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构介绍-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连云港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培训) (共55张PPT).ppt

  • 上传人(卖家):杰伦迷
  • 文档编号:927029
  • 上传时间:2020-12-07
  • 格式:PPT
  • 页数:55
  • 大小:9.7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构介绍-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连云港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培训) (共55张PPT).ppt》由用户(杰伦迷)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构介绍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连云港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培训 共55张PPT 统编 初中历史 教材 编写 理念 框架结构 介绍 有意义 有意思 连云港 年级 培训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资源描述:

    1、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 构介绍构介绍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第一大块第一大块 一、初识统编初中历史教材面目一、初识统编初中历史教材面目 七年级教材基本框架结构七年级教材基本框架结构 学生(读书)学生(读书) 二、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几个基本特二、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几个基本特 点点 七年级教材框架和体例七年级教材框架和体例 学生(读书)学生(读书) 第二大块第二大块 三、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及三、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及 编写原则编写原则 编写理念编写理念 教师(读书)教师(读书) 四、统编初中

    2、历史教材重要问题及教学四、统编初中历史教材重要问题及教学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历史叙述和历史认识历史叙述和历史认识 教师(读书)教师(读书)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 . 内文页内文页 . . 教材有点意思

    3、教材有点意思 1.目录 2.单元单元课课目(编写体例)目(编写体例) 3.导言正文栏目课后活动知识拓展 4活动课 5.大事年表 正文是核心正文是核心,导言与辅助栏目(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 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以及大事年表,共 同构成有机整体。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 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 本内容,涵盖了新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 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 叙述基本的史事。 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 更为通畅。 (七年级上册共计100页;七年级下册共计116页。) 初识:面目娇好;好看

    4、。教材有一点意思,学生从颜值考虑会 喜欢历史教科书。 1.特点一:内容编排立足时序,完整呈现中国古代历史。特点一:内容编排立足时序,完整呈现中国古代历史。 以七年级教材为例,它按时序编排,即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 叙述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清晰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 线索,传授最基础的中国古代史历史知识;在总体打通的前提下, 分阶段设置单元,概述中国古代史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单元标题). 例如:上册(共21课,4个单元。其中正课20节,活动课1节) 第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 2 第课 原始农耕生活 . 6 第课 远古的传说 第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8 第课

    5、 青铜器与甲骨文 .23 第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27 第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1 第课 百家争鸣 . 第课 秦统一中国 . 42 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47 第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51 第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54 第13 课 东汉的兴亡 . 58 第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62 第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第16 课 三国鼎立 . 74 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78 第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82 第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86 第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9

    6、0 第21 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96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 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 内文页内文页 . . 七下(共22课,3个单元。其中正课21节,活动课1节) 第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2 第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6 第课 盛唐气象 . 11 第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9 第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3 第课 北宋的政治 . 28 第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3 第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

    7、37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 41 第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 47 第11 课 元朝的统治 . 51 第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54 第13 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59 第14 课 明朝的统治 . 66 第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70 第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 76 第17 课 明朝的灭亡 . 84 第18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88 第19 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 94 第20 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99 第21 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 105 第22 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111 第

    8、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 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与发展 2.特点二:内容“重点”突出,呈现方式点线结合,特点二:内容“重点”突出,呈现方式点线结合, 简约呈现中国古代历史简约呈现中国古代历史。 让我们再看一看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具体内容的呈现 方式 : 首先七年级教科书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首先七年级教科书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 。而这些“点”总体而言,增加的少,删减的多。从而

    9、使每课 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 畅。 例如:(1)历史人物:汉武帝、孔子、秦始皇、张骞、祖冲之 、女皇武则天、玄奘、郑和等,而删减了屈原、扁鹊、秦汉匈 奴族、陶渊明、孙思邈等; (2)历史事件:禹建立夏、秦统一六国、商汤灭夏、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西周分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等,值得关注的变化 :农民起义、焚书坑儒、文景 之治、张骞通西域、八王之乱、安史之乱。 (3)历史现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无为而治、经济重心南 移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中外交往、反抗外来侵略、开放的社会风气、盛 唐

    10、气象、闭关锁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值得关注的变化 :删减了有关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的若干知识点。 其次,整套教科书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即通常 所说的“线”;而这些“线”则是由若干点串起来的。即教 科书采取的是“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而每一 条线,通常能纵向说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问题。若干条 线呈现历史全貌。 例如:(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发展、巩固; 东汉统治、五代十国 (2)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 度文明; 制度文明: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制 (3)五种社会形态; (4)人民群众历史作用 值得关注的变化 :有些线索

