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ppt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976449
  • 上传时间:2020-12-25
  • 格式:PPT
  • 页数:129
  • 大小:4.6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ppt》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课件 古代 诗歌 鉴赏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命题规律 1最近两年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由选择题和主观题组成,题型、 题量、分值近两年相对稳定,选材稳定,三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唐、 宋诗歌占了全部。 2古代诗词鉴赏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词 鉴赏中命题的重点,尤其是对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 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首先要读懂内容,读懂情感。 3比较鉴赏题,既在选择题中考查,如 2018 年全国卷、全国 卷,也在主观题中考查,如 2019 年全国卷,2020 全国三套试卷 均未涉及。但这一点在备考中也应适当重视。 古代诗歌鉴赏是必考内容,2021 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题型、 题量、分值应该和

    2、2020 年高考一致。 一、2020 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 ,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 为于耆旧内 ,试觅姓庞人。 【注】 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 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 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 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 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

    3、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 诗的风格。 解析:“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错误,诗人不是为 离别而“心惊神伤”,而是想到离别之后的情景而“心惊神伤”。 答案:B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 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解答本题,首 先了解“峨眉、岘首”的地理位置,峨眉山在四川,岘首山在襄阳, 可谓相隔遥远,正如诗歌中所说“地阔”“天高”,即水远山长,相 见无期,可见两人自此一别相见之难,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答案: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 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二、2020 全国卷阅读下

    4、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 因吟郢岸百亩蕙 ,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 ,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 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 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 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 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

    5、游春的诗篇也 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 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 病是目疾。 解析:“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标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 次韵”中,“见寄”的意思是“寄信给我”,由“奉和”“次韵”可 知,此诗是作者为应和皮日休书信所作,可见皮日休并未与外界不通 音讯。 答案:A 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结合标题、 正文、注释整体把握诗歌情感。首先,由注释可知,诗人和皮日休 是好友。其次,根据标题和首联可知,好友患病,原有的赏春约会搁 置,由此可推知诗人有无

    6、法和好友共同赏景的遗憾。尾联表达了对好 友病愈重赏美景的期待。 答案: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 憾;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 的展望。 【白话诗歌】 酬和好友袭美(皮日休)因生病在家难以赴约因此寄诗给我的和韵 诗 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 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 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 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 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高分技法高分技法1:读懂诗歌要:读懂诗歌要

    7、“四看四看” 相对于文言文来说,古诗的阅读难度更大,不仅仅是文字的难 度,还在于诗歌的字里行间有很多的空白,文章具有很大的跳跃性, 如果有典故,更是增加了阅读难度。高考中的古诗,多半是七言律 诗,加上注释及题目一般都在200字左右。读懂古诗,除了要首先阅 读那道四选一的选择题之外,还要“四看”: 答题演示答题演示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路傍老人 【注】 耿湋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 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 余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 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 【注】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A第二句写诗人向老人发问,老人未言先自垂泪,总写老人的 悲苦,由此设下悬念,让读者急于了解老人垂泪的缘由。 B第五句中“余生”既指劫后余生的老人自己,又指幸存下来 的人们。这句诗交代了战祸连绵、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C第六句写老人在流浪途中经常受到“轻薄儿”的欺凌,劫后 余生本是幸事,但这欺凌让老人的处境更为可怜、更加悲苦。 D这首诗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以下层老百姓为主角,通过描写 路旁老人的不幸遭遇,再现了战争对老百姓的无情伤害。 (2)诗歌的颔联交代了什么事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 全诗简要说明。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 想内容的能力。“余生”既

    9、指虎口余生没有像“亲知”那样化为城边 战骨,又指年纪老迈,时日无多。是老人自指,并非指他人。 (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 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 析。颔联是“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前句强调有归心 无产业,后句强调“亲知”战死。表达的情感可以从诗人、老人两个 角度来分析、概括,即对老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 和平、安定生活的企盼。 答案:(1)B (2)交代了老人无产业,无亲故,有归心而无处可归的悲惨事 实;表达了诗人对老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对罪恶的战争的诅咒,对 和平、安定生活的企盼。 【白话诗歌】 老

