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备考卷Ⅱ历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高考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备考卷Ⅱ历史.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2020 2021 学年 学期 期中 备考 历史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新高考)2020-2021 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备考卷 历历 史史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本卷共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2、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平民曹刿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先后回答“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性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认为不妥,直 到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才认为可以应战。据此可知,曹 刿认为迎战的主要条件是( ) A取信于民,众志成城 B得到贵族的支持 C管仲改革,发展生产 D神灵和祖先庇护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性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 可知曹刿强调迎战必须做到让百姓
3、衣食无忧、 减轻赋税、 司法公平,以此赢得民心,故选 A 项;材料强调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并没有涉及贵族,排 除 B 项; 材料说的是鲁国, 管仲改革在齐国, 排除 C 项; 材料强调迎战必须取得百姓的支持, 并不是神灵与祖先的庇护,排除 D 项。 2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 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 有大的不同。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 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 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 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 【答案】C 【解析】根据
4、材料“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 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在“本大而末小”,即分封主体 中央王朝强大的前提下, 能够 “是以能固” , 从而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根据材料 “但只要 本 大末小 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 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 可知, 一旦周王室 “本大末小” 即周王室强大的局面变化,周王室统治就会受到诸侯的挑战,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 制下,一旦周王室维持不了“本大末小”的局面,就会受到诸侯的挑战,不是强调分封制的 作用,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一旦周王室维持不了“本大末小”的局面,就会 受到诸侯的挑战
5、,不是强调分封制的作用,排除 B 项;家国一体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材料中没有提及宗法制,排除 D 项。 3柏拉图在谈及雅典民主制度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 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所知道 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这表明柏拉图( ) A批判公民因信仰出卖灵魂 B主张精英分子管理国家 C认为雅典民主是暴民政治 D抨击雅典法律形同虚设 【答案】C 【解析】柏拉图认为雅典公民不受任何限制,“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 放在心上”,说明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是暴民政治,故选 C 项;灵魂变得敏感
6、并不等同于出 卖灵魂,排除 A 项;柏拉图只是对雅典民主制提出批判,并未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排除 B 项;柏拉图抨击的是雅典民主制,而不是雅典法律,排除 D 项。 4罗马法规定:“任何官员对罗马人加以死刑、鞭笞、罚款等处罚时,该公民有权上诉, 要求人民裁判。在上诉期间,人民投票表决之前,官员不得对之施加惩处。”这种规定 ( ) A阻碍了司法实践顺利开展 B体现出罗马法的严酷 C有利于防范官员擅权害民 D使公民范围逐渐扩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任何官员对罗马人加以死刑、 鞭笞、 罚款等处罚时, 该公民有权上诉, 要求人民裁判。在上诉期间,人民投票表决之前,官员不得对之施加惩处”,可知罗马
7、法之 下官员并不具有绝对权威,故选 C 项;罗马法的这种规定有利于保障公民权益,并不会阻碍 司法实践顺利开展,排除 A 项;材料体现出罗马法的灵活性,并非严酷,排除 B 项;材料只 是提到公民上诉的相关规定,与公民范围无关,排除 D 项。 5据明代徽州文书记载,某一时期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 地纠纷共计 75 例(见下表)这反映了( ) 类别 无需向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 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 解决 形式 经乡村各种调 停和仲裁解决的事 例 当事人之间 经谈判解决的事 例 提 诉 后 在 当地调停的诉 讼 在法庭上经地 方官裁定解决的诉 讼 数量 38 例 5 例 2
8、7 例 5 例 比例 506% 67% 36% 67% 合计 民间调停解决的纠纷 官府解决的纠纷 70 例(933%) 5 例(67%) A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 B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C封建社会法律法规不健全 D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权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表格无需向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中,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 的事例比例超过一半,可知具有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故选 A 项;材料中案件涉及乡村 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不仅是土地兼并,排除 B 项;材 料中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并没有涉及法律法规, 排除 C 项; 材料中提及基层自治以宗族社会
9、 为主,不能体现影响权威,排除 D 项。 6明朝末年,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农民用这些棉花以及自己种植的 原棉生产纺织品,其中一部分被卖回北方。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对外贸易繁荣 B地区经济差异 C交通工具创新 D经济政策改变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农民用这些棉花以及自己 种植的原棉生产纺织品,其中一部分被卖回北方”可知南北方经济发展具有差异性,南方的 商品经济较北方发达,出现北方的原棉在南方加工后又卖回北方的现象,故选 B 项;材料强 调的是国内贸易情况而非对外贸易,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交通工具,排除 C 项;明清
10、时期中国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 D 项。 7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 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 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清廷颁布禁海令后多地官员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说明海 禁政策受到质疑,故选 A 项;官员要求解禁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排除 B 项;材料“福建总 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没有表明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排除 C 项; 禁海令体现中国闭关锁国政策,
11、属于经济政策, 不能直接体现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排除 D 项。 81845 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 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 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 上海租地章程 。 这表明( ) 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 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 C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 D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 【答案】D 【解析】“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加之“租界是 国中之国”说明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故选 D 项。A 项中的“卖国求荣”、B 项中的 “妥善处理”、C 项中的“分而治之”说法错误。 9欧文于 1832 年在伦敦
