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docx》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届高三 化学 知识点 强化 训练 常用 无机物 及其 应用 下载 _三轮冲刺_高考专区_化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共 12 页 2020 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 1. 将某化肥样品和熟石灰混合,可闻到氨味,这表明该化肥样品中含有( ) A. K+ B. NO3 C. NH4 + D. SO4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硝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都会减小、浓度都会降低 B. 氯水和活性炭都可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C. 浓硝酸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 D. 浓H2SO4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 Cu发生剧烈反应 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B.
2、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4. 常温下,下列不发生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 硅与 NaOH溶液 硅与盐酸 硅 与氢氟酸 二氧化硅与碳酸钠 二氧化硅与 NaOH溶液 二氧化硅与浓硝酸 A. B. C. D. 5.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 Cl2通入AgNO3溶液中 B. 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 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6. 同温同压下,在 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 2种气体,它们是 NO和O2, NO2和O2,
3、NH3和N2.现将 3 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 充分反应后, 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V1 V2 V3 B. V1 V3 V2 C. V3 V2 V1 D. V3 V1 V2 7. 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A. B. C. D. 8.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 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的质量增加的 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 NO气体),下列分析结果错误的是( ) A. 原混合酸中 N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B. OA段产生的是 N
4、O, AB 段的反应为Fe + 2Fe3+= 3Fe2+, BC段产生氢气 第 2 页,共 12 页 C. 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 H2SO4的浓度为2.5 mol L1 9. 将过量的SO2通入下列溶液中,都能出现浑浊的组合是( ) Ca(OH)2;BaCl2;Na2SiO3;Ba(NO3)2;苯酚钠;Na2CO3 A. B. C. D. 10. 向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某液体,振荡后,能观察到无色溶液的现象,则加入 的液体是( ) A. 水 B. 碘化钾淀粉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11. 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形成,不正确的是( )
5、 A. 钙沸石Ca(Al2Si3O10) 3H2O:CaO Al2O3 3SiO2 3H2O B. 镁橄榄石Mg2SiO4:2MgO SiO2 C. 正长石KAlSi3 O8:K2O Al2O3 3SiO2 D. 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 2SiO2 2H2O 12. 某工厂发生CI2泄漏,以下应对措施中主要是基于Cl2的物理性质考虑的是( ) A. 向被污染的土壤洒石灰 B. 向远离污染源的高处撤离 C. 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 D. 来不及撤离时可用纯碱溶液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 13. 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A. HClO B. AgNO3 C. 浓
6、HNO3 D. NaCl 14. 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 组是( ) A. F2、K、HCl B. Cl2、Al、H2 C. NO2、Na、Br2 D. O2、SO2、H2O 15. 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可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这种物质是 ( ) A. 盐酸 B. 氢氟酸 C. 烧碱 D. 纯碱 16. 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 向氯水中加入NaHC
7、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HClO 17. 下列物质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是( ) A. 钢 B. 陶瓷 C. 玻璃 D. 二氧化硅 18. 下列有关事实及原理分析都正确的是( ) A. 事实:SO2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原理:SO2具有漂白性 B. 事实:Al2(SO4)3和小苏打可以用于泡沫灭火器 原理:Al3 +与发生了 双水解 C. 事实:FeCl3 腐蚀 Cu刻制印刷电路板 原理:铁比铜金属性强 D. 事实:辽宁舰底部可以镶嵌一些铜块 原理:这种保护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 护法 19. 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
8、成分是( ) A. Si B. SiC C. SiO2 D. Na2SiO3 20. 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为化学增添了许多魅力, 下列有关实验中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 的是( ) 第 3 页,共 12 页 A. 氨气通人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B. 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溶液褪色,加热后红色复原 C. 向淀粉 KI溶液中滴人几滴氯水,溶液变蓝 D.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Cl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热后紫色复原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Na2CO3+ SiO2 高温 Na2SiO3+ 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B. 碳和硅都是A族的元素,所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相似 C.
9、二氧化硅既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又溶于氢氟酸,所以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 D.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但二氧化硅不能和水反应生成硅酸 22. 若甲、丙为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满足条件的甲和丙可以为 A. 钠和氧气 B. 硫和氧气 C. 碳和硅 D. 氯气和溴单质 23. 自来水常用Cl2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 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A. AgNO3 B. FeCl2 C. Na2SO3 D. AlCl3 24. 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 C12 B.