    10、人孤独地倚靠着官道旁的树而坐,我走向前发问,但见老人还 没有说话便先垂泪。老人望着眼前的大路,思归之心急切,可是故乡 的产业已经荡然无存,回去难有生活依靠,亲朋都已化为城边的战 骨,无人可以托付。老人年纪大了,剩下的生命已为日不多了,再加 上时局还没有太平,流浪途中又经常受到轻薄儿的欺凌、侮辱。可怜 的老人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最后只能痛哭失声:青山常在,绿 水长流,自己却历尽劫难,备尝辛酸,一贫如洗,真不知应该怎么办 才好。 高分技法2:通晓设误点,掌握三步骤,解对诗歌选择题 一、诗歌选择题常见五大设误点一、诗歌选择题常见五大设误点 类型 解读 应对策略 词句理 解有误 命题者故意把诗歌中

    11、 一些关键词语及句子 的含意错误解说,特 别是在写景状物的诗 句解说中歪曲季节、 时辰、地点等。 把词语、句子作为平常的文言词句 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 头脑中复活诗句所说的景物或事 物,由此确定词义、句意到底是什 么。另一方面,要将选项涉及的内 容与具体诗句对应,关注景物描写 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 人物、动作或评价。 情感理 解偏差 命题者在某诗句、某典 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 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 乐观说成悲观;要么在 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 任意拔高,把貌似正确 的情感放进去;要么弄 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 间接表达说成直接表 达,把“明显”说成 “含蓄”等。 在把选项与原诗

    12、进行对照分析 时, (1)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 选项所述一致; (2)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 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 知; (3)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 释有怎样的提示; (4)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 语,如“悲苦”“喜悦”“直接 抒发”“情感含蓄”等。 手法判 断不准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 上设置错误,如把本该 是“拟人”的说成“比 喻”,本该是“借喻” 的说成“借代”,把 “实写”说成“虚 写”,把“正衬”说成 “反衬”等。 平时要熟练掌握诗歌中的写景手 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及其效 果,只要是选项中出现了“手 法”术语,就要揣摩其判断是否 准确。然后在精准把握内容和

    13、情 感与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看命题 人对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 确。 意象意 境混淆 诗歌同一个意象在不同 的诗句中的象征义、比 喻义、语境义往往不 同,命题者故意把内涵 混淆,让考生辨别。命 题者还对全诗(词、曲) 或是某一句所营造的意 境特点做出错误的概 括,如把“明丽”说成 “朦胧”。 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各 自特征,结合情感,弄清其语境 义。再整合意象,整体感知营造 的氛围,把握意境的特点是雄浑 还是恬淡,是壮阔还是清幽,是 苍凉还是闲适等。 语言特 点不当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点 做出解说,要求考生判 断其正误。诗歌语言特 点最常见的有:清新自 然、朴素平实、生动形 象、苍凉悲壮

    14、、沉郁顿 挫。 平时就把每一种语言特点都总结 出来,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时 把诗从头读到尾,一句句看到底 符合哪种特点,然后再判断选项 是否正确。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注】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 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标题用一个“望”字把词人的爱 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

    15、悲哀,一个“哀”字 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 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 “哀”到“兴”,反映了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D该词以大胆的想象,并且运用象征手法,写期待宋军收复失 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借此暗示词人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 战火未息的时代背景。 B上片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再写“凭高酹 酒”,给人以豪迈开阔之感。 C上片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 充分展开想象蓄势。 D下片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

    16、暗示旧山河迫切 等待着宋军的收复。 解析:(1)D项,应是运用了拟人手法。 (2)“似喜实悲”错,“此兴悠哉”的意思是“引起了收复关中 的无限兴致”。 【白话诗歌】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 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 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 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 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 ,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 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

    17、年春色倍还人。 【注】 秦:此指长安。西第:东汉大将军梁冀,起宅第于 洛阳城西,当时的人作大将军西第颂,此处借指贵人的府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首句起笔即紧扣题目,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 点,交代了整首诗的写作背景。 B首联次句表情达意较直接,整句巧用重字,气韵回环,节奏 和谐,极富音韵美。 C颔联作者以“徒”和“漫”写其无心赏花看柳,以表现自己 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D颈联写诗人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 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游寓独游秦”中“独游秦”三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 独在异

    18、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 B“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是对诗人睹物感怀 “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描述。 C“公子南桥”句,寓情于叙述之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 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D诗歌尾联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向洛阳 “预订”明年要讨还的春债,基调昂扬。 解析:(1)“颈联写诗人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错,由“应尽 兴”可知,颈联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 (2)“诗歌尾联用拟人、比喻等手法”错,没有比喻。 【白话诗歌】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 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 了,细柳营前的柳叶

