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55717
  • 上传时间:2020-11-12
  • 格式:PPTX
  • 页数:77
  • 大小:1.2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新课 高考 生物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21 种群 群落 下载 _二轮专题突破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1 1 种群种群 1.(2020山东,11,2分)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 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答案 B 甲藻单独培养时,其种群数量曲线为“S”型曲线,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106个,则该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其种群数量为K/2,即约为1.0106个,A正确;读图分析,混合培养中在1012天 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

    2、的主要原因是此时食物不足、空间有限等使种内竞争更加激烈,B错误;读图 分析,乙藻单独培养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C正确;读图分析,混合培养时甲藻的种群增 长曲线仍为“S”型且K值变化较小,但混合培养时乙藻的种群增长曲线不再是“S”型,且在竞争 中被淘汰,D正确。 2.(2019课标全国,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 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 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

    3、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答案答案 D 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 基中营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图示 曲线a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细菌甲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 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甲的生存环境理 想,在较短时间内,

    4、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 3.(2019海南单科,23,2分)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 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答案答案 C 酵母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其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培养液中有机物的氧 化分解,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细胞计数法(或显微计数法),需要借助显微 镜,

    5、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两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不同,但密度是 相同的,C错误;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酵母菌种群“S”型增长各阶段的特征 4.(2018课标全国,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答案 D 本题通过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种群

    6、数量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 要素的考查。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 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长,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该鱼 的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 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 误。 5.(2018海南单科,25,2分)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 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 则图中

    7、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曲线分析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体现了对科学思维中模型与建模 要素的考查。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 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一定时间内呈“S”型增长,C正确。 6.(2017课标全国,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 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 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

    8、量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模型分析的形 式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与建模要素。为了合理地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 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图中甲、乙、丙 点时的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2,丁点时超过K/2,D正确。 7.(2017课标全国,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 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答案答

    9、案 B 本题通过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考查科学探究中方案实施与问题解 决要素。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而样方法只统计其数量即可,不需要 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做到随机取样,因该陆生植物种群 的个体数量较少,在随机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使样方的数量足够多,以保证所测数据更加 接近真实值,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数量或面积过小,可能导致所测数据误差较大,因 此在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时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 8.(2016课标全国,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10、度,下列做法中正确 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 群密度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样方法的计算方法,属于对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A项 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求得的甲 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

    11、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 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 错误。 9.(2020浙江7月选考,26,7分)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 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若连续 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 调节 因素。 (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 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 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 。为什么? 。 (3)

    12、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 、 生物措施有 。 答案答案 (1)环境容纳量 外源性 (2)草本 未发生 因为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3)施用除草剂 生物防治 解析解析 (1)种群密度即种群数量长期维持在相对稳定阶段,说明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维持在最大 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有气候、食物、捕食、寄生等,题述因素是连 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故属于外源性因素。(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草本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称为演替。据题可知:杂草种类发生了变化, 但仍然是农田生态系统,处于草本植物

    13、阶段,即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生物群落未发生 演替。(3)采用化学药物如杀虫剂、除草剂等降低生物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降低杂草的种群 密度常用除草剂。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如释放信息素、释放天敌等降低生物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 治。 10.(2019课标全国,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 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

    14、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 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 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 答案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解析解析 本题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载体,考查考生基于所给的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演绎与推理、 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1)将某种 单细胞菌接种到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由于受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趋 于稳定的菌种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为K/2=a/

    15、2时,种群增长最快。(2)环境容纳量 (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种群的 K值大小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若将该菌生存的液体培养基的量减少,其K值减小。若增加该菌 的接种量,其K值不变,但到达K值的时间减少。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K值的易错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 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 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

    16、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 种群数量最大值;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最大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 破坏。 11.(2017课标全国,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 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 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 种间

    17、关系主要是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答案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 占的比例 解析解析 本题通过种群增长曲线、种群数量、种间关系及种群年龄结构等相关知识,考查种群的特 征与数量变化及生物种间关系,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 没有环境阻力,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2)要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综合考虑种群的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药物灭鼠后,除了药物直接引起死亡率升 高之外,还可能是某些

    18、因素引起迁出率增大,从而使种群数量下降。(3)山鼠的天敌主要是以山鼠 作为食物的动物,因此,天敌与山鼠之间主要是捕食关系。(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主要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12.(2020浙江7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 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 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 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A 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

