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地理人教版(新教材)选修一分章节分课时全册学案.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953963
  • 上传时间:2020-12-15
  • 格式:DOCX
  • 页数:77
  • 大小:1.5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人教版(新教材)选修一分章节分课时全册学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地理 人教版 新教材 选修 一分 章节 课时 全册学案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第一第一节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_的_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地轴:地球的_叫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_附近。 2.方向:地球自_向_自转。 3.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 (1)以太阳为参照物,则_的时间长度为_,称为_。 (2)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_,称为 _。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4.速度: (1

    2、)角速度:根据自转周期,可以算出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_。地 球表面除_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_。 (2)线速度:由于不同纬度的纬线圈_不同,所以,不同纬度地区 的自转线速度有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_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2.方向: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_向_。 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 (1)以_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 _。 (2)以_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 _,这是地球公转的_周期。 4.轨道特点: 地球公转的轨迹叫作_,它是近似_的椭圆轨道, 太阳位于椭

    3、圆的一个_上。 5.近日点与远日点: (1)每年的_,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2)每年的_,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6.速度:随着地球的公转,_不断地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的 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过_并与_垂直的平 面称为_,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赤道平面与黄 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_。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 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地表接受太阳垂直 照射的点(简称_)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 _,最

    4、南到达_。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_。之后, 太阳直射点逐渐_,到了_(9 月 23 日前后),太阳 直射_,至_(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_。 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_,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 道,到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_。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1.下列地球自转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下列哪个地方可 以实现(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附近 D.两极 3.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北

    5、半球自西向东,南半球自东向西 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 A. B. C. D. 4.北 京 和 广 州 两 地 的 自 转 角 速 度 和 线 速 度 相 比 较,正 确 的 叙 述 是( ) A.两地的角 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 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 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5.夏至日至秋 分日期间,地球绕日公转速度( ) A.渐慢 B.先变慢后变快 C.渐快 D.先变快后变慢 6.有关黄赤 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度数永远不变 C.随公转有规

    6、律地增大或减小 D.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形成的 7.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在远日点处,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 D.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 8.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下题。 (1)当地球运行至图中 b 点时,北半球最可能处于(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 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 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 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动

    7、,从南极上空 看为顺时针转动,故选 D。 2.答 案:C 解析:地球的赤道长度为 40076 千米,所以地球自转一周,就相当于我们随着地球 走了 4 万公里,故选 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概况。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东向西自转,故选 D。 4.答 案:C 解析: 考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分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 15/小时;地球自转的 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 0. 解答: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 15/小时,北京和广州 两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

    8、;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 0,广州的纬 度低于北京,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故选 C。 5.答 案:B 解析:1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至秋分日期 间,即 6 月 22 日到 9 月 23 日,地球绕日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故选 B。 6.答 案:D 解析: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由西向东公转,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 交角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2326。 解答: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形成的;自转轨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目前 大小为 2326。故选 D。 7.答案:B 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9、自西向东 ,A 错误。在远日点处,地球公转速度最慢,B 正确。地球公转一周 360是一个恒星年,所需要的时间为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C 错误。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交替周期是 24 小时,D 错误。考点: 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速度、周期。故选 B。 8.答案:(1)B;(2)A。 解析:(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 1 月初,远日点是 7 月初。b 点向东接 近远日点,地球运行至 b 点时,北半球最可能处于夏至日,故选 B。 (2)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 项正确,C 项 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其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 项错误

    10、。故选 A。 第一章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第二第二节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地理自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理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昼夜长短和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一、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和时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半球与夜半球:向着_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背着太 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2)晨昏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_(圈)。 (3)周期:1个_。 2、时差 (1)地方时: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_。经度每隔 1,地方 时相差_。 (2)时区与区时(人为规定) 全

    11、球共分为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 以_为基准,从西经 7.5至东经 7.5,划为_,或叫 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_至_;在中时区以西,依 次划分为_至_。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 7.5,合 为一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_的_作为本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 时区的区时相差 1小时。 (3)国际日界线(人为规定)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区时相同,但是日期相差一天,即_比 _早一天。_比_大一天。 二、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方向:在北半球向_偏转;在南半球向_偏转;在赤道上没有 偏转。 2、地