    11、淡化了,有些线索有所加强、 变得突出。坚持唯物史观,沿用五种社会形态学说;重视人 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增加农民起义内容;淡化了经济史、科 技史、文化史;突出了若干重点,如:依法治国、国家意志、 制度文明、主权意识(台湾、新疆、西藏、钓鱼岛、南海);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及其重心南移;中外交往:从汉到明;沿 边沿海:秦、汉、东晋南朝、宋、元、明。 第三,点线结合,贯通解释中国古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以 至整个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这就构成我们习惯上常所说 的“面”。这样,就能收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 功效。这些线也许并不十分完整,但它们能给学生提供基 本思路。值得关注的变化 :单元概述单元概述的设置,

    12、弥补了知识 点删减后,线上出现的某些断点。完善每条线上的缺项, 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如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公元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公元前2121世世 纪。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纪。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文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文 明。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明。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 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

    1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 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 动荡和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动荡和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 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3. 特点三:呈现大量的生动活泼的文字史料和图片资特点三:呈现大量的生动活泼的文字史料和图片资 料,使得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和趣味可读料,使得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和趣味可读 。 我们也十分惊喜的发现: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变得十 分生动活泼、趣味可读生动活

    14、泼、趣味可读了! 几乎每一课都有的“材料研读”(一则史料甚至多则史料,有趣 、有用,但难以把握。) 简练清晰的历史地图(上册18幅,下册17幅); 丰富多彩的插图包括想象画 、文物图、遗址古迹等等(上册 138幅,下册153幅); 简练的图表。 应该说编者抓住了当下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较少的文字表述 和多姿多彩的图片去吸引初中学生看历史书,去读历史书,去慢 慢培养他们(她们)对历史的兴趣。 毋庸讳言,教科书上大量的文字史料,大量的图片资料,给我 们初中历史教师极大地的挑战。 4. 特点四:生动活泼之多样的栏目设计,为教师教特点四:生动活泼之多样的栏目设计,为教师教 历史和学生学历史提供了更多的

    15、资源和平台。历史和学生学历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课文前设:课文前设: 导言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本课内容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文旁设:课文旁设: 相关史事:相关史事:提供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提供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 材料研读: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题。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题。 人物扫描:人物扫描: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加以具体的介绍。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加以具体的介绍。 问题思考:问题思考:结合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 课文后设:课文后设: 课后活动:课后活动:以形式灵活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

    16、以形式灵活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为什么设计这么多栏目呢?新 版课程标准为课改创造了条件(新 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也给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空前的挑 战。随着知识点的减少,教科书串 联上的许多节点出不来,需要找出 合适的链接体系,或明显、或隐含 地为教学创设条件、构建平台。 总之,正文是核心,导言与辅 助栏目(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 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 知识拓展,以及大事年表,共同构 成有机整体。 教材很有意义教材很有意义 优点:内容简单优点:内容简单给学生更多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内

    17、容有趣,内容有趣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生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通史体例编排,通史体例编排为学生高中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一)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围绕主线,按时序编排, 纵横交错 即一方面按照从古至今从古至今的顺序,叙述历 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清晰的历史发 展线索,传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 另一方面,分历史发展发展阶段阶段设置单元, 概述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与此同时,以文字叙述与历史地图相结文字叙述与历史地图相结 合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历史进程 的空间背景,了解我国历代疆域的变化, 形成初步的时空观。 (二)呈现方式(二)呈现方式 教科书根据“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点线结

    18、合,以点带面”的编排 方式,呈现历史发展面貌。 (三)三)单元建构单元建构 通过单元框架、内容提要和问题理解,介 绍主要单元的基本内容。 单元单元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的设置,弥补了知识点删减后, 线上出现的某些断点 (四)教学要求四)教学要求 “育人为本”,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有机融 合。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有效引导 学生做人做事。 “材料研读”:体现学科特色,有趣有用; “课后活动”:活动性练习,引发思考,培 养能力,提高素养。 . . 内文页内文页 . . 研究案例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 2

    19、 第课 原始农耕生活 . 6 第课 远古的传说 . 12 单元概述单元概述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北京人遗址 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 点。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 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四五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发展主线来看,这一时期是源头。 突破点:通过考古发现,中国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后来半坡居民、

