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李小二工作室
  • 文档编号:877030
  • 上传时间:2020-11-20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17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由用户(李小二工作室)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统编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三 单元 课后 练习 课时 作业 答案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2020 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 短歌行课后训练习题 1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 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 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

    2、说 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 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 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_ 3、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 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_。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 4.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厌高 厌:厌恶。 6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

    3、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 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 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 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作者( ) A对女子的思念 B对贤才的思慕 C对时光的感慨 D对理想的追求 2、“上不厌高,

    4、水不厌深”表现了作者( ) A渴望多招纳贤才 B对知识的渴求 C不怕艰难险阻 D对未来的信心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译文正确的一句是( ) A贤才远道而来,他们屈尊问候我 B穿越小路,足迹很快就消失。 C穿越千山万水,哪用的着问候我呢? D客人远道而来,他们的足迹很快就消失了。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于( ) A曹植赠白马王彪 B曹丕燕歌行 C曹操短歌行 D陶渊明饮酒 5、曹操短歌行有两个主题,分别是( ) A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渴慕贤才 B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及时行乐 C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对女子的追求 D一是对女子的追求,一是对事业的追求 6、举出诗歌中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5、 7、诗歌中用典故的诗句。 答案: 1C 2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 再三咏叹, 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 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3.人生的短暂 贤才投主 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4.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 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5.解析 D厌:满足。答案 D 6. 解析 D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答案 D 答案:1、B 2、A 3、 A 4、C 5、A 6、“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6、”,则比喻贤士徘 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7、“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 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 这里诗人化用诗意, 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古朴深沉, 自然妥贴。 归园田居课后训练习题 古代诗歌两首归园田居和山居秋暝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塵雑,虚室有余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

    7、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 基础演练,读通诗歌(38 分) 1 读懂诗意,理解性学习(12 分,每题 2 分) (1) 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 静的高洁心理。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 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 第二层讲园田之美, 第三层间接抒情, 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 ,成了“羁鸟” 、 “池鱼” 。 “恋旧林” 、 “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 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诗人黯然辞官

    8、回归故乡, 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 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 定和唾弃。 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 “性本丘山” 、 “质性自然”的诗人显 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2) 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 理想的追求。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尾联寄慨言志,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3)下列说法中对两首诗

    9、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 “王孙”实是诗人自况,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 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运用了暗比,表面看诗人是在谴责自己走错了路,实际是表 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 尤其是年轻时有 “刑天舞 干器,猛志固常在”的豪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的似乎并不是实话。 (题未定 草) “风格即人” ,平常的乡村生活中在两位诗人的笔下显得美,源于诗人高洁脱俗、热爱自 然的品格。 (4)诗人高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下列能

    10、说明“自然”的诗句是: ( ) A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B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 AC BD AB CD (5) 下列诗句中皆出于 归去来兮辞 , 最能诠释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一句是:(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具有共同意旨的一句是: (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而知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 读出妙笔,探究性学习(10 分,每题 5 分)

    11、 (1)体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深刻含义。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的颔联和颈联中讲求炼字、炼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 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试作具体赏析。 3 读出问题,研究性学习(16 分,每题 8 分) (1) 在世人眼中, 为官就是安逸舒适的代名词, 陶渊明为什么放弃而选择辛苦的农家生活? (2)联系此两诗,我们可以看出从陶渊明到王维,他们之间的有着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影响 与革新。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前人元好问评陶诗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苏轼评王诗曰“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请用原诗中的一个字,概括两者的思想风格。 结

    12、合以下两副对联,略谈他们诗歌题材、风格的区别。 写陶渊明: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 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江西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对联) 写王维: 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 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 (作者:马雪松) 二、 精段精练,读透诗歌(12 分,每题 6 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1 发挥想象,试复述出此部分写景的前后发展线索。 2 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试结合这一部分加以说明。 三、 拓展训练,读破诗歌(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小令,试回答后面的两

    13、个问题: 沉醉东风渔父 元白朴 黃芦岸白蘋渡口。绿杨隄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卻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戶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 作者在这首小令中塑造了一个寄情山水,享受愉快的生活情趣的渔父形象,请结合原 文,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写出这一形象的? 2 这首小令与陶诗、王诗一样,写渔父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生活的情趣,比之那些达官贵 人还要自由自在。这是作者寄情山水,不愿做官的思想反映。试将此小令与陶、王的两首诗 作一比较。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 题。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

    14、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 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6 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读通诗歌(3

