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三化学全册复习提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初三化学全册复习提纲.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初三化学 复习 提纲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第 1 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加热碳酸氢铵: 现象:1白色粉末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3试管口有水珠产生 4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碳酸氢铵 加热 氨气水二氧化碳 NH4HCO3NH3+H2O+CO2 保存: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二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氮气用于生产氮肥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2铁丝生锈的实验 现象:铁丝的表面出现红棕色物质(铁丝生锈) 烧
2、杯中的红墨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红色的水柱 结论: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 三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第 2 2 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蜡烛燃烧的实验 现象:1.发出黄白色的火焰 2.放出热量 3.有水珠产生 4.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 沸点
3、、硬度、密度、气味、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 等 二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利用某些物质(如: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容器内的压 强减小,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 (2)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一段 时间后熄灭。 结论: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4P+5O2= 2P2O5 当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
4、1/5 处。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剩余 4/5 体积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成功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实验成功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红磷需足量 (3)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应冷却至室温 (4)烧杯中的水要足量 符合要求的可燃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符合要求的可燃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2)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反应 (3)生成物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是气体 进入集气瓶的水小于 1/5 的情况: (1)装置漏气 (2)红磷的量
5、不足 (3)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 进入集气瓶的水大于 1/5 的情况: (1)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 (2)止水夹没有夹紧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 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加热葡萄糖、砂糖和面粉的实验加热葡萄糖、砂糖和面粉的实验 现象:烧焦后得到黑色的物质,主要成分都是碳。 结论:葡萄糖、砂糖、面粉都含碳元素。 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 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 大的差异。 三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用于制造钻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 石墨黑色质软,用于生产铅笔芯;有导电性,用作电极。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点燃 第第 3 3 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铜绿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 (1)绿色粉末逐渐消失 (2)有气泡产生 (3)溶液由无色变成蓝绿色 结论: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水二氧化碳 Cu2(OH)2CO32HCl=2CuCl2+H2O+CO2 2加热铜绿 现象: (1)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2)试管口有水珠出现 (3)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7、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Cu2(OH)2CO32CuOH2OCO2 3点燃镁带 现象: (1)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热量 (3)生成白色物质 结论:镁带氧气氧化镁 2Mg+O2=2MgO 4、镁带与醋酸的反应 现象:镁带消失,有气泡产生。 结论:镁与醋酸反应生成了氢气。 第 2 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 1 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 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3.不易溶于水 4.有三态变化 二、氧气的化
8、学性质:助燃性(支持燃烧) 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现象: (1)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 (3)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点燃 点燃 C+O2=CO2 2.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现象: (1)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 (3)瓶壁上有水雾 (4)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石蜡+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3.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现象: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出热量 (3)生成黑色物质 结论: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3Fe+2O2 = Fe3O4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铁丝末端系火柴梗的作用:引燃铁丝。
9、 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 瓶炸裂。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分剧烈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 烂、有机肥的腐熟等) 。 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三、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发生的是物理 变化。 ) 2.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KClO3=2KCl+O2 过氧化氢水+氧气 2H2O2=2H2O+O2 (2)实验装置:固+固 加热
10、 气体和固+液 气体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气体为氧气。 (5)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集满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茶(查)、庄(装) 、定、点、收、利(离) 、息 (熄) 点燃 MnO2 MnO2 (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 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特征:一变,两不变。 第 2 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3.能溶于水 4.有三态变化 二、二
11、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 能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水 碳酸 CO2+H2O=H2CO3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对变红的液体加热, 液体由红色变成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加热会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 加热 水+二氧化碳 H2CO3H2O+CO2 3.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现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CO2+Ca(OH)2=CaCO3+H2O 三、二氧化碳的应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液态二氧 化碳灭火器) 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3.