    12、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_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_,不影响其_。 三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_和_。由于黄赤交角的 存在,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_。如果昼 弧比夜弧长,则白昼_、黑夜_;反之,则黑夜_、 白昼_。 (2)北半球的下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_大于_,_大 于_。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_。 其中,夏至日太阳直射_,北半球_最长、_最 短

    13、,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_。南半球则反之。 (3)北半球的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_。纬度越_, _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_现象。 其中,冬至日太阳直射_,北半球昼最_,夜最 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到处出现_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_,均为_ 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 _与_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 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_;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_。 (2)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_的太阳高度。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的变化

    14、: _和_,由赤道向南北两方_;夏至日, 由_向南北两方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_。 (4)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不同的变化: 在_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_, 冬至日达最小值;在_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情况正好相反。在南北 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受到太阳直射_次。 四、四、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四季更替 _三个月划分为春季,_三个月划分为夏季, _三个月划分为秋季,_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南半球与 北半球的季节正好_。 2、五带划分 以_和_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划分为 _、_、_、_和南寒带。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1.如果

    15、 a 表示晨线,b 表示昏线,则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某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 11 月 1 日 17 时由上海飞往英国伦敦,历 时 14 小时,到达伦敦时,当地时间是( ) A.11 月 1 日 3 时 B.11 月 1 日 23 时 C.11 月 2 日 15 时 D.11 月 2 日 3 时 3.下图(虚线表示目标方向,实线表示实际方向)中,表示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是 ( ) A. B. C. D. 4.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 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120E 的地方时 120W 的地方时 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A. B. C. D. 5.

    16、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 京时间是下午14点整,据此回答下题。 (1)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阴影为黑夜,非阴影为白昼),可能是上图中的( ) A. B. C. D. (2)此时,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的(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三 D.无法确定 (3)若飞机继续飞行 5 个小时到达洛杉矶,则到达洛杉矶时,当地时间(西八区) 是( ) A.3 点 B.19 点 C.7 点 D.15 点 6.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甲点的地方时是( ) A.15 点 B.21 点 C.3 点 D.9

    17、 点 (2)图示日期为( ) A.3 月 21 日前后 B.6 月 22 日前后 C.9 月 23 日前后 D.12 月 22 日前后 (3)图中乙点的昼长为( ) A.12 小时 B.18 小时 C.10 小时 D.16 小时 7.下表为 12 月 22 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5 小时 30 分 9 小时 9 分 12 小时 13 小时 56 分 (1)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三个月后,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参考答案参考答

    18、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晨昏线的特点可知,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再由 图中太阳光照射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可推知,符合题意的只有 B 图。故选 B。 2.答案:B 解析:两地相差 8 个时区,区时相差 8 个小时,又因为飞机途中飞行了 14 个 小时,要加上 14 小时,所以到达伦敦时,当地的时间为(11 月 1 日 17 时8 小时)+14 小时=11 月 1 日 23 时。故选 B。 3.答案:C 解析: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 上不发生偏转,据此可知图中能表示北半球物体运动方向偏转的是。故选 C。 4.答案:D 解析:北京时间是 1

    19、20E 的地方时,也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但不是北 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故选 D。 5.答案:(1)D; (2)C; (3)A 解析: (1)根据材料,北京时间是下午 2 点时,日界线的时刻为 18 时,此时正值日 落,说明这一天是二分日。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对,故选 D。 (2)结合前面计算 ,此时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刻是 18 时,西经 90是 0 时的经线, 东 12 区是新的一天开始最早的地方,全球新一天的范围占四分之三,故选 C。 (3)当 180经线是 18:00 时,东、西 12 区的区时是 18 时,洛杉矶的区时是西 8 区的时间,区时是 22 时,5 个小时后,时间是次

