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新课 高考 生物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物质 进出 细胞 方式 下载 _二轮专题突破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考点1 1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2020课标全国,4,6分)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目的与 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 蝗虫的精巢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人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答案 A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成熟的中央液泡,因此不能作为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实验的材料,A错误;蝗虫的精原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可作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B正 确;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的细胞膜相
2、当于一层半透膜,可用该细胞作为观察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 材料,C正确;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且细胞质接近无色,可以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 色剂进行染色,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正确。 2.(2020课标全国,5,6分)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 (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 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 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
3、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答案答案 D 由题意可知,在实验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两者之间只发生了水分的交 换,因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甲组叶细胞从甲糖溶液中吸收了水分,净吸水量大于零,A正 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即乙组叶细胞细胞液浓度与乙糖溶液浓度相等,乙组叶细胞的净吸 水量为零,B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乙组叶肉细胞失去了水分,则净吸水量小于零,叶 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题中甲、乙
4、两组糖溶液浓度(g/mL)相等,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 量大于乙糖,因此甲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乙糖溶液(即甲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乙糖溶 液),则甲组叶细胞与甲糖溶液间的物质的量浓度差大于乙组叶细胞与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差,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甲组大于乙组,D错误。 3.(2020山东,3,2分)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 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
5、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答案答案 C 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藻的叶绿体,但观察不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A正 确;黑藻成熟叶片的细胞普遍高度分化,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正 确;质壁分离过程中,因细胞渗透失水,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大,C错误;黑藻叶片中的光 合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因此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D正确。 4.(2017课标全国,4,6分)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 (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
6、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来考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试题以数学模 型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与建模要素。通过分析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可知,该植物细胞发 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根据曲线变化可知:该细胞放在物质A溶液中先失 水后吸水,说明此过程中物质A可以被细胞吸收而进入细胞内,A错误;在01 h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 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和原生质 体的体积变化量不同
7、,B错误;23 h内原生质体体积增大,细胞吸水,说明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 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 h内原生质体体积减小,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 质的渗透压,D错误。 5.(2017海南单科,9,2分)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 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答案 B 在适宜条件下,具有中央液
8、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 失水,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 甲物质溶液中,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6.(2019浙江4月选考,9,2分)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 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
9、细胞 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答案答案 C 本题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兔红细胞的实验为背景,考查渗透作用的应用,属于对 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但此时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错 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渗透作用是指水分 子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的扩散,D错误。 7.(201
10、8浙江4月选考,17,2分)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 结果示意图如图,其中、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的伸缩性比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答案 C 本题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细胞图像为信息载体,考查实验拓展应用,属于 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甲细胞形态正常,说明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进入细胞的水 分子和从细胞出去的水分子一样多,A错误;甲乙发生了渗透失水,细胞质壁分离,
11、原因之一是结 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结构质膜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乙丙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是因为外界 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小,C正确;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比较小,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 一段时间后细胞只会膨胀不会破裂,D错误。 8.(2017浙江4月选考,14,2分)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图 (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答
12、案答案 B 本题通过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考查了科学探究中的结果分析要素。家兔红细胞属 于动物细胞,不含有细胞壁,因此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半透膜两 侧存在浓度差,乙图进出细胞的水分子数目相等,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不发生渗透作用,B正确;光 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乙细胞有水分子进出,C错误;甲、乙、丙细胞来自同一只家兔,细胞内液浓度 应相同,若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应同时破裂,D错误。 9.(2016天津理综,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 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
13、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答案 B 由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可知:甲乙为细胞失水过程,乙丙为细胞吸水过程。本 实验的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对比题图三种细胞的大小可知,在实验过程中显微镜放大倍数未改 变,A错误;实验过程中同一个细胞可依次发生失水和吸水过程,B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由于 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C错误;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D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 侧扩散的
14、水分子数比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多。 10.(2014课标,4,6分)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答案 B 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A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 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
15、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 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质壁分离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11.(2014课标,4,6分)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 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 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子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16、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 L-1之间 答案答案 D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长,表明细胞吸水,其中a组细 条浸泡后较b组细条浸泡后长,说明a组吸水较多,其液泡中细胞液浓度应比b组低,A错误;d、e、f三 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短,表明细胞失水,所以浸泡导致f组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B错误; 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当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1时,花冠切条 长度不变,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其对应的蔗糖浓度应介于0.40.5 mol L-1之间,D
17、正确。 12.(2015海南单科,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子通过 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 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 前的 。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 (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 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 匀浆中含有 。 答案答案 (1)被动运输(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低(2分) (2)不会(2分) (3)还原糖(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解析 本题
18、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还原糖的鉴定有关知识。(1)水分子以被运转运输的方式 跨膜运输,马铃薯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压降低。(2)死细胞原生质层变成全透性,故将高 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经 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该实验现象说明马铃薯匀浆中含有还原糖。 考点考点2 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20江苏单科,5,2分)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Na+主要以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进入细胞,以方式离开细
19、胞 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被吸收 答案答案 A 如图所示,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转运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该过程消耗Na+电化学 梯度中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葡萄糖则是通过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出小肠上 皮细胞的,A正确;Na+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多肽是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 进出细胞的,是胞吞,是主动运输,C错误;维生素D是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 细胞,D错误。 2.(2019课标全国,3,6分)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 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
20、定pH的 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再将含有保卫细 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 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答案答
21、案 C 本题以物质跨膜运输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验证 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试题通过对不同实验组的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素 的考查。由题干信息知: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一种载体蛋白,且可水解ATP提供 能量)发挥作用将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使溶液的pH明显降低,A、B正 确;加入H+-ATPase抑制剂,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说明蓝光不能为逆浓度跨膜转运H+直接 提供能量,C错误;经蓝光处理,H+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而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后,再经蓝光处 理,膜两侧H+浓度未变,说明无能量
22、供应时H+不能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 3.(2018课标全国,3,6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 3 O 答案答案 A 本题以植物吸收无机盐的相关表述为背景信息,考查影响植物对水和无机盐吸收的因 素,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中归纳与概括要素的考查。小麦无固氮能力,不能吸收和利用N2,A错误; 农田适时松土,可增加土壤氧含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
23、吸,进而促进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 元素,B正确;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C正确;施肥过 多可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玉米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水分外流而引起“烧苗”现象, D正确。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适时松土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 (1)松土可提高土壤氧含量。土壤氧含量升高可促进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通过主 动运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土壤氧含量升高通过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提高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 (3)土壤氧含量升高可通过促进固氮微生物的代谢,提高微生物的固氮能力。 (4)土壤氧含量升高可通过促进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增加土壤硝态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