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人教版 新教材 必修 一册 章节 课时 教案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化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 1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基本的物质分类出发,认识分类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学习化学的分类观。 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3.了解胶体和溶液、浊液的区别。 4.认识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图书馆中数不胜数的图书要分类陈列以便于人们查找,快递企业对数以万计的物品要 分类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样,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
2、对于数以万计的物质,我们是 不是也可以把它们分类呢? 2.新课讲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板书1.物质的分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投影空气、乙醇、铜、铁、碘酒、氧气、水、小苏打、盐酸溶液。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第一种分类结果 混合物:空气、碘酒、盐酸溶液 纯净物:乙醇、铜、铁、氧气、水、小苏打 第二种分类结果 固体:铜、铁、小苏打 液体:乙醇、碘酒、水、盐酸溶液 气体:空气、氧气 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不是一成 不变的,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所以衡量事
3、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设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呢? 学生活动将物质进行分类: 师以上的分类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可以形象的称为树状分类 法。 设疑化合物一定是酸、碱、盐或氧化物吗? 强调最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并不完全,例如,氨气不属于酸、碱、盐或者氧化物。 设计意图将初中所学单一物质进行系统分类,为后续寻找同类物质的共性做铺垫。 师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的单质,其中有一些单质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例如: 金刚石、C60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在化学上,我们将这样的单质命名为同素异形体。 板书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 设疑还能举出哪些些同素异形
4、体?(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等) 生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等。 师树状分类法是一种比较单一的分类方法,就像,在利用词典查阅成语“阳春白雪”的含 义,可以按照成语中开头汉字的首字母进行查找。而在研究具体物质的时候我们还会从不 同角度对同一物质进行不同分类,这种方法叫做交叉分类。 投影请同学们按照分类进行连线 设疑除了物质的组成,我们还可以如何将物质进行分类? 生按照物质性质进行分类。 师如果将氧化物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根据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而根 据性质又可以进行怎样的划分呢? 师我们知道 CO2和 SO2都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将这类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而 CuO和 Fe2O
5、3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将这类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按照氧化物性 质上的差异,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投影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设疑CO2和 S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uO和 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那么非金属氧化物一 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吗?金属氧化物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吗? 师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比如,CO 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非金属氧化物,Mn2O7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 投影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 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
6、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过渡同一类物质在组成或某些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对物质进行合理 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能。下面,我们就用 分类的思想学习一下分散系。 板书2、分散系及其分类 引入引入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 设疑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哪些体系是分散系? 生溶液、浊液 追问溶液中什么物质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浊液中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 生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浊液中,被分散成的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的 物质时分散质,液体是分散剂。 投影分散系的分类 板书3、胶体: 环节一浊液与溶液的比较:通过观察,指出浊液和溶
7、液的外观差异分散质颗粒大小 和稳定性的差异(表现在分散质是否出现沉降或漂浮而与分散剂脱离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并回答:浊液分散质颗粒较大,静臵后分层;溶液中分散质颗粒小,静臵 不分层。 环节二提出假设:不同分散系,其分散系的性质与分散质颗粒有关。 查阅资料:溶液和浊液粒子直径分别小于 1nm和 100nm,则分散系颗粒直径介于二者 之间的分散系可能具有介于二者之间,甚至与二者不同的性质。 师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直径为 1100nm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的概念是 19 世纪 60 年代 初由英国科学家格雷哈姆(T.Graham)提出的,他在研究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性质及 能否通过半透膜时,发现有
