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新高考语文特色练习:第1编 1 非连续性论述文本阅读(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962393
  • 上传时间:2020-12-18
  • 格式:DOC
  • 页数:34
  • 大小:41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语文特色练习:第1编 1 非连续性论述文本阅读(含解析).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新高考语文特色练习:第1编 1非连续性论述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1 高考 语文 特色 练习 连续性 论述 文本 阅读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特色透练 1 非连续性论述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近 1900 名 18 35 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8%的受访青年有过追星行为。 11 月 18 日,一段“偶像被粉丝扒车窗”的视频曝出,视频曝光后引发热议。 且不说扒车窗是对自己安全的不负责任,它更是对自己素质的一种贬低,是自我 的迷失,更是对公共秩序的扰乱。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有这样的心理学原理:“人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是追求成 功或优越。”不可否认,对于那些有过硬实力和人格魅力的明星,令人喜爱也在 情理之中。我们可以理解理性的追星行为,应该是寻求自我的发展

    2、与进步,对偶 像的一份希冀,可以是身心的愉悦、精神的寄托,也可以是对其才能、修养的倾 慕与学习,更可以是对人生价值与目标的确定等等。但那些虚幻化、妖魔化、无 差别的盲目追捧,缺乏自我思考、对偶像行为无论对错的全方位包容等,不仅劳 民伤财,更会扭曲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百害而无一利。 当下,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也使得报道的煽动性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 这就更需要我们保持理性,对追星行为有更加理智的思考。曾经轰动一时的追星 女粉丝杨丽娟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当年痴迷偶像刘德华给家人和自己造 成的影响后悔不已。她坦言,如果有来生,绝不会再去做傻事。她用亲身经历让 青少年意识到,偶像的成

    3、功不是偶然现象,也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打拼换来 的。因此,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态度,实现对自我的反思,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这才是“追星”的真正价值所在。 (摘编自张雅迪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才是“追星”的价值所在) 材料二 所谓“人设”,即人物设定,简单来讲就是在内容平台提前设定并 演绎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物,如高颜值形象、“学霸”“女神”等,他们相信精 准人设能够精准吸粉,围绕“人设”策划推出短视频、图片等各类作品。若想在 相关平台获得受众,必须提前选择好“赛道”,并在“人设”限定下持续推出精 准匹配调性的作品,这既由平台算法决定,也是基于粉丝喜好的设计。 在一些互联网内容平台,利用“人设”打造明

    4、星网红、吸引粉丝并进行流量 变现, 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商业模式。 在“双 11”等重要消费节点, 有着讨喜“人 设”的明星网红,动辄“带货”上千万元,这既证明了粉丝经济的巨大潜力,也 说明“人设”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成功。 然而,健康的粉丝经济应当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正确的商业逻辑也需 要与正确的价值导向相结合。“人设”终究是人为设定,如果名实不副、德不配 位,形象则可能“逆转”。近年来明星网红“人设崩塌”的情况并不鲜见。调查 中显示,超过半数粉丝表示追星是为了视其为榜样,向其学习,如果明星网红的 “人设”有其名而无其实,则不仅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更会对粉丝群体形成 负面的价值导向。 引导

    5、粉丝文化释放更多正能量,网络平台同样责无旁贷。网络平台带有天然 的传播属性,这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呈现出传统经济不具备的特点, 即更具有社会属性、舆论属性,从一开始就在商业逻辑、经济运转中附带了价值 引导的功能。正因此,无论是“人设”还是其他商业模式,都应该在经济效益之 外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让粉丝群体成为社会规范的守护者、舆论正能量的弘扬 者,让粉丝文化驶入正确的价值航道。 (摘编自魏薇理性看待“明星人设”) 材料三 在财大气粗、挥金如土的演艺明星的衬托下,那些皓首穷经、焚膏 继晷的科学家、文学家却显得“寒酸”。事实上,“明星天价之殇”暴露的是财 富的逆流和价值的错位,它无形中让不少

    6、勤奋努力的人在价值观上受到不同程度 的伤害。 对偶像明星的崇拜超过科学家等社会精英,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才学与财 富失衡所造成的浮躁心态和信仰危机。它使人产生对生存意义和价值的追问:人 活着究竟该追求和信仰什么?谁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追的星?在这一点上,那 些具有真才实学、默默奉献社会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回应了以上问题,同时回答 了“何为成功”“何为贵族”“何为国家精神”这一时代话题。 近年来的演艺圈其实也不乏正能量的生动个案。成龙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慈 善事业,他坦言:“曾经挥金如土过,如今更需要人生多意义,要将更多资源给 与更需要的人。”他们维护并构筑起价值底座的精神坐标,用人性的光辉照亮通

