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55712
  • 上传时间:2020-11-12
  • 格式:PPTX
  • 页数:43
  • 大小:630.8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新课 高考 生物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15 进化 下载 _二轮专题突破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1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18海南单科,18,2分)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 理的是( )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答案答案 B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 生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正确。 2.(2020浙江7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漂变在

    2、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 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D 遗传漂变是指在一个比较小的种群中,一起偶然的事件往往可以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 生较大变化,如自然灾害、没有获得交配的机会等,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 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只是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涉及变异,B错误;进化体现在 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上,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都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得生 物进化,C错误;遗传平衡是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

    3、突变和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而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都可以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 率,打破遗传平衡,D正确。 3.(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 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答案答案 B 本题借助基因频率的计算,考查考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某些生

    4、物学问题进行解 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试题中对基因频率与分离定律的考查,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分析与 推断要素。 图中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d的基因频率=Dd 的基因型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因此,Dd的基因型频率=2(d的基因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深色 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3-(1-0.95)2=0.50,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9-(1-0.18) 2=0.16,B错误;囊鼠的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浅色岩Q区囊鼠种群中D、d基因同时存在,故深 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

    5、-0.18=0.82,浅色 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50=0.50,D正确。 1 2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2)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4.(2018江苏单科,4,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答案 A 该题涉及现代进化理论与物种概念、遗传学联系的内容

    6、,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进化 与适应观要素。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种 类型的突变均可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原 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等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 变,D错误。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时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 代、无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无作用、无遗传漂变等。 5.(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

    7、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对自然选择相关内容的辨析作答,体现了对生命观念中进化与适应观的考 查。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 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 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的可以遗传给子代,有的不能,如遗传漂变,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 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正确。 6.(2017江

    8、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答案 A 该题涉及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考查了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种群中的一 个个体一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在生 殖隔离,B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9、,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一般来说,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 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新近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 考点考点2 2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2018海南单科,24,2分)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内容的辨析,主要体现了对生命观念中进

    10、化与适 应观、科学思维中归纳与概括和批判性思维等要素的考查。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A正确; 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B错误;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C正 确;由于甲以乙为食,甲会对乙进行选择,因此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 确。 2.(2018课标全国,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 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

    11、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 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 的能量。 答案答案 (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 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 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解析解析 本题借助猎物与天敌间相互选择,通过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 (1)大自然中猎物与捕食者在被捕食和捕食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根据“收割

    12、理论”分 析:食性广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 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3)太阳能主要通过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态系统,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2018浙江11月选考,9,2分)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 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 D.生物变异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A 本题通过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考查了生命观念。人体中的每一块

    13、骨骼,在 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这体现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其主要原因是它们都由共同祖先 遗传而来,A正确。而骨骼大小比例有所差异,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进化的结果。 4.(2017浙江11月选考,3,2分)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它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 物具有( ) A.适应性 B.统一性 C.遗传性 D.特异性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细胞水平的统一性,考查了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动物和植物都由真 核细胞组成,它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具有统一性,B正确。 5.(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

    14、世纪90年代初,F区 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 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答案 A 该题通过对进化理论与遗传学知识等相关内容的联系与分析,综合考查了生命观念中 的进化与适应观。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 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正确;从题干中无法 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错误;

    15、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生生殖 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错误;F区在引入健康豹繁 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错误。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注意剔除冗余信息,提炼关键信息“F区豹种群仅剩25只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此可推知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 6.(2015课标全国,32,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 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 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

    16、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 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答案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解析解析 本题借助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基因分离定律间的关系,通过基础判断形式考查了生命 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 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 相当于Aa自交,故产

    17、生的第一代中AA、Aa、aa的数量比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2)依据 上述分析,若产生第一代中不是1AA2Aa1aa,而是2Aa1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 (AA)致死现象。由第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a所占比例为:A=1/3,a=2/3,故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21/32/3)(2/32/3)=11。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致死基因会导致异常分离比。若Aa自交后代隐性纯合致死,则AaAA=21(只有一 种表现型);若Aa自交后代显性纯合致死,则Aaaa=21;但若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自交时,只 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A和a两种雌配子,形

