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活用-“五个理论总结这一年”.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作文素材活用-“五个理论总结这一年”.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文 素材 活用 五个 理论 总结 一年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五个理论总结这一年”“五个理论总结这一年” 之之 2020 年经典时文集粹年经典时文集粹 梁勇梁勇 选编选编 20202020,这一年,不容易,这一年,不容易 导语 2020,庚子,这是半世纪以来的特殊年份。这一年,温和与理性泯没,情绪与颟 顸肆虐。这一年,流言和混乱四起,病毒和人祸齐飞。放眼历史长河,这也是转折性 的一年。人类在分裂中陷入迷思,国家在战争边缘行走。这一年,活着就是幸运,存 在就是坚强。所有挺过来的人,都是不甘于寂灭命运的“熵者”。2020 年,首先给 自己点个赞。我们用 5 个理论总结这一年。 理论一 世界在闭环中“内卷化” 一个闭环系统,外部信息的反馈是系统迭代的关键。清
2、朝再运行一千年,也出现 不了工业革命,这就是“内卷化”。反馈是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系统使自己处于内 外矛盾之中,通过反馈,使自己的结构和功能与外界条件相适应。 2020,这一年,首先要谈到新冠病毒。这个不可见的微生物,它只是携带了些许 信息(RNA)。可无声无息之间,却重创了这个宏观世界。全球已有近 155 万人死于 新冠,每 9 秒就新增 1 例死亡病例。至今为止,仍然不知道病源起于何处。人类以为 在科学武装下,越来越孤独求败。最后发现,在自然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被病毒 侵袭后存活下来的人,不容易。 这一年,世界变得更加分裂。美国和中国脱钩,两大国前景晦暗不明。以色列和 伊朗“互斩”,各自
3、走向仇恨两极。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原住民和新移民冲突 不断。族群撕裂,宗教撕裂,思想撕裂。戾气充斥世界,暴力成为解决问题手段。互 不信任,各自内卷。每一个理性思考者,这一年过得不容易。 这一年,美国大选也成了焦点。向左一步是天堂,向右一步是地狱。向前一步是 地球村,向后一步是“逆全球化”。是民主灯塔的熄火,还是国际警察的继续?全世 界只分为两种人:一种支持特朗普,一种反对特朗普。特朗普是要走了,但特朗普主 义还在。 理论二 活着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神药有人站台是因为死去的人不说话,妈妈之所以不挑食是因为买菜时挑过了,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只能代表你能够看到的。殊不知还有更多看
4、不到 的东西,才能更加代表事情的真相。 这一年,最煎熬的是企业。上半年倒闭的企业就超过 46 万。以汽车行业为例。 宝马裁员 6000 人,占总员工的 17.6%!奥迪裁员 9500 人,占德国员工的 15%。路虎 全球裁员一半,奔驰裁掉 20000 人!汽车只是缩影,还有更多企业,正在渡劫!今年, 老板不容易。每一个活下来的企业,都是这个国家的功臣。 这一年,行业也越来越难艰。最开始时,以为扛不住的是餐饮业。之后发现,更 惨的是外贸业,接不到订单,发不出货。不久才知道,旅游业更加艰难,第一季度便 有超过万家企业倒闭。最后发现,其实最惨的是电影院,春节假期一放就是大半 年。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
5、上辈子“折翼的天使”。如果感觉身边朋友还不 错,注意可能是“幸存者偏差”。 这一年,最焦虑的是求职者。2020 年,某银行数据显示企业 30%的工资账号停止 了发放。赤裸裸的现实,数据说明了一切。朋友圈虽然岁月静好,现实却暗流涌动! 智联的调查,29.68%企业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2020 年考研人数达到 340 万, 就业维艰。如果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请好好生活。这一年有一份工作,说明你做得 不错。 理论三 沉默的“理性螺旋” 人们在表达观点时,如果某观点得到赞同,就会越来越大声,反之则愈来愈沉默。 情绪与民粹的声音总是被支持,理性温和的声音总是被谩骂。此消彼涨,循环往复, 理性之人越来
6、越不愿意发声,形成“沉默螺旋”,最后集体沉沦。 这一年,最艰难的是年轻一代。遇上了最难就业季,找工作频频受阻。想要考研, 却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租房遇到了“蛋壳破碎”,有的被赶出家门。年轻人渴求 外界能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真正的“后浪”反对后浪,他们的心酸应该被理解。 批判的声音总被弱化,看到的都是浪漫的“诗和远方”。 这一年,大自然也不容易。印度蝗灾,美国地震,中国洪水。大火席卷澳大利亚 丛林,袋鼠仓惶逃命,绵羊化为黑炭,蝙蝠涌入城区。菲律宾火山爆发,火山灰夹杂 闪电,并接连引发火山地震,宛如世界末日降临。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片 低洼陆地将被淹没。大自然不说话,但用另一种方式在表达