    19、的曲线,题述昆虫种群存活曲线 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纵坐标表示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A正确;在收集数据时,需要至 少观察1 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随后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 为止,再统计分析并绘制曲线,故B、C、D错误。 13.(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对环境容纳量的基础判断,考查考生对种群“S”型增长知识的理解,体现了

    20、 对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要素的考查。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A正确;同一群落各种群 的环境容纳量一般是不同的,B错误;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正确;环境容纳量 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正确。 14.(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 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答案答案 B 本题借助酵母菌两批次培养生长曲线的差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

    21、两条生 长曲线的对比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中的讨论与分析要素的考查。K值大小取决于环境,两条曲 线均为“S”型增长曲线,且K值相同,说明两批次培养的环境条件相同,A错误;b曲线达到K值所需 时间较短,可能的原因是b批次接种量高于a批次,B正确;因为对酵母菌进行通气培养,所以t1时两批 次都不会产生较多乙醇,C错误;因a、b两批次培养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故两批次培养到K值时消 耗的营养物质的量不同,即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不同,D错误。 15.(2018浙江11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 B.性比率(性别比例)对种群密

    22、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 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 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 答案答案 D 在种群的逻辑斯谛(“S”型)增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 错误;性比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在生殖期的影响最大,B错误;自然增长率 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C错误;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 的比例,D正确。 16.(2015课标全国,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 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

    23、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 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 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 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

    24、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答案答案 (10分)(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3分) 111 保持稳定(每空2分,共4分) (2)活动 能力(1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解析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其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关系、标志重捕法及适 用范围、能量流动的特点等。(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依据 题给的条件,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个,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个,老年个 体数为55+42+39+264=400个,故幼年、成年、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

    25、例为111,为稳定型, 未来一段时间内,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鱼类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 广的动物,因而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 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 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考点考点2 2 群落群落 1.(2020课标全国,6,6分)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 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6、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答案答案 A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 多少称为丰富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土壤小动 物的代谢活动会产生排遗物,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都可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 2.(2020课标全国,6,6分)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 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

    27、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 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 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 A 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上首先形成的是在海水环境中生长的赤碱蓬等植物群落;随着三 角洲面积的增大,与海洋的距离增大,海水的影响变小,逐渐产生在淡水环境中生长的芦苇等植物 群落;随着三角洲面积的继续增加,生长在陆地环境中的草甸植物群落开始出现,A符合题意。 3.(2020山东,19,3分)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 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

    28、,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 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定项) (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答案答案 AB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A错误;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 优势的过程体现了物种的“优势取代”,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在互花米草逐渐被本地植物替

    29、代的 过程中,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会使幼龄植株数量逐渐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 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必须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否则可能会引发新 的外来物种入侵,D正确。 4.(2020江苏单科,10,2分)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答案 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

    30、,需要每天定时取样进行计数,绘 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第一次计数在接种酵母菌后进行,A、C正确;从试管中吸取培养 液之前应将试管振荡几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B错误;酵母菌的繁殖需要充足的营 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D正确。 5.(2020江苏单科,15,2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

    31、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答案 C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五点取样法是随机取样法(样方法)的一种,是估测种群密度、物种数的方 法,不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B错误。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空间分布 上存在分层现象,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荷塘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受植物(食物或栖息 地)、动物(食物或天敌)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光照主要影响植物的分层现象,D错误。 6.(2018海南单科,22,2分)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

    32、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 发生(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答案答案 B 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 7.(2017海南单科,18,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 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答案答案 D 由于间作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

    33、因此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 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解释合理;农作物乙可抑制害 虫A,而害虫A不能抑制乙,所以乙和害虫A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故选D。 8.(2016海南单科,22,2分)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答案答案 D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 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B正确;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 境,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捕食

    34、、竞争等关系,C正确,D错误。 9.(2019江苏单科,6,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A 本题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考生对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辨析,体现了对科学思维 中的批判性思维的考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 耕还林、退塘还湖等之后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

    35、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个体之间 的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越激烈,越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争夺配偶(吸引异 性)争相开屏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种间关系,D错误。 10.(2019浙江4月选考,6,2分)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 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 ) A.荒漠 B.苔原 C.草原 D.森林 答案答案 A 本题借助群落类型,以问题探讨的形式,考查了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荒漠缺水, 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A正确。 11.(2018浙江11月选考,2,2分)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

