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政治 二轮 复习 专题 认识 社会 价值 选择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生 活 与 哲 学 专题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 2021 内 容 索 引 高频考点 微专题整合 专题素能 多维度提升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微专题整合微专题整合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真题重练真题重练体味高考体味高考 微专题一微专题一 探索认识的奥秘探索认识的奥秘 1.(2020全国卷,23)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 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 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 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 理论总 是受
2、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辩证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 在经济的事实中,表明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 实的制约,正确;错误,理论不仅能反映过去和当前的经济事实,而且 还能预测未来;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正确的认识,来源 于现实的理论不一定就具有真理性,还需实践检验其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2020全国卷,22)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
3、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 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 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 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 ) 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 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 性 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门捷列夫周期律为背景,考查真理、认识与实践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真理的基本属性
4、是客观 性,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 其推断和预言被实验证实,体现了;科学发现源于人的实践活动,错 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错误。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3.(2020山东卷,12)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 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 这告诉我们的是( ) 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客观事物是认识 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不 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A. B. C
5、.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A 解析 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真理。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问题能力,渗透 科学精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都以主观脱离客观、 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故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错误;题干告诉我们要坚持真理,发扬科学精神,故选;以错误理论为指 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错误。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4.(2020天津卷,12)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 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 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
6、 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 ) 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 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 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 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 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 展,D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A项错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 观性,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真
7、理与谬误的关系,C项不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5.(2020浙江卷,26)采用传统的玉米和大豆间套种方法,大豆会缺少光照,倒 伏严重,产量很低。针对该问题,农学家经过多年探索,反复试验,提出玉米 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了两种作物的协调高产。由 此可见(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认识受具体的实践 水平限制 认识受主体知识水平的限制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农学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反复实验, 提出了新理论和新方法
8、,实现了两种作物协调高产,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正确;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不 符合题意,排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6.(2020江苏卷,29)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 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 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 ) 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 现真理的任务 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否认了真 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与真理的关系,旨在考
9、查考生调动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材料中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 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这既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 真理的任务,也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符合题意; 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项。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7.(2020江苏卷,31)动物毒素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盲目使用毒素治 疗疾病的年代相比,今天研究人员不仅知道动物毒素包含着多种成分以及 每种成分的分子级目标,而且还基于毒素的特征,运用基因组学的技术研究 毒素作用机理,把一些致命毒素变成药物的来源。这说明( ) A.人的理性能够为客观物质世界确立自然法则 B.
10、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 C.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够变头脑中的观念为现实 D.事物性质的改变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旨在考查 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研究人员基于毒素的特征,运用基因 组学的技术研究毒素作用机理,把一些致命毒素变成药物的来源,表明科技 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把自然规 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识即理性的产物,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C项 错误,人类的实践活动能够变头脑中的观念为现实;D项错误,唯物辩证法认 为,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
11、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是一种根本的变革,而不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故选B项。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8.2020江苏卷,34(2)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 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 情趣,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 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 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 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综合运用辩证
12、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推动我国区域文化历 久弥新。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区域的客观条件出发,挖掘其文化 内涵,展现文化独特的地域品格。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 起来,探寻区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在服务现代社会过程中注入时代精神。 要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既保持文化的区域特色,又在交流、 借鉴与融合中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发展。 解析 考生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辩证唯物论的 知识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起来;以及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论的知识即实践与认识等予以
13、深入 阐述。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整体架构整体架构联结彼此联结彼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金线引领金线引领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核心价值引领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修正错误。 考点整合梳理 (一)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想认识 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1)区别:认识阶段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 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
14、性 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 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不同:感 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三种形式。 (2)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 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 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二)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 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人类实践活动的 形式多种多样,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
15、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 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 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 为现实的存在。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区分点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的反映。认识只有在实践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 用中才能实现。直接经验 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强调的是认识 来源于实践,认 识在实践的基 础上“从无到 有” 把间接经验作 为认识的来源。 把认识的来源 与获得认识的 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
16、 识发展的 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 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强调认识的动 态发展是由实 践推动的;认识 在实践中“深 化和发展” 把认识绝对化、 思想僵化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区分点 认识误区 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 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 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 是否相符合 强调的是实践能 够把主观和客观 联系起来加以比 较和对照 把科学理论作 为检验真理的 标准 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 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 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
17、认 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 回到实践中去、 服务于实践,突 出认识的终极意 义 脱离实践、纸 上谈兵,认识不 为实践服务,认 识的根本目的 是获得真理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 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 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 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 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五)对真理问题
18、的认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 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 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3.真理的特点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 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具体性强调纵向变化,真理 的条件
19、性强调横向变化。 4.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以多数人的意 见、权威人士的意见等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5.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不能认为真理 中包含谬误的成分。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之川是从谬误的沟渠 中流过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六)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运动的规律) 认识 的特点 具体阐述 方法论 误区 反复性 由于认识受主客体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一个 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
20、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要求我们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 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 真理 两种错 误表述: 认识是 一种圆 圈式的 循环运 动;真理 会不断 被推翻 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 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 境的过程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 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七)值得注意的几个细节知识 1.只有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能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
21、的 存在,认识和意识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发挥作用。(“空谈误国,实干兴 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求真务实”等要求说明了这一点) 2.认识受到主客体条件的制约,所以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的)。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 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 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 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 完成。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上述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也可
22、以作为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由: 一方面,主体原因会使人的认识呈现主体差异性;另一方面,客观事物本身 具有复杂性,有不同的侧面,这是人们认识差异产生的客观原因。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 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 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 断深化。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
23、主观见之于客 观的活动,是连接主客观世界的桥梁。(人们在主观认识的指导下改造客观 世界,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 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 反映了客观事物)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真题重练真题重练体味高考体味高考 微专题二微专题二 寻觅社会的真谛寻觅社会的真谛 1.(2020全国卷,23)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 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 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 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
24、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 “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不与社会存在同 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社会意识能否推动 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问 题的能力。某山村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 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 的自觉守护者,表明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符 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