7、无声的抗议。 这一年,中国也不容易。一面是量子计算有了新突破;另一面核心技术遭遇“卡 脖子”危机。一面是“奋斗者”号下潜 10909 米,实现“大海捞针”海下作业;另一 面是华为中兴遭遇制裁,高速芯片依赖美国。一面是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实现 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另一面是 TIKTOK 说封杀就被封杀, 应用软件遭遇 “滑铁卢” 。 这一年,中国科技有高光时刻,但一些重要领域仍旧在落后追赶。我们在欢呼的同时, 也应该保持理性。 理论四 谬论正在“麻醉人类” 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 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供应幻觉
8、的,也 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这一年,那些离开的人再也回不来。最让人难受的,是李文亮的离开,没人给他 道歉,有人喜欢谬论不爱真相。最让人意外的,是科比坠机身亡,给球迷留下巨大心 理缺口。最让人遗憾的,是赵忠祥走了,动物世界少了一个声音。最让人惋惜的, 是三浦春马自杀,荧屏再无他的身影。最让人震惊的,是马拉多纳巨星陨落,世上再 无“上帝之手”。最让人缅怀的,是 36 位两院院士的离去,他们卸下了重担。明天 和意外,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好好活着,珍惜身边人,应该是我们活着的底线。 这一年,流量继续向头部集中。李佳琦、薇娅依然是顶级网红;罗永浩、雷军
9、也 开始直播带货;下半年被马保国刷屏,接着又迎来丁真;乘风破浪的姐姐刚刚离 开舞台,演员请就位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知道真假的数据,成为很多人亢 奋的幻觉。流量成为经济增长点,掠夺普通人的时间和金钱。 这一年,反智再次站上情绪高地。新冠疫苗未出,双黄连却一夜脱销;张文宏提 早餐建议,被人批评是“崇洋媚外”;张玉环沉冤得雪,有人称这是没找到证据;高 考顶替事件令人发指,却大骂苟晶作秀;TIKTOK 被封杀,有人骂张一鸣是“跪着的懦 夫”;原本以为疫情的影响会让人回归理性,却没想到反智主义还是站上情绪高地。 “反智主义”没有消失,“情绪上瘾”正在支配这个时代。 理论五 社交媒体时代的“同温层”和
10、“回音壁” 信息来源被过滤,人们固守在自己圈子里,这就是“同温层”,这个圈子里发出 声音与你三观类似,进一步强化了你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回音壁”。社交媒体通过 算法了解你的需求,形成“信息茧房”。最后的结果是,虽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实际上处于不同的“平行世界”。 这一年,华人世界也争议不断。香港这座东方之珠,风采已经逝去。曾经傲立世 界的金融之都,眼睁睁被新加坡抢走风采。任何一个有着民族情怀的人,都会心痛。 台湾这个亚细亚孤儿,也不再理性平和。曾经自信满满的淳厚,现在变得狂燥。任何 一个有着大一统情结的人,更会担心。如何看待这一切,朋友圈被撕裂得很难看。感 受的全是“同温层”,听到的全是“
11、回音壁”。亲者痛仇者快,真遗憾。 这一年,“互联网世界”翻天覆地。挨骂最多的是美团,它被困在“千夫所指” 的系统里。争议最多的是头条,算法推荐成了最大的原罪。质疑最多的是蚂蚁,两万 亿的梦想被暂时按停。熟谙人性的是黄峥,个人财富首次超过了马云。闷声发财的是 京东,京东健康又圈了 3000 亿。谁也不知道互联网巨头会走向何方,每一起事件都 会引爆舆论热潮。这些位处金字塔尖的人物,在反垄断法中,同样如履薄冰。 这一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一边是马斯克开创“人机新时代”,通往成“神” 之路;一边是网友沉迷键盘,吸食精神鸦片,出现返祖现象。一边是脸书在 VR 上的 长远布局,创造一个全新世界;一边是普
12、通人不断“内卷化”,在娱乐循环中永远走 不出来。一边是 AI 算法的再次进化,越来越与人类别无二致;一边是真正的人类躲 在舒适圈,成为情绪的奴隶。有人朝着更高文明的方向探索,在进化中寻找更多可能; 更多人沉浸在井底仰望天空,在退化中寻找情绪 G 点。人有可能分成两个物种:一种 是神,一种是兽。 结 回首 2020 年,每个人走来都不容易。当疫情刚刚爆发时,有人曾说 2020 年能否 推倒重来。可惜人生不是游戏,没有“存档”这个设定。2020 年之前,我们曾经认 为万物皆可控。无论是牛顿揭示的 F = M(dV/dT),还是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人类总是在确定性中的一路向前。当疫情席卷
13、而至时,我们变得不知所措。蝴蝶效应 与量子不确定充斥世界每个角落。此刻不得不相信热力学第二定律(S=0),这个 世界时刻在熵增,人类不过是想逆天改命。2021 会变好吗?我们并不知道。但如果 你是“熵”,世界就值得期待。 年轻人为什么被“假精致”的生活掏空?年轻人为什么被“假精致”的生活掏空? 近日,半月谈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岁月静好还是一地鸡毛? 假精致掩 盖下的“分裂人生”,引来刷屏。该报道指出当前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消费现象: 小家电,非名牌不用;赏樱花,非日本不“刷”;吃面包,非“全麦”不碰;选服装, 非“设计款”不穿由此,不少年轻人超越自身实际,过度追逐所谓“品质生活” 掩盖下的预消