    15、8 分) 1 读懂诗意,理解性学习(12 分,每题 2 分) (1),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2),不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而是作者 自况,亦是“慎独”的表现。 (3),陶渊明早年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后宦海沉浮,看透 官场。加之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 响。所以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实际上真实地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 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 (4),既指客观之自然,亦指主观之自然,故“无杂言” “愿无违”与之匹配也。 (5), “尘网”实乃迷途, “三十年”做的事皆“非” 。

    16、(6),作者以云、鸟自况,追求外无挂碍和内心自由。 2 读出妙笔,探究性学习(10 分,每题 5 分) (1)提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对偶表达自己早有摆脱官场束缚重返 故里的强烈愿望,也传达了羁鸟脱网、池鱼归渊的惊喜和快慰。 (2)提示: “照、流、归、下”四个动词,这些动词或长或短,或动或静,或写景或写人, 交织在一起,使我们观赏到一幅别开生面的秋韵图。 3 读出问题,研究性学习(16 分,每题 8 分) (1)提示: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 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 入的。 在当

    17、时的社会来看, 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 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 ,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而道家主张飘然出世,回 归自然。 当然,回归田园也不是一件无比轻松的事,农家生活也很艰难,然而这些相对于官场,都 可忍受。因此,陶渊明主动选择“守拙归园田” ,守的既物质的拙,同时也是纯真本性的拙, 得到的却是精神的丰富与自由自在。 (2)提示:陶诗: “拙” ;王诗: “空” 。田园诗;山水诗/陶渊明是山水田

    18、园诗的鼻祖, 对王维也有影响。两个人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都分为前后两期,后期逐渐归隐;王维的 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农村生活,贴着地面飞行; “松竹莲”三个意象,可见超凡脱俗,乘奔御风。陶渊明亲自参 加农业劳作,王维则“弹琴复长啸”/ 陶诗平中见奇,受儒道思想影响,强调“拙” ;王维 则受佛家思想影响较多,强调“空”/陶诗平淡古朴,具有汉魏风格;王维虽是律诗,但风 格清丽,亦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两人都将眼前景与心中景紧密融合。 二、精段精练,读透诗歌(12 分,每题 6 分) 1提示: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来到魂牵梦萦

    19、的田园,自由而陶醉。此部分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不是“世外桃源”而胜似“世外桃源”乡村美图。首先整体地勾勒了 一下住房条件,数字化的表达非常满足;紧接着带着兴奋的心情跑遍房前屋后,榆柳成荫, 桃李繁茂,好一个居住环境;夜幕降临,村落渐远,炊烟四起,心中的田园仿佛笼罩在一层 轻纱似的梦幻之中; 夜深人静, 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 伴其入梦, 一觉醒来, 不觉天已大亮, 七彩的公鸡雄鸣于桑树之顶, 仿佛在提醒昨夜酣眠的诗人早点起来欣赏新的 一天! 2提示:淳朴自然的园田风光成为同污浊的官场、尘网相对立的理想化的象征形象; 自然不但是指丘山、园田的自然环境,而且是作者主观情趣与园田风光的

    20、物我交融、心 境和谐的精神境界,是复归自然的精神解脱和升华。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 旧图新,归隐农村,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田园生活的无上乐趣,字里行间洋 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这首诗以平淡舒缓的 笔调写园田之景,抒隐逸之情,并融入了“守拙归园田”这样颇有哲理的句子,平淡中包含 有深厚的情韵,耐人寻味。 三、拓展训练 读破诗歌(10 分) 1提示:情景交融,与万户侯对比。 2提示:色彩浓烈,豪气冲天;句式变化,对比鲜明。 四、 答案: 1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2“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

    21、白描般的图画中,含 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6 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训练习题 基础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n ) 熊咆龙吟殷岩泉(po ) B.对此欲倒东南倾(qng ) 送我至剡溪(shn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 ) 脚著谢公屐(j ) D.海客谈瀛洲(yng ) 越人语天姥(lo )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 B. 梦游天姥吟留别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D. 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

    22、战栗)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 ) 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4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 ) 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 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 “镜” “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D

    23、.“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 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 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 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 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 这些形象活灵活现, 令人眼花缭乱。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

    24、 ,诗中含有慷 慨悲愁之情。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云霞明灭或可睹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我欲因之梦吴越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 且放白鹿青崖间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沛公安在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虎鼓瑟兮鸾回车 D.别君去兮何时还 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 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

    25、缤 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 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 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10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 项是 ( )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 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

    26、 “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 “长嗟” “惟” “失”写 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 “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 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1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 天石扉, 訇然中开” 四句连用四字句, 节奏紧凑, 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

    27、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 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 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2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 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 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