    20、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通过炎帝、黄帝的传说 故事,知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学生去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读书)学生去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读书) . . 内文页内文页 . . 关键点解析一:关键点解析一:第课第课 远古的传说远古的传说 可以采取阅读、讨论、座谈、交流、提问 话题:华夏民族,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一。神话中的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造人 二。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三。大禹治水 帮助孩子们建立一帮助孩子们建立一 种知识建构的过程,种知识建构的过程, 即完成阅读、分析即完成阅读、分析 材料、收集资料、材料、收集资料、 提出问题、小组讨提出问题、小组讨 论、分工等一个完论

    21、、分工等一个完 整的过程,最后形整的过程,最后形 成一个小报告。成一个小报告。 自主探究老师开出书目:老师开出书目:山海经山海经封神封神 演义演义以及以及中国神话史中国神话史柏杨所著柏杨所著中国人史纲中国人史纲 等等等等 关键点解析二:第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阶段特征: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发展主线来看,这个时期是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阶段,是中国古代史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 早期国家(文明的最重要符号)的产生与(轴心时代和轴心文化 )社会变革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突破点: 早期国家及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的繁荣 这一课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2、中地位十分重要( 国家的形成文明的发端) 在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著世界历史一书中认为:“ ” 而在这部书中,对于早期华夏文明,它认为夏朝,我们对它知 之甚少。所以它的叙述是从商朝开始的。那么我们如何解读“ 第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呢?(学生读教科书) 关键点解析三:关键点解析三:第课第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 . 内文页内文页 . . 1.编写指导思想: 坚持唯物史观 依据课程标准 凝练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 关注趣味可读 . . 内文页内文页 . . 2.编写原则: 点线结合 时空结合 图文结合 主辅结合 内外结合 从教材编写的从教材编写的 角度看:教材角度看:教材 既

    23、有意义也有既有意义也有 意思意思 . . 内文页内文页 . . 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的过往进行叙述和阐 释的学科。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对基本史事进行叙述的过程中,也 必然要阐发对历史的认识。这种历史认识既要依从史学界已形成 的共识,更要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涉及对历史的一些 基本的看法和认识,而这些对历史的基本认识,是教师应把握的, 也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所应形成的。 叶小兵 关于“历史叙述”和“历史认识” 叶小兵教授提出来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重要历史问题: . . 内文页内文页 . .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

    24、 展的一条主线,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最基本、 最核心、最重要的主体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 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还要掌握中 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认识国家统 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 要点要点: :国家的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即使是割据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走向。 . . 内文页内文页 . . 2.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 族国家。 中国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密切交往, 团结奋斗,共同开发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共同的

    25、命运和 共同的利益,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 要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要 点 要 点 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 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 . 内文页内文页 . . 3.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 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不仅包括历代中央王朝或汉族政权 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的各地方和少数 民族政权的疆域,包括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自秦朝以后, 历代朝廷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经过历朝的经营,对西 藏、新疆、东北、西南等地区,以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 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国家领土 主权的意

    26、识,包括国土和海疆意识。 要 点 要 点 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疆域的四至。 历代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 . 内文页内文页 . . 4.4.民族政权的问题民族政权的问题 历史上不管是处于中央王朝的统辖之下,还是 在政权分立的时期,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都是 中华民族的成员。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的 政权,其控制的区域也都是中国疆域的一部分。 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以及各少数 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是国内不同民族政权之 间的关系。 . . 内文页内文页 . . 5.5.民族冲突与战争民族冲突与战争 首先,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是主要的方面,而战争是次要的方 面。其

    27、次,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都是属于国内战争,不是现代意义的国 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尽管交战的双方会互称敌我,但这只是历史上民族关系出 现极端矛盾时的表现,而不是不同国家的主权冲突。如宋与辽、金的战争,属于 我国内部的民族之间的战争,因为契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而不是外国的政权或外来的政权。我们要注意到在教材的表述中,民族之间的战 争,是绝不用“侵略”与“反侵略”的提法的。 但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有不同性质的,战争的双方有正义与非正义、 统一与分裂、压迫与反压迫、征服与反征服的区别。如何评价和区别这些战争的 性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此,要从我国是一个整体的统一多民族国

    28、家的立场 出发,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论。总体上说,凡是进行分裂割据、破坏民族团结、违 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争,要视为非正义的战争;而符合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 民族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国家统一发展趋势的战争,则是正义的 战争。如清朝讨伐西北边疆的分裂势力,就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战争。 . . 内文页内文页 . . 6.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使学生 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七年级教材中有专门的课介绍这方 面的内容。教学中要注意讲清楚文化成就的具体内容,概括出 文化成就的突出特色,认识其历史上的作用与影响,引导学生 从文化的发