12、创办了“全国劳动公平交换市场”,用发行劳动券来取代货币。但 劳动券的面值不使用通用的货币单位,而是“1 小时”“2 小时”“5 小时”等。根据这 种估价发给相应的劳动券,作为所花费劳动时间的凭证,持券者可以随时到市场提取等 价的其它商品。这表明,欧文( ) A探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途径 B旨在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C实践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方案 D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 A 项, 欧文创办了 “全国劳动公平交换市场” , 尝试着使用劳动时长作为面值的劳动券来取代货币, 鼓励和提倡人们都去劳动, 表明他在探 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途径。故
13、A 项正确。B 项,他用劳动时长作为面值的劳动券来取代货 币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劳动,并没有揭露资本剥削工人的秘密。故 B 项错误。C 项,题干中的 劳动券的面值是劳动时长,表明多劳动所获得的劳动券会更多,能买的东西也就越多,说明 他并没有提倡平均社会财富。故 C 项错误。D 项,题干没有涉及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相关信 息。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 101972 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 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解决香港、 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
14、府这一举措 (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中国将香港、澳门问题定性为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不 属于通商所谓的“殖民地”范畴, 从而有利于避免其他敌对势力的干涉, 掌握了解决香港和 澳门问题的主动权,故选 B 项;新中国从建立伊始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排除 A 项;1972 年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故排除 C 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都是在 90 年代,故排除 D 项。 11据香港某大学在 2004 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回归前 48%受访澳门市民以正面
15、形容词 描述自己对澳门回归的心情;而在回归后,76%受访澳门市民认为澳门社会改变很大,对 于自己转变为中国国民的身份,64%受访澳门市民表示因此感到自豪。这反映出( ) A“一国两制”对澳门社会实际影响并不大 B澳门社会制度实现了平稳改变 C“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社会的平稳过渡 D香港人民十分关心澳门的回归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澳门回归后的社会变化,可以看出,澳门社会改变很大,大多澳 门市民对中国国民身份感到自豪, 即社会状况和市民心理状态良好, 澳门社会实现了平稳过 渡, 故 C 项正确; 澳门顺利回归和过渡, 并不意味着 “一国两制” 的影响力不大, A 项错误; 在“ 一国两
16、制”方针下,澳门特区可以保留原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B 项错误;D 项不能 由材料得出,这只是香港某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不能代表香港人民。 12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 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B 【解析】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表明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 B 项正确。 131972 年 3 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
17、38 度线和古巴,这 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 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 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C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日关系。根据材料可知,田中角荣认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对远东局势 有重要影响,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对日本来说,美日关系仍然重要于中日关 系,排除项表述正确,但从题干中无法推断,排除项与题干无关
18、,排除。 14图为一块朝鲜半岛分界线的标志牌,该分界线的产生( ) A意味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B标志着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 C推动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升级 D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日本投降后, 美国和苏联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分区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图片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故选 D 项。 15 下图创作的背景是 2003 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 国内政治经济的混乱局面。 从图中可以 看出,造成 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 A“冷战”影响下的局 部热战 B伊拉克恐怖主义的泛滥 C多极化趋势形成过程 中的动荡 D美国插手别国事务使国际冲突加剧 【答案】D
19、【解析】漫画中“畸形”“癌症”的礼物是美国送给战后伊 拉克的,说明由于美国的插 手国际冲突加剧了。故选 D 项。 16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 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 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 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沿海地方土地并不适宜农耕,居民多以海为生;如果禁海的 话,民众无以为生,多结队出海为盗;故选 D。A
20、项材料并未体现;B 项不是材料的中心意 思,材料主要是说禁海政策影响民众的生计;C 项材料也为体现。 17宋代苏辙在蚕市 一诗中写道:“倾囷(圆形谷仓)计口卖余粟, 买箔还家待(蚕)种生。 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组馎(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此诗说明( ) A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 B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 C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 D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题干中的诗文大意是,通过贩卖粮食,农民购 买养蚕的工具和耕地的工具。A 项,从题中“卖余粟”可以看出,当时农民生产的粮食首要 目的是实现自给自足, 只是将剩余的粮食贩卖来获得生产工具, 不能证
21、明宋代农业生产走向 市场化。故 A 项错误。B 项,题干反映出当时的农民需要在市场上通过贩卖粮食获得农业生 产工具,用来进行农业生产,表 明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故 B 项正确。C 项,题干反 映的是中国传统小农生产的正常现象,并不能看出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故 C 项错误。D 项,题干中“买箔还家待(蚕)种生”从侧面提到了家庭手工业,但是无法体现家庭手工业 生产规模扩大。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8 下表为明清时期迁入江西南部寻乌县境内的村落统计表, 据此分析影响该地区人口大量 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迁入代数 26-30 代 20-26 代 17-20 代 10-
22、17 代 6-10 代 历经时期 明前期 明中期 明后期 清前期 清后期 建立村数 10 个 71 个 12 个 37 个 13 1 个 A赋税改革 B民族交融 C人地矛盾 D小农经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解释历史图表信息的能力。在中国古代,农民最关心的问 题是土地问题。 明清两朝在中国古代史上都是存续时间比较长的朝代, 江西地区多以丘陵为 主,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开发、发展更为显著。明前期,经过元末战乱,人地矛盾不突出, 人口迁人较少,明中期,随着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大量少地农民迁入山区求生存,明 后期,此地土地已经开发殆尽,故迁入较少。清朝人口迁移规模与此类似。由此可以
23、看出人 地矛盾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大量迁入的主要因素。 陚税改革和民族交融与人口迁移的相关性小。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之后小农经济一直存在,小农经济不是影响该地区人口 大量迁人的主要因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9 明代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写道, “一商人在县城如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 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 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 拍案惊奇 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 “那富的人, 怕的是见官。 ” 材料反映了( ) 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C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