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学案.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953958
  • 上传时间:2020-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53
  • 大小:282.8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学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统编 新教材 必修 上册 章节 课时 全册学案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 1 沁园春沁园春长沙长沙 学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一、预习新课 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 园春雪 2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3.自查资料,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4.自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二、导学基础知识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

    2、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 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 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 词。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 润芝)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 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是领 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主要著作有沁园春雪 、 沁园春长沙 、 卜算子咏梅 、 七律长征 、 忆秦娥娄山关 、 反对党八股 。 三、学习字词三、学习字词 (1)单音字 沁园春( )百舸( ) 寥廓( )峥嵘( ) 方遒( )浪遏飞舟( ) 答案qn g ku zhng rng qi (2)多音字 曾 劲 答案zng cng jn jng (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沁/泌 惆/稠 遏/竭 答案:沁人心脾/分泌 惆怅/稠密 遏止/竭力 四、四、学习课文学习课文 (一)分析上阕 1、作者描写自己在湘江边的情景时用了独立两字, 独立能否改为 站立 直立等?为什么? 参考

    4、:背景链接:1925 年,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 协会,创建了党支部。这年深秋,毛泽东秘密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而这时湖南军阀正在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 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直面寒秋, 卓然而立。一个独字蕴含的是一种从容,蕴含的是一种担当,蕴含的是一 种气概。 2、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用一个字引出眼前之景。哪个字? 教学参考:看 3、作者从哪几个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提示:写景的角度) 参考:由远而近,自上而下描写,从视角的变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等方 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 4

    5、、讲究炼字。请你找出你认为用字比较好的地方,并加以分析。 教学参考:万:山之多遍:红之广染:红之深漫:水之满. 透:水之清争:舟之快击:鹰之健翔:鱼之轻 (二)分析下阕 5、在词的上阙作者通过一个看字引出了眼前之景,在词的下阙作者同 样用两个动词来引出自己所抒发的情感,是哪两个字? 教学参考:忆、记 作者忆了什么呢? 教学参考:作者忆了自己和同学在一起的一段峥嵘岁月。 6、作者通过的回忆,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教学参考:作者通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下阙塑造了一群自信乐观、意气 风发、心怀天下、奋发有为、蔑视反动统治者,立志改造旧中国革命青年的形 象。 5、词的最后三句曾记否

    6、,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何深层含义? 教学参考:词的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何深层含义? 李贺在致酒行曾说少年心事当拿云,意思是说少年应有上揽云霄的凌 云壮志。毛泽东也曾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中流是指江中心水流 最急的地方,其实作者在这里隐喻最艰险的环境。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形 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大无畏精神和凌云壮志。 这一句也巧妙的回答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苍茫大地需要 向作者一样拥有豪情壮志的革命青年来主宰。 自我检测自我检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

    7、, 2.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 , , 。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2.1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学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新诗,培养阅读新诗的能力。 2、理解本诗的意象、意境、内容。 3、掌握本诗的主题与写作艺术,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一、预习新课 1、了解郭沫若的相关经历和他的代表作品。 2、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创作背景。 3、自读原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学习基

    8、础知识。 二、导学基础知识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 1919 年 9、10 月期间写的一首新诗。当 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十月革命也接连爆发,他受其影响决定从日本渡海 回国,面对浩瀚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这他的胸怀。 于是诗人笔下出现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三)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 文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 的浪漫主义情怀。1960 年入新式学堂,其间,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 动。1914 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

    9、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 决心弃医从文。1921 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 ,同年, 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 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 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1926 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 年 2 月 被迫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 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作品: 诗歌天狗 、 风凰涅架 、 地球,我的母亲! 、 炉史煤 、 天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 、 虎符 、 棠棣之花 、 王昭君 、 蔡 文姬等。 五、五、学习字词学习字词 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

    10、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 同高度。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 四、四、学习课文学习课文 (一)整体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巨人立在地球边上,他能 全方位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 的白云与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 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 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 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 ,表演着力的舞蹈 ,演奏着力的音乐 。 抒写着力的诗歌 ,激荡着力的律吕 。 (二)内容探究 无数的白