    20、日的 3 时,故选 A。 6.答案:(1)A;(2)B;(3)B。 解析:(1)本题考查时间计算。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确定该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 的俯视图,由昼夜半球分布及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乙点位于昏线上,昏线与赤道 交点的地方时为 18 时,该交点与甲点经度相差 45,地方时相差 3 小时,因此甲点 的地方时是 15 点, 故选 A。 (2)本题考查日期的判断。读图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且晨昏线与北极圈相 切,因此图示日期应为 6 月 22 日前后,故选 B。 (3)本题考查昼长的计算。读图并计算可知,乙点夜长为 6 小时,故其昼长为 18 小 时,故选 B。 7.答案:(1)A;(2)C

    21、。 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据四地昼长与 12 小时的差值可判断, 四地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丙、丁、乙、甲。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可 知,甲地自转线速度最小,故选 A。 (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根据 12 月 22 日四地昼长可判断,丙地 位于赤道,丁地位于南半球,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三个月后,太阳直射赤 道附近,丙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 C。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第一节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要点学习

    22、要点 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一、内力作用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_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快与慢: 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_和_,可以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 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3、表现: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_: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_或_, 也称构造运动。 _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 平方向上受到_、_等,从而发生_或垂直方向上 的变形或变位。_、地面抬升和沉降、_等都是地壳运 动的反映。 ( 2

    23、 ) _ : 当 岩 石 圈 破 裂 时 , 深 处 岩 浆 沿 _ 上 升 , _或_,这一过程叫岩浆活动。 (3)_:岩石受_、_等因素的影响,其成 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_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 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二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_,主要是_。 2、地表形态的塑造:_、_、_、堆积。 (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 岩石发生_、_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 _和_是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 (2)侵蚀作用:_、波浪、风、_等外力也对地表 进行破

    24、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3)堆积地貌:_或_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 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 _降低、 _减小或者_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_下 来,形成堆积地貌。 3、地表形态是_和_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内力作用形 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 态更加丰富多彩。 三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_。 2、岩石分类(按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_: 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_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 _岩石圈上部或_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 _。 常见

    25、的_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2)_: 概念: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_、侵蚀作用,逐渐成为 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_后沉积 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_。 分类: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_、_、 页岩等。有些沉积岩是由_或_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 (3)_: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_、_等条件 下,_、_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例如,页岩变质成为 板岩,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3、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1.具有“层理构造”、“常含化石”的岩石为(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翡翠是在极高压力条件下(岩层强烈

    26、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翡翠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3.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能 C.地球表面的水能 D.大气运动的风能 4.不同的岩石反映出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越古老的岩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B.沉积岩能反映古地理环境 C.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 D.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上往下,年龄从老到新 5.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2016 年 1 月秘鲁南部乌维纳斯火山喷发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黄果树瀑布的形成 黄土高原的形成 A. B. C. D. 6.读下面四幅

    27、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丁 (2)地貌景观甲和丙的成因分别是( ) A.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C.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D.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以寻找到化石、煤炭、石油等,被称为记录地球历 史的“书页”和“文字。C 正确。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翡翠是在极高压力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 重新结晶,岩石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所以应属于变质岩,D 正确;喷出岩、 侵入岩是岩浆冷凝形成,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均

    28、没有重新结 晶过程,A、B、C 错误。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 能,A 正确。 4.答案:D 解析: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上往下,年龄从新到老。故 D 错误。生物 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越古老的岩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沉积 岩能反映古地理环境;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A、B、C 三项说法正确。D 项符合题意,D 正确。 5.答案:A 解析: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016 年 1 月秘鲁南部乌维纳斯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正确;喜马拉推山脉的 隆起属于地壳运动,正确;黄果树瀑布的

    29、形成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外力 作用,错误;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外力作用,错误。A 正 确。 6.答案 :(1)C; (2)D 解析: (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地质作用”。甲是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丙 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山地,都属于内力作用;乙是喀斯特地貌,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 成的沙丘,都是外力作用。C正确。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 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 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从图中可以 看出,甲是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丙是地壳运

