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统一、分裂与民族交融.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统一、分裂与民族交融.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封建 国家 统一 分裂 民族 交融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一 板 块 中 国 古 代 史 第2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国家的统一、分裂与民族交融 历历 史史 2021 内 容 索 引 时空纵览阶段特征 必备知识精要排查 关键能力题点突破 情境体验思维升华 时空纵览时空纵览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政治、 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 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 民族大交融,是古代中华文明的 曲折发展时期 秦汉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 卿制、郡县制;汉承秦制;汉 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外朝 制度;解决王国问题、加强 中央集权;刺史制度 魏晋南北朝 封建
2、国家分裂, 民族大交融;三 省体制逐渐形 成;选官采用九 品中正制 政 治 秦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官僚 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汉承秦 制并加强中央集权;魏晋南北朝 时期,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割据 的状态;士族制度盛行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兴修 水利;耕作技术进步;土地兼并; 田庄经济 手工业:盐铁专卖;官营手工业; 丝织业;用煤做燃料冶铁、高炉 炼铁和炒钢;水排;东汉青瓷 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开辟 丝绸之路 农业:江南迅速 开发,中原发展 相对缓慢 手工业:南北朝 出现灌钢法,烧 出白瓷 商业:出现“草 市” 经 济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 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3、式 ,农业、手工业得到了较大 发展,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 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 展比较艰难;魏晋时期,北方 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 济水平低;江南经济开发,对 外交流不断发展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造纸术出现;汉赋繁荣;太 学及地方教育系统;佛教 开始传入中国;氾胜之 氾胜之书 贵儒尊道;出现建安文学、 田园诗、南朝骈文、南 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书 法进入自觉阶段;开始出 现知名的专职画家;贾思 勰齐民要术 思 想 文 化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 独尊地位,中华文化开始 走向世界并与世界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 行的士人群体推动了书 法、绘
4、画、文学等艺术 的发展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精要排查精要排查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秦朝(公元前 221前207年) (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建立秦朝 (2)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 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开始形成 统一货币、度量 衡等措施有利于 加强各地经济交 流 焚书坑儒,使儒学 受到沉重打击,禁 锢了思想,摧残了 文化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两汉 时期( 公元 前 202 公元 220年) (1)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初郡国并行;汉武 帝颁布“推恩令”,解 决了王国问题,并设 立刺史,加强了对地 方的监察 (2)君主专制的强化: 汉承秦制;汉代形成
5、的中外朝制度使君 主专制得以强化 (3)选官制度:汉武帝 实行察举制,举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 主要途径 (1)农业:牛耕普及,出现 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 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 等水利工程 (2)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 料冶铁;丝绸远销亚洲、 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 青瓷 (3)商业:西汉设有专供贸 易的“市”,但时间和地点 都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 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 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1)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 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2)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 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 等重要论著 (
6、3)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 学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等人是 比较著名的赋作家 (4)艺术:小篆和隶书均开始流行 于秦代;楷书也称正书,形成于汉 末,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魏晋 南北 朝时 期 (220 589 年) (1)君主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 制,其中尚书省最先握有实权, 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2)选官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 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3)孝文帝改革 内容:推行均田制与新的租调 制,设立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 洛阳,移风易俗 实质: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 革 (1)农业:实行均田 制;北方旱地的 耕耙耱技术形成; 曹魏时,经过改制 的翻车用于灌溉
7、 (2)手工业:南北朝 时期发明灌钢法; 北朝烧出成熟的 白瓷 (3)商业:南北朝时 出现了“草市” (1)文学:出现了搜神记 等志怪小说 (2)书法:汉字发展成为自 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 之被称为“书圣” (3)绘画:东晋顾恺之的绘 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 (4)思想:道教在民间广为 传播;儒学面临着危机 (5)科技:北魏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新教材 新视野】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 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 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
8、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 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 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 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 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五经博士,儒学独 尊地位确立。 2.士族势力的兴衰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 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逃到南方的几家北 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
9、争权夺利,势力 逐渐衰弱。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题点突破题点突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命题点一命题点一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治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治理 (2019全国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 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 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干材料强调汉武帝时要求
10、诸侯王献礼时必须购买“皮币”,而一张“皮币”的价格甚至超过一个“千户侯” 一年的租税收入,这种做法削弱了地方诸侯的经济实力,故C项正确。题干 材料强调的不是对日常交换的货币的管理,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加强思 想上的统一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 容,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诸侯王向皇帝献礼时的相关规定,并不是 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综合认识“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是指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继承和发展秦朝各 项制度的治国策略。 1.表现:承
11、袭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发展为刺史制度;承袭秦朝 的郡县制,采用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发展为 西汉的编户制度。在这些内容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关系与矛盾展开,即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与矛盾、选用官吏的形式、对百姓的管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通过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通过“推恩令”,削弱和限制王国的活 动。在选用官吏的形式中,以察举(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即选举为 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作用:(1)“汉承秦制”有利于西汉统治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 治。
