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ppt》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课件 古代 诗歌 鉴赏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命题规律 1最近两年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由选择题和主观题组成,题型、 题量、分值近两年相对稳定,选材稳定,三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唐、 宋诗歌占了全部。 2古代诗词鉴赏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词 鉴赏中命题的重点,尤其是对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 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首先要读懂内容,读懂情感。 3比较鉴赏题,既在选择题中考查,如 2018 年全国卷、全国 卷,也在主观题中考查,如 2019 年全国卷,2020 全国三套试卷 均未涉及。但这一点在备考中也应适当重视。 古代诗歌鉴赏是必考内容,2021 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题型、 题量、分值应该和
2、2020 年高考一致。 一、2020 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 ,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 为于耆旧内 ,试觅姓庞人。 【注】 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 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 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 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 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
3、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 诗的风格。 解析:“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错误,诗人不是为 离别而“心惊神伤”,而是想到离别之后的情景而“心惊神伤”。 答案:B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 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解答本题,首 先了解“峨眉、岘首”的地理位置,峨眉山在四川,岘首山在襄阳, 可谓相隔遥远,正如诗歌中所说“地阔”“天高”,即水远山长,相 见无期,可见两人自此一别相见之难,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答案: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 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二、2020 全国卷阅读下
4、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 因吟郢岸百亩蕙 ,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 ,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 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 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 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 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
5、游春的诗篇也 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 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 病是目疾。 解析:“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标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 次韵”中,“见寄”的意思是“寄信给我”,由“奉和”“次韵”可 知,此诗是作者为应和皮日休书信所作,可见皮日休并未与外界不通 音讯。 答案:A 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结合标题、 正文、注释整体把握诗歌情感。首先,由注释可知,诗人和皮日休 是好友。其次,根据标题和首联可知,好友患病,原有的赏春约会搁 置,由此可推知诗人有无
6、法和好友共同赏景的遗憾。尾联表达了对好 友病愈重赏美景的期待。 答案: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 憾;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 的展望。 【白话诗歌】 酬和好友袭美(皮日休)因生病在家难以赴约因此寄诗给我的和韵 诗 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 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 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 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 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高分技法高分技法1:读懂诗歌要:读懂诗歌要
7、“四看四看” 相对于文言文来说,古诗的阅读难度更大,不仅仅是文字的难 度,还在于诗歌的字里行间有很多的空白,文章具有很大的跳跃性, 如果有典故,更是增加了阅读难度。高考中的古诗,多半是七言律 诗,加上注释及题目一般都在200字左右。读懂古诗,除了要首先阅 读那道四选一的选择题之外,还要“四看”: 答题演示答题演示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路傍老人 【注】 耿湋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 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 余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 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 【注】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A第二句写诗人向老人发问,老人未言先自垂泪,总写老人的 悲苦,由此设下悬念,让读者急于了解老人垂泪的缘由。 B第五句中“余生”既指劫后余生的老人自己,又指幸存下来 的人们。这句诗交代了战祸连绵、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C第六句写老人在流浪途中经常受到“轻薄儿”的欺凌,劫后 余生本是幸事,但这欺凌让老人的处境更为可怜、更加悲苦。 D这首诗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以下层老百姓为主角,通过描写 路旁老人的不幸遭遇,再现了战争对老百姓的无情伤害。 (2)诗歌的颔联交代了什么事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 全诗简要说明。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 想内容的能力。“余生”既
9、指虎口余生没有像“亲知”那样化为城边 战骨,又指年纪老迈,时日无多。是老人自指,并非指他人。 (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 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 析。颔联是“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前句强调有归心 无产业,后句强调“亲知”战死。表达的情感可以从诗人、老人两个 角度来分析、概括,即对老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 和平、安定生活的企盼。 答案:(1)B (2)交代了老人无产业,无亲故,有归心而无处可归的悲惨事 实;表达了诗人对老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对罪恶的战争的诅咒,对 和平、安定生活的企盼。 【白话诗歌】 老
10、人孤独地倚靠着官道旁的树而坐,我走向前发问,但见老人还 没有说话便先垂泪。老人望着眼前的大路,思归之心急切,可是故乡 的产业已经荡然无存,回去难有生活依靠,亲朋都已化为城边的战 骨,无人可以托付。老人年纪大了,剩下的生命已为日不多了,再加 上时局还没有太平,流浪途中又经常受到轻薄儿的欺凌、侮辱。可怜 的老人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最后只能痛哭失声:青山常在,绿 水长流,自己却历尽劫难,备尝辛酸,一贫如洗,真不知应该怎么办 才好。 高分技法2:通晓设误点,掌握三步骤,解对诗歌选择题 一、诗歌选择题常见五大设误点一、诗歌选择题常见五大设误点 类型 解读 应对策略 词句理 解有误 命题者故意把诗歌中
11、 一些关键词语及句子 的含意错误解说,特 别是在写景状物的诗 句解说中歪曲季节、 时辰、地点等。 把词语、句子作为平常的文言词句 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 头脑中复活诗句所说的景物或事 物,由此确定词义、句意到底是什 么。另一方面,要将选项涉及的内 容与具体诗句对应,关注景物描写 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 人物、动作或评价。 情感理 解偏差 命题者在某诗句、某典 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 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 乐观说成悲观;要么在 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 任意拔高,把貌似正确 的情感放进去;要么弄 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 间接表达说成直接表 达,把“明显”说成 “含蓄”等。 在把选项与原诗
12、进行对照分析 时, (1)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 选项所述一致; (2)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 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 知; (3)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 释有怎样的提示; (4)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 语,如“悲苦”“喜悦”“直接 抒发”“情感含蓄”等。 手法判 断不准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 上设置错误,如把本该 是“拟人”的说成“比 喻”,本该是“借喻” 的说成“借代”,把 “实写”说成“虚 写”,把“正衬”说成 “反衬”等。 平时要熟练掌握诗歌中的写景手 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及其效 果,只要是选项中出现了“手 法”术语,就要揣摩其判断是否 准确。然后在精准把握内容和