    28、.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各体兼善, 但尤精七古七绝, 杜甫称赞他的诗为 “笔 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13默写: 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 。 , 。 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 。 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 。 , 。 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 。 14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 (其十九首) ,完成后面的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

    29、野草,豺狼尽冠缨。 15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16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蹑 揖 曳 凌 17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18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B.二、 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 凌空而行, 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

    30、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 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C.在这首古诗中, 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 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 郁。 参考答案: 基础检测 1.D 2.D 3.A 4.B 5.A 6.D 7.A 8.C 9.C 10.C 11.A 12.A 13天姥

    31、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半壁见海 日,空中闻天鸡。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 列如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 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 受深刻。 能力检测 15 星 清 行 卿 冥 兵 缨 16ni 踩 y 拱手礼 y 拉 lng 升,高出 17(1)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 应邀与仙同游。 (2)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 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18 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

    32、,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 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9A(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 20.B(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 登高课后训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5 分) 答:_ _ _ (2)“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5 分)

    33、 答:_ _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 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 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 想象空间。 C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 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 观照的结果。 (4)登高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

    34、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登高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 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

    35、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 (1)“万里”写离家之远;“秋”写时之凄惨;“作 客”写漂泊异地;“常”写常年漂泊; “百年”写一生;“多病”写身体之衰弱;“台”写高峻阔远之地;“独”写孤苦伶仃,愁 苦难遣。 (2)“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3)C (4)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 悲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 滚而来的江水;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 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5)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 由异乡飘泊

    36、到鑫病残生, “万里、 百年” 呼应上联的 “无边、 不尽” , 使悲秋具体而沉痛。 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 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 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二、 (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 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 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 三. 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 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

    37、到斜阳将沉的地方。 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琵琶行琵琶行( (并序并序) )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6 分分) A湓湓 浦口浦口(p n) 憔憔 悴悴 (jio) 六六幺幺 (yo) 慢慢捻捻 (nin) B铮铮 铮然铮然(zhn) 贾贾 人人(ji) 荻荻 花花(d ) 转转徙徙 (x) C虾虾 蟆陵蟆陵(h ) 嘈杂嘈杂(c o) 钿钿 头头(di n) 幽幽咽咽 (y ) D江江浸浸 月月(j n) 呕呕哑哑 (y) 嘲嘲哳哳 (zh ) 裂裂帛帛

    38、 (b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一项是 ( )(6 分分) A使使快快 弹数曲弹数曲 快:赶快。快:赶快。 B歌歌 以赠之以赠之 歌:歌唱。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 言:句。言:句。 D座中座中泣泣 下谁最多下谁最多 泣:眼泪。泣:眼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6 分分) A铁骑铁骑突出突出 刀枪鸣刀枪鸣 B门前门前冷落冷落 鞍马稀鞍马稀 C暮去朝来暮去朝来颜色颜色 故故 D凄凄不似凄凄不似向前向前 声声 4下列句子中加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语的使用

    39、,不恰当的一项是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6 分分)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新的小区要开,新的小区要开 发了,不得不推倒啊!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就门前冷落鞍马门前冷落鞍马 稀稀 了,真是人走茶凉啊!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提议,干,我提议,干 杯!杯! D京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京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

    40、约风姿绰约 ,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 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 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4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 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 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唯见江

    42、心秋月白。 5这一段可分为几层?都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可分为几层?都写了什么内容?(6 分分) 答:答:_ _ 6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怎样的心情?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怎样的心情?(6 分分) 答:答:_ _ 7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_ _(6 分分) 二、课外拓展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9 题。题。 夜夜 筝筝 白居易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8请分析请分析“紫袖红弦明月中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

    43、一句的作用。的作用。(9 分分) 答:答:_ _ 9诗人集中笔力写出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 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9 分分) 答:答:_ _ 答案:答案: 1、解析解析 A 项项“憔憔”应读应读“qi o”。 B 项项“贾贾”应读应读“ ”。D 项项“浸浸” 应读应读“j n ”。 答案答案 C 2、解析解析 A 项快:畅快。项快:畅快。B 项歌:作歌。项歌:作歌。C 项言:字。项言:字。 答案答案 D 3、解析解析 A 项突出:突然出击。项突出:突然出击。C 项颜色:容颜。项颜色:容颜。D 项向前:刚才。项向前:刚才。 答案答案 B 4 解析解析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答案答案 C 5、答案答案 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以下八句为第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以下八句为第 二层,写弹奏前的准备,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二层,写弹奏前的准备,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 具体描写琵琶乐声。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6、答案答案 用用“寻寻”、“问问”、“移移”、“邀邀”、“添添”、“回回”、“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77030.html
    李小二工作室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