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第三讲 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综合问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第三讲 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综合问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能量与动量 第三讲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综合问题 2021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能量 动量 三讲 应用力学 观点 解决 综合 问题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物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三讲第三讲 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综合问题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综合问题 专题二专题二 2021 内 容 索 引 01 02 体系构建体系构建 真题感悟真题感悟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能力突破能力突破 体系构建体系构建 真题感悟真题感悟 【网络构建网络构建】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1.(2020全国卷)如图所示,相距l=11.5 m的两平台 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传送 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v可以由驱动系统根 据需要设定。质量m=10 kg 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 以初速度v0=5.0 m/s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 因数=0.10,重力加速度取g=1
2、0 m/s2。 (1)若v=4.0 m/s,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 (2)求载物箱到达右侧平台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 (3)若v=6.0 m/s,载物箱滑上传送带t= s后,传送带速度突然变为零。求 载物箱从左侧平台向右侧平台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的冲量。 13 12 答案 (1)2.75 s (2)4 3 m/s 2 m/s (3)0 解析 本题以传送带为背景,意在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动能 定理、动量定理等知识。 (1)传送带的速度为v=4.0 m/s时,载物箱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设其 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ma 设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匀减
3、速运动的距离为s1,由运动学公式有 联立式,代入题给数据得 s1=4.5 m v2-02=-2as1 因此,载物箱在到达右侧平台前,速度先减小至v,然后开始做匀速运动。设 载物箱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所用的时间为t1,做匀减速运动所用的 时间为t1,由运动学公式有v=v0-at1 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1=2.75 s。 t1=t1+-1 (2)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 小,设为v1;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 速度最大,设为v2。由动能定理有 -mgl=1 2 12 1 2 02 mgl=1 2 22 1 2 02 由
4、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v1= 2 m/s,v2=4 3 m/s。 (3)传送带的速度为v=6.0 m/s时,由于v0vmg(l-s2-s3),即载物箱运动到右侧平台时速度大于 零,设为 v3。由运动学公式有 32-v2=-2a(l-s2-s3) 设载物箱通过传送带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的冲量为 I,由动量定理有 I=m(v3-v0) 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I=0。 情境剖析 本题属于综合性、应用性题目,以“水平传送带”为素材创设生 活实践类问题情境。 素养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相互作用观、功能观等物理观念素养, 考查关键能力中的分析归纳、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建构匀变速直 线运动模型,
5、应用动力学知识和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探究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2.(2020全国卷) 如图所示,一竖直圆管质量为m,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顶端 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圆管由静止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多次 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均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 直。已知m=4m,球和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mg,g为重力 加速度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1)求管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瞬间,管和球各自的加速度大小。 (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在上升过程中球没有从管中滑出,求管上升的最大高度。 (3)管第二次落地弹起的上升过程中,球仍没有从管中滑出,求圆管长度应满足的 条件。 答案 (1)2g
6、3g (2)13 25H (3)L152 125H 解析 (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的瞬间,小球仍然向下运动。设此时管的加速 度大小为a1,方向向下;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方向向上;球与管之间的摩擦 力大小为Ff,由牛顿运动定律有ma1=mg+Ff ma2=Ff-mg 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a1=2g,a2=3g。 (2)管第一次碰地前与球的速度大小相同。由运动学公式,碰地前瞬间它们的 速度大小均为 v0= 2 方向均向下。管弹起的瞬间,管的速度反向,球的速度方向依然向下。 设自弹起时经过时间 t1,管与小球的速度刚好相同。取向上为正方向,由运动 学公式 v0-a1t1=-v0+a2t1 联立
7、式得 t1=2 5 2 设此时管下端的高度为 h1,速度为 v。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h1=v0t1-1 2a11 2 v=v0-a1t1 由式可判断此时 v= 2 5 0 此后,管与小球将以加速度g减速上升h2,到达最高点。 由运动学公式有h2= 2 2 设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1,则 H1=h1+h2 联立 式可得 H1=13 25H。 (3)设第一次弹起过程中球相对管的位移为 x1。 在管开始下落到上升 H1这一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H-H1)+mg(H-H1+x1)-4mgx1=0 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x1=4 5H 同理可推得,管与球从再次下落到第二次弹起至最