    18、成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即Aaaa=11。 考点考点1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A组 考点基础题组 1.(2020安徽亳州模拟,20)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与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斗争中传遍了世界。达尔 文发表了重要著作物种起源,下列关于达尔文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观点 B.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提出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答案答案 B 用进废退的观点是拉马克提出的,A错误;达尔文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通过繁殖遗 传给后代,B正确;达尔文对进化的认识局限于个体水平,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 实质

    19、,这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不是达尔文提出的,D错误。 2.(2020陕西榆林模拟,2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 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影响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 C.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变异 D.基因频率改变的速率与其控制的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关 答案答案 A 有些种群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产生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错误;人工繁育的大熊 猫放归自然对保护区内的大熊猫种群来说是迁入个体,会影响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B 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

    20、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C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利 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基因控制的性状适应环境能力越 强,基因频率增加也越快,D正确。 考点考点2 2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2020陕西西安高三模拟,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B.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D.人为因素不能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 答案答案 D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

    21、的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共同进化是 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正确;“精明的捕食者” 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人为因素可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即 人工选择也可以导致种群的进化,D错误。 2.(2019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盟三模,6)使君子花夜晚为白色,早晨开始逐渐变为粉色,到下午变为 红色,晚上再恢复为白色。调查发现,晚上采蜜的是飞蛾,而早晨和下午采蜜的分别是蜜蜂和蝴 蝶。此外,使君子花是两性花,但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君子与三种传粉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B.使君子和三种传粉者之间存在共

    22、同进化 C.使君子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同株自花传粉 D.花色变化导致三种传粉者间的竞争加强 答案答案 D 使君子在早晨、下午和晚上的花色不同,可分别给蜜蜂、蝴蝶和飞蛾传递采蜜的信息, A正确;使君子与三种传粉者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存在共同进化,B正确;使君子花虽 然是两性花,但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因此使君子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同株自花传粉,C正 确;花色的变化使三种传粉者在不同时间采蜜,减弱了它们之间的竞争,D错误。 (时间:50分钟 分值:65分) B组 专题综合题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20江西南昌四校二联,5)下列有关教材中应用的素材事实和结论不匹

    23、配的是( ) A.变形虫切割实验中无核部分不能摄取食物,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 B.人的细胞和小鼠的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 C.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说明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形成新物种 D.食虫鸟数量增多抑制害虫数量增多,说明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答案 A 变形虫切割实验中无核部分不能摄取食物,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A符合题意;人 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后红、绿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不符合题意;加拉帕 戈斯群岛上的地雀,首先经过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之后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说明通 过长期的地

    24、理隔离可以形成新物种,C不符合题意;食虫鸟数量增多抑制害虫增多,说明生物群落内 部存在负反馈调节,D不符合题意。 2.(2020贵州遵义教育集团联考,5)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D)对浅色(d)为显性。1 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的,该种群中D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工业的发展引 起桦尺蠖生存环境的黑化,导致D基因的频率达95%以上。对该过程的相关表述合理的是( ) A.工业区全部黑色桦尺蠖构成一个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桦尺蠖黑色个体数增多,是工厂排出煤烟将其熏黑的结果 C.桦尺蠖种群中D基因频率为60%时,种群中DD所占比例为36% D.桦尺蠖的天敌并不是

    25、导致D基因频率增大的唯一选择因素 答案答案 D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桦尺蠖中既有黑色又有浅色,工业区 中全部黑色桦尺蠖仅为种群中的一部分,A错误;桦尺蠖黑色个体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非排出 的煤烟将其熏黑的结果,B错误;种群中D基因频率为60%时,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不满足遗传平衡公 式,所以算出的DD基因型频率不一定为36%,C错误;桦尺蠖受自然选择的因素有很多,除天敌外,食 物、栖息空间、气候等均为自然选择的因素,故天敌并非唯一的选择因素,D正确。 3.(2020安徽蚌埠质检,4)桦尺蠖的体色(黑色和浅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 国开始实行煤烟