    11、云正在空中怒涌 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 ,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 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 冰洋相呼应。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解读: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 ,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 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解读: 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 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 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 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解读:句首抒情

    12、, 洪涛是诗句意象, 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 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 坚不摧!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解读: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 ,用三个不断 ,形容 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 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啊啊!力哟!力哟! 解读: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 力哟!力哟! 运用反复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 唤。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解读:诗句的意象是力 ,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

    13、。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 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 (三)诗歌形象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 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 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 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 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 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 描绘着力的绘画 ,表演着力的舞蹈 ,演奏着力的音乐 ,抒写着力的 诗歌 ,激荡着力的律吕

    14、 。 (四)诗歌主题 这首诗歌描述了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的光辉灿烂的图景,新兴 生产力必将战胜落后生产力,中国这个巨人伟大的创造力将会建树崭新的科学 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五)写作艺术 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 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 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 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将太平洋拟人化。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力的 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描述了力强大与曼 妙,抒发了诗人对力

    15、的赞美之情。 自我检测自我检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的韵律(或曰无形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 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宫商微羽;也并不是什么双声叠韵,什么押在句中 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律或有形律。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 。 这是我自己在心理学上求得的一种解释,前人已曾道过与否不得而知,将来有 暇时拟作详细地论述。内在韵律诉诸心而不诉诸耳。 真正的诗,真正诗人的诗,不怕便是吐诉他自己的哀情、抑郁。我们读了, 都足以增进我们的人格。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是人格创造冲动的表现。这种 冲动接触到我们,对于我们的人格不能不发生影响。人是追求个性的完全发展

    16、 的。个性发展得比较完全的诗人,表示他的个性愈彻底,便愈能满足读者的要 求。因而可以说: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 总之,诗无论新旧,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么衣裳都好,不穿衣裳的裸 体更好!拘于因袭之见的假道学先生们看见了罗丹的裸体雕像,恐怕不是狂吠 起来,也要掉头不顾了;他们只讲究的是衣裳哲学 ,所谓只重衣冠不重 贤 。 (郭沫若论诗三札 ) 尤其是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 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在 他的影响之下,应着白华的鞭策,我便作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地球,我 的母亲! 匪徒颂 凤凰涅

    17、粲 天狗 心灯 炉中煤 巨炮之教训等那 些男性的粗暴的诗来。 (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 ) 1.在文中圈出郭沫若的主要观点。 2.举例分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在哪些方面佐证了以上观点。 答案答案: 1.例如: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 ;真正诗 人的诗,不怕便是吐诉他自己的哀情、抑郁;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是人格创 造冲动的表现。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就是郭沫若这一诗学观念的极端化创作是郭沫若早期 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任感情的宣泄,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 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以惠特曼铺陈排比的句 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 不断的创造的力

    18、量,正好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 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弱国愚民状况的强烈愿望。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2.22.2 红烛红烛 学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轻重、情感。 2.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3.通过散文化语言描述画面,展现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一、预习新课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 2、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 3、感知红烛体现的三美 。 二、导学基础知识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红烛写于 1925 年。1922 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 1925 年,写

    19、作背景:当他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提前回国,看到的却是军阀混 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于是他心中的梦骤然破灭。诗人 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红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四)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诗人、民 主战士。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 1946 年 7 月 15 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 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 主线。他的诗风沉郁凝重,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

    20、筑美的诗歌主张。主 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 三、字词三、字词 慰藉:安慰;抚慰。 六、六、学习课文学习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第一小节的内容: 明确: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2、第二、三节,主要内容是? 明确: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3、诗人在第二节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 4、诗人最终是怎样理解红烛的? 明确:诗人终于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 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5、第五节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明确:拟人 6、第八、九节的呼唤: 明确: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对导鼓励的呼唤。 7、概

