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十一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971252
  • 上传时间:2020-12-22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7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一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十一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 第十一 单元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2021 高中地理 必修 001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 第十一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 科 命 题 备考导航 素养解读 1.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 和地区差异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 原则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认知 以区域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成 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2.综合思维 以区域经纬网图或环境问题相关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 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危害。 3.人地协调观 以区域经纬网图或环境问题相关图文材料为背景,结 合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树立人地协调 发展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 1.人地关系的历史

    2、回顾 读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图,完成下列内容。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 (1)环境问题的表现 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如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 酸雨危害 等。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过度增长、 自然资源 利用不合理和片面追求 经济增长 。 (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环境污染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生态 破坏 。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 消耗资源 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 受着 发展与人口 的双重压力。 1.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

    3、产生 2.主要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 产资源、能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一些非可再 生资源面临枯竭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 壤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汽车尾 气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农 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 用,一些事故造成的污染 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洛杉矶的光 化学烟雾事件、湖南大米镉超标 事件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固 体垃圾 城市中及郊外的垃圾堆积、农 田中的白色污染(废弃的塑料 薄膜) 噪声污染 工厂、交通、建筑工地、 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 机场附近、交通干线附近的噪声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

    4、泄漏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2011年 3 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 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我国沿海的赤潮,日本九州岛 水俣病事件,墨西哥湾油井泄 漏 生态破坏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滥伐森林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降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加剧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 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土 地荒漠化加剧与沙尘暴频发, 古巴比伦王国、楼兰古国的消 失 土壤盐渍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华北平原的盐碱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过度捕猎 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呈加快趋 势,藏羚羊等稀有生物濒临灭 绝 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使用 消耗臭氧的

    5、物质(氟氯烷)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 氧层空洞,北极、西伯利亚、青 藏高原等地上空相继出现臭氧层 空洞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 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主要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 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 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 化、森林面积减小、水源枯 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达 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主,较发展中国家 轻 消耗的资源能源多

    6、,排放的污染物多。自 20 世纪 70年代开 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科技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 防治工作,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发展 中 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都很严重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 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 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 方法技巧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根据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 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 的类型,便

    7、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 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对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 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 易

    8、引起水体污染。 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都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 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 作。 (2)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

    9、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 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 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命题视角一 环境问题的类型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 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 完成下题。 1.(2019 课标,11,4分)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 答案 C 洼地的形成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洼地增多增大,

    10、说明该地区风力作用较强、吹起的 沙土多,受风力侵蚀和堆积的影响,附近地区地表植被易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沙化明显,C 项正确; 水土流失的重要条件是流水作用,洼地形成于河流断流期间,流水作用弱,A项错误;地表含水量少, 不会形成沼泽,B 项错误;盐碱化一般是人类不合理灌溉所致,材料无该地灌溉状况信息,D 项错误。 命题视角二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区域差异 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 PM2.5和 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 答下面两题。 2.两地区的城市大气 PM2.5浓度一般在 10 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

    11、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2. 答案 C 大气 PM2.5浓度 10时后开始下降,说明 10 时以后开始具备污染扩散条件。随着人 类生产(如汽车流量增加)与生活(人们户外活动增加)活动的进行,热岛效应逐渐增强,城郊热力环 流逐渐形成,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 项正确,A、D项说法错误;降水频率增加,利于空气净化,但降水 并非普遍现象,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B项错误。 3.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 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3. 答案 A SO2主要来源于煤炭的燃烧。华东地

    12、区大部分时段大气 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 要是因为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单一,以煤炭为主,而华东地区的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水电和 天然气为主,能源类型多样,SO2排放少,A项正确;华东地区人口密度高于东北地区,B项错误;与资 源条件关系不大,C 项错误;出行方式主要影响氮氧化物的排放,D项错误。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生态 持续发展是基础; (2) 经济 持续发展是条件; (3) 社会 持续发展是目的。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3、: 公平性 原则、 持续性 原则、 共同性 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 原则 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 的公平 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 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 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 系 共同性 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 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 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 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3