    30、动形成的山地,D 正确。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掌握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地貌。 2、学会根据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背斜、向斜和断 层发生的部位。 3、理解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1.重点: (1)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2)明确板块运动与地貌的 关系。 2.难点: (1)读图判断背斜、向斜及其形成的地形。 (2)判断断 层中岩层的断裂移动方向。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 曲,有的断裂错开。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

    31、为。 和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2.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变形,产生 一系列波状弯曲,叫作。 3.褶皱是由和组成的。 4.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形成。 5.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貌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而向斜槽部由于受 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6.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 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 7.断层的位移方向有和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地貌错断 现象。 8.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32、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 块状山或高地,如我国的、 、 ;相对下降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 低地,如我国的平原、谷地。 9.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河 流。 二、板块运动和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 则的块体,即。这些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 不断的运动之中。 2.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 态。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的地带。 4.板块的相向运动使得在边界处发生或,由此形成巨大山系、 、 等不同的地貌形态。板块相离运动形成、

    33、 。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不利于人类通行。 2.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难度也比较大。 3.山地地质构造,坡地稳定性,洪水形成快,水流急,都对交通 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4.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不仅可以工程造价,还能够最大限 度地保证交通运输线路和通行的。 5.山区交通运输布局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人们通常优先 建造成本、难度的公路,其次才是。 6.山区交通运输布局还应该选择交通运输线路。 7.为了降低修建难度,人们通常会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 和地带选线,线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需要翻越山岭时,为减低 道路的坡度,一般采用的线路设计

    34、。 8.同样的距离,山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 地区。 9.山区交通线的建设和选择,还需要最大限度地生态环境,有效 防范自然灾害,尽量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 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 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梁) (道)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缩 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自 然灾害的威胁。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1. 下 列 各 组 名 称 中 , 属 于 地 质 构 造 的 是 ( ) A.褶皱、断层 B.地壳运动、地震 C.高山、峡谷 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 2.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平顶海山(

    35、)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3.某年 3 月 P 地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 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图中 P 地 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4. 如 图 中 主 要 由 外 力 作 用 形 成 的 地 貌 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A 对。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岩浆 活动是地质作用的内力作用,地震是地质灾害

    36、,B、D 错。高山、峡谷 是地貌类型,C 错。答案选 A。 2.答案:D 解析:仔细读图,此山地是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 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作用而慢慢形成平顶火山。答案选 D。 3.答案:A 解析: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 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日本群岛属于亚欧板块,靠近亚欧板块 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答案选 A。 4.答案:B 解析: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 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37、.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 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 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 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褶皱是因 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 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 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 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 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 位移,形成

    38、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 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 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 是背斜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 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 C 是断层构造,是内力作用的结果。D 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是 内力作用的结果。 解答: A.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 是背斜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 意; B.B 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故正确; C.C 是断层构造,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D.D 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B。

    39、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第三节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2.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一、河谷的演变河谷的演变 1.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_。 2.河谷发育过程: (1)初期: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_大,_快,_集中,河流 侵蚀作用以_和_为主,使河谷不断_和延长。这时的河 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_”形。 (2)中期: “V”形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减小,河流向下的_作用减弱,向河谷 _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开始变得_。

    40、河流在_岸侵蚀,在 _岸堆积,使得河道更为弯曲,_拓宽。 (3)后期: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_。 二二、冲积平原的形成冲积平原的形成 1.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_的物质沉积下来所形成。 2.冲击平原: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_地貌,包括_、河 漫滩平原和_三种类型。 (1)_: 在山区,由于地势_,洪水期水流_快,挟带了大量砾 石 和 _ 。 当河 流 流出 山区 进入 _ , 由于 地 势趋 于 _,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 _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_。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_,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 原。 (2)河漫滩平原: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_,尤以_地区常见。 河流在_岸堆积,形成_。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 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_。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这是冲积平 原的_。 河漫滩平原常沿河呈_分布。 (3)三角洲平原: 当挟带着大量_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 _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 近似三角形的_,称为三角洲。 三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人教版(新教材)选修一分章节分课时全册学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53963.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