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55545
  • 上传时间:2020-11-12
  • 格式:PPTX
  • 页数:92
  • 大小:605.7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新课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1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2020江苏单科,2,3分)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 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答案答案 B 孔子主张恢复前代礼乐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思想,故A项错误。 “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大意是:评价统治者,要看统治者有没有 维护百姓的利益,据此及“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可知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故B项正确。 墨家

    2、主张兼爱,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而 墨家反对兼并战争,故D项错误。 2.(2020山东,1,3分)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 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答案答案 D 分析材料中孟子的“无礼义,则上下乱”和韩非子的“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的共性可 知,两者都强调用“义”来约束上下、君臣之间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A项与韩非子的思想主 张相符,B项反映的是儒家的主张,A、B两项不属于二者的共性;材料不仅反

    3、映了统治阶层的行为 规范,也体现了社会的等级秩序,C项说法片面。 3.(2019海南单科,1,2分)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 表明孔子( )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答案答案 B 依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君子懂得并能做到坚持道义,而 小人恰恰相反,他们总是不择手段地捞取好处。孔子将是否能够坚持道义作为在道德方面区分君 子和小人的标准之一。同时,孔子反对追求不义之财和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这表明孔子重视社 会道德构建,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的是道德,而非社会等级,故

    4、A项排除;孔子反对追求不义之 财,而非认同社会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孔子只是反对追求不义之财,并不反对百姓追求富裕,故D 项错误。 4.(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 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答案 C 材料“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意为凭借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凭 借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表明孟子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C项正确。甲骨文中 的“

    5、王”字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 家的观点,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B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材料中“仁”“德行” 观点不符,D项错误。 5.(2018浙江4月选考,2,2分)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 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答案答案 B 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 的精神,故B项正确。A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故A项排除;C项是儒家

    6、孔子的思想主张,故C项排 除;D项属于道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排除。 6.(2017浙江11月选考,2,2分)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 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答案答案 C 题干材料意在表达要吸收各家思想精华,故C项正确。A、B两项均与材料不符;D项是 宋明理学的认识论,不符合题意。 7.(2016海南单科,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

    7、,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答案 A 材料中孟子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 现了对个人品德的完善,而非坚持个人独特性格,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突破礼制束缚 无关,排除C项;“涵养浩然之气”无法体现反抗专制暴政,故D项表述错误。 8.(2020浙江7月选考,28,5分)(节选)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 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

    8、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 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 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5分) 答案答案 (1)立足点:人民立场(或“小生产者”或“百姓”)。 主张与思考:仁学德治思想;关心爱护百姓;美政。 解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看,墨子的最终结论是“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说明墨子 认识的立足点是人民立场。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仁学、德治、以民为

    9、本等。 9.(2018海南单科,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材料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 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 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

    10、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 答案答案 (1)背景:礼乐传统;(2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分)思想活跃。(2分) (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2分)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积极入仕,以礼 治国;(2分)人人都践行周礼。(2分) 解析解析 本题材料提供了一些孔子关于礼的代表性说法。孔子认可西周的礼乐制度,因而对贵族不 守礼制规范加以抨击,希望为政者好礼、行礼,重新恢复理想化的西周制度,并将“礼”作为教育 活动的主要内容,将礼的规范推及民众。 (1)着重考查考生充分调动所学历史知识,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根据 材料信息“礼乐

    11、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考查考生对有效信 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引导考生树立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根据材 料信息“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 者身上”“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归纳孔子关于 礼的主张。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 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

    12、案答案 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 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说明儒者 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曾经达到 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 2.(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 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 述思想的是( ) 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 A. B. C. D. 答案答案 A 根据所学

    13、知识可知,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 面发展,故正确;墨家学派讲求实际功利,并不注重“培养善人”,故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人 生而平等”,主张“至善”,故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错误。因此选A项。 3.(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 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 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答案 C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兼 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对任人 唯亲。“主权在民”

    14、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A、B、D三项均 与题意不符。 4.(2019天津文综,12,1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 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 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

    15、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 成败。(7分) 答案答案 (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 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

    16、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 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解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孔子称赞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兴” “孟子提出定于一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归纳相同点;据“孔子 企望周之复兴”“孟子尊新王”归纳不同点。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回 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 功”“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考点2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 1.(2020课标,27,4分)清代,纂修

    17、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 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答案答案 B 材料显示,宗谱的主要内容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些内容均与儒家 所宣扬的伦理道德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有关,故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 观念,故B项正确。科举制度并不注重血缘伦理,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宗谱的纂修并不是士族专 有,而是普遍的社会行为,故C项错误。四民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宗谱的纂修并无联系,故D项错误。 2.(20