    21、括出诗人抒情的脉络: 明确:本诗共九节。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 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 我就完全交融起来。 8、品味文中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意诗情,更好地欣赏诗句。 (1)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2)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3)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 明确:(1)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表明诗人凝视 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 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述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 情感,不

    22、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直。 (2)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 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 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 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 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3)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 字义丰富而又突出。 自我检测自我检测 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和闻一多的红烛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和闻一多的红烛, ,完成练习。完成练习。 无题无题 李商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

    23、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红烛红烛 闻一多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培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培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24、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形象 地表达出_的情感;闻一多在红烛诗歌开头,引用李商隐诗句 的用意是_。 2.红烛一诗每节以红烛啊! 领起,发出种种的慨叹,提出种种的困惑,请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比喻(双关);相思不尽而终

    25、生痛苦煎熬;向我国传统古典诗歌汲取养料,提 升现代新诗的文化品格;抓住红烛流泪的特点,奠定全诗对于红烛牺牲 精神的讴歌基调; 2.作者在第一节诗歌中赞叹红烛的红,第二节困惑于红烛式的特点, 第三、四、五节又因红烛燃烧创造能量而振奋,第六节追问红烛为何伤心流泪, 第七节作者因红烛的伟绩而欣喜,第八节作者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 分量时,又隐隐透出感伤之情,第九节用昂扬向上的笔调收束全诗,表达出作者对 红烛象征的实干、牺牲精神的高度肯定。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抑扬起伏。红 烛啊!是诗歌的抒情线索,使诗歌充满了节奏美;大胆地、生动地展示了作者内 心的情绪波澜,显示出作者的理性批判精神。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2

    26、.2.3 3 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雪峰之侧 学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解领会诗歌字词句和语言表达技巧。 2.学习诗歌的立意技巧与构思艺术。 3.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探究诗歌的内容。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一、预习新课 1、诗人看到眼前情景之后的心理反映是什么?为什么? 解析:提前冷寂和沉闷因而得以清醒和理智的昌耀当然会惊异了。是啊, 那荒谬年代的所谓理想、所谓信念、所谓追求,真的不过是堆砌上去而根基根 本不会稳固的石砾,当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 观中摆脱出来,它们只能有滑坡的下场。虽然仍旧一派嚣鸣和一片 喊杀声,但这是自上而下、是滑坡、是远去,是时代归于冷 寂和

    27、沉闷以及随之而来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绝响。人生真正的艰辛和痛楚 莫过于撕裂的感受。正是在时代和现实从虚浮、幻象的境界滑向冷寂、沉 闷而失却高度的时候,诗人昌耀感受到了撕裂:时代趋于冷寂、沉闷进而清醒、 理智,不正是诗人昌耀认可和需要的吗?既然如此,在他的心灵深处必然会滋 生出一种意念,那就是对自己原来所坚守的高度的意义的怀疑和否认,这样一 来,必然会产生促使自己也顺应着这时代作这种似乎合理而正当的下滑运动的 心理驱动;而反过来说,时代趋于冷寂、沉闷进而清醒、理智,也恰恰是上 升到了昌耀所在的高度,而这相对于昌耀来说,明显又是在失却高度,是一 种滑坡。然而,诗人昌耀怎能没有自己的高度呢,特别是在饱

    28、尝与时代 亲和之苦后,他更是害怕与时代平起平坐了。 2、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这句诗有怎样的寓意?请简要分析。 解析: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此时登山勇士的生命 体验。分析:诗句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 缝,血滴渗出鞋底,也就是说,日落和 6 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 而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3、诗人作了哪些假想? 解析:啊,此刻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昌耀认为,假如在他旁边有一面镜子正对着他,他在镜中看到的必然是一只雄 鹰或雪豹。然而,这毕竟只是认为、假设和想象,作为

    29、从被迫到主动间离着时 代与现实而将清醒和理智当作自己的高度的昌耀,多年以来直至此刻仍以囚 徒的身份流放于广阔而贫穷的青藏高原的最下层,他何尝不知道这种认为、 假设和想象的可笑和荒谬,何尝不知道他自己以及他的同道是怎样的角色、有 着怎样的形象。 二、导学基础知识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中国的 1962 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 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此刻得以在其中掺入理 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 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 体

