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历史 全国 通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中国 古代文明 发展 秦汉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考点1 1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 1.(2017课标,25,4分)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答案答案 C 观察表格可知,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国”和郡一样成为朝廷直接管辖的政区,这 反映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汉
2、武帝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国数量大 幅度增加,说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据此可知,到汉武帝时,随着王国问题的逐步解决,内部分裂 势力消除,朝廷解决匈奴等边患问题的条件更加成熟,故选C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削 弱了王国实力,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逐渐缓和,故A、D两项错误;朝廷 直接管辖郡、国反映了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故B项错误。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 (1)分化地方事权,使地方机构互相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 (3)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 2.(2016课标,25,4分)东汉王充在
3、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 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答案 B 题干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灭亡后,萧何重视整理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并为汉所用,即 “汉承秦制”,因此汉初统治全国,主要是因为继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故应选B项。汉初崇尚黄老 之学,排除A项;汉初充分发挥了文书的功能,排除C项;材料意在表达汉初对秦朝典章制度的继承, 而非官员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排除D项。 3.(2020浙江7月选考,2,2分)中国古
4、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 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 A.秦始皇长城 B.灵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答案答案 A 秦始皇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其西端在图中所示处,故 A项正确。所标注的区域位于渭河流域,其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郑国渠,所标注的区域位于今天 的四川省,其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所标注的区域位于湘水与离水之间,其著名的水利工程 是灵渠,B、C、D三项错误。 4.(2020浙江7月选考,3,2分)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 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
5、颇有所改”的是( ) 设丞相 设内朝 设御史大夫 设司隶校尉 A. B. C. D. 答案答案 D 题干材料反映了汉承秦制,也有改动。秦朝和汉朝都设有丞相,故排除;汉武帝时期开 始设立内朝,秦朝没有设立内朝,故符合题意;秦朝和汉朝都设有御史大夫,故排除;汉武帝时期 设置司隶校尉,秦朝未设置,故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5.(2019江苏单科,2,3分)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 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答案答案 C “汉定百年之间”是指从汉高祖到武帝前期。从材料信
6、息看,在此期间,皇室亲族关系 日益疏远,诸侯骄奢,严重的造反,轻一点的也不遵守法纪,这说明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社会潜藏 危机。该现象是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是一种选官制度,无法造成材 料中的现象,故A项错误;独尊儒术不会造成诸侯国势力膨胀,排除B项;推行郡县制有利于打击诸侯 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6.(2018江苏单科,2,3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 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 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7、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答案答案 B “射爵射侯”即取得爵位侯位,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 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选B项,排除A项。“射爵射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政治诉求,故排除C、 D两项。 7.(2018海南单科,2,2分)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 )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答案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郡县制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即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 权,故选C项。西汉时
8、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制度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排除A项;古代中国,以嫡长 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长期存在,且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秦朝时期,官僚 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 8.(2017海南单科,3,2分)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 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 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及重要概念的理解。察举制主要实行于汉代,从题干可知,这 种选
9、拔人才的制度主要依据儒学修养和道德声望,由地方向中央推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武 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经形成了儒学独尊的局面,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 可知,由地方根据儒学修养和道德声望推荐人才的制度有很多弊端,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 断,进而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项正确,C项错误。郡县制实行的基础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地 方推荐人才与郡县制本身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9.(2017江苏单科,2,3分)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 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
10、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化。材料信息表明,汉武帝将铸币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这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故A项正确。首次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是秦朝,B项错误。铸 币权收归中央并不会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故C项错误。D项混淆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 概念。 10.(2016海南单科,5,2分)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 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答案答案 C 西汉初年,基于秦“孤立”而
11、亡的教训,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一方面实行郡县制,形成 中央对大片地区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对刘氏皇室起到巩固作用,题干中所言 “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正是这一情况的反映,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汉初的分封,不利于加 强对地方的控制,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对周、秦制度的 综合反思,故B、D两项排除。 11.(2016上海单科,6,2分)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答案答案 B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后世基
12、本沿用了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符合材料中“垂 二千年而弗能改矣”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虽然分封在秦汉以后王朝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地方 行政制度的主体,郡国并行制仅存在于汉朝,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C、D三 项错误。 12.(2019课标,40,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 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 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 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
13、“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 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 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 答案答案 (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 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解析解析 第(2)问,结合所学从疆域奠定、民族统一和国家认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13.(2019海南单科,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
14、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 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 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 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 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 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5、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7分) 答案答案 (1)弊端:选用门生、故吏;官员间相互关照;外戚、宦官任人唯亲;世家大族操纵人才选拔。 (2)影响:人才选拔多名实不符,官员行政能力下降;腐败之风盛行;助长了世家大族的发展。 解析解析 (1)结合材料信息,从“门生故吏”“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世家大族 干预”等方面逐一归纳其弊端。(2)从材料信息入手,从选拔出的“人才”不具有实际才干、官员 行政能力较弱、腐败之风盛行和世家大族发展等方面回答“影响”。 14.(2018北京文综,37,12分)(节选)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
16、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 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 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 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 、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
17、中亚地区)列传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 会状况。(12分) 答案答案 (1)不同之处: 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 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 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 的历史。 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 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 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
1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 想。 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解析解析 (1)第一小问,可从两部史书的编写体例,记载的时间范围、内容等方面比较得出答案。第 二小问,可根据篇目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作答时要着重关注括号中的提示 信息,根据提示来归纳。 15.(2017天津文综,12,10分)(节选)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 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 世,无子,霍光
19、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 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 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4分)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 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 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
20、答案答案 (1)郡国并行制度。 失礼仪,乱制度。 (2)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 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 解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海昏侯这一封号及所学知识可知,此项制度是郡国并行制。第二小 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提炼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小问,运用史学研究的知识进行说明。 16.(2016北京文综,40,8分)(节选)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 古发现。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 上还存在争议。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
21、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8分)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 海昏侯刘贺(前92前59年)墓 墓葬位置 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 墓位置有多种记载) 与文献记载一致 墓葬形制 和结构 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 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 具有汉代特征 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 出土器物上的文字 “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 这一历史时 期曾有三位“魏武王”) “刘贺”“海昏侯臣贺” 答案答案 (1)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字,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 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 有三位“
22、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 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解析解析 (1)根据表格中有关海昏侯墓的位置、形制结构、出土器物及出土器物上面的文字即可判 定墓主身份。由西高穴墓“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及该时期有三位 “魏武王”等信息可知难以断定墓主的身份。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5课标,25,4分)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 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 A.皇帝依
23、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答案 C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如皇帝幼小,这些外戚往往成为执政大臣,体 现了汉代对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视,故选C项。外戚担任“执政大臣”,很可能是自身掌控相权,故A 项中“抑制相权”说法不当;“家天下”观念体现的是宗法观念,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 观念,故B项错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大大削 弱,故D项不符合史实。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外戚干政: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外戚干政是外戚利用其特殊身份,对国家政治 实施干预,乃至完全把持政权
24、的现象。 2.(2015课标,25,4分)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 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答案 A 汉宣帝强调皇帝与优秀的郡太守共同治理天下,这一观念被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说明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吏治的重视,不涉及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只是提到后来的帝王认同汉宣帝的一种治国理念,C、D 两项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 3.(2015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