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4讲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国际格局的变动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4讲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国际格局的变动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14 20 世纪 下半叶 以来 世界 国际 格局 变动 经济 全球化 趋势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世界史 第14讲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 国际格局的变动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021 历历 史史 内 容 索 引 时空纵览阶段特征 必备知识精要排查 关键能力题点突破 情境体验思维升华 时空纵览时空纵览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1945年至21世纪 初,是两种现代化 模式共同发展和 相互竞争的时期, 也是世界联系进 一步加强的时期, 世界政治、经济 格局发生了深刻 变化 杜鲁门主义 北约、华约成立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越南战争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政 治 从两极对峙向多 极化过渡;两极格 局瓦解后,多极化 趋势进一步加强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布雷顿森林 体系 马歇尔计划 关
2、贸总协定 赫鲁晓夫改 革 欧洲走向联 合 勃列日涅夫 改革 戈尔巴乔夫 改革 欧盟 北美自由 贸易区 经 济 各国进行经济体制调整,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 制度化方向发展,20世纪 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 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 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 发展趋势 现代主义文 学艺术进一 步发展 信息技术发 展 互联网发 展为全球 信息网 思 想 文 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信 息技术迅猛发展,现代主 义文学、艺术进一步发 展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精要排查精要排查 阶段一 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 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
3、逐渐恶化 (2)美苏双方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3)美苏实力相对均衡,西欧和日本衰落 2.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苏、反共演说 3.表现 (1)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3)军事上:美国领导建立“北约”,苏联领导建立“华约” 4.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 亚洲 (2)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5.影响 (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两
4、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经济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 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 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影响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关贸总协定 (1)背景:贸易保护主义妨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成立:1947年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旨在实现
5、国际贸易自由化 (3)作用: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3.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 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和计 算机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推动了生产 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2.文学艺术 (1)现代主义文学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特点: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 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2)现代主义美术 背景
6、:两次世界大战和工业化的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艺术家的创新 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表现复杂 的心理特征 (3)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4)电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被称为“第八 艺术” 阶段二 政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走向联合 (1)原因:两极格局下维护欧洲安全的需要;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后来,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 共同体 (3)作用:推动欧洲
7、经济发展;促进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同美苏抗衡的实 力,促使世界经济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日本的崛起 (1)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科 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 开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新兴独立国家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美苏 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它们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斗争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8、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 贝尔格莱德举行 (3)影响:形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世界格局,推动 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4.中国的振兴: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 要力量 经济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 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 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 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导致国家财政
9、 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 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 质的变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农业方面,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的自主权;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 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0、内容: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 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评价:苏联军事实力增强,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文化 1.科技:1969年,互联网问世 2.电视: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阶段二 政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世界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 (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 (1)国际关系中出
11、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 区争端 (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3.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1993年欧 洲联盟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军事可与美国抗衡;中国 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经济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国家用经济管理方法取代原来的行政命令,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 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在经济改革没 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2)评价: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 致苏联解体 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2、 (1)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 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欧盟的成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 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由美、加、墨组成;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 合作组织;促进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益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2)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
13、新一轮扩张 (3)评价 有效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 活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 世界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4.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 (1)含义: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 (2)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原则: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公平贸易原则 和市场开放原则 (4)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5)影响: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14、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 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新经济”的出现: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文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人类进入信息 时代 2.影响: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地的交流、传统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社 会生活与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新教材 新视野】 1.两极格局的瓦解 时期 特征 苏联 美国 20世纪 70年代 日趋紧 张 1979年入侵阿富 汗 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 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5年 以后 走向缓 和
15、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 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 条约 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 两德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苏联放任西方对 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 党的领导地位 2.社会运动的兴起 主要代表 原因 结果 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 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 制度,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 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 为非法 妇女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
16、的歧视长期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 加工作。为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 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 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 的机构 其他运动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 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题点突破题点突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命题点一命题点一 生产生产 1.(2020全国卷,3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 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 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
17、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在文化、 技术和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说明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之间既有对 抗,也有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的文化往来,不是单独强调美 国一方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的意图,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 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故B项错误;根 据材料“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
18、工程师”,可知苏联学习美国的先 进科技,而不是对美国输出科技,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山东卷,15)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 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 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 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 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 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从题干中可看 出,1969年美国出台的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特意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
19、形态的对抗,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 于守势,且在资本主义世界面临西欧、日本的竞争,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故D项正确;1969年左右,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苏联 在美苏争霸中展开了咄咄逼人的攻势,美苏关系日趋紧张,故A项错误;与西 欧竞争加剧、陷入侵越战争泥潭均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弱的原因, 不能全面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战略调整的缘由,故B、C两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19全国卷,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 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 的
20、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 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体现了意识形态 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故A项错误。 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影 响美国政府的政策,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2018全国卷,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
21、员国的变化情 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第三世界是指亚、非、拉美和其他 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从图表数据看,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 在不断增加,而美洲、欧洲、大洋洲成员国所占比重的总趋势是降低的,非 洲、亚洲成员国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是大幅度增加。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新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刚刚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即 第三世界国家,故A项正确;欧共体的成员国大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加入了联合国,对联合国成
22、员国的变化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世 界贸易和经济区域化无关,故C、D两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美苏对峙的表现 项目 主要表现 对峙 地区 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特别 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的包围圈上;美洲则直接触及美国的国 家利益与国家安全 对峙 形式 双方在欧洲地区的对峙主要采取了政治、经济、外交手段,在亚洲的对峙 则表现为从政治对峙上升到非直接性的武装较量,在美洲地区更直接地发 生武装对抗下的摩擦 对峙 影响 美苏两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长期对抗,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损 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
23、利益,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人为地把世界 分裂成两部分,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理解大国关系的调整及其影响 1.调整 (1)在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以敌对和对抗为主调。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各个大国为了适应这个变化,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大国关 系中出现了合作与对抗并存的新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纷纷建立多种 战略伙伴关系。 (2)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关系”同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完全不同 的。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是共同对付第三国的,而 现在这种
24、新型的大国关系则具有鲜明的冷战后的特点:不以军事合作为基础,而是侧重 于政治、经济、安全、贸易、环保、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针对第三国,不妨碍同第三 国发展关系,而是推动整个大国关系的发展;不结盟,不搞对抗,而是以平等互利的对话 解决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影响 (1)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大国关系的调整及 重新定位,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它既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一种 表现,又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大国关系这种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继续缓和,有利于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4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