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第九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第九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pdf》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 不等式 基本 性质 教案 教学 设计 第九 全国 高中 青年 数学教师 下载 _其他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 XX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三章第一节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二课时的内 容在初中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本节课将继续探索不等式的性 质。本节内容是学生上节课学过的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 究不等式问题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其重要地位。 它是在数 (式) 及其运算系统中, 在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 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 通过考察 “运 算中的不变性”而获得不等式的基本
2、性质的过程,由此要系统地建立求解或证明不等式 的理论依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数量关系的基本性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 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1、已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初中已学习过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但没有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 能力储备: 1、具备“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 2、有一定的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归纳能力 方法储备: 会利用作差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三、教学目标设置三、教学目标设置 1、能够梳理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类比,猜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证明,并 说出其中的约束条件。 能够
3、合理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作差法和函数图像,证明不等式。 2、在不等式的若干性质及推论的猜想和证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顽强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体会 数学的结构美、对称美和系统美,激发学生更大的数学热情。 通过类比体会数学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学会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探索新知 识。 四、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推论,能利用基本性质证明不等式。 难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与方
4、法。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的数学建模。 证明不等式的倒数性质和性质 7、8 中的数形结合。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探究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探究建构”教学模式建构”教学模式 “探究建构”是指运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的方式,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 成自身认知结构,实现心理结构的自我建构的教学。该教学法以发展学生探究性思维为 目的,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主要内容,以建立良好的认识结构为手段,以问题为中心。它 注重认识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类比与抽象、个体与群体等诸多因素的协调与 平衡。以寻疑(发现问题) 、示疑(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探疑(深入课堂、抓住问题) 、 析疑(解答疑惑,利
5、用问题)和留疑(反思品味、留下问题)为基本教学步骤。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打水问题出发,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数学建模抽象为数学 问题,复习作差法,引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总结出不等 式的八条基本性质,并将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贯穿始终,通过小组探讨以及自主思考 有所探究与发现,激发学习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有大量的学生参与与小组探索,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 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若数学概念的提出脱离了学生熟悉的背 景,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那数学课堂没有一丝活跃的气氛,所以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 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这
6、样学生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 到学习中去。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自主探索和小组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 体性。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情 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 引 出 课 题 1、活动一 : 现有甲、乙两人拿着不同的 水壶去打水(且甲的水壶比乙的小),设 水龙头注满甲、乙水壶的时间分别为 t1 、t2 ,问:只有一个水龙头时,应如 何安排两人的顺序,才能使他们等候的 总时间最少?最少总时间为多少? 2、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猜想结论并证明。 1、 在与同学 交流和教师 引导下列出 数学表达式. 2、 用作差法 证明所得结 果。
7、 1、 从实际问题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在学生发现和 解决问题中,感受 数学的应用性. 2、学生经历数学建 模的全过程,提升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高实践能力, 增强应用意识. 类 比 等 式, 得 到 性 质 1-4 活动二: 1、写出等式的基本性质,然后类比,让 学生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证明。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并点评。 2、 类比等式的倒数性质, 学生猜想不等 式的倒数性质 (引导学生分类讨论). 多 数学生用作差法进行证明,教师提醒学 生注意运算中的技巧性。继续引导学生 利用刚学的不等式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 图像两种方法证明结论。 3、引导学生思考 :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
8、到不等式的前四条基本性质及倒数性 质? 1、 小组合作, 猜想倒数性 质。 2、 小组展示, 小组互评。 3、 学会利用 已学的知识 解决问题. 4、 体会数形 结合的数学 思想。 1、教师指出:靠直 观与特例得到的结 论不一定全面、正 确,猜想出来的结 论必须进行严谨的 数学证明。在教师 引领下,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严谨的数学 思维逻辑和周密的 学习习惯。 2、体现了核心素养 中“逻辑推理”中 的类比,不等式与 等式有很多的相似 之处,从等式的性 质出发,通过类比 进而提出不等式的 问题和作出新发现。 3、为后面的性质 5性质 8 的得出和 性质 5、6 的证明做 铺垫. 4、
9、在对不等式的倒 数性质进行证明过 程中体现了核心素 养 “直观想象”中 的数形结合,为性 质 7-8 的证明作铺 垫. 继 续 类 比, 得 到 性 质 5、 6 活动三 1、前面我们在不等式两边加、乘了相同 的数,那在不等式两边加、乘不同的 数,是否也具有保持不等号不变或改 变的特性? 学生小组活动,探究并证 明。 2、 对于同向同号可乘性的猜想中, 通过 举反例得出限制条件。 3、 教师引导学生若遇到减法或除法的运 算,应转化为加法或乘法运算。 4、 对于性质 5 的证明有两种方法, 引导 学生体会在性质的证明过程中可以使用 多种方法。若作差后较难变形,则使用 不等式的性质或函数图像进行证
10、明。 1.合作探究, 猜想不等式 两边加、乘 不同的数的 性质,展示 猜想结果。 2、 体会在证 明过程中有 多种方法, 择优选择, 并注意证明 技巧。 1、鼓励学生猜想, 让学生掌握“猜想” 的重要学习方法。 2、通过举反例对学 生错误的猜想做分 析,对正确的猜想 进行证明,让学生 有成功的体验,突 破本节课重难点。 3、 继续深化 “类比” 思想,通过对加或 乘相同与不同的数 之间的类比,不断 的提升教学效果。 继 活动四: 1、 1、合作1、继续深化“数形 续 探 索, 得 到 性 质 7、 8 1、 除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还有什么 运算?在不等式中是否成立?小组继 续猜想并证明。 2、
11、 学生发现这时用作差法和性质都难以 证明,进一步引导学生构造出幂函数进 行证明。 引导学生当 ab0 时,构造函数 = 与 ,画出函数图像,解决问题。 = 1 探究不等式 中的乘方、 开方性质。 2、 3、 2、在教 师的引导下, 感受性质7、 8 的表达式 与幂函数的 类似之处。 体会数形结 合在数学中 的运用。 结合”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体会函数及 图像在数学中的应 用,发展学生的核 心素养 。 深 入 研 究 1、 回到活动一, 课前用作差进行了证明, 学了不等式的性质之后,能否用性质进 行证明? 2、 把活动一所得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抽象, 能否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之后得到新发 现?引导学生
12、提炼出排序不等式的二维 形式。 3、继续探索:有 10 个人各拿一只水桶 去接水,设水龙头注满第(1、 2、10)个人的水桶需要 ti 分钟,假 定桶各不相同,问 : 只有一个水龙头时, 应如何安排这 10 个人的顺序, 才能使他 们等候的总时间最少?最少总时间为多 2、 1、学生 思考用性质 证明。 3、 2、跟随 教师引导积 极思考如何 进行数学抽 象。 4、 1、让学生感受到新 学到的知识可以解 决之前不曾解决的 问题,激发学习的 兴趣。 2、培养学生抽象与 概括的思想方法。 进而升华思想,体 会不等式性质的实 质,拓展思维与眼 界,体会数学的美。 3、继续发展学生 “数学建模”的核 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