    18、19课标,25,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 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 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答案 D 尽管汉代“独尊儒术”,但新疆和甘肃地区远离中原,儒家思想影响有限,因此这些地区 的佛教早期造像多采用印度佛教造像的底本,即“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儒家强 调礼教,讲究仪表端庄、合乎礼制。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大兴儒学,因而洛阳龙门石窟的佛 教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这一变化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特征

    19、,D项正确。经济发展 水平不会直接影响佛教造像风格的变化,A项错误;佛教造像属于雕塑艺术,其风格变化与平面的绘 画技术进步关系不大,B项错误;佛教造像既有政府出资兴建,也有信众出资兴建,政治权力干预不 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C项错误。 3.(2019课标,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 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 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答案 B 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

    20、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 物皆同理,B项正确。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无为而治都是道家的思想主张,程颢主要受儒家思想文 化影响,A、D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错误。 4.(2016课标,24,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 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答案 C 儒学在汉代被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 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是记载西周时

    21、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 历史传统,C项正确。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五经”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汉代董仲舒等对儒学有 改造,有继承,有发展,并非背离,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日益兴盛,表明秦始皇焚书只是使儒家 思想遭受重创,但儒学传统并未因此而断绝,故D项错误。 5.(2020江苏单科,4,3分)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 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答案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

    22、学生阅读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程将“觉”“悟”二者圆通, 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这些都反映了北宋时儒学与佛教的融合,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题 意不符。 6.(2019北京文综,13,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 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答案答案 C 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诗书,到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的第 一大部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主要原因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 议,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C项正确。诸

    23、子“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A项错误; 汉书成书于东汉,距秦始皇“焚书坑儒”年代久远,B项错误;司马迁撰史记明显与孔子和 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无关,D项错误。 7.(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 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答案 B 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是儒 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

    24、,借此告诫君主 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欲与天理的 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误。 8.(2018浙江4月选考,7,2分)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 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 知也”。其主张( )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 A. B. C. D. 答案答案 D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重建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而心学的开创者是陆九渊,王守仁是 心学的集大成者,错误;“

    25、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指人人都有良知,正确; “无私则无心”是李贽对心学的否定,错误;“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是指道德的自我完善, 正确。D项符合题意。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程朱理学是儒学在吸纳了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之后形成的更完善的思想体系,但因很 多命题没有得到统一的解释而出现了分歧,甚至造成了儒学的分裂。心学吸收了程朱理学的合理 部分,使得理学更加完善,对坚定人们的儒家信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9.(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

    26、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 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 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完全”的表 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10.(2018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 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27、(要求:看法具 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上上 (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答案答案 示例: 看法:班固按当时的观念将老子列为第四等,不合理。 说明: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开创了道家学派,提出了顺应自然、万事万物相互依存、无 为而治等思想,影响很大,也可以列入圣人行列。 参考答案: 看法:主流思想影响史书的记录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说明:东汉时,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儒家倡导的仁政等思想理念

    28、影响班固对历史人物的记录和 评价;汉书将尧、舜、周文王、孔子列为上上等的圣人,这些人均是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 王”的贤明之人,体现儒家“法先王”的理念;奉行法家思想的秦始皇、李斯被列为中下等,昏庸 无道、腐败亡国的夏桀和商纣王被列为下中、下下等的愚人,这些人的理念与儒家所倡导的“仁 政”思想相违背,通过历史批判弘扬儒家施仁义、行王道的政治主张;陈胜起义推翻暴政的秦王 朝,被列为中下,这与儒家提倡的“仁义忠孝”观念冲突,通过史书批判,弘扬忠君思想,鞭挞“乱臣 贼子”。 综上所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上升为社会主流思想,儒学深刻地影响着史 书的修撰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解析解析

    29、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意在考查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提出看法,是本题成功解答的关键。 考生可以将材料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把握所含信息,可以评价“人分为等级”这一历史现象的渊源 或影响(如九品中正制、官分九品),也可以综合提取材料中九等人的信息,运用归纳、概括、比较 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概括并说明材料中等级排列的标准、时代原 因,也可以就材料中某类、某等、某个具体人物的等级排列的原因、合理与否等提出看法,并调动 所学历史知识,予以说明。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4课标,25,4分)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 私拿养子财物同