    26、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如图是1960年1990年地衣数量、黑色桦 尺蠖比例及大气中SO2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树干上地衣数量的增加是地衣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B.黑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C.大气中SO2含量的减少直接导致黑色桦尺蠖比例的下降 D.环境改变使控制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 答案答案 B 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衣进行了选择,而不是地衣主动适应环境,A错误;黑色桦尺蠖与浅 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大气中的SO2含量减少,导致树干上地衣 数量增加,黑色桦尺蠖容易被天敌发现、捕食,因此黑色桦尺蠖比例下降,C

    27、错误;环境改变使控制 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4.(2020河南等四省联考,5)某果蝇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均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无突变 和迁入迁出,无自然选择。B的基因频率为p,b的基因频率为q,且2pqp2q2。几年后环境变迁,BB 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中BB、Bb、bb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 D 在遗传平衡体系中,BB基因型频率=B的基因频率B的基因频率=p2,同理bb基因型频率 =q2,Bb基因型频率=2B的基因频率b的基因频率=2pq。根据题干“2pqp2q2”,可知开始时应 该是图,再根据“BB基因型个

    28、体不断被淘汰”,可知BB的基因型频率要逐渐下降,且bb的基因型 频率要逐渐升高,因此应该经过再到,D正确。 5.(2020河南郑州一中4月模拟,4)某植物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T1 和T2时间点,RR、Rr和rr的基因型频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基因型频率变化更大,T2时刻产生了新的物种 B.T2时刻,乙地区该植物种群中R基因的频率约为20% C.突变率不同是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D.据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答案答案 B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甲地区T2时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乙地区 T2时

    29、刻,RR基因型频率约为0.1,rr基因型频率约为0.7,Rr基因型频率约为0.2,因此R的基因频率是(0. 1+0.22)100%=20%,B正确;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C错误;生物进化的 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6.(2020陕西汉中二质检,4)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B.判断两个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准是两个个体能否杂交 C.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 D.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数 答案答案 C 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判断两个生物是 否为同一

    30、物种的标准是两个个体能否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基因工程育种是外源基因通过 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表达的方法,基因工程育种能定向改变生物 遗传性状,C正确;一个染色体组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三倍体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是体 细胞染色体数的1/3,D错误。 7.(2020陕西重点中学4月联考,5)如图是某鼠群中毛色相关基因A(控制灰色)的频率变化曲线图,其 等位基因a控制黑色,已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A、a使其频率发生变化 B.第616年鼠种群发生进化,第16年时形成新物种 C.若第1622年鼠群处于遗传平衡

    31、状态,则鼠群中灰色雄鼠占总数的90% D.该种群中灰色鼠适应环境的能力比黑色鼠强 答案答案 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A错误;第616年鼠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所以鼠种群发生了进化,但无法判断是否形成新物种,B错误;第1622年鼠群中A基因频率为0.9,a 基因频率为0.1,但是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鼠群中灰色雄鼠的比例为0.92100%=4 5%,C错误;据图可知,A基因的频率逐渐上升,因此灰色鼠适应环境的能力比黑色鼠强,D正确。 8.(2020云南昆明一中双基检测,5)甲海岛上的某种鸟类一部分迁入乙、丙两个海岛上,如图表示刚 迁入时和迁入若干年后,决定鸟类肤色的

    32、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A黑色,A1灰色,a白色,a1黄 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迁入乙、丙两个海岛的鸟400年后出现了生殖隔离 B.乙岛鸟类肤色基因频率的变化说明进化是不定向的 C.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与岛上原有物种不存在共同进化 D.由图可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答案答案 D 400年后,迁入乙、丙两个海岛的鸟朝向不同方向进化,但不能确定是否已经存在生殖 隔离,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是定向的,B错误;鸟类迁入新环境后与岛上环境和原有物 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存在共同进化,C错误;由图可看出原有基因可突变成A1或a1, 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正确。 9.(2