    19、也徒有新芽。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 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 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明年的春天再相聚的时候,一定要加倍 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二、掌握有效的解题步骤二、掌握有效的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阐释 第一步:审清 题目明要求, 细读选项画要 点 认真审读题干,弄清楚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 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选项的信息切 分,信息点与四要素(内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相 关艺术手法的对应。细读四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 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出的词语与四要素进行对 应分析 第二步:运用 知识做判断, 对照诗句细分 析

    20、运用前面所讲知识,结合诗歌进行解读对照比较分 析: (1)逐一比对。将选项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结合学 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 切错误点 (2)综合比对。把选项与选项进行综合比对,根据排除 法,确定对的选项或错的选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 定答案 第三步:正选 排除巧妙用, 确保选项得满 分 对四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比如在判断D的时候,要 联系A、B、C理解、判断,还要用好排除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郡斋 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 是非遣,性达形

    21、迹忘。 【注】 郡斋: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理会:通达 事理。 答题演示答题演示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 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 ,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 写:同“泻”,言用水漂洗,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 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自”精妙传神,写出了西蜀樱桃应 季而红,却无人欣赏的落寞,与“映阶碧草自春色”有异曲同

    22、工之 妙。 B“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指竹篮。村农 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和洽。 C全诗可分三层:前两联写“今日”,颈联忆“昨日”,尾联 回到“今日”;引起颈联诗人回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一小小事 件。 D这首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 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拓宽了生活层面,增添 了感情厚度。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表达了诗人寄寓蜀地时较为复 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B“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 的果实,其中的

    23、“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C“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地倾倒樱桃,但 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D“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 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解析:(1)“自”理解错误,此句是说西蜀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 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表现了诗人的喜悦。(2)“愁”乃 为樱桃碰破而担心,表现了西蜀樱桃的鲜嫩,“弱点”一说无从谈 起;而且,对此诗人内心是喜悦的,而非“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 愁”。 【白话诗歌】 西蜀的樱桃原来也是这般鲜红啊,乡野之人送我满满一竹笼。熟 得很透啊,几番细心地移

    24、放却还是把它弄破了,令人惊讶的是上万颗 樱桃竟然圆得如此匀称而相同。回想当年在门下省供职时,曾经蒙受 皇帝恩赐的樱桃,退朝时双手把它擎出大明宫。唉!金盘玉箸早已相 隔遥远,今日尝新之时,我已漂泊天涯如同转蓬。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 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 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 缓缓归。 【注】 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 和朋友接济为生。笼纱:纱笼,指灯笼。呵殿:前呵后殿,指身 边随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纱

    25、未出马先嘶”一句从正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 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 B“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是词 人晚年贫寒落拓生活的写照。 C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 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 D全词着眼点不在写节日之乐,而在抒身世之感慨,以乐景写 哀情,便是此词的特色所在。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纱”句,词人以七字便概括了贵族公子外出观灯的气 派,气象华贵,隽永有味,意境高远。 B“白头”二句,写自身寂寥落寞。词人慨叹孤独年老而功名 未立,故自称“白头居士”。 C“呵殿”句与“笼纱”句构成反衬,贵家子弟出游,前呼后

    26、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悲欢异趣。 D词尾结句,与起首二句前后呼应。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 闹;去时游人缓归,又何其留恋不舍。 解析:(1)A项,应是从侧面着笔。(2)写游人缓归并不是表现留恋 不舍,而是凸显冷清。 【白话诗歌】 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 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百姓,没有随从前呼后 拥。只有相随做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 花灯满街满市,月 光映照衣裘。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来到繁华的 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 走。 高分技法3:三步骤,解答诗歌鉴赏形象题 一、人物形象一、人物

    27、形象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狂 夫 杜 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 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 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 筿(xio):细竹。裛(y ):沾湿。故人:严武。诗 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总体上勾勒草堂全景,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 浪,略相映带,自然天成,很好地反映了“狂夫”的性格。 B颔联用工笔细描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微风轻吹,翠竹轻 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翠”和“红”,对比鲜明。 C颈联中“厚禄”“恒饥”前置