    14、.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 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 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增长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 利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 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最大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 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 夺式和转嫁式的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 命题视角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

    15、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 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 岭主峰,海拔 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 B. C. D. 1. 答案 D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过度猎狼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 减少,故正确;狼减少会导致生态失衡,山区环境承载力下降,错误;猎狼是由不良消费观念引起 的,错误;猎狼的行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其他动植物享有同等生存权的公平性原则,正 确。所以 D项

    16、正确。 命题视角二 区域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 2.(2016 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 1976年、1987 年和 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 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2. 答案 (1)20 世纪 70 年代(197

    1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 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 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 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 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 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 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

    18、坏的植被。 解析 本题以大熊猫不同时期分布图及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分析推理 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关键在变化,难在详细准确地表达变化特征。描 述时先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时期分布范围的大小,再详细指出其分布的形态特征。 (2)本题是原因类问题,应注重材料和图中相关信息的获取。材料中 20世纪 70年代多家森工 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为答案信息之一。要有效利用图中的两句注释文字,并加以分析,从 中得出引起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本题的关键词是“栖息地保护”。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途径,其实质是 考查可持续

    19、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途径(措施)应从交通线规划选址、工程措施(修建生态走廊) 及生物措施(修复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探究点三探究点三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图,完成下列内容。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严峻挑战 庞大的 人口 基数 人均 资源 不足 环境污染 严重 (2)行动: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 21世纪议程中国 21世纪 人口、环境与 发展 白皮书。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1)手段: 环境无害化 技术。 (2)核心:提高 生态效益 。 (3)方式: 环境友好 。 (4)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5)

    20、实践 工业:发展 清洁生产 。 农业:推行 生态农业 。 公众:提倡适度消费。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方法技巧 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 (1)首先分析区域的区位特征、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 (3)分析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 外开放程度等)。 (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 加快基础设施

    21、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对外开放。 命题视角一 循环经济的判断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1.(2018 天津文综,7,4分)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 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1. 答案 B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知识。共享单车制造和消费者使用这一过程,不能体现废弃物 资源化和资源减量化,故不属于循环经济,B项符合题意;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的杂草和虫类可 以作

    22、为鱼的饵料,而鱼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可以减少人工饲料添加和化肥的施用 量,属生态农业;城市垃圾用于发电,残余粉灰用于制造砖材,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创造新的产值, 属于清洁生产;海水发电过程中利用废热水进行制盐,不仅减少了废热水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盐、 淡水等新的产品,也属于清洁生产,三者均是循环经济,A、C、D项不符合题意。 命题视角二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 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 扶贫的重点项目。下图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 条件主要有(双选)( ) A.地形崎

    23、岖,交通不便 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 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2. 答案 AB 该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是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A项 正确;该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植被稀疏,在强降水作用下,极易发生水土流 失,导致石漠化,这些进一步制约该县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 水丰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C 项错误;该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D项错误。 3.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双选)( ) 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 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D

    24、.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答案 BD 由图文材料分析可知,该县利用构树适应性强的特点,种植构树增加当地的植被覆 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林下种植经济作物,有效地提高了荒地利用率,B 项正确;种植构树、 林下经济作物,发展饲料加工厂,进而发展养猪场,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D 项正确; 杂交构树生态效益显著,但自身经济价值不高,A项错误;沼气制取可以缓解但不能解决当地农村 能源问题,C 项错误。 命题视角三 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 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25、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 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9 课标,1,4分)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4. 答案 B 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自动处理系统是以厨余垃圾为原料,通过分拣,厨余垃圾中的 杂物被分离,有用的部分被用来生产沼气和提取生物油脂,故 B选项正确。 5.(2019 课标,2,4分)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5. 答案 C 因为该系统是用来处理厨余垃圾的,所以图中的工艺流程大致