    33、019陕西宝鸡4月联考,4)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 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数量足够多)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 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 答案答案 D 淘汰前,该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相同,黑色个体数量应多于白色个体数量,A错 误。淘汰前,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不管交配代数是

    34、多少,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B 错误。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Bb的基因型频率为1/2,bb的基因型频率为1/4。随机交配 一代并淘汰白色个体后,BB的基因型频率为1/3,Bb的基因型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 1/3+2/31/2=2/3,b基因的频率为1-2/3=1/3。黑色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个体中Bb基因型的频率为21 /32/3=4/9,bb(白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1/31/3=1/9,BB基因型的频率为2/32/3=4/9。淘汰白色 个体,Bb基因型的频率为4/9/(1-1/9)=1/2, BB基因型的频率为1-1/2=1/2,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1/2

    35、+ 1/21/2=3/4,b基因的频率为1-3/4=1/4。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持续 下降,B基因的频率持续增大,但基因型Bb的频率不是逐代增加的,D正确,C错误。 10.(2019吉林三调,6)如图为非洲某地区野兔被注射药物后1年和6年的种群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调查野兔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样方法 B.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少于有耐药性个体数 C.被注射药物的野兔6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的原因是药物使部分野兔发生基因突变 D.不断给野兔种群注射药物,可以使野兔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答案答案 D 调查野兔种群数量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A

    36、错误;注射药物后1年,大量个体死亡,说明注 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多于有耐药性个体数,B错误;野兔种群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 性的变异,药物的作用只是选择出抗药性个体,所以6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的原因是药物的选择作 用,C错误;不断给野兔种群注射药物,药物对野兔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会使野兔种群的抗药 性基因频率增加,从而使野兔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1.(2020陕西宝鸡二模,31)某地海关查获了一批孕妇血液样品。法律规定,严禁私自携带、邮寄人 体血液和血液制品,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建立基因血库,通常采集

    37、(填“男”或“女”)性的血液样本,原因是血液采集较方便, 且 。 (2)为研究某些遗传病的基因调控机制,需要获得含有相关基因的样本,科研人员采集血液样本的 地点经常选在偏远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隔离阻止了 的扩散交流,能更容 易获得该基因。 (3)如图为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在 时 间段内该种群的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18%和1%。 答案答案 (1)男 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全套的遗传物质(或男性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 (2)地理 致 病基因 (3)Y3Y4 解析解析 (1)人类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由于女性和男性的常染色体相同,而女性只含

    38、性染色体X, 男性含性染色体X和Y,因此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 故通常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基因血库。(2)为了得到高纯度致病基因样本,采样地点常选在偏远 的地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阻碍该地区的人跟该区以外的人通婚,从而阻止了基因交流,能更容 易获得该基因。(3)种群内的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18%和1%,说明种群中A基 因频率为81%+18%2=90%,a基因频率为18%2+1%=10%,故对应图示Y3Y4。 1.(2020 5 3原创题)生物的进化历程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下列生命现象中描述有误的一 项是( ) A.细胞外液

    39、类似海水,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B.人鼠基因组序列大概有80%是相同的,说明人和鼠有共同的祖先 C.反馈调节普遍存在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体现了生命活动的统一性 D.自然演替不同于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其总是朝着丰富度与营养结构复杂的方向发展 答案答案 D 内环境中的液体成分属于盐溶液,渗透压也类似海水,符合进化观点,A正确;遗传信息的 相似可反映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B正确;反馈调节普遍存在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体现生命 活动的统一性,C正确;自然演替的方向也可能朝着丰富度与营养结构简单的方向发展,如自然界中 某地的荒漠化,D错误。 2.(2020 5 3原创题)下面