12、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4.向阶梯蜡烛中倾倒二氧化碳: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 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2 实验装置:固+液气体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5 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二氧化碳。 第 3 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两玻璃管中都产生气泡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3、 3.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干冷的 烧杯,烧杯的内壁上有水雾,放出热量。 4.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1:2 结论:水 氢气+氧气 2H2O=2H2+O2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氢气燃烧的实验 结论:氢气+氧气 点燃 水 2H2+O2=2H2O 也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三、硬水和软水 硬水: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物质的水。 软水和硬水的区分方法: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加入盛有等量水样的烧杯中,产生 白色垢状物且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采用煮沸法;实验室采用蒸馏法。 四、水的净化方
14、法: 1.沉淀:加入明矾等物质,使水中悬浮的小颗粒较快地沉降下来。 2 过滤:将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3 吸附:加入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五、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杀菌自 来水 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工业: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处理达标的水可以循环利用。 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改漫灌为喷灌、滴灌。 日常生活: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一水多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淘米水浇 花等) ,使用节水器具,随手关闭水龙头。 第 3 章 构成物质的奥秘 第 1 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
15、、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非金属固体、稀有气体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 二、微粒的性质:小(微粒体积和质量小) 、动(微粒不断运动) 、隙(微粒间有 空隙,气体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固体和液体微粒间空隙小) 。 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所以在化学变 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四、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质子(1 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通电 通电 点燃 原子核
16、中子:不带电 1.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一个原子的质量(Kg)/一种碳原子的质量(Kg) 的 1/1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四、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分类: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Na +) 、镁离子(Mg2+)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Cl -) 、硫离子(S2-) 2.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 的负电荷,带相反电荷
17、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所以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 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固体、稀有气体等 分子-物质,如 O2、CO2、H2O 原子 离子-物质,如 NaCl、CuSO4 第 2 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2.元素符号的含义: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含义)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含义) 。 混合物 3.物质的分类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 有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化合物 酸 (由两
18、种或两种 碱 以上元素组成 盐 的纯净物) 4.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从高到低) (1)地壳:氧、硅、铝、铁、钙。 (2)海水:氧、氢。 (3)人体:氧、碳、氢、氮、钙。 (4)太阳:氢、氦 5.元素与人体的健康: 微量元素:铁(Fe) 、铜(Cu) 、锰(Mn) 、锌(Zn) 、钴(Co) 、碘(I) 、硒(Se) 钙:缺钙: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多钙:白内障、动脉硬化。 缺锌: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 缺钴和铁:易得贫血症。 缺碘和碘过量: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硒:微量的硒防癌,过量的硒致癌。 第 3 节物质的组成 一、化学式表示的含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
19、这种物质的组成 3.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4.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 如 CO2:1.表示二氧化碳 2.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4.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二、化合价:体现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的数值。 表示方式: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 n 为 1 时,不能省略。 化合价规律: 1.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 价,氢通常显+1 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 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中,通常氧显负价,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2.在化合物里,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3.单质里,元素的化合
20、价为零。 化合价口诀: 1.一价氯氢钾钠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2.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负一氢氧硝酸根 负二碳酸硫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一排序,二标价,三交叉,四约简,五检查。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2.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x 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x100%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 x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 4 章认识化学变化 一、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1、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物质本身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等。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碳+氧气(充足) 点燃 二氧化碳 C+O2=CO2 碳+氧气(不充足)一氧化碳 2C+O2=2CO 三、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2CO2 2.毒性:CO 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 蛋白丧失输氧功能,造成人体缺氧而中毒。 四、爆炸: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 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如果氧
22、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 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五、灭火的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第 2 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物质的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规律总结: 六个“不变” :宏观: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 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23、 两个“一定变” :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两个“可能变” :元素的化合价;分子的数目。 第 3 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一写: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二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注:标注反应条件、沉淀、气体符号。 四查:检查写的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2.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观察法。 点燃 点燃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宏观上: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微观上:表明反应物、生成物中各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个数比。 (3)质量上:表明反应物、生成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