    28、句首显著地位,强调“恒饥” 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致有失实之感。 D杜甫诗中善用叠字,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 啼”。本诗颔联中“娟娟”“冉冉”的运用即富有音韵之美。 (2)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诗中的“狂夫”穷困潦倒,但放达乐观。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 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虽饱经磨难却还能兴致勃勃欣赏美景,热 爱生活的乐观;诗的后半部分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表现了狂 夫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 解析:(1)A项,“首联从总体上勾勒草堂全景,很好地反映 了狂夫的性格”错误,从诗中来看,草堂景色不能反映“狂夫” 的性格,

    29、但为下文写“狂夫”的“狂”作铺垫。 (2)解答人物形象类题目要到诗歌中圈出直接写“狂夫”表现的内容, 还可以圈出借助环境和他人他物对“狂夫”进行侧面衬托的内容,最后根据 这些概括其特点。从诗中来看,这首诗刻画了一位贫困潦倒却放达乐观的 “狂夫”形象。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优美宜人的草堂环境,这些优美的 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为下文写“狂”作铺垫;五六句诗人强调 世态炎凉和“恒饥”的贫困处境,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而七八句直接表达 心志。“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是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 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惟疏放”,饱经患难,从没 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

    30、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 “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 越增强了。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 筿”“红蕖”等美丽的自然风光。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 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这就突出狂夫贫 困志不移的高贵品质。 【白话诗歌】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 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 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一阔就变脸,早与 我断了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 老骨头快要

    31、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 狂夫老了却更狂! 二、景物形象二、景物形象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梦游三首(其一) 徐 铉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香蒙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檀的 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 春深道路赊。 【注】 檀的: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洞口:神仙所居 的洞口,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开篇点题,魂驰故人之家,与思念之人相会,皆是梦游 所历之境。 B承接首联点明的时间,颔联的“香蒙”和“蜡烛”营造出幽 会的朦胧美。 C妆容精致,云

    32、鬟簪花,调弄着箫管,一位妙解音律的女子形 象跃然纸上。 D诗歌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实写梦醒与 爱人分别。 (2)诗的末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描写了神仙洞口分别后春意浓郁道路漫长的景象。以景结 情,暗示别后天上人间后会难期,表达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相思 之苦。(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错 误,应该是“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分别”。(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 理解,对景物画面特征的概括、末句的作用的理解。“景象”,即 “景色、情景”;尾联上半句写惜别,虽然佳期难得,但是临近天 明,又不得不别。一个“又”字

    33、,透露出无限惜别情意。下半句用 “洞口春深”之语,正暗示一别之下,天上人间,后会难期。“洞 口”运用典故,点出时间;“春深”即春意浓郁;“道路赊”就是道 路远之意,这句诗所描写的景象就是分别之后春意浓郁道路漫长的景 象。 【白话诗歌】 一方如此熟悉的小小庭院,梦中我似乎又回到了昨天。悄悄走进 这香雾蒙蒙的小室,一阵轻风带来光影姗姗。悠悠的琴声又恻然弄 起;欲咽的幽欢,在那低垂的髻花上微颤。天亮时我又与我的梦魂作 别,再一次经受着昨日分手的凄寒。从神仙洞口分别后,春意浓郁、 道路漫长,天上人间。 三、事物形象三、事物形象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摊破浣溪沙 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

    34、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 ,大鲜 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 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超凡脱 俗和高风亮节闻名。大:一作“太”。 (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的“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 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 感觉上,却都是轻柔的。 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 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看似抱 怨,实际上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 D词的

    35、下片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 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2)这首词刻画了桂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 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 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 解析:(1)D项,“拟人手法”有误,词的下片主要以梅花的 “俗”和丁香的“粗”来反衬桂花的高雅。 【白话诗歌】 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 “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梳妆打扮的 女子使人感到

    36、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得太小气,一点也不 舒展。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 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高分技法高分技法4:三入手,答对鉴赏诗歌语言题:三入手,答对鉴赏诗歌语言题 一、炼字一、炼字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 隔山川。 乍见翻 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 【注】 几度:几年。翻:反而。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 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37、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 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 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 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 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 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 行赏析。 “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 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 “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38、刚重逢又要伤 别,心境倍感凄暗;“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 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 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解析:(1)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 的神态”。(2)本题是炼字题(形容词),分两步作答:描景象(翻译 诗句);点效果,明感情。“寒”“暗”,写出景象凄凉。诗人写 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这两句是描写实景,又暗写了诗人的 心情。 【白话诗歌】 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后,隔山隔水已度过几年。突然相见反而 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 竹林飘浮着云烟。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

