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 环境保护.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 环境保护.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环境保护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核 心 专 题 突破 专题九 环境保护 地理地理 2021 内 容 索 引 价值引领 备考定向 知识体系 网络构建 价值引领价值引领 备考定向备考定向 核 心 要 求 核心 价值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提高资源统计图的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资 源开发的条件及措施;根据现实情境分析环境污染和生态问 题的成因、危害及对策;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 活中有关资源开发、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实际问题 学科 素养 强化对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观察,提升学科素养中的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关键 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 必备 知识 资源类型、开发区位、开发问题及其对策;
2、环境污染的类型、 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保护 措施等 试题 情境 高考中本专题知识的“情境”有:以资源统计图、景观图等为载体, 考查有关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某热 点环境污染事件、某生态问题事件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污染的 形成、影响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危害和保护措施等 考查 方式 本专题考点在高考中多以综合题形式呈现,个别省区也以选择题 形式呈现,试题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中等难度为主,考查考生运 用基本地理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向 预测 高考试题主要考查资源统计图的判读、水污染与垃圾处理以及 新型污染的影响及治理、某种生态环境问题
3、的影响和保护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一考点一 资源的枯竭和保护资源的枯竭和保护 (2020江苏卷)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 计图”。完成下列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 的人地关系思想。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试题情景 试题以20002018年我国
4、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 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的特征和关系。 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通过对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考查 统计图的判读、某时段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特征差异、我国SO2 排放量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人地关系等。 人地协调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 增长速度加快。
5、(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 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资源短缺问题要从需 求和供应两方面分析。资源问题不仅仅包括资源短缺问题,还包括资源不 合理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
6、施“开源”和“节流” “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提高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 源的浪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退化为例 土地退化 的概念 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 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 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 的环境被破坏 考点一 考点二
7、 考点三 防 治 措 施 生物 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 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 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 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土 壤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 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石油资源的危机分析与应对措施 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方面分析,其应 对措施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 环境问题 成 因 环境保护措施 沉陷问题
8、 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 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 用碎石、沙、煤矸石等 回填采空区 土地破坏 露天开采将矿体的上覆地层和 表土剥离,剥离后土体或岩石堆 放占用大量土地 保护好地表上层,用城市 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 污染空气、 水、土壤, 占用土地 煤炭堆放、废渣自燃、矿山排 水等 加强管理,采取应对措施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问题:释放CO2和SO2,产生热污染等。 解决措施:优化用煤结构,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2020山东潍坊一模)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 完成了对浙
9、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见下表)。据此完 成12题。 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统计表 分组 能源类型 电力 瓶装液 化气 管道天 然气 薪柴 太阳 能 管道 煤气 太阳能 电加热 煤炭 总占比 内陆 平原 60.75 9.77 18.46 7.26 0.31 1.46 1.44 0.55 100 山区 52.72 11.38 16.48 10.69 1.01 0.97 0.26 6.49 100 沿海 54.03 13.78 24.97 2.77 3.12 0.69 0.21 0.43 100 海岛 61.44 14.18 12.21 10.01 0.74 0.53 0.
10、82 0.07 10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由表中数据可知( ) A.煤炭比重最大 B.沿海能源结构更合理 C.海岛用电最多 D.山区能源以薪柴为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制了下 列地理图表,其中最准确合理的是( ) A B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1. B 2. D 解析 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煤炭所占比重很低,A错;海岛电力所占比重 更高,并不意味着用电量大,C错;山区能源以电力为主,D错;沿海地区新能 源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区域,薪柴、煤炭所占比重低于其他区域,能源结构更 加合理,B
11、正确。第2题,表格数据为不同能源类型所占比重,而不是具体的 能源数量,故A、C错误;B折线图横坐标缺少能源类型,错误。而D柱状图较 为完整,很好地体现了海岛地区的能源结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2020安徽十校联考)柘沟镇位于鲁中南山区,花岗岩和陶土质量上乘且 储量丰富,形成了石材加工、陶土加工等特色产业,目前已有200多所石材 加工厂。用柘沟陶土烧制的鲁柘澄泥砚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随 着花岗岩和柘沟陶土的大规模露天开采,水资源被大量耗用,一些环境问题 也显现了出来。 简述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露天开采会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
12、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过度 用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矿渣等大面积堆积,易引发水体污染和固体废 弃物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露天开采会 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随着花岗岩和柘沟陶土的大规模露天开采,水资 源被大量耗用,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 导致矿渣等大面积堆积,占用耕地,同时易引发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二考点二 环境污染及防治环境污染及防治 (2020全国卷)
13、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 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 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 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 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 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试题情景 试题以南宁市当地政府对那考河污染流域综合治理为背景材料, 考查对水污染治理意义的理解。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材料“竹
14、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 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判断那考河的区域位置和水文特征。 综合思维: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区域人口特征、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文字材料,明设问。 文字材料20世纪90年代开始,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当地政府按照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适度集中、就地处理”模式实施河道截污与污 水厂建设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降低了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强度, 同时节省了治污成本;“就地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 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加强河道生态、沿岸景 观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全流域的环境,使
15、滨江公园成为水清岸绿的城市 宜居环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在解题的时候要注意废水和垃圾处理两个角度。废水和垃圾适度集中、 就地处理,有利于降低全部收集、集中处理导致的处理成本过高的问题。 就地处理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就地回用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垃 圾的资源化;处理之后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进入河 流,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改善流域内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 答案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 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 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考点一
16、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 (1)环境污染的成因 一般情况下,环境污染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要重点分析人为 原因,同时也要分析自然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考角度 规范术语 自然 原因 地形条件 地形封闭,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 水域条件 水域封闭、流速慢,水体交换周期长,更新慢、自净 能力差 气候条件 逆温、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导致大气污染物堆积, 不易扩散 人为 原因 过排 过量排放废弃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 结构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 构,污染物排放量大 技术 生产工艺落后,对废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