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统一、分裂与民族交融.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942564
  • 上传时间:2020-12-11
  • 格式:PPTX
  • 页数:87
  • 大小:4.0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统一、分裂与民族交融.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封建 国家 统一 分裂 民族 交融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一 板 块 中 国 古 代 史 第2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国家的统一、分裂与民族交融 历历 史史 2021 内 容 索 引 时空纵览阶段特征 必备知识精要排查 关键能力题点突破 情境体验思维升华 时空纵览时空纵览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政治、 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 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 民族大交融,是古代中华文明的 曲折发展时期 秦汉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 卿制、郡县制;汉承秦制;汉 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外朝 制度;解决王国问题、加强 中央集权;刺史制度 魏晋南北朝 封建

    2、国家分裂, 民族大交融;三 省体制逐渐形 成;选官采用九 品中正制 政 治 秦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官僚 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汉承秦 制并加强中央集权;魏晋南北朝 时期,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割据 的状态;士族制度盛行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兴修 水利;耕作技术进步;土地兼并; 田庄经济 手工业:盐铁专卖;官营手工业; 丝织业;用煤做燃料冶铁、高炉 炼铁和炒钢;水排;东汉青瓷 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开辟 丝绸之路 农业:江南迅速 开发,中原发展 相对缓慢 手工业:南北朝 出现灌钢法,烧 出白瓷 商业:出现“草 市” 经 济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 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3、式 ,农业、手工业得到了较大 发展,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 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 展比较艰难;魏晋时期,北方 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 济水平低;江南经济开发,对 外交流不断发展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造纸术出现;汉赋繁荣;太 学及地方教育系统;佛教 开始传入中国;氾胜之 氾胜之书 贵儒尊道;出现建安文学、 田园诗、南朝骈文、南 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书 法进入自觉阶段;开始出 现知名的专职画家;贾思 勰齐民要术 思 想 文 化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 独尊地位,中华文化开始 走向世界并与世界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 行的士人群体推动了书 法、绘

    4、画、文学等艺术 的发展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精要排查精要排查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秦朝(公元前 221前207年) (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建立秦朝 (2)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 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开始形成 统一货币、度量 衡等措施有利于 加强各地经济交 流 焚书坑儒,使儒学 受到沉重打击,禁 锢了思想,摧残了 文化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两汉 时期( 公元 前 202 公元 220年) (1)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初郡国并行;汉武 帝颁布“推恩令”,解 决了王国问题,并设 立刺史,加强了对地 方的监察 (2)君主专制的强化: 汉承秦制;汉代形成

    5、的中外朝制度使君 主专制得以强化 (3)选官制度:汉武帝 实行察举制,举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 主要途径 (1)农业:牛耕普及,出现 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 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 等水利工程 (2)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 料冶铁;丝绸远销亚洲、 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 青瓷 (3)商业:西汉设有专供贸 易的“市”,但时间和地点 都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 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 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1)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 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2)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 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 等重要论著 (

    6、3)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 学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等人是 比较著名的赋作家 (4)艺术:小篆和隶书均开始流行 于秦代;楷书也称正书,形成于汉 末,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魏晋 南北 朝时 期 (220 589 年) (1)君主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 制,其中尚书省最先握有实权, 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2)选官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 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3)孝文帝改革 内容:推行均田制与新的租调 制,设立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 洛阳,移风易俗 实质: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 革 (1)农业:实行均田 制;北方旱地的 耕耙耱技术形成; 曹魏时,经过改制 的翻车用于灌溉

    7、 (2)手工业:南北朝 时期发明灌钢法; 北朝烧出成熟的 白瓷 (3)商业:南北朝时 出现了“草市” (1)文学:出现了搜神记 等志怪小说 (2)书法:汉字发展成为自 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 之被称为“书圣” (3)绘画:东晋顾恺之的绘 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 (4)思想:道教在民间广为 传播;儒学面临着危机 (5)科技:北魏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新教材 新视野】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 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 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

    8、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 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 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 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 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五经博士,儒学独 尊地位确立。 2.士族势力的兴衰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 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逃到南方的几家北 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

    9、争权夺利,势力 逐渐衰弱。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题点突破题点突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命题点一命题点一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治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治理 (2019全国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 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 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干材料强调汉武帝时要求

    10、诸侯王献礼时必须购买“皮币”,而一张“皮币”的价格甚至超过一个“千户侯” 一年的租税收入,这种做法削弱了地方诸侯的经济实力,故C项正确。题干 材料强调的不是对日常交换的货币的管理,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加强思 想上的统一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 容,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诸侯王向皇帝献礼时的相关规定,并不是 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综合认识“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是指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继承和发展秦朝各 项制度的治国策略。 1.表现:承

