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优秀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伶官传序-优秀教案.doc》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伶官传序 优秀 教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伶官传序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识记 11 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地点到即可,也正因如此,给 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
2、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1.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 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 六国覆辙。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 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 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现在听录音,轻声跟着阅读,思考庄宗李存勖 17 岁后发生在 他身上的有什么事。 二、解题二、解题 同学们根据注释,谈谈作者与新五代史伶官传,教师补正。
3、 明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欧 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并且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 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于 他的门下。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 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 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他的作品主 要有新五代史。与宋祁合写新唐书等。 三、三、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五代(907960),指
4、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 上的动荡时期。在这 53 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 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piy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 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 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 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 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 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四四、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1.
5、结合注释,解释词句。结合注释,解释词句。 重点辨析本文中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更正) 2.2.分组讨论,指定回答:分组讨论,指定回答: (1)(1)提问:提问:“虽曰虽曰岂非岂非”是一是一个什么句式个什么句式? ?其作用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学生解答,教师补充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 明确:“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强调“人事”的作用,即盛 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点拨:凡反问句都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字面相反的意思,无疑而问,语意表达的比陈述句更确定、 更有力、更发人深省,有更强的感情色彩。 (2 2)看课文,当文章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
6、用)看课文,当文章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用“方其方其可谓壮哉可谓壮哉!”“!”“及及何其衰也何其衰也!”!”句句 式,接着又用式,接着又用“岂岂欤欤?”“?”“抑抑欤欤?”?”的句式,各是什么句的句式,各是什么句? ?有何作用有何作用? ? 明确:(讨论后定人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这是两个感 叹句,又是对称句。感叹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前一句表示对庄宗胜利的赞赏之情,后一句表示 对庄宗失败的悲叹之情。 对称句,节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本文的对称句在内容上都是正反对照的,不仅有音乐 美,而且给人鲜明的对比感,表达了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气势十分充沛,感情
7、色彩浓郁,加强 了论证的力量。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反诘语气的选择关系的复句, 前者被否定,被舍弃,后者被肯定,说明成败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的结论,印证了开头的论点。 (3)(3)请同学们再找出几个对称句和反问句,念给同学听请同学们再找出几个对称句和反问句,念给同学听。 明确:对称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 勇多困于所溺”;“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反问句,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8、,岂 非人事哉?” 3.3.概括李存勖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李存勖一生的主要经历。 (1)(1)提问:通过阅读课文,给李存勖编一个履历表提问:通过阅读课文,给李存勖编一个履历表( (课文课文 P97P97 注释:李存勖注释:李存勖 885885926)926),主人公李存,主人公李存 勖在公元勖在公元 908908 年年、912912 年、年、923923 年、年、926926 年的几个年代里,年龄分别是多少岁年的几个年代里,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 明确:908 年是 23 岁;912 年是 27 岁;923 年是 38 岁;926 年是 4l 岁。 提问:在这几个年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
9、什么事?(尽可能用课文的原句回答) 明确:李存勖 23 岁时的事: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齐声朗读:“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 点拨:从这铿锵的节奏中,可以看见一位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年轻统帅形象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 前。 主人公 27 岁时的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这是公元 912 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家族,刘守光逃 到沧州,乃被捕获。父子都被处死,灭燕) 主人公 38 岁时的事: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然后“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建立了后唐。李存勖从受命到立国, 经过了整整 15 年。 主人公 4l 岁时的事: “身
10、死国灭,为天下笑。” (2)(2)指导读文指导读文( (慢节奏慢节奏)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 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3)学生在凝重的气氛中静思两分钟,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的悲惨情景,并学生在凝重的气氛中静思两分钟,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的悲惨情景,并和当年金戈和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武进行对照比较。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武进行对照比较。 (4)(4)点拨,提问:在这无声的静寂中,学生们心潮翻卷,历史的风云变幻掠过心头。在这生生死死、点拨,提问:在这无声的静寂中,学生们心潮翻
11、卷,历史的风云变幻掠过心头。在这生生死死、 盛盛衰衰的变化中,不正寓含着某种哲理吗盛盛衰衰的变化中,不正寓含着某种哲理吗? ? 请同学们思考: 庄宗灭敌立国。用了 15 年时间;然而由盛至衰,只有短短的 3 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 呼应论点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提问: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这件史实,他要人们记取 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 明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这一句让同学们共同诵读,并翻译此句。 点拨:从庄宗李存勖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李存勖一生的
12、主要经历一盛一衰。那么一盛一衰的 关键问题是由于“人事”和呼应这一论点的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它揭示了 “人事”的内涵,从而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深刻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 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 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在这里讽谏了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十分深长。 五五、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 从唐庄宗李存勖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的道理。这篇文章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