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李小二工作室
  • 文档编号:877032
  • 上传时间:2020-11-20
  • 格式:DOC
  • 页数:28
  • 大小:11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由用户(李小二工作室)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统编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一 单元 课后 练习 课时 作业 答案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2020 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 沁园春 长沙课后训练试题 课内同步 一、 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 “霜天”即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_,这里用来表达_ 2.“沉浮”同_意思相近,这里指_。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感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这里指_。 2.“粪土”的意思是_,用法是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_ “遏”的意思是_ 2.“记”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外延伸 一、 阅读下文,完成 1、2 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3、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醉里挑灯看剑” ,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 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 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 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 “梦回”以后进入梦境,过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 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

    4、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 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 派的风格。 二、阅读下文,完成 1、2 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句中的“朝” “暮”和“云” “雨”是从宋

    5、玉高唐赋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 而来的。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 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次第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有总有分,首 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两句对仗尤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 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诗的

    6、基调虽然抑郁, 但不消沉。 三、对下面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 象。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现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 C.诗人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由盼望出发和到达,表现了海员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 D.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抒情诗,具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 生追求的艺术写照。 四、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

    7、项是( )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 年 10 月)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 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 “易老”和“不似” “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 感情,表现主题。 相关练习 1、下列字词音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橘子洲(j)遒劲(

    8、强劲有力) B、峥嵘(zhngrng)携(xi)遏() C、漫江(满)寥廓(lio)挥斥(斥责)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 “雄壮” ,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 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 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随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 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 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5、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水调歌头游泳 ,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10、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 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 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 “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 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 “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 “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 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

    11、景。 (2) “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 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 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 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课内同步-答案: 参考答案: 一、1.满江秋天 2.看 3.山、林

    12、、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1.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2.升沉盛衰 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三、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 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四、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课外延伸参考答案: 一、1.A2.D 二、1.C2.A 三、B 四、B 相关练习答案: 参考答案:1、C2、C3、C4、D5、 (1)C(2)C(3)D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后训练习题课后训练习题 问题 1.郭沫若女神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堪称当时诗坛一绝。请

    13、简析立在地 球边上放号中想象的运用。 问题 2:全诗 7 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问题 3: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问题 4: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 问题 5: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 你的看法。 问题 6:“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 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问题 7: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 问题 8: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 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的内涵是什么? 问题 9.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句式运用上有何特点? 问题 10.有人说立在

    14、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 理解。 问题 11.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 问题 1: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 呼唤的巨人。诗中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 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 组结起来显示出自然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接下来,诗人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 开去,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大宇宙的无边无际、 无始无终,抒发的是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 问题 2: 参考:白云、北冰洋、

    15、太平洋、洪涛、我、力 参考: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问题 3: 参考: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所里和壮丽 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 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景: 白云怒涌 情:毁坏 创造 努力 洪涛滚滚 赞美 问题 4: 参考: 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 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他站在地球边上, 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 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 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

    16、蕴藏着 同样巨大的创造力。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 问题 5: 参考: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 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 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 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问题 6: 参考: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 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 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问题 7: 参考: (一)侧重于写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人热爱

    17、大自然、 在诗人的眼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 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这首诗描绘的北冰洋的白云、太平洋的 洪涛,完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博大,气势磅礴。 (二)侧重于抒情,热情讴歌了“五四”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破 旧立新。 “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 “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 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 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领时代精神,这 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 问题 8 明确:“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气势磅礴,力量万钧,展

    18、示消灭旧事物的豪迈 气度,和五四要求“扫除旧的一切”的时代精神相吻合。“努力、毁坏、创造、滚滚 洪涛”表现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诗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 问题 9.【明确】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 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 感叹句则多有排 比的短语,短促有力。 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 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 征相适应的。 问题 10. 同意。本诗从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 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

    19、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 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 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 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 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 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 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 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问题 11.参考答案: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

    20、的“力波” 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 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 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 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 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 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 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 气。 红烛课后训练习题红烛课后训练习题 1、“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也救出他们的灵