14、费、高消费,无孔不入的“精致”透支钱包,掏空身心,侵蚀灵魂。 朋友圈里多位年轻朋友的转载,或许也恰恰说明了报道引起他们的共鸣。引人深 思的是,为何不少年轻人明明知道追求“假精致”的消费在掏空生活,却依旧执迷不 悟(抑或甘之如饴)? 过度消费,透支生活 越来越多的报告数据指出,这一代年轻人普遍存在透支消费的问题。 2018 年 8 月,富达国际与蚂蚁财富联合发布 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指 出,中国年轻一代(35 岁以下)人均收入 6726 元/月,月均支出 4386 元/月,收入 8500 以上达 53%,其中 56%的人没有储蓄,开始储蓄的人中,每月储蓄仅 1389 元。 融 360 在
15、 2018 年 8 月发布的一个问卷调查报告显示,“90 后”已然占据着消费 贷款用户群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 49.31%。在不含房贷和车贷的情况下,使用消费贷 款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人群超过五成,占比 50.17%。在贷款渠道方面,除了信用卡、 花呗、白条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将手伸向网贷。甚至有 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就 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年轻人之所以透支未来消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追求“精致”的生活,他 们过度消费了。何为过度消费?顾名思义,消费过剩,或者消费远超出自身能力。 东 京漂流,日 藤原新也 著 ,黄大旺 译,新星出版社 2017 年 9 月版 日本摄影师藤原新也在社
16、会观察随笔东京漂流中对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社会 过度消费现象的描述,也适合于用来形容时下年轻人的过度消费。比如用完即弃;鼓 励赠礼情人节大甩卖、父亲节大甩卖;鼓励收集洋酒瓶或大全集画刊等;配 件产品照相机的拍照皮套等;制造机会读书周或蛀牙防治日;副用品化 第二个家或第二辆车;备用品化备胎、灯泡等消耗品,或摄影底片等可囤积的商 品;新款式化就算还能用,也要追求新的款式 从某种层面上说,为了“精致”而消费,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提 高的一种表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也高度发达, 这使得人们的消费选择更加丰富多元。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断升级。第三 次消
17、费升级悄然来临,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自我实现”,他们的消费更侧重于新潮、 时尚、健康、美以及个人的内心愉悦,消费的个性化、时尚化、智能化成为趋势。这 在客观上也导致了商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增快,以及人们“精致”消费需求的激增。 当“精致”被赋予符号意义 但很多人透支生活消费,根本上追逐的是只是面子上“精致”。消费社会的语境 通过赋予商品和消费新的内涵,始终在不断怂恿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法国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早就在消费社会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大型技术统治 集团是如何引起我们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了。 其中关键的一点是, 赋予物以符号意义。 波德里亚写道,“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所有的大众媒体基本上也就是你的生
18、存 背景都在引导你购物”,“人们从来不消费物本身,人们总是把物(广义)用来 当作能够突出自身的符号,或让自己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 体来摆脱本团体”。 换言之,人们对物的消费并不止于“对物的使用价值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在物 的象征价值层面,进入“对符号的消费”(品牌、技术为商品带来的价值经常远高于 它的真实价值)。 商品和消费具有怎样的符号意义?美国社会经济学家 Amitai Etzioni 在批判美 国消费主义时,他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了正常消费和消费主义的界限。 他说,满足生理、安全需求的消费是正常的消费,但试图通过消费获得社交(爱与归 属感)、尊重、自我实现
