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特色练习:第2编 8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语文特色练习:第2编 8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新高考语文特色练习:第2编 8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2021 高考 语文 特色 练习 古代 诗歌 阅读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特色透练特色透练 8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 诗人。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 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 检验读懂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前两联通过视觉、听觉写景,描写窗外大雪将至 的景象,反衬作者内心的心情。颈联,寒冷夜晚,诗人饮茶遣酒体现了作者的高 雅情趣。尾联“对群书”“拥敝
2、袍”,体现了作者独自夜读,仍能享受宁静之乐, 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仲蒙的思念之情。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首联描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 号的声音,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凄清。( ) 答案 解析 由“独凭幽几静尘劳”可知,应是表达了内心的“宁静淡泊”,而非 “孤寂凄清”。 2这首酬和诗在表现诗人自身性格特点豪迈洒脱的同时,也体现了和友人之 间的真挚情意。( ) 答案 解答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 号的声音。 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
3、坐,一洗 素日尘劳。 C颈联,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 驱散浓重的寒意。 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 络清晰。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在大寒之 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错,由首联下句的“独凭幽几静尘劳”可知,应是诗 人独坐房间。诗题中的“和”不是“同”,而是“以诗歌酬答”之意。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 分) 答:_ 答案 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 居,感到悠然自得。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 脱不羁
4、;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乐享宁静,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 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每点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首联,写诗人在宿鸟惊飞和孤雁哀号 的环境中独坐幽静的房间。颔联,写大雪来临前的情景。颈联,写诗人饮茶失眠, 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尾联,写诗人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由此,诗 人淡泊超然、安贫乐道、珍视友情的形象跃然纸上。 【白话诗歌】 夜晚归巢栖息的鸟儿受惊飞翔,天上的孤雁哀号;我独自倚 靠着幽静的房间中的几案,没有了尘世间的烦劳。寒风呼啸着拍打北面的窗户, 霜露浓重;乌云压在南山山头,眼看着就要下雪。我睡得很少,才知道饮茶的功
5、 效;天气严寒,应该痛饮几杯酒驱除寒意。砚台中的墨已经结冰,油灯也结了厚 厚的灯花;但我依然坐拥破旧的衣袍看书。 读写结合 乐享宁静 宁静其实是一份淡泊。淡泊名利,内心便有宁静。清心寡欲之人,在极度功 利的社会确是难以寻觅,但这并不代表当代人就一定要张扬或浮躁,静下心来, 培养一种宁静,也不是不可以在历史红尘中独享一份精神的淡泊。在波涛汹涌的 宦海中,在硝烟四起的商战中,在吐槽遍布的社交中,留得一片纯洁的心灵圣地, 不追逐金钱名利,不羡慕或嫉妒那些红极一时富甲一方的官儿、款儿、腕儿们的 得意,以平和的心态静观世态之冷暖,便会享受宁静。诚如陶渊明一般,“结庐 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
6、地自偏。” 乐享宁静,让自己的灵魂保持宁静,宁静得如同一波秋水,这世间便少了许 多烦恼和忧愁,多了一份平淡和从容。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 客中闻雁 黄景仁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检验读懂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客中闻雁是黄景仁(字仲则)在漂泊途中所写的一首律诗,诗作虽然写于漂 泊,写于秋天,开始的景物却是明磊的,只是这明亮马上转为萧瑟的寂寞,诗中 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年华易逝之感。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
7、造了 一幅明亮澄丽而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 答案 解析 “萧瑟凄凉”不符,第一句没有“萧瑟凄凉”之感。 2这首律诗虽是作者年少时写的作品,但却没有少年意气风发的气度,而是 充满老气横秋的惆怅。诗人在他乡听到大雁的叫声,而感叹自己的身世。( ) 答案 解答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 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 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
8、露,千 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 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综合鉴赏的能力。“实写眼前之景”错,“千村杵”是 诗人的想象,并非眼前之景。 2本诗中诗人是如何抒写因“闻雁”而引发的身世之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6 分) 答:_ 答案 诗人触秋景、闻雁声而生情,直抒感时伤怀的愁绪。(2 分)首联起 笔写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客居异乡的悲秋之情;颔联叙事,写诗人在 孤寂漂泊中登楼,看到萧瑟秋景、听闻雁鸣顿生的思乡之情;颈联从听觉着笔抒 写情思;尾联直抒胸臆,
9、卒章显志,抒发生计无着之忧和年华已逝之伤。(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客中闻雁写诗人在漂泊途中听 到大雁的叫声,感叹身世,思念家乡。首联以乐景衬哀情。山因落日映照而明亮, 水因沙滩映衬而明亮。景色虽美,但因是漂泊在外,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寂寞。颔 联描写由雁鸣引发的联想:秋天大雁南迁,下霜的季节就要到来,千村万户都要 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大雁在秋月下飞鸣,声音好像大漠胡笳声那 样悲哀。颈联“千村杵”“绝漠笳”的联想带有寒意,渲染出诗人内心浓重的思 乡之情。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 波;每年为此增添星星白发。一个“亦”字,把自
