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由用户(李小二工作室)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统编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一 单元 课后 练习 课时 作业 答案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2020 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 沁园春 长沙课后训练试题 课内同步 一、 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 “霜天”即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_,这里用来表达_ 2.“沉浮”同_意思相近,这里指_。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感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这里指_。 2.“粪土”的意思是_,用法是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_ “遏”的意思是_ 2.“记”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外延伸 一、 阅读下文,完成 1、2 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3、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醉里挑灯看剑” ,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 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 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 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 “梦回”以后进入梦境,过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 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
4、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 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 派的风格。 二、阅读下文,完成 1、2 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句中的“朝” “暮”和“云” “雨”是从宋
5、玉高唐赋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 而来的。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 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次第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有总有分,首 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两句对仗尤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 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诗的
6、基调虽然抑郁, 但不消沉。 三、对下面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 象。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现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 C.诗人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由盼望出发和到达,表现了海员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 D.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抒情诗,具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 生追求的艺术写照。 四、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
7、项是( )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 年 10 月)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 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 “易老”和“不似” “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 感情,表现主题。 相关练习 1、下列字词音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橘子洲(j)遒劲(
8、强劲有力) B、峥嵘(zhngrng)携(xi)遏() C、漫江(满)寥廓(lio)挥斥(斥责)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 “雄壮” ,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 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 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随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 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 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5、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水调歌头游泳 ,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10、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 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 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 “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 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 “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 “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 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
11、景。 (2) “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 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 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 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课内同步-答案: 参考答案: 一、1.满江秋天 2.看 3.山、林
12、、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1.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2.升沉盛衰 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三、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 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四、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课外延伸参考答案: 一、1.A2.D 二、1.C2.A 三、B 四、B 相关练习答案: 参考答案:1、C2、C3、C4、D5、 (1)C(2)C(3)D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后训练习题课后训练习题 问题 1.郭沫若女神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堪称当时诗坛一绝。请
13、简析立在地 球边上放号中想象的运用。 问题 2:全诗 7 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问题 3: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问题 4: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 问题 5: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 你的看法。 问题 6:“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 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问题 7: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 问题 8: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 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的内涵是什么? 问题 9.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句式运用上有何特点? 问题 10.有人说立在
14、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 理解。 问题 11.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 问题 1: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 呼唤的巨人。诗中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 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 组结起来显示出自然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接下来,诗人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 开去,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大宇宙的无边无际、 无始无终,抒发的是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 问题 2: 参考:白云、北冰洋、
15、太平洋、洪涛、我、力 参考: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问题 3: 参考: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所里和壮丽 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 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景: 白云怒涌 情:毁坏 创造 努力 洪涛滚滚 赞美 问题 4: 参考: 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 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他站在地球边上, 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 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 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
16、蕴藏着 同样巨大的创造力。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 问题 5: 参考: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 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 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 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问题 6: 参考: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 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 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问题 7: 参考: (一)侧重于写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人热爱
17、大自然、 在诗人的眼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 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这首诗描绘的北冰洋的白云、太平洋的 洪涛,完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博大,气势磅礴。 (二)侧重于抒情,热情讴歌了“五四”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破 旧立新。 “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 “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 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 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领时代精神,这 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 问题 8 明确:“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气势磅礴,力量万钧,展
18、示消灭旧事物的豪迈 气度,和五四要求“扫除旧的一切”的时代精神相吻合。“努力、毁坏、创造、滚滚 洪涛”表现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诗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 问题 9.【明确】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 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 感叹句则多有排 比的短语,短促有力。 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 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 征相适应的。 问题 10. 同意。本诗从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 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
19、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 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 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 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 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 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 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 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问题 11.参考答案: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
20、的“力波” 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 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 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 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 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 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 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 气。 红烛课后训练习题红烛课后训练习题 1、“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也救出他们的灵
21、魂”,两个“灵魂”的含义一样吗? 2、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为何以“红烛”为题? 4、沁园春长沙站在地球上放号红烛致云雀在诗歌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 结合作品说明。 5、结合本单元的诗歌,谈谈“意象形象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6、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7、红烛第一节,作者用什么手法来抒情的? 8、全诗有几次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形式与内容)不一样。第一个灵魂,用了比喻,是蜡烛的灵魂与思想,是指蜡烛的牺 牲、奉献精神。第二
22、个灵魂,是指世人的平庸思想,意思是要拯救灵魂,拯救人类,打破束 缚与无形的监狱。 2、(重要词语解释,形式与内容)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牺牲自己脂膏,奉献自己,给 人类以幸福与快乐。 用了拟人手法,“灰心流泪”是指牺牲自己,是为了给世界“创造光明”;奉献自己的果, 是为了幸福他人、世界光明的原因。 用了比喻的手法,耕耘是过程,有了耕耘、努力、付出,自然就有收获、硕果。人们要多耕 耘、付出,才有收获与丰收。 3、(形式与内容)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对话,写了蜡烛的燃烧,蜡烛的伤心流泪,进而喻 指人类要有燃烧自己, 牺牲自己, 照亮别人、 拯救灵魂、 给别人与世界带来光明快乐的精神。 红烛不是光写蜡烛
23、,是在写人,有精神,有思想,有境界,耕耘自然有收获。 4、同:都展示了青春的激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异:沁园春 长沙则是慷慨激昂的风格。通过眼前的景物与回忆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 展示伟人主宰世界的伟大抱负。 站在地球上放号风格是雄奇奔放。通过夸张与排比等形 式展现诗人要打破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抱负。红烛用了象征手法,沉郁顿挫、满腔激 情的风格。从蜡炬成灰变换新的内涵,倡导人们做敢于牺牲、创造光明、给人间带来光明的 精神。致云雀用了象征手法,云雀象征浪漫主义风格明显。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 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 5、如“红烛自我牺牲、创造光明的形象满腔热情的
24、歌颂”;“云雀快乐向上 的形象歌颂青春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6、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 ( “自焚”与“流 泪” )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7、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用的是象征的手法。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 他提出了自我要求: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 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 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 烛, “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