    21、魂”,两个“灵魂”的含义一样吗? 2、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为何以“红烛”为题? 4、沁园春长沙站在地球上放号红烛致云雀在诗歌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 结合作品说明。 5、结合本单元的诗歌,谈谈“意象形象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6、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7、红烛第一节,作者用什么手法来抒情的? 8、全诗有几次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形式与内容)不一样。第一个灵魂,用了比喻,是蜡烛的灵魂与思想,是指蜡烛的牺 牲、奉献精神。第二

    22、个灵魂,是指世人的平庸思想,意思是要拯救灵魂,拯救人类,打破束 缚与无形的监狱。 2、(重要词语解释,形式与内容)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牺牲自己脂膏,奉献自己,给 人类以幸福与快乐。 用了拟人手法,“灰心流泪”是指牺牲自己,是为了给世界“创造光明”;奉献自己的果, 是为了幸福他人、世界光明的原因。 用了比喻的手法,耕耘是过程,有了耕耘、努力、付出,自然就有收获、硕果。人们要多耕 耘、付出,才有收获与丰收。 3、(形式与内容)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对话,写了蜡烛的燃烧,蜡烛的伤心流泪,进而喻 指人类要有燃烧自己, 牺牲自己, 照亮别人、 拯救灵魂、 给别人与世界带来光明快乐的精神。 红烛不是光写蜡烛

    23、,是在写人,有精神,有思想,有境界,耕耘自然有收获。 4、同:都展示了青春的激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异:沁园春 长沙则是慷慨激昂的风格。通过眼前的景物与回忆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 展示伟人主宰世界的伟大抱负。 站在地球上放号风格是雄奇奔放。通过夸张与排比等形 式展现诗人要打破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抱负。红烛用了象征手法,沉郁顿挫、满腔激 情的风格。从蜡炬成灰变换新的内涵,倡导人们做敢于牺牲、创造光明、给人间带来光明的 精神。致云雀用了象征手法,云雀象征浪漫主义风格明显。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 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 5、如“红烛自我牺牲、创造光明的形象满腔热情的

    24、歌颂”;“云雀快乐向上 的形象歌颂青春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6、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 ( “自焚”与“流 泪” )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7、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用的是象征的手法。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 他提出了自我要求: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 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 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 烛, “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25、。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 吐不快的神态。 8、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 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2、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 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 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 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 乐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

    26、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 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 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雪峰之侧课后训练习题课后训练习题 (一)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古诗中有“_”,年年二月起,它的凄 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 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_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 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而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 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像现在虽已

    27、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便有它悲 悲啼啼的声音, 传到山边。 看来花虽谢而鸟未亡, 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_。 ( ),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 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 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 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本应_的,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 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杜鹃花中杜鹃啼 花枝招展 附会 甘拜下风 B杜鹃枝上月三更 花枝招展 附和 自惭形

    28、秽 C杜鹃花中杜鹃啼 姹紫嫣红 附和 甘拜下风 D杜鹃枝上月三更 姹紫嫣红 附会 自惭形秽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 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B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 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C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耳边便 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从浅水湾头传自山边。 D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从浅水 湾头,耳

    29、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到山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杜鹃这种鸟从情感上说,还是非常可怜的 B杜鹃这种鸟从认知上说,是很与众不同的 C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 D杜鹃这种鸟在生存学上,是很懂得借力的 4.将下面的句子化成三个单句。 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河源河 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B.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C.惊异于/薄壁那边 D.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二)课外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

    30、诗歌,完成(1)(2)题。 城 市 昌 耀 颤动的城市。/颤动着的/是它同时闪亮的百万张向阳的玻璃窗叶。/是它同时熄灭的百 万张背阴的玻璃窗叶。/从群楼巍耸的街谷,/依次地叠印出了/黎明与黄昏的颤动。/就这么 颤动。/而且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 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一个大胆的欲念。 未曾有过教堂十字架或喇嘛寺金顶的新的城市,/不知道什么叫精神的创伤。/不知道什 么叫旧的烙印。/不知道什么叫复活。/新的城市是昂奋的。/昂奋中,它的被机械摩擦得呻 唤的体积在颤动。/它的云层和电磁波在颤动。/它的日渐扩大的垃圾停放场在颤动。/ 从未有过这许多令人发愁的排泄物。/但是,新的文明和新的财