8、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通过 半透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化物等,扩散很慢或不扩散。前者 容易形成晶态,他将其称为晶质;后者不易形成晶态,多呈胶态,他将称为胶体。这种分类 没有说明胶体的本质,因为胶状的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体,而晶质也可以变成 胶态。直到 20 世纪初,随着超显微镜的发明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人们又胶体才逐渐 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投影 环节三实验验证: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 1 取 100mL烧杯,加入 40m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 沸腾的水中滴加 56滴 FeCl3的饱和溶液。 实验 2 取 100mL烧
9、杯,加入 40mL硫酸铜溶液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实验 1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褐色,实验 2中,溶液为蓝色。 设疑在实验 1中制得的红褐色液体就是氢氧化铁胶体,这是由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分散在 水中形成的一种液溶胶。同学们观察氢氧化铁液溶胶,可以得到该液溶胶也是均一透明的 分散系。 设疑制备氢氧化胶体的方法能否用饱和 FeCl3溶液与 NaOH溶液反应? 生不能,产生的是 Fe(OH)3沉淀。 强调注意事项:实验中必须使用 FeCl3饱和溶液和沸水。 当液体呈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因为过度加热会破坏胶体,生成 Fe(OH)3沉 淀。 制备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使 Fe(OH)3胶体粒子碰撞形成
10、大颗粒, 最后形成沉淀。 设疑胶体与溶液的外观相似,那么怎么区别这种液溶胶和溶液呢? 实验 3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 1、实验 2得到的液体 实验 4 在悬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铁胶体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实验 3:用光线照射实验 1中的液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实验 2 中的液体无光亮的通路。实验 4:加入 Fe(OH)3胶体,烧杯中浑浊现象消失并出现沉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探究胶体性质,通过观察、分析等方法获得结 论。 师根据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光线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 溶液时看不到这条光亮的通路,化学上将上述光亮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 应是
11、一种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有效方法。胶体还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溶液中悬浮颗粒, 这是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于水形成 Al(OH)3具有很好的凝聚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净水 剂。 板书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溶液中悬浮颗粒,可用于净水。 设疑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那么为什么胶体有丁 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呢?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因为胶体粒子的大小适中,光线照射到胶体的粒子时发 生散射,散射光线进入人眼,人以为是胶体在发光,所以看到光亮的通路。而溶液的分散 质粒子太小,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大,无
12、法发生散射。 设疑如何分离氯化钠溶液和淀粉胶体? 学生活动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利用半透膜设计实验分离胶体及溶液,并检验 是否成功分离。 板书溶液能够穿过半透膜,胶体不能穿过半透膜。 设计意图诊断评价学生对胶体本质及性质掌握情况,训练学生实验能力,深化对胶体的 理解。 师丁达尔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投影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物质的分类,重点介绍了常用的两种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 还引入了同素异形体、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对我们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打下 基础,基础初中阶段对溶液浊液的学习,我们引入了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然 后以分散
13、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作为分类依据,引入胶体的概念,了解了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丁达尔效应。 【板书设计】 1.1物质分类 1.分类方法 2.分散系 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溶液 浊液 胶体 直径1nm 直径 1nm100nm 直径100nm 丁达尔效应 分离:透过半透膜 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酸、碱、盐及氧化物知识为例,认识不同类型的物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关转化, 形成转化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实例,了解物质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质转化的应 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各
14、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尤其是按照物质组成 和性质进行分类时,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将这些物质 的性质进行总结归纳,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有助 于我们对化学物质进行研究。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2.新课讲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板书2.物质的转化 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请同学以盐酸为例,回想盐酸 能与哪些物质反应?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盐酸可以与 Fe、NaOH、CuO、AgNO3等物质反应。 教师
15、活动将能够与盐酸反应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推广为酸的通性,填入表格。 投影酸的通性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实例(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与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2 Fe2HClFeClH+ 置换反应 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22 CaO2HCl CaClH O=+ 复分解反应 酸与碱的反应 2 NaOHHClNaCl H O+ 复分解反应 酸与某些盐的反应 33 AgNOHClAgClHNO+ 复分解反应 设疑为什么酸具有这些性质? 生不同酸在组成上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取决于不同酸溶液中含有 H+。 过渡只要提到这里的任何一种酸,我们没必要在一一研究其性质,我们可以
