 例 道理 (引用) 论证 名人言论、道理、 古语、谚语、俗语等。 多用引号标明所引 用的内容,有时也有提 示,如“某某曾说过”等。 引用的话 来论证的 论点,使论证更 深入,更有说服 力。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开篇 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证明“ 学者要学会怀疑”。 比喻 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 比喻来证明论点。 把(论点)比 作(喻体)来 展开论证,使论 证更加鲜明生 动。 陶行知创造宣言:将“教育 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把 “教育”比喻成“雕像”,形象生 动地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 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5、 3.议论文结构 基本结构形式 引论本论结论。 思路体现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构分类 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 “横式”。 论 证 结 构 类 型 并列式 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通常在开头(或讲故 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分别论述。 对照式 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两种意思的事物)加以对 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丑,这种构成层次 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如谈创造性思维。 递进式 就是“层层深入”式,它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 方式,从而由
6、小到大、由浅到深地把道理说深说透。 总分 总式 即先总说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如敬业与乐业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 重要性,最后总结全篇。 总分式 即先提出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分总式 即先提出问题,然后引用各种名人事例或格言警句从几方面剖析,然后 再综合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强化论点。如谈创造性思维。 4.论证方式 论 证 方 式 立 论 概念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即 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形式。 要求 首先,要做到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主张。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
7、, 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 论 概念 驳论是就一定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驳斥片面、错误甚至反动的见解 和主张,从而确立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作用 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 点。 论 证 方 式 驳 论 方法 分类 驳论点:可用事实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或假定对方论点是真的, 再以此为论据,推出一个错误结论,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或证明 与对方论点相矛盾的论点是真的,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 驳论据:通过驳斥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揭穿对方论 据的虚假。 驳论证:通过驳斥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指出对方论 证过程中
8、的错误和漏洞,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推出论点。 5.语言特色 准确性、严密 性 特点: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判 断和推理严密,逻辑性强。 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 生动性 特点: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 作用: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性、生动性和感情色 彩。 考题初做诊断考题初做诊断 一、(2016 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 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 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
9、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 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 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 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 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 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 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 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 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10、。问他当时为 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 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 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 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 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 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
11、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 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 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 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 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第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的哪一句话?(2分) 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2.本文两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 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 心论点。(5分) 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
12、失重感。 3.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 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 出两点)(6分) 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追求无 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二、(2014 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 的精神。 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 地牺牲成见。 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
13、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 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 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 是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强辩,决不作遁词注,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 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 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 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 不愿牺牲真理。 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 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
14、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 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步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 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 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 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 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 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B./ C./ D./
15、 B 2.从第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是: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 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3.第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 析。(6分) 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是: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 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 的精神。 三、(2012 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8分) 成长
16、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 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 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 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 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 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 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 会变成金黄。因为
17、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 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 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 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 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 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 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 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 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
18、事情,我就对自己 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 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 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 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 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 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 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 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针对“成长
19、”,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4分)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 意义。 3.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4.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 渡作用。 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5.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4分) 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
20、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考法必研突破考法必研突破 第一节第一节 整体感知内容整体感知内容 考点1 划分结构层次 (10年1考) 真题体验 (2014 安徽,第10题)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B./ C./ D./ 典例引路(统编九上敬业与乐业 原创)选文总共9个自然段,请用“|”划 分层次。(分成三层) 解题思路给议论文划分层次,首先要把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即: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章第段提出“但我确信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观点,当为第一层。段分别从 “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展开论证,为第二层。第段指出“敬业即责
21、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总结全文,为第三层。 参考答案| 答题指导 划分结构层次 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给议论 文划分层次,大体可以按照这个基本结构划分成三层。要具体弄清其脉络层次,可 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 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2)词语标志法。关键性词语包括:表指代性的词语,如“这样”“这些”“这种”“这个 问题”“这种情况”;关联性词语,如表语意转折的“相反”“否则”“与此不同”,表递进 的“更加”“而且”,表承接的“首先”“其次”,
22、表因果的“因此”“那么”“由此看来”,表并列 的“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衔接性词语,如“也”“于是”等。 (3)关节点分析法。作者在写文章时,在起承转合之处多会使用过渡段、过渡句等, 抓住这些关节点,往往能明晰议论文的层次。 考点2 概括中心论点 (10年3考) 真题体验 1.(2016 安徽,第11题)本文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 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 明 这一中心论点。(5分) 2.(2014 安徽,第13题)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3.(2012 安徽,第5题)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3分) 典例引路(统编九
23、上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改编)认真阅读课文,说说 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 解题思路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首先明确题目“敬业与乐业”是论题,通读全文发现,文章开篇指出“敬业与 乐业”的出处,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作 者先强调了“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再分别从“要敬业”和“要乐业” 两方面进行论证,据此即可得出作者的论点。 参考答案“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其他设问(统编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作者主张的观 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 答题指导 概括中心论点 概括中心论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24、)标题关联分析法。就是根据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直接抓住或分析论 点的方法。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有四种:揭示论点,暗示议论的 缘由,提示论点,提示议论的范围。 (2)位置关系分析法。先从论点的常规位置出发,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 中间找出中心句,初定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文章整体、 题目的关系,分辨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的呈现情况有以下几种:统 领文章整体或与题目吻合的观点是中心论点。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 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有些题目本 身就是中心论点,而提挈段落、层次的中心句就是分论点。因为过渡句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议论文中有些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