    31、富在颤动。/就这么颤动。/ 颤动着的还有回转的木马。/在圆形广场,/在广场的同一个平面二度空间,/儿童的回 转木马/与正午的车流以同一的转速在颤动。/就这么颤动。/牧羊人的角笛愈来愈远去了。/ 而新的城市站在值得骄傲的纬度/用钢筋和混凝土确定自己的位置。 /每晚, 它的风暴般颤动 在空际的光之丛林/是抒情的,/比羊角号更动人,更热烈,/也更有永久的魅力!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一个大胆的欲念”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了城市 是勤劳的人们的伟大创造。 B.诗人写“牧羊人的角笛”表现城市远离了自然。 C.“钢筋和混凝土”的用意是突出城市的

    32、现代化特征。 D.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中国的改革开放,讴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的伟大创造。 。 (2)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游子谣 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 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 土墙是薜荔的家, 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 他沈浮在鲸鱼海蟒间: 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 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 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唔,永远沈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1)下列是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33、的一项是( ) A.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海上微风乍起,碧海像“青色的蔷薇”。游子触景生情,想 起了家园。 B.第三节写“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他沉浮在鲸鱼海 蟒间”,处境如此艰险,自然顾不得家园,只得“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C.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 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 诗 人巧妙地抓住了这种循环,从而细微地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 他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 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 D.这首诗发表时戴望舒正处在苦闷彷徨中: 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生探求,另一方面又有着 无法摆脱的茫然若失、怅惘疲惫的情绪。这些复杂的情怀在这

    34、首诗中便有所流露。 (2) 诗人在第二节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D 【解析】本段强调的是杜鹃鸟夜啼,所以“杜鹃枝上月三更”更合适。花枝招展:形容打扮 得十分艳丽,不用于花本身。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和下文各色杜鹃花相应, 选用“姹紫嫣红”。附会,指把不相联系的事物说成有联系。附和,指对别人的言行因赞同 而表示应和、追随,也指随和别人的言行。大多用于贬义。结合“花虽谢而鸟未亡”“啼血 化花只是美丽”等分析可知,选用“附会”。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甘 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结合“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分析

    35、可 知,选用“自惭形秽”。故选 D。 2、【答案】A 【解析】B 项,成分残缺,缺少“正是”的宾语;“便”表示的逻辑关系不能与前文相应。 C 项,“便”表示的逻辑关系不能与前文相应;“从浅水湾头传自山边”不合逻辑。D 项, “我从浅水湾头”,表来源的“从”改成表处所的“在”,才能与后文建立顺畅的逻辑关系; “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到山边”不合逻辑。 3、【答案】C 【解析】A 项,强调杜鹃鸟的可怜;B 项,主要讲杜鹃鸟认知的与众不同;D 项,主要讲杜 鹃鸟懂得借力等。综合分析,C 项更合适。 4、【答案】昌耀的河床采用了辐射性的构思。它采用了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它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黄

    36、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 【解析】长句变单句(短句),要求先明确这个长句子的主干内容“河床塑造形 象”,再将状语部分“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拆成两个短句。 5、【答案】D 【解析】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二)课外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1)【答案】A 【解析】A 项“夸张”应该是“拟人” (2)【答案】诗眼:“颤动”。原因:作者在诗歌中写到了“颤动”着的城市,“颤动” 着的玻璃窗叶,“颤动”着的黎明与黄昏,“颤动”着的云层和电磁波诗人说“颤动” 着的“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镶着玻璃幕墙的城市群楼),“颤动”

    37、着的不只是一种 外在的景象,更是人心中的“欲念”。 【解析】此题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全诗,找到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词语,然后结合诗句 进行分析。 2、(1)【答案】B 【解析】B 项,第三节并没有否定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而是愁上加愁。 (2)【答案】游子无家,就连乡愁也没有着落;游子思家而无归期的深深叹惋; 游子对家园花自开自落的无奈和伤感的情绪。 【解析】 诗人吟唱蜘蛛等各有其家,实际指自己的家园正在荒芜,从而巧妙回答上文设问, 游子无家,就连乡愁也没有着落。 通过对比,表现出游子思家而无归期的深深叹惋。 家园的荒 芜,与自身处于 “鲸鱼海蟒间” 的险境相呼应,表达了游子对家园花自开自落的无奈