    40、对种群基因频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改变草原上原有物种种群的基因频率 B.对家养动物的人工选择育种,能够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假如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数量较少的初始 种群,则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一般来说,迁入新生境的种群数量越小,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越小 答案答案 B 有关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 限于个体水平,A错误;人们根据需要对家养动物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定向选择,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 率发生了定向改变,B正确;由于分别迁移到两个岛屿上的两个种

    41、群的个体数量都比较少,因此基因 频率可能存在着差别,C错误;迁入新生境的种群的个体数量少,意味着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个体 具有某种基因,也许会由于这个(些)个体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因此, 种群数量越小,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越大,D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从基因水平上解释生物进化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 生物以种群为单位进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种群数量越小,基因 频率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准确把握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对于理解生物进 化具有重要意义。 3.(2020 5 3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

    42、分析并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第1章论述了作物驯化过程中形态发生的快速变化。达尔文认 为人类的选择(人工选择),即驯化过程的一部分,在某些方面类似于自然选择对自然群体进行选择 的效果。 材料二 在20世纪早期,植物育种者意识到作物对许多重要病害的抗性来自一些单个的显性基因 R,因此他们不断寻找新的R基因并杂交到农作物中来提高其抗病性。但是,在引入新R基因作物品 种后的几年里,新的病害就会出现,原因是病原体的无毒基因(Avr)常常发生隐性突变。因此,新R 基因在一定时期内会造成“繁荣和萧条”的循环:在“繁荣阶段”,新的R基因赋予植物高效抗性, 继而迎来的便是“萧条阶段

    43、”,即R基因介导的抗性被新的病原体突变小种克服。这种循环给作 物育种者带来了连续不断的挑战。 材料三 人们在作物育种过程中发现,杂种优势现象可使杂交作物产量通常高于亲本。人们设法 得到了对某种病害具有抗性的纯合子玉米,连续多年在不同地块中分别进行种植,第三年调查统计 某地块中抗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0.8,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7。 (1)根据材料一,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运用现代 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作物驯化过程的实质是 。 (2)根据材料二,分析“繁荣和萧条”循环的原因是 ;同时 也说明无毒基因(Avr)的隐性突变类型与R抗性个体之间进行着 。 (3)根据材料三,该地块中第三年杂合子抗

    44、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 ,分析原因是 。 答案答案 (1)不定向变异和自然选择 人们根据需要,通过选择个体的表现型,使作物种群的基因频 率发生定向改变 (2)R抗性个体只能对抗特定的Avr突变类型,由于Avr突变频率高,新产生的隐性 突变类型的病害超出R基因介导的抗性 相互选择 (3)0.2 存在着自然选择 解析解析 (1)达尔文进化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 进化的方向。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人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但根本原因是使种群的基因频 率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生定向改变。(2)根据材料分析,R基因能够发生变异,因而使植物具有 多种抗性,但特定

    45、的R基因或变异类型只对特定的病害有抗性。Avr发生隐性突变的频率往往更 高,演化速度更快,所介导的病害超出了R基因介导的抗性。在育种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这种变异病 害类型与抗性之间的相互选择。(3)由于育种过程中存在自然选择,因此在计算有关基因型频率与 基因频率时,应采用教材中常规的计算方法,即假设RR的基因型频率为x,Rr的基因型频率为y,则x+ y=0.8,x+y/2=0.7,计算得出y=0.2。 试题命制说明试题命制说明 本题以作物驯化(人工育种)的相关素材为载体,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 解。通过材料一,考查达尔文进化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通过材料二,考查变异与选择的 关系;通过材料三,考查有关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换算,及对哈迪温伯格定律的理解和 运用。完成本题,需要学生能够对生物进化的本质及影响因素有准确的理解,能够获取信息,运用 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通过科学思维中的逻辑推理,对育种现象进行合理规范的解释和说 明,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生物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557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