13、情 感与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看命题 人对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 确。 意象意 境混淆 诗歌同一个意象在不同 的诗句中的象征义、比 喻义、语境义往往不 同,命题者故意把内涵 混淆,让考生辨别。命 题者还对全诗(词、曲) 或是某一句所营造的意 境特点做出错误的概 括,如把“明丽”说成 “朦胧”。 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各 自特征,结合情感,弄清其语境 义。再整合意象,整体感知营造 的氛围,把握意境的特点是雄浑 还是恬淡,是壮阔还是清幽,是 苍凉还是闲适等。 语言特 点不当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点 做出解说,要求考生判 断其正误。诗歌语言特 点最常见的有:清新自 然、朴素平实、生动形 象、苍凉悲壮
14、、沉郁顿 挫。 平时就把每一种语言特点都总结 出来,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时 把诗从头读到尾,一句句看到底 符合哪种特点,然后再判断选项 是否正确。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注】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 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标题用一个“望”字把词人的爱 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
15、悲哀,一个“哀”字 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 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 “哀”到“兴”,反映了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D该词以大胆的想象,并且运用象征手法,写期待宋军收复失 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借此暗示词人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 战火未息的时代背景。 B上片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再写“凭高酹 酒”,给人以豪迈开阔之感。 C上片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 充分展开想象蓄势。 D下片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
16、暗示旧山河迫切 等待着宋军的收复。 解析:(1)D项,应是运用了拟人手法。 (2)“似喜实悲”错,“此兴悠哉”的意思是“引起了收复关中 的无限兴致”。 【白话诗歌】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 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 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 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 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 ,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 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
17、年春色倍还人。 【注】 秦:此指长安。西第:东汉大将军梁冀,起宅第于 洛阳城西,当时的人作大将军西第颂,此处借指贵人的府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首句起笔即紧扣题目,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 点,交代了整首诗的写作背景。 B首联次句表情达意较直接,整句巧用重字,气韵回环,节奏 和谐,极富音韵美。 C颔联作者以“徒”和“漫”写其无心赏花看柳,以表现自己 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D颈联写诗人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 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游寓独游秦”中“独游秦”三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 独在异
18、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 B“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是对诗人睹物感怀 “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描述。 C“公子南桥”句,寓情于叙述之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 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D诗歌尾联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向洛阳 “预订”明年要讨还的春债,基调昂扬。 解析:(1)“颈联写诗人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错,由“应尽 兴”可知,颈联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 (2)“诗歌尾联用拟人、比喻等手法”错,没有比喻。 【白话诗歌】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 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 了,细柳营前的柳叶
19、也徒有新芽。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 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 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明年的春天再相聚的时候,一定要加倍 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二、掌握有效的解题步骤二、掌握有效的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阐释 第一步:审清 题目明要求, 细读选项画要 点 认真审读题干,弄清楚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 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选项的信息切 分,信息点与四要素(内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相 关艺术手法的对应。细读四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 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出的词语与四要素进行对 应分析 第二步:运用 知识做判断, 对照诗句细分 析
20、运用前面所讲知识,结合诗歌进行解读对照比较分 析: (1)逐一比对。将选项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结合学 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 切错误点 (2)综合比对。把选项与选项进行综合比对,根据排除 法,确定对的选项或错的选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 定答案 第三步:正选 排除巧妙用, 确保选项得满 分 对四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比如在判断D的时候,要 联系A、B、C理解、判断,还要用好排除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郡斋 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 是非遣,性达形
21、迹忘。 【注】 郡斋: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理会:通达 事理。 答题演示答题演示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 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 ,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 写:同“泻”,言用水漂洗,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 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自”精妙传神,写出了西蜀樱桃应 季而红,却无人欣赏的落寞,与“映阶碧草自春色”有异曲同
22、工之 妙。 B“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指竹篮。村农 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和洽。 C全诗可分三层:前两联写“今日”,颈联忆“昨日”,尾联 回到“今日”;引起颈联诗人回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一小小事 件。 D这首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 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拓宽了生活层面,增添 了感情厚度。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表达了诗人寄寓蜀地时较为复 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B“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 的果实,其中的
23、“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C“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地倾倒樱桃,但 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D“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 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解析:(1)“自”理解错误,此句是说西蜀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 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表现了诗人的喜悦。(2)“愁”乃 为樱桃碰破而担心,表现了西蜀樱桃的鲜嫩,“弱点”一说无从谈 起;而且,对此诗人内心是喜悦的,而非“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 愁”。 【白话诗歌】 西蜀的樱桃原来也是这般鲜红啊,乡野之人送我满满一竹笼。熟 得很透啊,几番细心地移
24、放却还是把它弄破了,令人惊讶的是上万颗 樱桃竟然圆得如此匀称而相同。回想当年在门下省供职时,曾经蒙受 皇帝恩赐的樱桃,退朝时双手把它擎出大明宫。唉!金盘玉箸早已相 隔遥远,今日尝新之时,我已漂泊天涯如同转蓬。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 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 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 缓缓归。 【注】 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 和朋友接济为生。笼纱:纱笼,指灯笼。呵殿:前呵后殿,指身 边随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