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3年高考2年模拟》)(002).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3年高考2年模拟》)(002).ppt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3年高考2年模拟 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3年高考2年模拟】002 第一 营造 地表 形态 力量 2021 高中地理 必修 年高 模拟 002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栏目索引 第一讲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 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 壳 运 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 断裂带 和巨大的 褶皱山脉 (如图 甲 )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 起伏变化 和海陆变迁(如图乙) 岩浆活动 有喷出和侵入两种形式,岩浆只有 喷出地表 (如图 丙 )才 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
2、: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2.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图甲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图乙 (1)补全图甲中板块的名称。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 亚欧 板块与非洲板块的 消亡 边界,红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其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非洲 板块的 生 长 边界。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处于板块 交界 处,地壳比较活跃,多 火山、地震 。 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是因为其位于非洲板块 内部 , 地壳比较稳定;南美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多高大山脉是因为其位于美洲板 块与 南极洲 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
3、较活跃。 (3)由图乙可知,海沟属于 消亡 边界,海岭属于 生长 边界。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 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 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 移和弯曲变化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 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
4、雅山脉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 变迁 相互关系 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 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举例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 岛、五大连池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 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
5、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 成的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2)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岛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 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 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 对地球
6、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 美洲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特殊板块及其地区分布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 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2)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 界。 (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栏目索引
7、 探究点一 命题视角一命题视角一 内力作用的判断内力作用的判断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1.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D ) A.、 B.、 C.、 D.、 解析 处是断层,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命题视角二命题视角二 内力作用的表现及影响内力作用的表现及影响 2.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B )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解析 本题以实景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地质 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变形或位移而
8、形成的,故图示地质构造的形成 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故B项正确。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命题视角三命题视角三 板块构造理论的实践运用板块构造理论的实践运用 3.2019课标,37(1)(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 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 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 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 理环境。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
9、 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 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 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解析 (1)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变化 与里海由海变为湖并且面积缩小的联系即可。 (2)据材料可知,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是非洲板块及印度 洋板块继续北移,山脉隆起,使黑海、地
10、中海与海洋分离。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1)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能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风化 作 用、 侵蚀 作用、搬运作用和 堆积 作用。 (2)图甲中a表示 风化作用 、b表示 搬运作用 、c表示 堆积作 用 。 (3)图乙是 三角洲 ,其形成原因是 流水沉积作用 ,分布于 河 口 处。图丙是 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是 风力侵蚀作用 ,多分 布于 干旱地区 。 (4)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 东部沿海 地区面积最大;图丙 表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
11、我国的 西北内陆干旱 地区较为典型。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 也有很大差别,具体分析如下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 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 岩的球状风化)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 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 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
12、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 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云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 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海水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等海蚀地貌 濒海地带(例:海南的天涯海角) 续表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堆 积 作 用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 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 口)、三角洲(河口)、 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
13、粒大、比 重大的先 沉积,颗粒 小、比重小 的后沉积 三角洲和河流的中下 游(例:黄河三角洲、 恒河平原等)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 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 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例:塔克拉 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的黄土) 海水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濒海地带 续表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