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1.1 数与式的运算(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1.1 数与式的运算(含答案).doc》由用户(secant)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1.1 数与式的运算含答案 高中数学 衔接 教材 1.1 运算 答案 下载 _初高中衔接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初初 高高 中中 数数 学学 衔衔 接接 教教 材材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 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 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 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 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
2、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 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 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 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 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 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3、。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 相交弦定理等、弦切角定理)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数与式的运算和因式分解P2P15 1.1 数与式的运算P2P8 1.1.1 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二次根式 1.1.4.分式 1.2 分解因式P9P15 第二章:方程、函数、方程组、不等式组P16P43 2.1 一元二次方程P16P24 2.1.1 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P25P34 2
4、.2.1 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像和性质 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 2.3 方程组不等式P35P43 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第三章:相似性、圆P44P69 3.1 相似形P44P53 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1.2 相似形 3.2 三角形P54P62 3.2.1 三角形的“四心” 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3.3 圆圆P63P69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3.2 点的轨迹 1 1.1 .1 数与式的运算数与式的运算 1.1.1.1绝对值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5、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 值仍是零。即 ,0, |0,0, ,0. aa aa a a ? ? ? ? ? ? ? 或 ? ? ? ? ? ? ? ? )( )( 0aa 0a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a?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 例 1 解不等式:13xx? ?4。 解法一: 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若1?x,不等式可变为(1)(3)4xx?, 即24x?4,解得 x0, 又 x1,x0; 若2x1?,不等式可变为(1)(3)4xx?,
6、 即 14,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 x; 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x?, 即24x?4, 解得 x4。 又 x3,x4。 1 3 A B x 0 4 C D x P |x1| |x3| 图 111 .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0,或 x4。 解法二: 如图 111,1?x表示 x 轴上坐标为 x 的点 P 到坐标为 1 的点 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x1|;|x3|表示 x 轴上点 P 到坐标为 2 的点 B 之间的距离|PB|,即|PB|x3|。 所以,不等式13xx? ?4 的几何意义即为|PA|PB|4。 由|AB|2,可知点 P 在点 C(坐标为 0)的左侧
7、、或点 P 在点 D(坐标为 4)的右侧。 x0,或 x4。 练 习 1填空: (1)若5?x,则 x=_;若4?x,则 x=_。 (2)如果5? ba,且1?a,则 b_;若21?c,则 c_。 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b?,则ab? (B)若ab?,则ab? (C)若ab?,则ab? (D)若ab?,则ab? ? 3化简:|x5|2x13|(6x5?) 。 1.1.2. 1.1.2. 乘法公式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 ()()ab aba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 ()2abaabb?。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
8、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 ()()ab aabbab?; (2)立方差公式 2233 ()()ab aabba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 ()2()abcabcabbc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 ()33abaa babb?;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 ()33abaa bab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例 1 计算: 22 (1)(1)(1)(1)xxxxxx? ? ?。 解法一:解法一:原式= 2222 (1) (1)xxx? ? = 242 (1)(1)xxx?= 6 1x ?。 解法二:原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