    11、袭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发展为刺史制度;承袭秦朝 的郡县制,采用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发展为 西汉的编户制度。在这些内容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关系与矛盾展开,即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与矛盾、选用官吏的形式、对百姓的管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通过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通过“推恩令”,削弱和限制王国的活 动。在选用官吏的形式中,以察举(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即选举为 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作用:(1)“汉承秦制”有利于西汉统治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 治。

    12、(2)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 完善起了一定作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汉朝政治的特点 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 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 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帝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 吕后暴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 大的表现。 3.宦官专权:东汉后期宦官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皇帝利用宦官对抗外戚争夺 大权。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

    13、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5.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 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 北朝的分裂局面。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 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 官,等级森严,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统称庶族,他们政

    14、治社会 地位低下,只能担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东晋末年至南 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并逐步执掌军政大权。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3)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是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成为门 阀政治的制度保障。 3.特点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倡导玄学,崇尚清谈。 命

    15、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评价 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的消 极因素。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 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 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5.衰落原因 经济上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 的血缘纽带,从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这使得 士族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 文化上 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 缩小了士族与庶族

    16、、平民之间的差距 政治上 隋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 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家国情怀秦汉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 瞿兑之在秦汉史纂中云:“中国成为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 世,终犹心焉一统,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二千年来如一日, 此又秦汉之所赐也。”据此,该学者强调秦汉时期( ) A.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统一的基础 B.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一定合理性 C.形成专制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统一 D.思想嬗替是王朝取得成功的经验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中国成为

    17、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世,终犹心焉一 统,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二千年来如一日,此又秦汉之所赐 也”可知该学者强调秦汉时期“一统”政治格局的创立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 统一的基础,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一统”政治格局创立的影响,并未涉及其 合理性,排除B项;材料涉及“一统”即中央集权的加强,并非“专制制度”,排除 C项;据材料“二千年来如一日,此又秦汉之所赐也”可知其强调“一统”思想 不变,并非“思想嬗替”,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历史解释汉代地方权力的不断增强 (2020山东潍坊一模)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 接受宗室刘焉建议,

    18、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 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州牧由重臣担任,同 时掌握了一州军政,州牧也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种变化使州牧权 力日益增强,为汉末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故选B项;材料同吏治是否清明和 高效无关,排除A项;材料是选派州牧,同宗法制无关,排除C项;打破世家垄 断入仕之途的是科举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19、3.史料实证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出现 (2020山东济南二模)东汉末年出现“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 宇”的局面;东晋时期则是“主威不树,臣道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 命,竭于豪门”。这表明( ) A.察举征辟制被破坏殆尽 B.士族豪强争相割据混战 C.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D.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宇”“主威不树,臣道 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命,竭于豪门”可知,东汉末年和东晋时期 士族豪强迅速崛起,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皇帝专权,这表明当时中央集权遭 到严重削弱,故选C项;题干

    20、没有反映察举制、征辟制等选官制度被破坏殆 尽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士族豪强争相割 据混战只是对局部信息的解读,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了南方政权东晋,无法 得出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的结论,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命题点二命题点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耕经济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耕经济 1.(2020山东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 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 由于西汉政府( )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

    21、利观教化百姓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经济政策。题干材料对比了西汉中期前后山东东部地 区的商业发展,结论是西汉中期后商业活动步入低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特别是西汉中期实行了盐铁官营的政策,强化了经 济控制,民间商人活动受到制约,故B项正确。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不一 定会导致山东东部地区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故A项错误;丝路贸易的开通有 利于相关商业活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儒家义利观是指先义后利,并非反对 发展商业,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全国卷,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

    22、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 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从商周时期的贝币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 币再到汉朝的五铢钱,其形制的变化使商品交易更加方便,这是适应商品交 易需要的产物,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的货币经历了从天然贝币到铜铸币的 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朝的五铢钱以铜铸为主,故A项错误;题干图 片无法体现贝币、布币和五铢钱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关系,故C项错误;春 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核心价

    23、值 古代中国货币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世界上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度之一,拥 有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货币文化。 (2)包罗万象:中国货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密切,并与众多学科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 (3)光芒四射:中国货币文化通过漫长历史岁月的对外交往,对中国境内少 数民族、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货币文化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20全国卷,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 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 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

    24、.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以解决军 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这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粮食生产和 稳定社会秩序,客观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曹操实行的屯田 制实际上是一种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军队或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 有土地的所有权,不能进行土地买卖,因此无法助长大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 误;根据题干材料“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可知屯田增产 的粮食主要作为军粮和民众食粮,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题干材料没有反 映将粮