12、(2)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 完善起了一定作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汉朝政治的特点 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 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 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帝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 吕后暴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 大的表现。 3.宦官专权:东汉后期宦官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皇帝利用宦官对抗外戚争夺 大权。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
13、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5.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 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 北朝的分裂局面。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 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 官,等级森严,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统称庶族,他们政
14、治社会 地位低下,只能担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东晋末年至南 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并逐步执掌军政大权。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3)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是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成为门 阀政治的制度保障。 3.特点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倡导玄学,崇尚清谈。 命
15、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评价 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的消 极因素。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 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 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5.衰落原因 经济上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 的血缘纽带,从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这使得 士族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 文化上 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 缩小了士族与庶族
16、、平民之间的差距 政治上 隋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 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家国情怀秦汉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 瞿兑之在秦汉史纂中云:“中国成为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 世,终犹心焉一统,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二千年来如一日, 此又秦汉之所赐也。”据此,该学者强调秦汉时期( ) A.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统一的基础 B.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一定合理性 C.形成专制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统一 D.思想嬗替是王朝取得成功的经验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中国成为
17、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世,终犹心焉一 统,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二千年来如一日,此又秦汉之所赐 也”可知该学者强调秦汉时期“一统”政治格局的创立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 统一的基础,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一统”政治格局创立的影响,并未涉及其 合理性,排除B项;材料涉及“一统”即中央集权的加强,并非“专制制度”,排除 C项;据材料“二千年来如一日,此又秦汉之所赐也”可知其强调“一统”思想 不变,并非“思想嬗替”,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历史解释汉代地方权力的不断增强 (2020山东潍坊一模)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 接受宗室刘焉建议,
18、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 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州牧由重臣担任,同 时掌握了一州军政,州牧也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种变化使州牧权 力日益增强,为汉末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故选B项;材料同吏治是否清明和 高效无关,排除A项;材料是选派州牧,同宗法制无关,排除C项;打破世家垄 断入仕之途的是科举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19、3.史料实证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出现 (2020山东济南二模)东汉末年出现“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 宇”的局面;东晋时期则是“主威不树,臣道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 命,竭于豪门”。这表明( ) A.察举征辟制被破坏殆尽 B.士族豪强争相割据混战 C.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D.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宇”“主威不树,臣道 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命,竭于豪门”可知,东汉末年和东晋时期 士族豪强迅速崛起,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皇帝专权,这表明当时中央集权遭 到严重削弱,故选C项;题干
20、没有反映察举制、征辟制等选官制度被破坏殆 尽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士族豪强争相割 据混战只是对局部信息的解读,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了南方政权东晋,无法 得出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的结论,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命题点二命题点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耕经济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耕经济 1.(2020山东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 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 由于西汉政府( )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
21、利观教化百姓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经济政策。题干材料对比了西汉中期前后山东东部地 区的商业发展,结论是西汉中期后商业活动步入低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特别是西汉中期实行了盐铁官营的政策,强化了经 济控制,民间商人活动受到制约,故B项正确。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不一 定会导致山东东部地区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故A项错误;丝路贸易的开通有 利于相关商业活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儒家义利观是指先义后利,并非反对 发展商业,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全国卷,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
22、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 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从商周时期的贝币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 币再到汉朝的五铢钱,其形制的变化使商品交易更加方便,这是适应商品交 易需要的产物,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的货币经历了从天然贝币到铜铸币的 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朝的五铢钱以铜铸为主,故A项错误;题干图 片无法体现贝币、布币和五铢钱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关系,故C项错误;春 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核心价
23、值 古代中国货币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世界上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度之一,拥 有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货币文化。 (2)包罗万象:中国货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密切,并与众多学科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 (3)光芒四射:中国货币文化通过漫长历史岁月的对外交往,对中国境内少 数民族、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货币文化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20全国卷,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 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 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
24、.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以解决军 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这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粮食生产和 稳定社会秩序,客观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曹操实行的屯田 制实际上是一种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军队或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 有土地的所有权,不能进行土地买卖,因此无法助长大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 误;根据题干材料“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可知屯田增产 的粮食主要作为军粮和民众食粮,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题干材料没有反 映将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