    38、和伤感的 情绪。 致云雀课后训练习题致云雀课后训练习题 (一)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古今中外_的书籍中淘洗出的精品,经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不同的 视角去审视和_。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近日, 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书展期间发布了“2019 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数据显示, 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 )。其次是经典阅读愈加浅层化。具 体表现为快餐式和功利式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不愿认真、耐心阅读,而转向浏览网页式的跳 读和浏览,经典往往读得_。最后是缺乏经典阅读的氛围。学校教学过程中重知识 传授和技能掌握,校园缺乏人

    39、文内涵。同时,家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不读书、读书少的家 长不在少数。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经典不是死的_,它是有着强大活力、能 参与到当代文化建构、并深刻影响到人类灵魂的文化遗产。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 是一种精神、这种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 力量。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浩如烟海 诠释 支离破碎 标本 B汗牛充栋 诠释 分崩离析 标本 C浩如烟海 解释 支离破碎 范本 D汗牛充栋 解释 分崩离析 范本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已不足三成,而从来不读哲学

    40、、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有三 至四成 B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尚不足三成,而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 类经典 C竟然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不足三成学生经常阅读文学 类经典 D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的学生有三至四成,况且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也不 足三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 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 B 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 更获得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 为个体提供进取的力量或者心灵

    41、上的抚慰。 C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 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 D不仅人们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生成就感或归属感, 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B.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C.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D.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 王教授是研究雪莱作品的行家,他对雪莱致云雀

    42、的鉴赏非常有见的,真是抛砖引玉, 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C.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髙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 纳了。” D.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 楷模。 (二)课外拓展阅读 1.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43、,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1)下列对这两章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节选的这两章诗围绕“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一表达中心组织材料。 B大堰河之所以深爱着她的乳儿,是因为想让乳儿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C大堰河把乳儿画的关云长像贴在灶边的墙上,表现了对乳儿的宠爱之情。 D“乳儿不在她的旁侧”重复出现,突出了

    44、诗人未给大堰河送终的歉疚之情。 (2)诗中说“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如果大堰河的梦能够做醒,那么, 将是怎样的一个梦?请联系作品,展开想象,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雨巷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1)下列对雨巷的赏析,

    45、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丁香结”象征着人的愁 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 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 “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 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的手法,其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也增强了诗歌的 抒情色彩。 (2)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氛围?又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情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A 【解析】第一空处,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

    46、:指用牛运书,牛要 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此处的语境为形容古今中外的书 籍多,所以应该用成语“浩如烟海” 第二空处,诠释:指说明,解释;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 种方法;也可理解为:对某事的讲解、证明。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此处的语境为精品经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不同视角的理解,此处应该用“诠释”比较 合适。 第三空处,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支离,零散,残缺。分崩离析:形容 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 不可收拾。 此处的语境为人们对于阅读经典采取浏览网页式的跳读和 浏览,所以经典往往读得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47、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支离破碎”。 第四空处,标本:枝节和根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教学、研究用的动物、植 物、矿物等的样品;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医学上指用来化验或研究的血 液、痰液、粪便、组织切片等。范本:典范的样本(多指书画)。此处的语境是指经典不是 像那些经过加工整理,供教学、研究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样品一样,它是有着强大活 力的,所以此处应该用词语“标本”。 2、【答案】B 【解析】根据前文“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的理解,接下来要补充的句子应该为 大学生读了什么内容的书,先介绍读了什么方面的书,再说不读什么方面的书,据此可排除 选项 CD,然后再看

    48、A 选项,句子“尽管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已不足三成”可以理解 为,以前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有三成,现在没有三成了,强调学生的减少,而此处的 语境是强调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人数少,并没有减少的意思,所以应该用“尚不足” 三成表示更符合题意,据此排除选项 A。故选 B。 3、【答案】A 【解析】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 第一处是: “更是一种精神” 错误, 跟前面的主语 “人 们”搭配不当,句子主干为“人们是一种精神”,主宾搭配不当,应该改为“人们获得一种 精神”,跟前一句“人们获取知识”句式一样。第二处是:“这种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 或归属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错误,语序不当,分句间内容次序颠 倒,分句间有递进关系,先说“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再说“可以使 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 A 项,正确。B 项,语序不当,“这种神可以使个体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77032.html
    李小二工作室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