    25、食销售到市场上去,因此无法体现农业商品化进程,故B项错误;曹操 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实行屯田制,对安定中原人民从事农业耕作起到了重大 作用,这一措施不能促进中原人口南迁,故C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知识拓展 屯田制是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渊源于西 汉,并非曹魏首创,但曹魏屯田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作用上,都为历代之最。 屯田制为当时提供了进行安全农垦的环境,兴修了水利工程,生产和铸造了 一批农具,保障了部分军粮,安置了大批流民,也为曹操“克平天下”和司马 氏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 兵农合一的先例。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

    26、题点三 4.(2018全国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 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 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 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时期的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主要的经 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从题干“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国家 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拥有土地的难度很大,故B项正确;材料反 映的主要是土地兼并导

    27、致农户被迫流亡的问题,没有涉及百姓的生产热情, 故C项错误;税收是政府行为,不可能为富商大贾所操纵,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汉代的盐铁官营与重农抑商 1.盐铁官营 背景 汉初,盐、铁由私人经营,国家则设官征税。一些大商人由此垄断了这些对 于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行业,不但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不利于社 会的稳定 目的 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决定将盐铁行业收归国家经营 内容 将盐、铁之事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用于补充国家赋税;官府招募盐户, 提供煮盐的器具和一定的生活费用;严禁私自铸铁煮盐等。汉朝在全国设 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

    28、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 作用 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汉代的重农抑商 (1)背景 打击商人投机取巧、囤积居奇等扰乱社会秩序和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 以巩固汉朝的统一。 汉初生产凋敝、社会经济不发达,而商人却与国家争利,使得商人与政府 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在文化上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农本思想,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道德规范、 法家“抑商”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下社会风气的影响。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表现 保护自耕农经济。汉初在秦朝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农业的重视,采取了一 系列重农的措施,使得汉代的重农政策更加制度化、法律化。 打击商

    29、人活动。从政治上看,贬低商人地位;从经济上看,加重对商人的 赋税。 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指导思想与方式。重农抑商政策随着中国古代封建 王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而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经济指导思想。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影响 积极作用:促进国家农业生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财 政收入的增加;打击豪强,维护国家统一;经过汉代的实施及推广,重农抑商 成为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指导思想。 消极影响:导致人们思想上的保守落后,不利于思想上的解放和创新;延 缓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成为一种 历史习惯与惰力。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汉

    30、代的地主田庄经济 概念 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 基础,以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 自给自足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原因 土地和人口是田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东汉政府是在豪 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随着东汉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豪强 地主势力进一步扩展,这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特点 规模大,多种经营,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动,自给自足;聚族而居,宾客 相附,等级森严;带有浓厚的宗族宗法色彩;拥有私人武装 作用 田庄既有田庄主对田庄内的劳动者进行残酷剥削的一面,同时田庄作为割 据势力的政

    31、治支柱和经济基础,也有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 一面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 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持续时间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这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 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2.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 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32、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断,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 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交融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 的联系密切。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 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唯物史观汉初推行抑商政策的背景 (2020山东济宁二模)汉初,高祖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也规定商人子 弟不能为官。但到汉文帝、景帝时期却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 贵矣”的局面。该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力度欠缺 B.汉

    33、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C.社会经济的不断恢复与发展 D.商业发展改变了原有的阶级关系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在汉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 恢复和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较以前大为增强,所以出现了题干中所述“今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现象,故选C项;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其主要 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力度,排除A 项;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汉初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而不是使商人经济实力增强,排除B项;题干中所述“今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的现象,涉及的是商人的经济地位,

    34、而不是其政治地位,排除 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史料实证全面认识汉代的田庄经济 (2020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基础性测试)后汉书记载东汉樊 宏“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 畜作器物,先种梓漆积以岁月,皆得其用资至巨万,而赈赡宗 族,恩加乡闾。”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 ) A.豪强地主控制地方政治经济 B.田庄经济发展迅速造成土地兼并 C.田庄经济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D.豪强地主剥削人民加剧阶级矛盾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东汉时期的樊宏所经营的家业比较大,其经营的 效果也非常好,“资至巨万”,有了这

    35、么多的钱财之后,他“赈赡宗族,恩加乡闾” 即经常周济本家同族,施惠于乡里,据此说明东汉时期的田庄经济具有一定 的进步性,故选C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豪强地主控制地方政治经济的相关 内容,排除A项;题干述及了东汉时期的大地主樊宏经营田庄的效果非常好, 但是并没有述及其造成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樊宏的做法有利 于团结宗族,而不是加剧阶级矛盾,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历史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经济 (2020山东济南期末)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 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 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