    30、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答案 D 秦、西晋时期的法律对待亲子、养子的态度由不同到一致,说明形式上的亲情关系也 得到认同,这是儒家伦理发展、强化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仅从私拿养子财物是否有罪的变化 不能得出亲子、养子权利相同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血缘亲情淡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 现对宗族利益的保护,C项错误。 2.(2014课标,25,4分)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 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31、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答案 C 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从材料信息可知,唐高祖 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 稳固,故选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于绝对;从“武 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从反面说明D项错 误。 3.(2014课标,26,4分)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

    32、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答案答案 D 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 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理学家认为,人性本善,但由于后天环境不同,所 受教育不同,就会产生过度的私欲,即人性本善,但习相远,因此人们只有战胜后天的私欲才能恢复 本善之性。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分别属于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认识,而非宋明理学家“对 人性的新认识”,排除;C项与理学思想不符,排除。 4.(2013课标,25,4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 道”,促成这一变化的

    33、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答案 C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 (公)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之道、强调“重义轻利” “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作“孔孟之道”。故 C项符合题意。 5.(2012课标全国,27,4分)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 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 道。”在此,王阳明(

    34、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 物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主旨。从材料信息看,王阳明认为,士、农、 工、商因其“资”“力”不同而从事不同的职业,即“异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尽其 心”,都应有益于百姓,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即“同道”。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都应心地端正,诚心 诚意,故选D项。 6.(2017浙江11月选考,5,2分)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 士吏

    35、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答案 A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的目的是利用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儒家教育官方化 和制度化的表现,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 7.(2016浙江10月选考,4,2分)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 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答案答案 A

    36、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它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太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太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体现政府对儒学的重视和儒学地位不断上升,A项正确。 8.(2016上海单科,8,2分)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答案答案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探究万物,领悟其理的认识论,这属于程朱 理学的认识方法,故应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1 9.(2015课标,40,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37、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 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 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 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 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 儒学有所发展。(10分) 答案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

    38、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 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解析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儒学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教化,而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学,结合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回答“不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家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回答“发展”。 10.(2018江苏单科,21,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 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

    39、教文化的融合,属于 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 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 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 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 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

    40、)、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 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 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 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答案 (1)不同: 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

    41、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要素 分值 要求 论点 2 论点明确、正确、全面(涉及“包容力”和“生命力”两个方面) 1 论点明确、正确、不全面(只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个方面),或隐含正 确、全面的论点 0 论点错误或没有论点 论据 和论 证 56 引用史实准确;能够充分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充分,能围绕“包容力”和“生命 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证;逻辑严谨 34 引用史实准确;能够较充分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较充分,能涉及“包容力”和“ 生命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或围绕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逻辑较严谨 0

    42、2 引用史实准确;尚能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能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 个方面 论述 1 条理清楚;表达通畅;字数足额 0 条理欠清楚;表达欠通畅 解析解析 第(1)问,材料一中对于前两次融合对象的文化区域已给予直接、明确的提示。第一次为 “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为“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第三次可根据材料一中的“西 方传教士”得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题干引语和两则材料,已经为考生形成小论文的“论点”作了明确的引导, 两则材料尤其是材料二为“论据和论证”提供了一定的素材基础,便于考生写作。 易错提醒易错提醒 本题第(2)问为论文写作,虽然难度不大,但在

    43、解答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论文书写格式不规范,部分考生书写时缺乏层次性的段落,通篇仅有一段,或采用 平常模拟试卷中的“评分标准”样式,标注“论点”“论证”“结论”等字样。二是审题不清。 “论点”要求围绕“包容力”和“生命力”,少数考生仅围绕其中的一个方面;“论据”要求 “以宋明理学为例”,考生在论证时超出时间范围,用先秦、汉代和唐代的史实来论证。三是论证 过程偏离论点,不能理解“包容力”和“生命力”的大体含义,将与“包容力”和“生命力”无关 的史实堆砌其中。四是考生对历史概念掌握不扎实,不知道“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 学,从而不能具体地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44、 11.(2016北京文综,37,8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 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 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 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 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45、8分) 答案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 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解析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 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可归纳出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据材 料一“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 育”可归纳出都重视学校教育;由材料一“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 天下为忧的君子”和“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可归纳出都重视品德教 育;由材料一“以天下为

    46、忧的君子”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可归 纳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12.(2015江苏单科,21,6分)(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 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 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 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 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

    47、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 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 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 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 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

    48、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 答案答案 (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3)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解析解析 (2)第一小问注意关键信息“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第二小问要结合理学产生的背景 分析。(3)回答时注意要高度概括,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考点考点3 3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2020山东,5,3分)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 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55545.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