    30、本身。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 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 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 (五)作者简介 昌耀(1936 2000) ,原名王昌耀,1950 年推出处女作人桥 ,从此与 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 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 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 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主要作品:慈航斯人划呀,划呀,父亲们!大山的囚徒 一百头雄牛一个中国诗人在俄罗斯峨日朵雪

    31、峰之侧哈拉库图 慈航、意绪、哈拉库图一十一枝红玫瑰;诗集昌耀抒情诗 集命运之书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 2000 年诗人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 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三、字词三、字词 揳:把楔子、钉子等捶打到物体里面。这里指用力插入。 罅隙:缝隙。 七、七、学习课文学习课文 1.诗歌首句说: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怎样理解此刻和仅 两个词的含义? 明确: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 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 (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 这毕竟已

    32、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 2.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请分析鉴赏这句诗的内容与表达技巧。 明确:这是个判断句,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从前的那些高度,暗 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 定。 3.诗人为什么惊异于太阳正诀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明确:诗人认为,眼前的景物仿佛是一切艰辛的一 种报偿,我吃惊地看到 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一个宛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写那太阳彷徨久之 终于突然向一片山海跃入。还未见过有人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如此精炼地组织 在一个句子之中。长句极易写得或累赘或松散或拖沓,而这里意象的密度却显 示了诗人锤炼的功力。 自我检测自我检测 阅读

    33、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阅读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 ,完成练习。完成练习。 峨曰朵雪峰之侧峨曰朵雪峰之侧 昌耀昌耀 这是我此刻,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山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 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 1962 年 8 月 2 日初稿 1983 年 7 月 27 日删定 1.分析诗歌中我的形象。 2.作者在诗中

    34、提到的小得可怜的蜘蛛,有何用意? 3.诗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仅字内涵丰富,请结合诗意分 析。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我是一个勇敢的登攀者形象,贴身在峨曰朵雪峰之侧欣赏大自然的壮 美,我这一人物形象彰显出人类生命的顽强意志。 2.小得可怜的蜘蛛与 我一同在峨日朵雪峰之侧欣赏大自然的壮美 景象,赞美了蜘蛛表现出的坚韧的生命力(或雄健的意志力),借以表达对自 我坚守及登攀精神的一种高度肯定。 3.仅字暗示了我用尽力量所能达到的高度,这是历尽艰辛的一种征服; 仅 又暗示了目标与现实之间还有差距,并不意味着我未来不能达到新 的高度。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2.4 2.4 致云雀致云雀 学

    35、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解和领会诗歌的内容与主题。 2.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一、预习新课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 2、感受云雀的象征意义。 二、导学基础知识二、导学基础知识 1、历史背景 17 世纪中叶到 18 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 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 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在雪莱创作这 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

    36、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 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2、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生于英格兰,1813 年 11 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 年 7 月 8 日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 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 作品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三、字词三、字词 酣畅淋漓: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 形容非常畅

    37、快。 (六)(六)学习课文学习课文 1.诗歌中的云雀是怎样的形象? 探究:诗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 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 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 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 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 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2.诗歌中的云雀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探

    38、究: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 设间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 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 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 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 感染力。 3.诗歌有什么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探究: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 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 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

    39、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 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 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 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 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1.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 雀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抱负? 明确:雪莱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 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2.诗歌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 这是一首抒情诗,据雪菜夫人回忆,是 1820 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

    40、郊野 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3.诗人对云雀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和赞美? 明确:诗人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诗人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 只应天上有。诗人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 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4.诗人在第二节写出了云雀怎样的姿态? 明确: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 这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 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5.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歌颂云雀? 明确: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自我检测自我检测 1.1.分别阅