    7、往梦想的前路。 人生的目的不在于自己享乐,而在于能否利人利他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仍是每个国人心中的一种精 神标尺。而每个个体生命意义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依赖社会价值的创造和精神生 活的充实,切不可在对金钱权力的盲目崇拜中和声色犬马的物欲中沉湎,助长拜 金追星、炫富享乐的腐化思想的传播。 如今,面对畸高片酬引发的财富不均和社会声讨,社会各界一方面要进一步 监管和遏制天价片酬,矫正和消弭收入的差距鸿沟;另一方面要倡导人们尤其是 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同时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和 民族的事业中。即便身处繁华浮躁的环境,仍然要初心不变

    8、,怀着一份悲天悯人 的情怀,保持一颗未曾蒙尘的赤子之心。 (摘编自赵凤兰谁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追的星) 梳理文脉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追星”是一种自我的迷失,根据调查结果,我国不少受访青少年都有过 追星行为。 B明星网红的“人设”虽然有时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但有的“人设”却是 徒有虚名。 C人们对偶像明星的崇拜折射出一种信仰危机,自我反思成长才是“追星” 的价值。 D身处浮躁的环境,我们应保持初心,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 人生理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偷换概念,“追星 是一种自我的迷失”

    9、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扒车窗”是“自我的迷失”。B 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可知“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的是粉丝经济,而非“明 星网红的人设”。C 项,扩大范围,材料三说的是“对偶像明星的崇拜超过科 学家等社会精英,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才学与财富失衡所造成的浮躁心态和信 仰危机”,不能仅仅说“对偶像明星的崇拜折射出一种信仰危机”,原文有一定 的条件;以偏概全,材料一是“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态度才是追星的 真正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盲目追星缺乏自我思考,既贬低了个人素质,又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B偶像成功也需要扎实的打拼,粉丝可以通过“追

    10、星”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C网络平台具有天然的传播属性,是引导粉丝文化释放正能量的核心。 D许多粉丝崇拜偶像时,只崇拜其名誉和地位,不崇拜其真正的实力。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夸大作用,材料二末段首句是 说“引导粉丝文化释放更多正能量, 网络平台同样责无旁贷”, 不能说它就是“核 心”。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孙俪的许多作品都特别出色,她演技高超、性格好,用心演戏,圈粉无数。 B路遥在孤苦中艰辛创作,以一部平凡的世界给无数人带来希望和光亮。 C何泽慧淡薄名利,始终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将毕生心力献给中国的核 事业。 D

    11、屠呦呦作为一个纯粹的科学家, 殚精竭虑, 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青蒿素事业。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的观点是“谁才 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追的星”,这些“星”“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和 民族的事业中”,很明显选项只是突出对孙俪演技、性格的肯定,比较狭隘,不 能定义为国家精神。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答:_ 答案 以定义开篇,用“人设”引出“明星人设”。采用对照式的论证 结构,用“然而”一转,突出“明星人设”利弊两个方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 证方法,如举例论证、事实论证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选自理

    12、性看待 “明星人设” ,第一段解说了什么是“人设”,进而阐述了“明星人设”,回答 了“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围绕“明星人设”的利弊两方面展开 论证, 最后一段指出应如何引导粉丝文化释放正能量的问题, 回扣应理性看待“明 星人设”的主题。论证上的特点既包括论证结构,还包括论证方法,材料二在论 证上的特点就是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事实论证等。 5请结合材料和现实,分析盲目追星的根源。(6 分) 答:_ 答案 膜拜心理。青年追星或因其外在形象,或因其人格魅力,或因其过 硬实力。盲目从众心理。在青年中,追星现象比较普遍,青年人对明星的崇拜 具有趋同性。时尚心理。明星穿着时尚,