8、高点的过程中,球与管的 相对位移 x2为 x2=4 5H1 设圆管长度为 L。管第二次落地弹起后的上升过程中,球不会滑出管外的条 件是 x1+x2L 联立式,L 应满足的条件为 L152 125H。 情境剖析 本题属于综合性、创新性题目,以“圆管和球分别自由下落,并与 地面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类问题情境。 素养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相互作用观、功能观等物理观念素养, 考查关键能力中的分析归纳、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建构“板块模 型”球相当于“块”,圆管相当于“板”,应用动力学知识和动能定理解决 物理问题。 3.(2020浙江卷)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装置放在水 平地面上,该
9、装置由弧形轨道、竖直圆轨道、 水平直轨道AB和倾角=37的斜轨道BC平 滑连接而成。质量m=0.1 kg的小滑块从弧形 轨道离地高H=1.0 m处静止释放。已知R=0.2 m,LAB=LBC=1.0 m,滑块与轨道AB和BC间 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弧形轨道和圆轨道均可视为光滑,忽略空气阻力。 (1)求滑块运动到与圆心O等高的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通过计算判断滑块能否冲出斜轨道的末端C点; (3)若滑下的滑块与静止在水平直轨道上距A点x处的质量为2m的小滑块相碰,碰后一起 运动,动摩擦因数仍为0.25,求它们在轨道BC上到达的高度h与x之间的关系。(碰撞时间 不计,sin 37=0
10、.6,cos 37=0.8) 答案 (1)8 N,方向水平向左 (2)不会冲出 (3)见解析 解析 (1)机械能守恒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FN=FN=8 N,方向水平向左 (2)能在斜轨道上到达的最高点为C点,功能关系 mgH=mgLAB+mgLBCcos +mgLBCsin 得LBC= m1.0 m,故不会冲出 mgH=mgR+1 2 2 牛顿第二定律 FN= 2 =8 N 15 16 (3)滑块运动到距 A 点 x 处的速度为 v,动能定理 mgH-mgx=1 2mv 2 碰撞后的速度为 v,动量守恒定律 mv=3mv 设碰撞后滑块滑到斜轨道的高度为 h,动能定理 -3mg(LAB-x)-3m
11、g tan -3mgh=0-1 2(3m)v 2 得 h=1 6x- 5 48 5 8 m 1m h=0 0 5 8 m 情境剖析 本题属于综合性、创新性题目,以常见的离心轨道和斜面轨道 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类问题情境。 素养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相互作用观、功能观等物理观念素养, 考查关键能力中的分析归纳、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应用动力学知 识和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等解决物理问题。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能力突破能力突破 考点一考点一 阻力作用与能量耗散模型问题阻力作用与能量耗散模型问题(M) 规律方法 1.在物体往返运动过程中,大小不变的阻力引起的机械能的变 化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12、即若往返过程中路程相等,则机械能的损失 相同,物体在往返过程中经历的时间不同。 2.在物体往返运动过程中,若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相关关系,则虽在 往返过程中路程相等,机械能的损失不相同,物体在往返过程中经历的时间 不同。 3.在能量耗散过程中,物体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克服阻力所做的功。阻力为 摩擦阻力或介质阻力且大小不变时,物体克服阻力所做功等于阻力与物体 相对接触面通过的路程的乘积。 【典例1】如图所示为水平绝缘轨道,左侧 存在水平向右的有界匀强电场,电场区域 宽度为L,右侧固定以轻质弹簧,电场内的 轨道粗糙,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电场外的轨道光滑,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物体
13、A从电场左边界由静 止释放后加速运动,离开电场后与质量为2m的物体B碰撞并粘在一起运动, 碰撞时间极短,开始B靠在处于原长的轻弹簧左端(B可与弹簧分离,A、B均 可视为质点),已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整个过程A在电场中运动的总路程。 3 答案 (1)5 6mgL (2)14 9 L 解析 (1)物体 A 碰前的速度为 v1,根据动能定理:EqL-mgL=1 2 1 2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mv1=(m+2m)v2 压缩过程机械能守恒: Ep=1 2(m+2m)2 2 解得 Ep=5 6mgL (2)最终AB静止在电场外,弹簧处于自由伸长状态,AB共
14、同在电场中运动的 距离为x,由能的转化与守恒: Ep=(m+2m)gx 设A在电场中运动的总路程为s, 则s=L+x 解得 s=14 9 L。 思维点拨 根据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物体A碰撞前后的速度,根据 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出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由题意知最终AB静止在电 场外,弹簧处于自由伸长状态,AB共同在电场中运动的距离为x,由能的转化 与守恒可得AB共同在电场中运动的距离,再加上电场区域宽度即可求出整 个过程A在电场中运动的总路程。 【类题演练类题演练】 1.(多选)如图所示,两倾角均为37的斜面AB、CB平滑对接,斜面长均为4 m。一小球从斜面AB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在两斜面上
15、运动,不考虑小球在B 点的能量损失。已知小球与斜面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5、0.25, 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为4 m/s B.小球运动后第一次速率为0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为2 m C.小球在斜面AB、BC上运动的总路程之比为 D.小球在斜面AB、BC上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11 5 11 5 答案 AC 解析 小球由 A 下滑到 B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sin -1mgcos )LAB=1 2 2,解得:vB=4 m/s,故A正确;小球沿斜面BC上滑时,根据
16、动能定理 有:-(mgsin +2mgcos )L1=0-1 2 2,解得:L1=1 m,故 B 错误;小球沿斜面 BC 下滑又冲上斜面 AB 的过程中,有:(mgsin -2mgcos )L1-(mgsin +1mgcos )L2=0,解得:L2=0.4 m,而且分析可知小球每次由斜面 AB 下滑到再次滑回斜 面 AB 的过程中,两边路程之比是固定的,即 s1s2=(LAB+L2)2L1=115,由 于在两个斜面上的摩擦力不同,所以在斜面 AB、BC 上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之 比就不是 115,故 C 正确,D 错误。 2.如图,一带电荷量q=+0.05 C、质量M=1 kg的绝缘平板置于光滑的
17、水平 面上,板上靠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质量m=1 kg的不带电小物块,平板与 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0.75。距平板左端L=0.8 m 处有一固定弹性挡板, 平板撞上挡板后会原速率反弹。整个空间存在电场强度E=100 N/C 的水 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现将物块与平板一起由静止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平板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整个过程中物块未离开平板。求: (1)平板第二次与挡板即将碰撞时的速率; (2)平板的最小长度。 答案 (1)1.0 m/s (2)0.53 m 解析 (1)假设两者相对静止,在电场力作用下一起向左加速, 有 a= +=2.5 m/s 2g 故假设成立,平板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