    36、)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 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于南方 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故选B项;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排除A项;材料强调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看不出与北方比孰 强孰弱,并且此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C项;北人南迁逐步加深了民族交 融,但材料没涉及,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命题点三命题点三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色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色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1.(20

    37、20全国卷,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 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 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 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角抵杂技。材料说明角抵产生于巴渝地区,秦 朝时期曾作为宫廷表演节目,汉武帝时期在长安举行角抵表演以愉悦群众 和欢迎西域人。根据材料,秦朝统治者在宫中欣赏角抵表演说明角抵受到 统治者的

    38、欢迎,汉武帝在长安举行大规模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 观”,并且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说明角抵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 社会影响,故B项正确;角抵是一种杂技艺术,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出其推动了 川剧艺术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汉武帝用角抵表演仅仅是欢迎来长安 的西域人,并未体现推动丝路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角抵的类 别,并未涉及其起源,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核心价值 中国古代发达的文明和强大的包容力塑造了中华体育运动海纳百川的文 化气度和推陈出新的创新力,有些运动虽然式微乃至消失,但文化内涵没有 被消解,很多项目依然保持着古老中华体育文化的根基和灵魂。我

    39、们要继 承古代体育文化中内外兼修、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精髓,在提高国 民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民族文化中的生命观、健康观 和发展观,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培养出高度的文化 自信。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天津卷,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 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 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

    40、析 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社会统治。根据材料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 对军功的奖赏”,而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记载了这一现象,说明木兰 诗在流传的过程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古代 政治制度的变迁,故A项错误;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不是宋代创作的,故B 项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 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19全国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 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

    41、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原因。汉初,道家杂采各派思想精华, 形成黄老之学,满足了统治阶级休养生息的需要,而西汉中期,董仲舒杂采 各派思想精华,形成新儒学,满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共同点 都是为满足现实统治需要而主动兼容各种思想,故C项正确;西汉中期,王国 问题已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了各派思想的融合,故B项错误; 学术上的兼收并蓄不能表明统治者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2019

    42、全国卷,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 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 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汉时期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代佛 教传入中国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处理好与儒家思想关系的问题。题干材料 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早期的造像明显带有异域风格;洛阳龙门石窟主要 开凿于北魏迁都以后,其造像更符合当时社会主流阶层的审美观念,这种观 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

    43、反映的是佛教造像的外部表 现,与经济发展、绘画技术、政治权力没有直接的关系,故可排除A、B、C 三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 的思想体系,具有“杂家”色彩,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 儒学的内容 (2)与当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 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 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3)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

    44、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 竟是民间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 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封 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联系 (1)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2)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 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朝也是一个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成了文化的趋同与统一;秦汉又都是多民族的、疆

    45、域辽阔的 国家,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统一前提下的多样性使中华 文明更加绚丽多彩,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秦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展,中国大规模地吸取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张骞出使 西域以后,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同时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 不仅形成东亚文化圈,还向西传到西域以至欧洲。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九章算术的问世, 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中医、中药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医药学独特的辨证理 论体系,以上都表明那时的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至今,国外仍

    46、有人称中国人 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可见秦汉文化不仅在当时誉满宇内,而且泽被后世。 4.气势恢宏 秦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巨龙般的万里长城、再现横扫六国 的秦陵兵马俑、史学辉煌巨著史记等。体现了秦汉人充满自信、奋发向上 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宏气势。这些成就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经济 的繁荣,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体现的时代特征 体现了江南的迅速开发 科技进步(祖冲之圆周率和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 的成就(乐府诗、王羲之的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反映 了江南的迅速开发 体现民族大交融的特色 重

    47、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于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 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如北 方民歌敕勒歌是对塞外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 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才出现了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体现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北方民歌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反映了封建国 家的分裂,北方战乱频繁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体现了佛教的盛行 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现、范缜反 佛教的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盛行 带有封建割据的烙印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 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 来佛教艺术在南北方的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 方佛教艺

    48、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 制作等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史料实证儒学独尊产生的社会影响 (2020山东菏泽一模)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 量所做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 学术流派 汉初著作数 汉武帝之后著作数 阴阳家 2种21篇 无 法家 1种31箱 无 纵横家 3种40篇 3种5篇 杂家 2种54篇 28篇 A.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B.儒家官学地位逐渐确立 C.各派思想已与儒家思想相互糅合 D.汉武帝仅重视儒学发展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表格反映出阴阳家、法家、纵横家、杂家在汉初的著作数较多,到 汉武帝之后迅速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上升,逐渐 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说明汉武帝时期儒家官学地位逐渐确立,故选B项。A 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家国情怀汉代体育呈现的社会风貌 (2020福建漳州二模)角抵一词来源于“以角抵人”,是一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统一、分裂与民族交融.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42564.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