    39、举杯痛饮。 二、炼句二、炼句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 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 ,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 武均州: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 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 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 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 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

    40、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 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 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 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 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 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 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

    41、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 人回味无穷。 解析:(1)D项,错在“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 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2)赏析诗句,首先要 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 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 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 感。“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 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运用了 想象和以景结情的手法。结合注释及标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的内容分析,“梨花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

    42、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 【白话诗歌】 白发将军虽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胡贼痴心妄想 永占中原,岂知上天佑我大宋兴泰。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 令快似疾风迅雷。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 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三、语言风格三、语言风格 必背小贴士 语言风格速记口诀 江山代有才人出,星河灿烂出巨匠。 豪放高唱须铁板,婉约妙龄来浅唱。 屈原绚丽与沉雄,三曹慷慨兼顺畅。 渊明寄情山与水,恬淡自适心内旷。 子昂愤激兼慷慨,李白飘逸又豪放。 王维恬然又含蓄,诗中有画有暗香。 浩然恬静又浑健,语淡情浓韵味长。 杜甫沉郁又顿挫,乐天流丽又顺畅。 商隐典丽寓幽婉,杜牧明

    43、丽加俊爽。 苏轼豪放又旷达,弃疾深沉又豪放。 柳永伤感又缠绵,陆游流畅又雄放。 清照凄婉多清丽,姜夔崎拔注感伤。 致远清俊又酣畅,汉卿泼辣又清爽。 景臣新奇出辛辣,养浩警僻又深广。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白 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 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B“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了作 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C“浑过了”中的“浑”字用得

    44、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 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 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 D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 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 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 在,也“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 (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词中“浑过了”“老夫”“恋 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1)B项,“直接表达”错,应是“间接表达”;“一片闲 云”是

    45、比喻,不是“景物描写”。(2)诗歌的语言风格,具体表现在 所运用的词语上,可通过分析诗歌运用的词语,确定诗歌的语言风 格。本词运用了口语化的词语,如“浑过了”“老夫”“恋杀”等, 通俗易懂。据此,可以概括本词的语言风格为“朴实无华,平易晓 畅”。 【白话诗歌】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青春年华就这么 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 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 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住欣赏的人。 高分技法5:三步骤,通杀诗歌表达技巧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46、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 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 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 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工夫。“价”作语助词。列 子 黄帝记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 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 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多用以表示厌恶机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首写云,次写骤雨,再写放晴,写得颇有季节 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

    47、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 点。 B“青旗”二句,作者由近及远,又由大到小,层层推进,富 有吸引力。既交代了作者的去处,又点出闲居生活的百无聊赖,别有 一番风致。 C“只消”二句情景相生,作者说只想在山色水光中度过这个 清闲的夏天,既用以收束上片的抒写闲情,也作为下片景物描绘的张 本。 D下片是作者设想在此过生活的情景。作者酒醉之后,在这里 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潇洒脱俗,十分幽 雅。 (2)词的下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二句运用了哪些手 法?请简要分析。 拟人的手法。说白鸥“觑着人”,似乎用眼偷觑观察人;说白 鸥“欲下未下”,形容它狐疑不决。将白鸥人格化,形象地写

    48、出了它 胆怯、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运用典故。白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 古来多用此典以示厌恶机心。如今说白鸥也不相信作者,抒发了自己 在官场上受猜忌的遭遇。 解析:(1)应该是上片“景物描绘”,下片“抒写闲情”。(2)解 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一要积累、熟悉各种表达技巧,二要充 分利用各种信息。从“觑着人欲下未下”可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 象地描写了白鸥的胆怯、迟疑。从注释可知这两句运用了典故, “白鸥”象征着没有机心,而“欲下未下”的迟疑则表明白鸥怀疑作 者有了机心,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可知作者于此处委婉地表明了自己 在官场上受猜忌的遭遇。 【白话诗歌】 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 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不知道画家们怎么描 绘的!酒馆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 家居住。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 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 午醉睡醒了,见窗外的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多么清静幽娴,心 神舒畅自然。野鸟飞来飞去,和我一样的自由自在。却叫我奇怪的 是:白鸥在天空往下斜看着,想要下来但又不下来。你这是为什么 呢?咱们过去订的盟约还在,我是遵守归盟的,你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7644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