    36、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 恢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C.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 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对群落演替类型与过程的分析,体现了对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要素的 考查。弃耕地中土壤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有种子等繁殖体,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 替,A、D正确;由题干中“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 到森林”可知,该演替是人为因素引发的,C正确;弃耕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结构逐渐复 杂,B错误。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

    37、替的辨别 12.(2018浙江4月选考,4,2分)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答案答案 D 本题通过对影响群落结构因素的分析,体现了对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要素的考 查。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包括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与大气中的颗 粒物含量无关。 13.(2018江苏单科,13,2分)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

    38、.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答案 D 本题以图形分析与判断的形式,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相关知识,体现了对科学思维中 的批判性思维、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等要素的考查。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 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 由阶段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相比,阶段 沙丘上的群落结构最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本题以群落演替为背景,对群落演替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进行 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群落相关生物学核心概

    39、念的透彻理解。 14.(2019天津理综,7,10分)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 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 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表。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 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 样地, 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指标 样地 土壤含水量 (%) 土壤全氮 (g kg-1) 草本植物

    40、种数 (种) 节肢动物个体 数(只 样本-1) 节肢动物 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禁牧草地 人工灌木林 人工乔木林 0.26 0.66 0.77 1.37 0.09 0.36 0.42 0.27 1.1 2.6 2.8 1.6 3.1 9.4 7.4 10.0 0.6 1.7 0.8 1.1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 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 温带半干旱区的是 。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 。 答案答案 (共10分)(1)

    41、人工乔木林 人工灌木林 互利共生 (2)间接 (3)围封禁牧 (4)强 解析解析 本题借助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试题 通过对三片弃耕土地的恢复措施,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素养中的保护环境要素的考查。(1)弃耕地的 土壤含水量为0.26%,人工乔木林的土壤含水量为1.37%,二者相差最大,所以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 显的是人工乔木林样地。与弃耕地土壤全氮相比,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林样地。豆科植物与 根瘤菌为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2)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为间接价值。(3)据题可 知,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采取围封禁牧措

    42、施,节肢动物多 样性指数最高,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 系统物种的数量较多,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三种价值 (1)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三种价值 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 : : 直接价值工业原料、药用、食用、文学 艺术创作、旅游观赏、科学研究 间接价值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 水源、保持水土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考点考点1 1 种群种群 A组 考点基础题组 1.(2020江西九江十校联考,6)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如图是某水城中

    43、水蚤种群数量的 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B.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若d时期种群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大幅度超过K2 答案答案 C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而水蚤活动能力 较弱,通常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水 蚤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种群数量仍在增长,说明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稳定型年 龄结构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在一

    44、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de时期 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满足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C正确;d时期种群数量 基本保持稳定,该时期的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若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但受限于 环境中的食物等条件,种群死亡率也将升高,因此种群数量不可能大幅度超过K2,D错误。 2.(2019陕西榆林二模,5)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 寒荒漠地带。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 中、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

    45、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 接价值 B.甲、丙两个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 C.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 D.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 答案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模型与建模要素。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体现 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甲地区藏羚羊种群中大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多,而幼年龄等级 的个体数量为0,所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丙地区藏羚羊种群中大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少, 而小、幼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多,所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乙地区藏羚羊种群各个年龄 等级的个体数量比

    46、例适中,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应为稳定型,B、C正确。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广的个体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所以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 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D正确。 考点考点2 2 群落群落 1.(2020陕西汉中二质检,6)某科技兴农志愿者在培育害虫天敌青蛙的过程中发现,池塘里小蝌 蚪居于水池中央深水处,大蝌蚪活跃在入水口的浅表层,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属于垂直分层现象 B.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体现了优势竞争 C.投放加碘的饲料可促进蝌蚪发育成青蛙 D.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是遗传物质改变

    47、的结果 答案答案 C 垂直分层现象是指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分层现象,不是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因此 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不属于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 的蝌蚪中毒死亡,属于种内斗争,B错误;投放加碘的饲料,有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促进蝌蚪发 育成青蛙,C正确;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属于变态发育,但遗传物质并未发生 改变,D错误。 2.(2020河南郑州一中4月模拟,6)如图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 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Pn)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 B.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由于b点时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故图示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 答案答案 C 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越来越多,最后趋于稳定,其他种群直接或间 接以生产者为食,故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A正确;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557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