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填空.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填空.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部编版 四年级 上册 第七 单元 知识 梳理 填空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 四四年级年级语文语文上上册册第第七七单元知识梳理填空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班级班级 考号考号 姓名姓名 总分总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附: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 课文 21 古诗三首 、给我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 塞:si(塞外、塞北、关塞) 秦:qn(秦腔、秦岭、秦国) 征:zhng(征兵、征战、征文) 词:c(歌词、词语、单词) 催:cu(催促、催眠、悲催) 醉:zu(陶醉、沉醉 ) 杰:ji(杰出、英杰 ) 亦:y(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 雄:xing(雄鸡、雄风、雄壮) 项:xing(项链、颈项、强项) 二、给我会认的字注音并组词。 将:jing(将领、将士、将
2、官) 三、多音字 还:hun(归还)hi(还是) 度:d(度假)du(揣度) 为:wi (以为)wi (为什么) 四、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约 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 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 出塞 从军行 闺怨等。 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 凉州词 饮马长城窟行 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 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
3、丽。主要作品: 武陵春 醉花阴 如梦令 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 出塞 :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 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 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夏日绝句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 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六、问题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 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
4、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 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 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 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 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4.“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12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
5、子 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 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 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 31 岁。 七、课文主题 出塞一诗中,作者把秦汉以来所进行的边塞战争都概括了出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将 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之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 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凉州词是一首描写征戍生活、边塞情景的著名诗篇。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上的一次盛 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夏
6、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 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八、教材课后习题 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猛将来戍守边关,胡人的骑兵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这句话表达 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果我喝醉了,倒在战场上,你不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这句 话揭露了战争频繁,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表现了诗人对连年战争的不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
7、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 不论是生是死,都应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 课文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给我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 肃:s(严肃、肃静、肃穆) 晰:x(清晰、明晰) 振:zhn(振作、振兴、共振) 胸:xing(胸脯、胸襟、胸口) 怀:hui(怀念、怀乡、怀抱) 赞:zn(赞成、赞许、称赞) 效:xio(效应、效益、效用) 疑:y(疑问、疑心、疑虑) 惑:hu(惑乱、疑惑 ) 凡:fn(凡庸、凡尘、凡人) 顾:g(主顾、顾念、顾虑) 训:xn(训诫、训斥、训练) 斥:ch(斥骂、排斥、训斥) 二、给我会认的字
8、注音并组词。 崛:ju(崛起 ) 范:fn(模范、师范、范围) 魏:wi(魏国、姓魏、魏王) 淮:hui(淮安、淮河、淮北) 三、多音字 难:nn (困难)nn (遇难) 轧:y(倾轧)zh(轧钢) 模:m(模范)m(模子) 13 兴:xng(高兴)xng(兴奋) 四、近义词 清晰清楚 抱负理想 胸怀胸襟 赞叹赞扬 麻烦烦琐 疑惑困惑 驱使促使 欺凌欺侮 果真果然 沉郁郁闷 热闹喧哗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五、反义词 繁华荒凉 清晰模糊 热闹安静 非凡普通 坚定犹豫 风和日丽乌云密布 耀武扬威得意扬扬 左顾右盼一目不转睛 六、理解词语 模范:可以作为榜样的;值得学习的。 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
9、感到敬畏的。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抱负:远大的志向。 胸怀:心胸;心怀。 赞叹:称赞。 麻烦:烦琐难办的事情。 疑惑不解:怀疑困惑不能明白。 沉郁:低沉郁闷。 难以忘怀:形容记忆深刻不容易忘掉。 非凡:超过一般;不寻常。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肇事:引起事故;闹事。 训斥:训诫和斥责。 劝慰:劝解安慰。 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七、句子解析 1.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反衬:别处的冷清与萧条,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国人过得舒适、富足,而中国人自己却过得 悲惨、贫穷。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 2.少年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10、为什么不能去呢?” 两个反问句,看似简单明了的问题,却让人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对于爱问问题的恩来来 说急于想知道答案。 3.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 反而训斥她。 从“不但不” “反而”能看出中国巡警的可恶。 4.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从这个反问句能看出围观的中国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5.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恩来心中。 从这个比喻句能看出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 ,内心很焦灼,他急切地想拯救处在水深火 热中的祖国和人民。 6.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11、 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从“为之一振” “竟然”能看出魏校长听到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感到很意外, 很吃惊,很骄傲,很佩服! 八、问题归纳 少年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受到了触动,明白了伯父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 少年恩来背着伯父进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女人在哭诉着自己的亲人被外国人 14 的汽车轧死了,而中国巡警局却不予理会,反而训斥这个女人,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 让少年恩来深深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 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国力衰弱,不能抵挡西方列强的侵略,只能任人宰割。明明是洋人的汽 车轧死了中国人
12、,可是中国巡警却帮外国人说话,围观者也敢怒不敢言,因为“中华不振”啊! 这令人愤怒的事情激发了恩来的爱国之心。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下去,不愿意看到自 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 要为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而学习、 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寄托着他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10) :在修身课上,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部分(11-14) :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15-17) :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无处说 理,体会“中华不振”。 十、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写了少年时代的恩来在修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