    26、是自下而上推进。再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并产生废渣,故 A项错误;提取出的生物油脂用于生产工 业油脂并产生有机渣,故 B项和 D项错误;有机渣可以用于生产沼气,生产沼气时也会产生废渣,故 C 项正确。 读图攻略读图攻略 11.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典图 1: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 统的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 典图 2:构树生态循环农业 模式示意图 典图 3: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示意图 考向:关联图的判读及工艺流 程判读 考向: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 析及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 考向: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农产 品特征 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象,表

    27、示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 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象的形成机理、因果关系和发展趋势等。在 判读关联图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几步: 第 1 步: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把握关联图的中心内容,明确关联图的主题。 第 2 步:明确关联图中的各要素,把握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图中的各环节、图框、 箭头及箭头指向,即关联图中的关联性。一般图框表示环节,箭头表示关联过程,箭头指向表示关 联的因果关系。 第 3 步:依据图框所指要素及箭头逐个分析图框之间的关联性、图中各环节包括哪些要素、 箭头由哪个环节指向哪个环节等。 第 4 步:进行各部分间的因果推理,找出规律,并进行文字表述。地理关联图的分

    28、析就是逻辑 推理过程,关键是将关联图所表达的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行图文转换。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答案 C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坦桑尼亚的纳特龙湖,湖床浅缓,靠近世界上唯一一座喷发碳酸盐物质的火山。由于湖 水呈强碱性,湖面会溢出有毒气体,绝大多数动物无法在此生存,但适宜螺旋藻类生长。世界绝大 多数的小火烈鸟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它们以藻类为食,并且在湖中露出水面的盐滩上筑巢繁殖。 2018 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和强台风,造成纳

    29、特龙湖水位上涨,对小火烈鸟繁殖造成重大影响。虽数 量众多,小火烈鸟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受威胁的物种”。 简述小火烈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受威胁的物种”的原因。 答案 小火烈鸟要求的生存环境独特;绝大多数小火烈鸟集中在纳特龙湖繁殖,对纳特龙湖依 赖性强;纳特龙湖受天气(极端天气)、气候及附近火山影响较大,面积和盐度变化大,繁殖地的繁 殖条件易受威胁;受人类活动(资源开发)影响,小火烈鸟繁殖环境受到破坏。 时间:40 分钟 分值:51 分 一、选择题 COD(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污染的重要指标,COD越高,说明水体污染越严重。下图为地中 海气候区三个监测站年平均 COD图,河流污染物主要

    30、来自城市,该河段上下游附近无其他城市,乙 为排污口监测站,甲、丙为该河段监测站。完成下面两题。 1.(2019 湖北黄冈中学 5月模拟)关于图示河段河流的流向及判断理由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流向甲 河流自净导致 COD浓度下降 B.丙流向甲 河流自净导致 COD浓度下降 C.甲流向丙 城市排污导致 COD浓度增加 D.丙流向甲 城市排污导致 COD浓度增加 1. 答案 C 该河流污染物来源于乙监测站附近城市,且丙处 COD高于甲处,说明河流从甲流向 丙。 2.(2019 湖北黄冈中学 5月模拟)若排污量不变,丙站 COD季节变化及主要原因关联正确的是 ( ) A.夏季高 蒸发量大 B.夏季

    31、低 流量大 C.冬季高 蒸发量小 D.冬季低 流量大 2. 答案 D 排污量不变,丙站 COD高低则取决于河流流量大小,而降水是影响河流流量的主要 因素,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于夏季,D项正确。 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 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图 天津沿海地区海岸变迁示意图 图 天津港附近海岸景观图 3.(2019 天津南开一模)过度开发海岸带会造成( ) 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河流含沙量增加 海洋灾害频发 A. B. C. D. 3. 答案 D 海岸带过度开发,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

    32、资源,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带也是 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过度开发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促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河流含沙量 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 4.(2019 天津南开一模)为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定期休渔 B.停止围填造陆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 4. 答案 B 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生态 功能。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填造陆,所以应停止围填造陆,故 B正确。 读 2012 年我国交通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9 河北廊坊联考)甲是我国人均交通碳排放

