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初试卷(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TECH
  • 文档编号:927177
  • 上传时间:2020-12-07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25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初试卷(解析版).doc》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历史 初试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历史_初中
    资源描述:

    1、 七年级七年级上上学期历史期初试卷学期历史期初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央视 探索 发现 栏目曾播放专题片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生活场景有 ( ) 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兽皮衣 A. B. C. D. 2.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 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宗法制 3.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

    2、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这种政治制度 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 废除井田制 B. 废除世袭特权 C. 奖励军功 D. 改户籍制度 5.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 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 奴隶制开始形成 B. 封建制开始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6.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3、( ) A. B. C. D. 7.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 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 统一六国 焚书坑儒 推行郡县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 修建陵墓 A. B. C. D. 8.威海市初中乡土教育读本威海历史中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威海市区域属于胶东郡腄县。” 这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9.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 18 种 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4、) A. 甲骨文 B. 小篆 C. 帛书 D. 金文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 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 汉高祖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光武帝 11.2017 年5月,我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列人 物中,为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商鞅 B. 张骞 C. 鉴真 D. 郑和 12.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5、 A. 孙权 B. 刘备 C. 曹操 D. 曹丕 13.发生于 4 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4.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是( ) 梁 陈 宋 齐 A. B. C. D. 15.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6.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被入选的有

    6、( )实行官吏俸 禄制,严惩贪污 颁布均田令 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颁布“推恩令” 迁都洛阳 A. B. C. D. 17.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 100 万兆位。而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 7 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 阿基米德 B. 张衡 C. 祖冲之 D. 宋应星 18.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 ) A. 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 B. 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 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C. 亡于暴君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商朝亡

    7、于商纣周朝亡于周厉王 D. 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 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19.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中的第 75 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 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 75 位名人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20.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独创一家,行书、草书流畅潇洒,“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尊为“书圣”。以下 书法作品中,他的代表作是( ) A. B. C. D.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 21.从半坡遗址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2.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此背

    8、景下,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 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4.“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状况始于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出现了。 25.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西汉、吴、西晋、东晋。 26.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的是山西 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三、填空题三、填空题 27.东汉时期,_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_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 后世称为“医圣”。 28._时期

    9、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在思想上、政治 上展开激烈的辩论,思想文化呈现繁荣局面,史称“_”。 29.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的监察,设立了_;东晋画家_代表作 洛神 赋图。 四、材料解析题四、材料解析题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 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 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僇力

    10、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 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在公元前 2 世纪是怎样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的? (3)“商君”的行为体现了哪家的思想?据材料三回答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 (4)“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1.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 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 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 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

    12、取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 建议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 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 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 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

    13、形势。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四:魏主下诏:改革要逐步展开的,先变本,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 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魏书 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秦汉时 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材料二图中 C 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材料四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北魏为学习汉族先进文

    14、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这次改革在历 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上述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简要概括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 族关系的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D 【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石器劳动;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 火种;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兽皮衣。仔细审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注意识记我国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C 【考点】华夏之祖 【解析】【分析】依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

    15、杰 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 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 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选项 C 符合题 意。选项 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B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 分给亲属和功臣等

    16、,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 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信息中: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由此可以得出是西周的 分封制。 4.【答案】C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C 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有关知识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 中。 5.【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

    17、【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 侯之间为了争夺霸权而展开的一系列战阵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不 断的社会特点。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成语都是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学 生要牢记。 6.【答案】A 【考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 项是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我国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 大。故选 A; B 项是唐朝时期的曲辕犁; C 项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D 项是唐朝时期的筒车。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以战国时期农业的

    18、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 力。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A 【考点】秦灭六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 央集权的国家,这属于他的贡献;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这是他暴虐的体现;秦始皇 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很大,这是他的贡献;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 衡,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他的贡献;秦始皇修建陵墓,给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这是他暴虐 的体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的有关知识,应全面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

    19、非。 8.【答案】C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今威海市区域属于胶东郡腄县”结合所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 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制度; 选项 B 属于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选项 D 属于元朝的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B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可知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命李斯制定在 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选项

    20、 ACD 均与秦始皇 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秦朝先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本题难度不大。 10.【答案】C 【考点】评价汉武帝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根据题干材料“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 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王朝为西汉。 A 项汉高祖是西汉开国皇帝,当时百废待兴。 B 项汉景帝时期,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C 项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西汉实现了“大一统”,国力空前鼎盛。 D 项东汉光武帝刘秀励精图治,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不是汉朝

    21、的鼎盛时期。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汉武帝统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 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B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此后,西汉和西域商人开辟了丝绸之 路,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选项 ACD 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A 【考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

    22、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建立魏国;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 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故答案为 A。 【点评】列表格识记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所在地,学生更利于掌握。 13.【答案】D 【考点】北方民族的融合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于 383 年, 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战争,淝水之战的失败使前秦政权崩溃,北方重新限于战乱,造成大批人口损 失,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A 项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前 207 年,秦军与楚军项羽部队在巨鹿展 开的一场大决战;B 项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

    23、操与袁绍之间的战役;C 项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 公元 208 年在长江赤壁大破曹军并由此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ABC 项 时间和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 14.【答案】D 【考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420 年589 年的 170 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 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朝的相关政权。本题难度不大。 15.【答案】C 【考点】三国鼎立