19、,则让正常消费变成了消费主义。这正是消费主义的策略, 他们在赋予商品和消费“爱与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的符号意义。 广告中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类似联想尊严、地位、希望、美丽、浪漫、怀旧或 一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可以通过购买某件“精致”的物品达到。仿佛买了某个“精 致”名表,你就进入了上流阶层,买一辆“精致”豪车,你就可以轻松赢得任何美女 的芳心, 使用某个 “精致” 的日本电饭煲, 你就符合中产阶层温馨美满的生活标准 而在微信朋友圈时代,朋友圈这个“表演舞台”,也激起了更多人对于“精致” 生活的表现欲。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指出: “人生就是一出戏,社会是一个大舞台
20、,社会成员作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够在观众 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所以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竭力表演。在人际 互动中,不管个人具体目标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 人对他的反应。” 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迷思中,以为朋友圈“精致”了,就展现了更好的自我,就 能够得到他人越多的认可和赞同。这时,就像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讲的,朋友圈 里的人好像“无时无刻不在吃大餐,在旅游兜风,在扫货购物。他们的生活是跑车、 香槟、夜宴的交响曲,随时等你点赞”。加入消费大军的年轻人。 人生不如意,更须尽欢? 也有不少年轻人追求“精致”生活只为自娱自乐。若被问起,为什么不存钱买房。 他们的回应
21、是:正是因为买不起房,所以才要“精致”生活啊。 经济学上有一个“口红效应”的说法。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 线上升。这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时,我们的钱不足以购买真正改善生活的大件商品,而 口红作为一种比较廉价的非必需品,可以满足人们仍强烈的消费欲望,起到一种安抚 作用。 而在高房价的社会语境下,或许也存在一个“房价效应”。当年轻人的能力不足 以购买被视为人生标配的房子时,他们转而追求物质生活的“精致”,以寻求慰藉。 就如同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解释年轻人热衷于电子产品更新的原因:“人是渴望改 变的,生活是很难改变的,生活中只有电子产品最容易改变,所以只能从电子产品的 更新中获得一种虚幻的改变
22、感,安慰苦难的人生”。 从这一意义上看,消费可以缓解人们一定的焦虑,冷酷的环境下它具有某种扎实 稳定的质地。房价一直在涨,工资却长期停滞,精打细算的生活沉闷而无趣,如果一 次国外旅行、 一个奢侈包包、 每天精心制作的早餐可以为生活带来亮色, 何过之有呢? 追求“精致”其实是以放低期待、代偿心理的方式来舒缓压力、安定内心,并由此重 新建构了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寻求一种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比如不买房可以过得很 好),实现对现实的某种柔软抵抗。 不过“房价效应”也可能是出于“自暴自弃”的心态。其与“佛系”“丧”等青 年亚文化一脉相承,当高欲望难以实现时,干脆自我放逐。就像大西洋月刊曾刊 文指出的,“对于
23、大部分的中国青年而言,在高速增长、急速前进的中国,成功的公 式仍然未变:刻苦学习、努力赚钱、成为房奴、尽早结婚,最后生养子女。然后 看着这个循环重复发现这些目标难以实现,接受局外人的身份可能是最好的 也许是唯一的生活下去的办法。” 虽然可以理解年轻人偶尔的沮丧和自嘲,但显然,“局外人的身份”并非“最好 的”,更非“唯一的”办法。你以为通过消费透支未来就是在报复“不合理”,实际 上你最终站在的是“不合理”这一边。就像新周刊一篇文章指出的,你掉入了消 费主义的陷阱,“摆脱贫穷的方式既不是赚钱,也不是通过社会改革来消除不平等, 而是参与消费、不断消费,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消费者。” 以消费透支了未来
24、,你没有摆脱贫穷,没有消除不平等,相反如陶东风批评的, “沉溺于物质消费、沉溺于自己和自己的私密关系(变态自恋人格),而失去了对于 公共世界(它也属于世俗)的关注”。 当然,棒子不能全打在年轻人身上。郑永年在一个访谈中谈到国内年轻人现状时 提到,只有年轻人有前途,国家才有前途,“我一直在呼吁,要健全社会政策,要完 善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呼吁要给年轻人机会。”假若人人都得以心安, 也就不必在“假精致”里获取慰藉。 我们为何要“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我们为何要“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7 月 9 日晚,微博网友爆料称,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文军,在大理考察无障碍 路线时不幸殒命。 该网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