    33、量最高的省市,对其贡献程度最小的是( ) A.道路平坦程度 B.居民可支配收入 C.人口密度 D.经济发展水平 5. 答案 A 图示甲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道路平坦利于汽车通行,有利于降低 交通碳排放量,故 A正确。 6.(2019 河北廊坊联考)能有效减少乙省交通碳排放总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控制经济的增长速度 B.改变以出口为主的产业结构 C.大力拓宽城市道路 D.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 6. 答案 D 新能源汽车多以电能为动力,碳排放量较少,则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可减 少交通碳排放量。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

    34、人类活动 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7. 答案 B 本题以赤潮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 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导致水 体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B项正确。 8.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8. 答案 C 本题考查赤潮形成的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同时, 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

    35、和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赤潮的暴发,C 项正确。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9. 答案 C 本题考查赤潮多发的海域位置。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且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 限,A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氮、磷污染物影响很小,不易发生赤潮,B项错误;中、低 纬近海既有温度条件,又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赤潮多发,C 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易发生赤 潮,D项错误。 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0.(2019 河南南阳期中)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 )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0

    36、. 答案 D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油菜、养鱼,最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11.(2019 河南南阳期中)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 A.饲料厂 B.油菜地 C.养鱼场 D.酒精厂 11. 答案 B 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油菜地,围绕油菜地发展了养殖业、工业,充分利用了资 源。 二、非选择题 12.(2019 四川泸州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一些新型农业类型不断出现,其中一种名为“认养农业”的新农业 模式走红全国,如在辽宁省盘锦市某镇,当地农户瞅准了“认养农业”的发展潜力,实行“农旅结合,共 同发展”的模式,将农业认养开展得如火如荼。“

    37、认养农业”是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 者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城市居民可以在农村认养一块土地,工作的闲暇之余可以体验种植收 获的喜悦。下图为盘锦“认养农业”的运行模式图。 (1)说明“认养农业”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认养农业”模式实现农民和农业增收的途径。 (3)除参与生产、监管环节外,请设计消费者还能够亲自参与体验的其他服务项目。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谈“认养农业”发展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12. 答案 (1)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种植业和乡村 生活的兴趣(体验)增加;政策(政府)的支持。 (2)农民通过向公司出租土地获得租金

    38、;农民通过转农为工增加收入;绿色有机农产品价格高, 经济效益更好;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收入。 (3)发展文教产业(研学基地、产教融合);农业观光旅游;体验民俗(宿)文化;品尝特色餐饮(农 家菜)。 (4)要有(地方)特色;保证品质和提高服务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13.(2019 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 4月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 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 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

    39、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裸鲤生长速度十 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 0.5 kg。青海裸鲤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 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 1961年曾达到 19.9 万吨,到 2002 年却只 有 2 592吨。2015 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 3 672万元在青海裸鲤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 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 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 1520 cm,阶梯间建有凹槽。 至 2016年底,青海裸鲤达到 7.08 万吨,比保护初期 2002年的 2 592吨增长近 27倍。下面图为 青海湖水系图,图为青海裸鲤洄游

    40、通道设计图。 图 图 (1)分析青海裸鲤由有鳞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6 分) (2)简述 1961年至 2002 年青海湖青海裸鲤资源锐减的原因。(6分) (3)说明青海裸鲤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6 分)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青海裸鲤的可行性措施。(4分) 13. 答案 (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 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 天敌减少。(6分) (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青海裸鲤生长发育慢;全球气候变暖,蒸 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小;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 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排放污水等行为,直接造成青海裸鲤资 源锐减。(答出三点得 6 分) (3)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青海裸鲤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阶梯间建有 凹槽,能为青海裸鲤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青海裸鲤向上游洄游。(6 分) (4)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质;实行人工增殖放流。(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十一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7125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