10、02 C. S 02 D. NH3 25.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起反应的是( ) A. SiO2与纯碱共熔 B. CO2通入Na2SiO3溶液 C. SiO2与大理石共熔 D. SiO2和浓H2SO4共热 26. 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的事实是( ) A. 使品红溶液褪色 B. 使溴水褪色 C. 与氢硫酸反应 D. 与烧碱反应 27. 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燃烧,最后所得的 固体物质是( ) A. 硅酸钠 B. 碳酸钠,硅酸钠 C. 碳酸钠,二氧化硅 D. 二氧化硅 第 4 页,共 12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铵盐均可以和强碱之
11、间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如果化肥样 品和熟石灰混合,可闻到氨味,证明化肥中含有铵根离子。 故选 C。 铵盐均可以和强碱之间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据此来回答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铵盐的化学性质,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二者在空气中浓度都变低, 但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故 A错误; B、氯水是氧化还原褪色,而活性炭是吸附褪色,所以原理不同,故 B 错误; C、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硝酸显黄色,故 C 正确; D、浓H2SO4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 Cu发生
12、剧烈反应,在常温下不反应,故 D错误; 故选:C。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氯水是氧化还原褪色,而活性炭是吸附褪色; C、浓硝酸具有不稳定下,见光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 D、浓H2SO4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 Cu 发生剧烈反应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考热门考点,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明确物质的性质 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A.光纤的成分为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光纤通讯,A正确 B.工艺师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B错误 C.水晶项链的成分为二氧化硅,瓷盘是硅酸盐制品,C 错误 D.粗硅制备单晶硅涉及的化学反应为: SiO
13、2+ 2CSi(粗硅) + 2CO ; Si + 2Cl2 SiCl4;SiCl4+ 2H2Si(高纯硅) + 4HCl ,均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所以 D错误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该题属于基础性试题,难度不大。只要能记住常见物质的性质, 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解答】 第 5 页,共 12 页 硅与 NaOH溶液反应产生硅酸钠和氢气,故错误; 硅与盐酸不反应,故正确; 硅与氢氟酸反应产生四氟化硅和氢气,故错误; 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在加热时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常温时不反应,故正确; 二氧化硅与 NaOH 溶
14、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故错误 二氧化硅与浓硝酸不反应,故正确;故 D 正确。 故选 D。 5.【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多角度考 查元素化合物,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解答】 A.氯气会与水反应生成 HCl ,与AgNO3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 A 不选; B.碳酸酸性比盐酸弱,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所以 B选; C.氨气水溶液呈碱性,可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 C 不选; D.二氧化硫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硫酸钡沉淀,故 D 不选。 故选 B。 6.【答案】C 【解
15、析】解:分别充满等体积混合的 2种气体,则设每种气体各占1 2L,组合发生反 应:4NO + 3O2+ 2H2O = 4HNO3,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 8L, 组合发生反应:4NO2+ O2+ 2H2O = 4HNO3,剩余气体的体积为3 8L, 组合NH3全部溶于水,剩余N2为1 2L, 所以:V3 V2 V1, 故选:C。 先判断同组内各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极易溶于水,气体的溶 解性越大,试管内的压强越小,水面上升的越高试管中剩余气体越少,中一氧化 氮与氧气与水反应,中发生4NO2+ O2+ 2H2O = 4HNO3,中氨气溶于水 本题考查了混合气体混合溶于水后的剩余
16、气体体积的计算, 关键是同组内各物质间是否 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极易溶于水,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分析】 第 6 页,共 12 页 本题考查常见实验操作的分析判断。题目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实验 操作方法及实验原理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实验类题目, 熟悉物质的相关性质是解题根本, 其次是注意一些特殊操作步骤的目的。 【解答】 A.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液体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 A 错误; B.未指明所通入的气体是什么,无法判断是否能除去杂质气体,故 B 错误; C.铁钉在氯化钠中发生吸氧腐蚀,导管中的红墨水上升,故 C正确; D.浓盐酸
17、与二氧化锰需加热才能制取氯气,故 D 错误。 故选 C。 8.【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硝酸的化学性质、离子方程式的计算的应用。 【解答】 A.消耗9.6g铜,而且还原产物是一氧化氮,被还原的硝酸0.1mol,由于原溶液分成 2等 份进行实验,硝酸有0.2mol,故 A符合题意; B.铁先与硝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和一氧化氮,之后铁与铁离子反应生产亚铁离子, 最后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 B不符合题意; C.硝酸全部被还原,没有显酸性的硝酸,因为溶液中有硫酸根,并且铁单质全部转化为 亚铁离子,所以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故 C不符合题意; D.反应消耗 14g铁,
18、也就是0.25mol, 所有的铁都在硫酸亚铁中, 所以每份含硫酸0.25mol, 浓度是2.5mol/l,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答案】D 【解析】解: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SO2+ Ca(OH)2= CaSO3 +H2O,过量的二 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最终生成可溶性亚硫酸氢钙溶液,SO2+ CaSO3+ H2O = Ca(HSO3)2,不会产生沉淀,故不选; 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故不选; 亚硫酸酸性强于硅酸,产生白色的硅酸沉淀,故选; 过量的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 选; 苯酚钠溶液与过量二氧化硫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