    13、行为前卫,迎合了青年人的心理需求。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 “有过硬实力和人格魅力的明星”,材料二“高颜值形象、学霸女 神”“超过半数粉丝”可得出第点;由材料一“虚幻化、妖魔化、无差别的 盲目追捧,缺乏自我思考”可得出第点;由明星的时尚外形及青年爱时髦爱漂 亮的心理可得出第点。 读写结合 再谈追星 一段“偶像被粉丝扒车窗”的视频一经曝出,舆论哗然一片。粉丝这样不理 智、不冷静的方式于人于己都不合适,也不负责任,这是对自身素质的贬低,也 是自我方向的迷失,更会影响公共秩序,某种程度上只会传播负能量。 我们要明白明星的成长有其特定机遇与个人努力,他们成功

    14、的背后也附带着 一整套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即“人设”,更颇具时代色彩,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不要将其“神化”,也不要刻意要求其完美,他们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 是主要的,更不是必需的。作为新时代新青年,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赋予时代 精神吗?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个行业都有默默奉献者和时代精英,他们的付出和 底色都经得住时间的淘洗,现代亦不乏其人,他们或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 家,或是构思心灵营养的文学家,或是坚持慈善事业的爱心者这才是我们应 该追的“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 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

    15、位臵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 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 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 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 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 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 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 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 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

    16、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 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 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 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 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 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 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 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

    17、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 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 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 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 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 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 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年 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 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

    18、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 提。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 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 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 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 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 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 理的实施者

    19、和受益者。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 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 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 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从而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 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 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 ,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 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 规范和约束

    20、,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 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2019 年 7 月 1 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这是全国第 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 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处 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 都应该

    21、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 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 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 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 家。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 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梳理文脉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臵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 富。 B居民坚持进行垃圾

    22、分类投放不能光靠热情,还要改变图省事、图省钱的习 惯。 C 材料二用“5%10%”这一数据表明,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的 减弱。 D材料三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会更 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一 句话是说“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 丰富的再生资源, 又可谓摆错位臵的财富”, 选项把“社会公害”换成了“城 市公害”。 C 项,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的减弱”属于无中生有。 D 项, 强加因果,材料三最后一段前后两句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之所以说垃圾分类变 为“必答题

    23、”,是为了突出这一工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它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做 到的常态工作。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 的。 B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仅仅依靠民间环保组织是远远不够 的。 C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有益社会,但既要行政干预,又要依赖民间 力量。 D 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中的垃圾具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是基本一 致的。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 的”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没有对这一工作模式做出评价。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

    24、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 好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3 分)( ) A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 B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C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D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杜绝”的说法太绝对。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答:_ 答案 以定义开篇,引出论证观点。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 然后从其作用、意义、具体做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如举例论证、事实论证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分析论证特点要从论证 结构、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二是

    25、总分式;从论证方法来 看,其中有事实论证、举例论证。 5 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需要公众、 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6 分) 答:_ 答案 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保持热情,愿意付出;提 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 参与垃圾分类投放。 企业方面: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 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 扶持;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

    26、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 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公众、 企业和政府”规定了答题的方向。材料一中公众的不良习惯等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材料二中的“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应该注意 的地方;材料二中政府的投资、税收等,材料三中提及的条例法规等则是政府需 要努力的方向。据此一一进行概括即可。 读写结合 莫让垃圾围城 坚持垃圾分类 “垃圾围城”大煞现代城市风景,已成为“社会公害”。现代人类社会,人 既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果敢地参与到城 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行列中来,让身边的环境清新

    27、美好。 作为“摆错位臵的财富”, 它又是一笔可观的可再生资源。 将它作为一种“城 市资源”,再度利用,变废为宝,创造新的价值,走产业化道路,还可成为新的 经济增长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当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还未根本改变的 状况下,如何采用科学手段消除这个极大的污染源,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一些国外的做法固然可以参考借鉴,可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如何实现垃 圾分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也是一个难题。事实证明,垃圾分类处理,让 更多的城市加入到垃圾分类强制立法的行列中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摆错位臵的财富”,终将成为“摆对位臵的财富”。 三、阅读下面

    28、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 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 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 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 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 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 相高”。此“格”是诗

    29、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 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 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 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 人。 (选自文史知识 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 材料二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 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

    30、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 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 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 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 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 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 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 头凤 ,千百年之后

    31、,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 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 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 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 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 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

    32、一个很重要的理论 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 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 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 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 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摊破浣溪沙),王国 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33、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 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 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材料三 艺术作品的价值贵在情感,而审美价值存在于人、艺术作品和 宇宙艺术三要素之中,当三者在一个共同的维度,且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引 发情感共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 中之竹”,郑板桥的“三竹说”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人、自然和作品之间的这种审 美互动。美的闪现,美的感知,美的捕捉,美的体悟,皆在“物化”的意象中完 成,并且通过艺术家之手,以笔墨的形式落实到纸面上。当美在“意”中,美是 流动