10、己等同于孤雁,漂泊的意味变 得更加浓重。 【白话诗歌】 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 城里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美好的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 的路,凄惨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的大雁的叫声,竟然想起远方的家。下霜的 季节就要到来,千村万户都将响起捣衣声;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那声音听起 来就好像大漠的胡笳声那样悲哀。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 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 读写结合 故乡 小的时候,我们总想着要离开,离开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大以后, 我们又总在想是否要归去,因为心灵若没有方向,在哪里都像在流浪。可是,这 时候的家乡,
11、已变成离人心中隐隐的弦,一碰就响,一碰就疼。容颜可以老去, 乡音可以隐去,记忆可以褪去,对家乡的思念却是随着年纪渐长愈加深沉。 毕竟,每个人只有一个掌纹,一辈子只有一个家乡。遥忆家乡,是否依然格 外分明?是扑面而来的儿时味道?是夹杂着似远忽近的熟悉声响的记忆片段?还 是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尘封往事? 家乡,它是一种刻骨的思念。沈从文说:“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 到故乡。”家乡,它是一种召唤。诗人海子说:“我要还家,我要转回故乡。” 到不了、回不去的才是乡愁,不管走到何方,思想仍在故乡。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
12、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检验读懂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首联叙事。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颔 联对比之中表明弟侄的勤勉好学和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表达出 对弟侄学习态度的称赞。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劝其莫荒废时光、学业。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颈联“竹影”和“泉声”从视听两个角度表现出弟侄书房环境和人物心境 的清幽。( ) 答案 2 题弟侄书堂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对后人的劝勉,年 轻时必须经历辛苦磨难,否则难以成才。( ) 答案 解析 “必
13、须经历辛苦磨难”错,原文意思是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 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 解答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缺少” 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 品格。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 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 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句第一个“穷” 并非指“生活贫穷”,而是指“不得志的困境”。此处“居穷道不
14、穷”指人处于 困境仍注重修养。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 分) 答:_ 答案 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 入砚台中,“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在纷乱的战争环 境中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诗人借此表达 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每点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情景交融的妙处,需要明 确景物的特征以及景物和人物感情的关联。就景物描写来说,颈联写窗外竹子的 影子在书桌上摇曳,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和“泉声”从视 听两个角度表现出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
15、而这种环境的清幽和弟侄在战乱时期依 然静心读书、修身养性的心境相符,环境之清幽即人物心境之清幽,诗人借此景 表达出对弟侄勤勉好学态度的赞美。 【白话诗歌】 为什么身处未入仕的窘境但自身修养仍不缺乏,身逢乱世自 己却仍与太平盛世时一样?虽然故乡在打仗,可是弟侄一直谨守儒家的礼乐之道。 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年轻时候的辛 苦勤勉将受益终身,所以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丝毫不要放松自己的努力。 读写结合 勤勉惜时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警策世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 晨。及时当勤勉,岁月不待人。”做人,一定要惜时勤勉;做事,一定要雷厉风 行。勤则世上无难
16、事,拖则易事也难成。 东汉的孙敬,不一定天赋禀然,但他一定是个勤奋惜时的人,所以才有了“悬 梁刺股”的佳话,后来成为儒学名士;西汉的匡衡,不一定聪慧过人,但他一定 是个勤奋惜时的人,所以才有了“凿壁偷光”的美传,后来成为史上有名的经学 家;东晋的王羲之,不一定天资聪颖,但他一定是个勤奋惜时的人,所以才有了 “洗笔成墨池”的美名,后来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财。”古诗中也说: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美好的,但青春绝不能用来虚度。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勤勉 惜时,不负韶华!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17、水龙吟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 诸 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 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注 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于上饶,曾任吏部尚书的韩南 涧致仕后亦侨寓此地,两人往来唱和频繁。夷甫:即王衍,西晋宰相,专尚清 谈,不论政事,终致亡国。绿野、平泉:分别为唐名相裴度与李德裕所居住的 别墅。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 检验读懂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此词虽是为祝寿而作,但因寿翁韩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