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甲烷的化学性质.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甲烷的化学性质.docx》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届高三 化学 知识点 强化 训练 甲烷 化学性质 下载 _三轮冲刺_高考专区_化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共 12 页 2020 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 1. 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烷、乙烯和苯的分子中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 苯和乙烯都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甲烷、乙烯、乙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 植物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 下列关于常见的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苯和甲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乙烯和甲烷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D.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3. 有七种物质:甲烷、苯、聚乙烯、聚异戊二烯、2 丁炔、环己烷
2、、 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5H12有 2种同分异构体 甲烷和氯气光照条件下可制得纯净的一氯甲烷 乙烯、聚氯乙烯均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乙醇、乙烷、乙酸都能和金属钠反应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除去甲烷中含有的乙烯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 瓶中,再干燥 通过灼烧时的气味可区别蚕丝和人造丝 油脂在任何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都叫皂化反应 淀粉、蛋白质、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A. B. C. D
3、. 5. 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C. 丙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 D. 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 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D. 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缺碘元素会引起坏血病 B. 药物和食物不属于材料 C. 食品干燥剂常用浓硫酸 D. 煤气中毒由甲烷引起 8. 8.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2 页 A. 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硫酸铜溶液,反应原理相同 B. 乙醇、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甲烷、乙烯分别与氯气反应,反应类型相同 D. 乙醇、葡萄糖都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9. 下列有关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沟油与C2H4、苯中都含有碳碳双键 B.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 乙醇、乙酸二者都可发生氧化反应 D. 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物质中 C、H、O 原子个数比都为 1:2:1 10. 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乙烯 CH3COOH CH3
5、CH2OH CH2= CH CH3 A. B. C. D.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C2H6含 6mol H原子,光照条件下最多能与 3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 B. 石油裂解气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两者反应原理相同 C. 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离出苯,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乙烯和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可推测两者也都能与Cl2发生加成反应 12. 光照对下列反应(或变化)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浓硝酸由无色变黄色 B. 新制氯水变质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苯与溴单质反应 13.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甲
6、烷和乙烯: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 B. 乙醇和乙酸:分别滴加 NaOH溶液 C. 苯和四氯化碳:分别与水混合、振荡、静置 D. 棉花织品和羊毛织品:分别燃烧闻气味 14. 在常温下,把一个盛有一定量甲烷和氯气的密闭玻璃容器放在光亮的地方,两种气 体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容器内压强不变 容器内分子总数不变 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变 容器内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16g甲烷与足量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甲烷的分子数为NA A. B. C. D. 15. 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结论 A 苯中加溴水振荡,溴水层褪色 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 色溴苯 B 乙醇和水
7、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 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A. A B. B C. C D. D 16. 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12 页 A. 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 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 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17.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8、 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B. 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苯 C. 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D. 溴乙烷在 NaOH 的醇溶液中充分反应可得到乙醇 18.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盛有CH4与Cl2的集气瓶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 气体颜色变浅, 瓶内壁 附有油状物 B 将乙烯在空气中点燃 火焰呈蓝色并伴有黑 烟 C 向盛有苯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 充分振荡 液体分层, 溶液紫色褪 去 D 将蔗糖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水浴加热, 取反应后的溶液少 量,加入几滴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出现砖红色沉淀 A. A B.
9、 B C. C D. D 19.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稀和甲烷,又可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试剂或方法是( ) A. 溴水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在导管口处点燃 D. 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烷烃的熔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降低。 B. 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 高锰酸钾可以氧化乙烯和甲烷 D. 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也可发生自身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2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苯和氯气生成 C6H6Cl6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B. 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 CH2CH2Br2 C. 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 C
10、H3Cl D. 硫酸作催化剂,CH3CO18OCH2CH3水解所得乙醇分子中有18O 22. 下列关于丙烷结构、性质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丙烷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都褪色 B. 丙烷可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 C. 丙烷的 3 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D. 丙烷可与强酸或强碱反应 23.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 A. 可燃冰 B. 煤矿坑道气 C. 液化石油气 D. 沼气 24.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易溶于水 B. 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C. 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D. 与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25. 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 ) 第 4 页,共 12 页 A. 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 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D. 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第 5 页,共 12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所有原子不共面,故 A 错误; B.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 B错误; C.甲烷、乙烯、乙醇均可燃烧,均可发生氧化反应,故 C正确; D.植物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00以下,植物油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 D 错误; 故选:C。 A.甲烷为四面体结构; B.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12、互溶; C.甲烷、乙烯、乙醇均可燃烧; D.植物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00以下。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 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原子共面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是甲烷不能使溴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解:甲烷与高锰酸钾、溴水均不反应,故不选; 苯与高锰酸钾、溴水均不反应,故不选; 聚乙烯与高锰酸钾、溴水均不反应,故不选; 聚异戊二烯中含碳碳双键,与高锰酸钾、溴水均反应,故选; 2 丁炔中含碳碳三键,与高
13、锰酸钾、溴水均反应,故选; 环己烷与高锰酸钾、溴水均不反应,故不选; 环己烯含碳碳双键,与高锰酸钾、溴水均反应,故选; 故选 B 含碳碳双键、三键的有机物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 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烯烃、炔烃的性质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戊烷含 5个 C原子,由碳链异构可知存在正、新、异戊烷三种同分异 构体,故错误; 取代反应产物较多,且反应为链锁反应,则甲烷和氯气光照条件下不能得到纯净的 一氯甲烷,故错误; 聚氯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
14、的CCl4溶液褪色,故错误; 乙烷不能与 Na反应,乙醇、乙酸都能和金属钠反应,故错误;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为取代反应,都能发生取代反 应,故正确; 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会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应选溴水除杂,故错误; 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人造丝的成分为纤维,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通 过灼烧时的气味可区别蚕丝和人造丝,故正确; 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酸性条件下不能生成高级脂肪酸钠,故错误;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但淀粉、蛋白质、油脂可发生水解反应,故错误; 第 6 页,共 12 页 食用植物油为油脂,水解生成丙三醇,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醇,故
15、错误; 故选 C 戊烷存在正、新、异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 取代反应产物较多,且反应为链锁反应; 聚氯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 乙烷不能与 Na反应;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为取代反应; 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会生成二氧化碳; 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人造丝的成分为纤维; 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食用植物油为油脂,水解生成丙三醇 本题考查较综合,侧重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类型、物 质的除杂、检验等,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比例模型可知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别为甲烷、乙烯、苯、乙醇,
16、然 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由比例模型可知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别为甲烷、乙烯、苯、乙醇, 解: A.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 A 错误; 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 B 错误; C.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故 C 正确; D.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 D错误; 故选 C 6.【答案】C 【解析】解: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 CH2,故 A 错误; B.液化石油气为碳原子小于等于 4的烃,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等,而天然气的主要成 分为甲烷,故 B错误; C.甲烷与氯气发
17、生取代反应,而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故 C 正确; D.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故 D 错误; 故选 C A.结构简式中双键不能省略; B.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等;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D.乙烯、苯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注意有机物的成分、性质及反应类型,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解:A.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坏血病,故 A错误; B.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作材料,往往称为原料,故 B正确;
18、C.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但它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生 石灰能吸水,常用食品干燥剂,故 C错误; D.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CO、H2和少量烃类,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故 D 错误; 故选:B。 第 7 页,共 12 页 A.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 C.食品干燥剂常用生石灰;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煤气的主要成分为 CO。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有关知识,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知识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 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解:A.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硫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