    41、读雪莱与华兹华斯的诗作致云雀的结尾诗节,概括两位诗人对云 雀抒发的不同情感。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交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雪莱) 天上游客,云间歌手, 你因它充满忧愁而鄙弃人间? 抑或你奋翼凌云的时候, 地上露巢仍牵系你的心和眼? 你现在能自由进入的窝,安顿过你欲举的双翼,还孕育了你的歌! 让夜莺安于她的阴阴林木, 风日流丽之地才适于你飞举, 从那里你的音乐之涛泻向人间; 凭天乡灵浪,发智者心泉, 你清醒高翔,不是迷惘流浪, 忠于有缘

    42、之乡,不管人间天上! (华兹华斯)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雪莱的致云雀抒发了诗人对欢乐歌者、光明使者、理想化身的云雀的赞 美,云雀鄙弃尘土的态度正是诗人蔑视现实的态度,表现出高洁的理想主 义情操;华兹华斯的致云雀抒发了诗人对忠于天空也忠于家园的云雀的称 赞,寄寓了诗人的道德价值观。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3.1 3.1 百合花百合花 学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阅读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 2.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

    43、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二、导学基础知识 1、历史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 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 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 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 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伴读 这篇美丽的作品 50 多年来美丽了许多人的心灵。茹志鹃因为写了百合花, 自己也成了一朵流芳百合。 2、作者

    44、简介 永远绽放的百合花一茹志鹃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她的 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 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50 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 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百合花等短篇集。 伴读王安忆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并且入选20 世纪中文小说 100 强。这是一对文坛上的母女花啊。 三、字词三、字词 1.字音字形 间歇 撂下 包扎 着恼 讷讷 忸怩 憨憨 执拗 挽髻 尴尬 讪讪 瞅 挟 嬷嬷 虔诚 瞟了一眼 磕磕绊绊 2.解释词语 张皇

    45、 忸怩 憨憨 执拗 尴尬 讪讪 虔诚 (七)(七)学习课文学习课文 第 1、2、3 段:开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引出主人公小通讯员。 第 4、5、6 段:景色描写展现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人物轻松愉悦的心 情,表现了战士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对通讯员的情感由生 起气来转变为发生了兴趣。 第 7 段:描写通讯员的背影,身材高挑、结实、干净利落,步枪筒里插的几 根树枝与后文一支野菊花相照应,表现了通讯员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 好事物的热爱。 第 8 段:表现了通讯员面对女同志时的腼腆、羞涩、拘谨、局促。 第 9-21 段:我与通讯员的交谈。介绍了通讯员的年龄、革命情况。第 17 段

    46、一个跟字表现了他的思想觉悟和自觉的革命要求。 第 22-23 段:写通讯员提醒我再次赶路。 第 24-25 段:写到包扎所后我主动承担借被子的工作。交代包扎所的陈设 和位置,说明部队作战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为后文借被子做铺垫。 第 26-39 段: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 32 段,引出百合花被子,有线索作用,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第 37 段,通讯员觉得自己误会了新媳妇,愧疚的想把被子还回去,这种感情态 度的变化表现了他的单纯、淳朴、善良。照应了前文。 第 40-41 段:通讯员完成任务回团部。写通讯员枪筒里的野菊花,衬托出他心 灵的美好。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

    47、文中第二次出现,为后文情节做铺垫。 第 42-45 段:发起总攻之前后方准备工作以及军民一起过中秋的情景。 第 42 段描写新媳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说明她对同志弟的牵挂和愧疚, 体现了她的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 第 43 段描写敌人进攻猛烈,战况激烈,为下文通讯员的牺牲做铺垫,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 第 45 段对家乡中秋的插叙舒缓了紧张的气氛,表现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 对战争的厌恶。 第 46-50 段:战斗打响后包扎所里抢救伤员的忙碌情景。 第 47 段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使我想到了我 的同乡,写我的紧张心理,暗示了我对通讯员的牵挂、担心和惦念。 第 51-55 段:通讯员为救人而牺牲。 第 52 段借担架员之口叙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学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5395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