    29、展看历史的进步,形成文化自信。 本土性: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根植于本土, 有着自身的道路和独特的风格。 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多姿,领域宽 阔,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包容性:中华文化有着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文 化胸怀,具有着很强的包容性。 凝聚性: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特 质,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连续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承上启 下,不断发展,有顽强的生命力。 历史上各种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 是人类动态文化创造的静态成果,是人类历史文化活动的结晶, 在人类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予以重视。对于这些人类历史 文化活动的成果,应从以

    30、下几个角度加以把握:第一,这些文化 成果的产生时代或年代。如对于都江堰,应知道它修建于战国时 期;对于红楼梦,知道它创作于清代前期;对于京剧,应知 道它的最后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对于蒸汽机,应知道它出现于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第二,这些文化成果的创造者、总结者(他 们有可能是一些知名的个人,也有可能是一些可知或不可知的群 体)。如对于都江堰,应知道它是当时秦国蜀守李冰父子所组织 修建;对于红楼梦,应知道它的作者是曹雪芹;对于京剧, 应知道它是由传入北京的徽、汉两个剧种逐渐融合而成;对于蒸 汽机,应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英国的机械师瓦特。第三,这些文化 成果的内容或价值。如对于都江堰,应知道它是一项防

    31、洪灌溉工 程,它使岷江水流由激转缓,既可免除水患,又能灌溉田地;对 于红楼梦,应知道它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在中国 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京剧,应知道它是中国优秀 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戏剧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蒸汽机, 应知道它作为动力机在纺织和其他许多工业部门被广泛采用,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 . 内文页内文页 . . 7.7.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 历史上的中国,并不是孤立、封闭地发展的,中外交流始 终是在进行着。在七年级教材中,安排有专门的课论述中外文 化交流以及对外关系。尤其是两汉时期,以及隋唐以后,无论 是政府还是民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无

    32、论是陆路还是海陆, 都有很大的发展。通过交往,中国在多方面获取收益,也将中 国在各方面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 自己的贡献。 . . 内文页内文页 . . 1.七上重难点之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从单元标题 可以看出) 政治上的统一趋势(包括中国疆域的演变) 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趋势(也是难点) 政治制度创新(关键点,可以从教材的大量篇幅描述看出) 2. 教材重难点之二:中国传统文化 3. 教材重难点之三:中外交流 4.重要时段(重要单元):夏商周时期;汉代;唐代;宋代;明 清时期。 七年级: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 特征为核心,注重统一多民族

    33、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重视中 外交流的发展。 徐蓝教授谈部编教材 一条主线内外结合 . . 内文页内文页 . . 以上这些重要问题,既关乎于历史观,又涉及到历史发展 的主线,是教师在分析教材、使用教材时需要特别注意到的。 因此,教师应把握好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在教学中正面引导学 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历史 教育的功能得以很好地发挥,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形成科学、正确的历史意识。 叶小兵 各年级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唯物史观,渗透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各年级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唯物史观,渗透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徐蓝教授谈部编教材徐蓝教授谈部编教材 从教材重要

    34、问题看:从教材重要问题看: 教材很有意义教材很有意义 从教材重要问题看:教材很有意义 最后,我们历史教师也有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最后,我们历史教师也有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 教师对这些重要问题的教学,要注意以下方面:教师对这些重要问题的教学,要注意以下方面: 立场要坚定不移,观点要旗帜鲜明。 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正面认识。 善于发掘思想内涵,汲取历史经验。 注意前后关联,从联系中探寻规律。 寓教于史,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教师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教师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 (历史教(历史教 师也要读书)师也要读书) 研究案例 关键点解析四:关键点解析四:七上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35、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 深远的影响。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大一统的局面 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 社会危机严重。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 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阶段特征: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发展主线来看,这个时期 是统一多民族国

    36、家的建立和巩固,它是中国古代史最为重要 的阶段之一。大一统是其主要特征 突破点: 秦统一中国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关键点解析五:关键点解析五:七上第第15 课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关键点解析六:关键点解析六:七下第第7课课 辽、西夏与辽、西夏与 北宋的并立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概述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 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 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 成南北对

    37、峙的局面。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 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 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 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阶段特征: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发展主线来看,这个时期是若 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入新 阶段,它是中国古代史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战争频繁、民族交 融最深入。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进一步 开发,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突破点:两宋的文官政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丰富多彩的宋代都市生活 元朝的行省制度与边疆管辖 如何搞好教学设计如何搞好教学设计? 感感 谢谢 观观 看看 和和 聆聆 听听 Thanks For Appreciation 托起绿色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构介绍-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连云港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培训) (共55张PPT).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927029.html
    杰伦迷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