    24、,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民族的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典型的 政权分立时期,同时政权分立各民族相互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 融合。故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 【考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5 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 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

    25、 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 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 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 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带的选项 BCD 不正 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本题难度适 中。 17.【答案

    26、】C 【考点】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张衡发明地动仪;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冲之与圆周率的相关史 实。本题难度不大。 18.【答案】D 【考点】夏、商、西周时期的时代特征,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和文帝、景帝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 治的局面,为后来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奠定基础,A 项描述错误,排除; 东汉

    27、的衰落首先是因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后期因为政治黑暗、连年灾荒,张角创立太平道,后领导黄 巾起义,B 项描述错误; 夏商周三代的最后君主分别是夏朝的桀,商朝的纣王,西周的周幽王,C 项描述错误,排除; 我国的朝代更替,结束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是秦朝的统一,东汉灭亡后,我国在此陷入长 期的分裂时期,D 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朝代的更替,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 中。 19.【答案】A 【考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的有关知识。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 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

    28、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 考问题。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了辩证法的思想。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D 【考点】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 【分析】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后人称他“书圣”。王羲之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 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赞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根据 图片内容可知 D 是兰亭序。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的成就,书法特点。 二、判断题 21.【答案】错误 【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

    29、知,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带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会种植水稻;生活在 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半坡和河姆渡生产生活的主要特点。本题难度不 大。 22.【答案】错误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铁,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促进了生产力 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秦国实行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 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注意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进一步

    30、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在春秋已经出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 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本题难度适中。 23.【答案】正确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并没有直接推翻了秦朝统治,而是被秦军镇压,没有推翻秦朝统治。直接 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但是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4.【答案】正确 【考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2070 年

    31、禹建立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公天下” 变为“家天下”, 此王位世袭制出现了。古此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要注意区分禅让制与世袭制。本题难度适中。 25.【答案】错误 【考点】三国鼎立,西汉的建立,西晋的兴衰,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都城不是南 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西汉、吴、西晋、东晋,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汉定都长安。本题难度适中。 26.【答案】正确 【考点】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32、 【解析】【分析】南北朝时期,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 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 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 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 就。本题难度不大。 三、填空题 27.【答案】蔡伦。;张仲景。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 布、

    33、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 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故答案为:蔡伦、张仲景。 【点评】掌握蔡伦和张仲景的贡献。本题难度不大。 28.【答案】战国。;百家争鸣。 【考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 派之间在思想上、政治上展开激烈的辩论,思想文化呈现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故答案为:战国;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 本题难度适中。 29.【答

    34、案】刺史制度。;顾恺之。 【考点】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的监察,设立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分为 13 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严禁他们为 非作歹,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是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故答案为:刺史制度;顾恺之。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和顾恺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 识。本题难度不大。 四、材料解析题 30.【答案】(1)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构建

    35、有重要意 义。 (2)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 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 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 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3)法家;奖励耕织。 (4)促进了民族交融。 【考点】商鞅变法,孔子的贡献及评价,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异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 所学可知,

    36、材料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这种思想主张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 构建有重要意义。 (2)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 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 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 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3) 材料三中“商君”的行为体现了法家的思想;据材料三“僇力本 (农桑) 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 除徭役)。”可知,商君采取了奖励耕织的措施。 (4)孝文帝将首都从保守势力强大

    37、的平城迁到中原的文化中心洛阳,减少了改革阻力。迁都洛阳后,采 取了一系列促使鲜卑汉化的措施,包括要求鲜卑人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学汉族礼 仪。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北方少数民族学习了先进的汉文化,也是汉族文化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的 有益成分。 【点评】本题以所给材料为依托,主要考查孔子、汉武帝的思想统治、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 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31.【答案】(1)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公元前 221 年;郡县制。 (3)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秦巩

    38、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据材料“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 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浸渭分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 是分封制,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据材料“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 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料中的“寡人”是指秦始皇,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结束了分裂局面,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

    39、家-秦朝,为了巩固统治,秦朝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 (3) 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的推恩令的措施。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 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 归郡统辖。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诸侯 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最后通过努力终于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 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分封制、秦的统一和巩固以及汉

    40、武帝 的政治、思想统治措施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32.【答案】(1)丝绸之路的开辟或者张骞通西域;匈奴。 (2)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中原地区;影响:少数民族纷纷建立了民族政权,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民族交融加强。 (4)北魏孝文帝;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民族融合。 (5)派兵反击;友好交往;设置机构管辖;改革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交融。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的是张骞通 西域或丝绸之路开辟;当时北方边

    41、境战争不断主要指的是对匈奴的战争。 (2)上图中西北狭长地带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西域都护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西域都护的设置,新 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3)材料三中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这些少数民族纷纷建立了民族政权,各民族在长 期的交往中,民族交融加强。 (4) 材料四中的“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 采取了迁都洛阳;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为汉化政策,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 服代替鲜卑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等。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 力。 (5)从上述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主要有派兵反击;友好交往;设置机构。历 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往来、和睦相处。材料中,秦与匈奴之间处于敌对状态,为了抵御匈 奴的修建了长城,而通过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由此可以看出,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 的变化是: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 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初试卷(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271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