16、马上回顾酸 所有的通性,这就是分类法学习的意义。请同学按照相同的方法,分析总结碱和盐的通性, 填入表格。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初中学习的碱及盐的化学性质,总结碱和盐的简单通性,完成表 格。 投影碱的通性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实例(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与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碱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2232 2NaOHCONa COH O+ 复分解反应 碱与酸的反应 2 NaOHHClNaCl H O+ 复分解反应 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22 2NaOHMgClMg(OH)2NaCl+ 复分解反应 强调不同碱在组成上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取决于不同碱溶液中含有 OH_。
17、投影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实例(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与金属反应 44 FeCuSOFeSOCu 置换反应 与碱反应 4224 2NaOHCuSOCu(OH)Na SO 复分解反应 与酸的反应 2322 Na CO2HCl2NaCl H OCO+ 复分解反应 与某些盐的反应 2323 Na COCaClCaCO2NaCl= 复分解反应 师不同碳酸盐在组成上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取决于不同碳酸盐溶液中含有 CO32-。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酸、碱、盐的反应规律,体现物质类别是在探究物质转化中的重要依 据,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提升的能力。 思考讨论1.金属单质、氧化物有哪些化学性质? 金属单
18、质的通性:与单质(氧气)反应 化合反应;与酸反应臵换反应;与盐反应 臵换反应。 氧化物的通性: 知识补充 (1)能溶于水的含氧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一般都能与 H2O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如 H2SO4:SO3+H2O=H2SO4。 (2)能溶于水的碱(NH3H2O 除外),对应的碱性氧化物一般都能与 H2O 反应生成相应 的碱,如 NaOH:Na2O+H2O=2NaOH。 (3)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 酸反应均有盐和水生成,但不是中和反应。 思考讨论2.写出下列物质之间转化的方程式,体会由金属单质到盐、非金属单质到盐的转 化关系。 24 Ca
19、CaOCa(OH)CaSO 22323 CCOH CONa CO 2Ca+O2=2CaO 、CaO+H2O=Ca(OH)2、Ca(OH)2+H2SO4=CaSO4+H2O C+O2 点燃 CO2、CO2+H2O=H2CO3、H2CO3+NaOH=Na2CO3+2H2O 知识补充 (1)钙转化为硫酸钙的流程: (2)碳转化为碳酸钠的流程: 3. 对于上述转化关系,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物质可以依据其组成进行分类,而组成相似的物质在性质上也有相似性。可以基于这种规 律预测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某些类别的物质之间较易发生化学反应,如酸性物质(包括酸、酸性氧化物)和碱性物质 (包括碱、
20、碱性氧化物)之间较易发生反应,其中以酸碱中和反应最为典型。 学生活动根据上面的转化过程,写出非金属单质 S到对于盐 Na2SO3的转化过程。 22 22323 OH ONaOH SSOH SONa SO 师基于以上两点探究,利用“八圈图”,完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投影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学生活动完成“八圈图”的书写。 设计意图“八圈图”是物质转化规律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工具,可以深入理解物质类 别与各类物质的转化路径。 误区点拨(1)S 燃烧不能直接生成 SO3而是生成 SO2。 (2)Al2O3、SiO2、Fe2O3与 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 Al(OH)3、
21、H2SiO3、Fe(OH)3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 NO2。 (4)Fe 与 Cl2反应不能生成 FeCl2。 (5)Fe 与 H 、Cu2、S、I 2反应不能生成 Fe 3。 学生活动完成例题。 设疑工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制备 NaOH? 师通常情况下,采用电解饱食盐水的方法。 板书 222 2NaCl2H O2NaOHClH 通电 追问为什么不采用 Na2O和 H2O反应制取? 生Na2O来源少、成本高。 强调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物质的转化制备具体物质时,除了要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 需要考虑原料来源 、成本高低 、设备要求 等因素。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物质的转化,各类物
22、质之间的反应规律对学习理解具体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为后续课程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1.2物质的转化 一、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金属反应 与碱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使指示剂变色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酸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使指示剂变色 与金属反应 与碱反应 与酸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二、各类物质的转化 1、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物质转化的应用 222 2NaCl2H O2NaOHClH 通电 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第二节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 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教
23、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能结合实例书写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 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离子共存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科学模型微课堂】化学中的模型有实物模型、理论模型等,其中,理论模型应用范围最 广。例如,十九世纪后期,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S.Arthenius, 1859- 1927) 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通过研究电解质稀溶液的导电性等,提出了电离模型,即电解质溶于水会自动地 解离成离子,而不是当时流行的说法离子是通电后才产生的,并对电解质的电离进行了定 量计算。电离模型很好地解释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