    34、的、不确定的、难以捕捉的,它需要艺术家和宇宙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感应, 将抽象之美在意念中不断强化,通过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行为,将无形之“美”落 实成“象”,使之成为有形之态。可见,情感性的意象思维贯穿于艺术创造、艺 术表现和艺术欣赏的全过程,而艺术作品承载着将意象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将 无形之美转化为有形之美的价值属性。 (摘编自王可美在意象) 梳理文脉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论述诗歌时,开始“格”“调”是分开用的,后来两个字连用正式出现了 格调论。 B 就读者方面而言, “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

    35、”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 列。 D 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 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项, “兴的作用表现在读 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二就读者方面来谈“兴” 的作用的语句“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 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分析可知,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 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 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

    36、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 者。 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 者。 D皎然诗式从内容上讨论谢灵运诗歌的精神境界,从形式上体会诗人的 随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越背离越能体 现”的说法错误。结合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 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 知,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 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错误。B 项,“都是第一

    37、层次的读者”中“都”错误。结合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他 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 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第二、 三层次的读者也要经历这一过程。C 项,“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 能感动无数读者”错误。结合材料二倒数第三段“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 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分析可知,孔子 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 读者人数众多。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美在感知中,亦在情景中。意象引发美,而审

    38、美是种境界。 B古希腊的柏拉图曾试图给“美”下一个永恒完整的定义,如“美是有用 的”。 C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 D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形态。生活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中观点是“美在意 象”,只有 A 项符合要求。B 项是陈述,C 项是对美的定义,D 项是美的分类。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答:_ 答案 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接下来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 重点论述后者。 论证方式灵活,综合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 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

    39、论证。 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特点涵盖很广,既 包括观点提出的方式、全文的论证思路结构,也包括论证方法。材料二第一段开 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接下来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论证,并列举西方文 论中类似的观点;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5有人说,诗歌能够润泽生命。请结合三则材料,联系你的阅读体会,表达 你的观点。(6 分) 答:_ 答案 (1)诗歌能够培养高尚的人格。一流的诗作既有美的形式,又有大格局、 高境界,诗教的意义也正在此,如读杜甫的

    40、登高 ,在秋景之中感慨诗人的家国 情怀。 (2)诗歌能够提高审美品位。美在感知中,亦在情境中,审美是种境界。如读 柳永的雨霖铃 ,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提升审美修养。 (3)诗歌能够拓宽视野。我们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增加精神阅历,从而实现 对世界的介入。如读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赤壁赋 ,沿着苏轼的思索轨迹 思考不同的人生以及人生的有限与无限。(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可结合文 本和阅读经历,谈诗歌的意义和价值。首先要有宏观的框架:如诗歌能够培养高 尚的人格,提高审美品位,拓宽视野;接下来根据每条内容进行分析,联系自身 的阅读体会和经验

    41、,举出实例进行说明即可。 读写结合 诗歌润泽我们的生命 在生命的漫长历程中,物质的营养不可缺少,精神的营养也同样不可或缺。 诗歌作为文学作品的皇冠,如甘醇的清泉时时滋养我们的心田。 读关雎 ,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朴素的爱情观,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读陆游的钗头凤 ,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爱的深情;读晏殊的蝶恋花 ,我们 能读出王国维所谓的“成大事业、做大学”的境界。 品味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感受到他对黎民百姓痛苦 命运的同情;品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以领略他 视死如归、铁骨铮铮的格调;品味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能感受到他建功立业

    42、、精忠报国的志趣;品味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可以懂得他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气概。 我们的生命经过诗歌的润泽,定会释放强大的能量,焕发无限的生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 世纪解释学 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 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 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 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 的再创作。由于未被

    43、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 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材料二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 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 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 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 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

    44、 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 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 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 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 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 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 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

    45、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 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 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 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 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

    46、争 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 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 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 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 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 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 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 艺

    47、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 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 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 的同频共振。作者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 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 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材料三 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 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到 “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

    48、进化和社会解放的 动力之源。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 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他所提倡的是与 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 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 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 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作为文艺家 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鲁迅批 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 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 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 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高考语文特色练习:第1编 1 非连续性论述文本阅读(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623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