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二 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二 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地理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十二 环境 问题 资源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1 环境问题 1.(2016上海单科,25,2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亚欧大陆的冰川后退 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 B. C. D. 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答案答案 A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 逐渐被淹没;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会导致影响东亚的台风 数量增加。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
2、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2.(2017天津文综,11,4分)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答案 D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永冻 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3.(2018课标,44,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 (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
3、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 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 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 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和种子库的相关知识。结合图示信息从气温、人类活动影响 等方面分析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该地气温条件,进而
4、威胁种子样本安 全。 4.(2018江苏单科,30D,10分)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 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 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 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 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 。(2分)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 1012千克;造
5、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3分) (4)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 采取的对策有 。(3分) 答案答案 (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 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 国际合作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由材料信息可知,海洋表层水(0700 m)吸收了64%的全球变暖增加的热量,水温上升;海洋溶解 了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而导致海水酸化。故导致近期全
6、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海水温度上升和海水酸化。 (2)读图可知,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 作用、分解作用等。 (3)计算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需要据图计算出每年陆地、海洋迁往大气圈的碳的迁移量和每 年大气圈迁往陆地、海洋的碳的迁移量,然后计算其差值即可。读图可知,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 人类活动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被破坏。 (4)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可从宣传环保、建立保护区、修复珊瑚礁、加强法制、 建立监测机制等角度考虑。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5.(2015福建文综,40C,15分)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
7、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 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答案 (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 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解析 本题以我国东北湿地的保护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判断、表达能力。 (1)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原因分析要从人口数量、耕 地需求、城镇化等方
8、面分析。 (2)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 6.(2013课标,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 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解析 本题以社会关注度较大的工业尾矿矿渣库危害为背景,提供区域尾矿资料,考查工业尾矿矿 渣库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以及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显示该地尾矿矿 渣库中有重污染的物质且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坡上,经纬度信息显示该地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则降水 多发季节,该
9、尾矿矿渣库可能对下游江河造成污染。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尾矿矿渣库,防止被污染水 源下泄角度分析。 答案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 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 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审题指导审题指导 本题首先要明确问题指向为“尾矿矿渣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然后了解“尾矿矿渣 库”的含义,就是开采锰矿及电解锰过程中产生的矿渣存储库。最后分析影响及防范措施。 考点考点2 2 资源问题资源问题 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
10、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 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完成下面两题。 1.(2017浙江11月选考,22,2分)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 C.丘陵山区的防洪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 答案答案 B 浙江省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生活与生产排放污水多,因此治污水压力较大,A项 错误;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因此排涝压力较大,B项正确;丘陵山区地面坡度较大,汇水速度 较快,因此防洪压力较大,C项错误;沿海岛屿面积小,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
11、水资源紧张,因此 供水压力较大,D项错误。 2.(2017浙江11月选考,23,2分)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 发展“种养加”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 B. C. D. 答案答案 A “种养加”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农业生产对水质 的影响;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可以集中治理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因此正确。均不会减少污 水排放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因此错误。 3.2020江苏单科,30(D),10分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
1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2分)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分)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1分) 答案答案 (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解析解析 第(1)题,观察能源消费量柱状图和GDP
13、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差别 在于上升的后期(大约2013年后)速度出现明显差异(曲线斜率)。第(2)题,观察二氧化硫排放量变 化曲线,可以看出,2005年以前不断增大;20052015年缓慢下降;20152016年迅速下降;后来降幅 变小。总体上来说是先上升后下降。第(3)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 费结构及能源利用技术有关,在GDP上升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只能从产业结构、能源 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技术等方面阐述。第(4)题,当前我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减少能 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体现了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4.(2018课标,44,1
14、0分)“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 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 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 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 进建议。 答案答案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
15、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 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给予适当补偿。 解析解析 “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说明这种模式会扩大秋冬季水域面积,从而增加候鸟觅食和 栖息的范围。“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说明在候鸟迁离前,这些新增 的栖息地已不能供候鸟生存了。改进措施应立足于使碟形湖水干鱼尽时间不早于候鸟迁离时间, 则可从放水方式、时间、捕鱼方式以及对渔民进行补偿角度分析。 5.(2016课标,44,10分)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 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
16、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 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解析 长江刀鱼资源衰竭原因可从生存环境恶化以及人为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分析。保护措施针 对原因回答即可;另外,针对生物数量减少,一般都要采取人工孵化、放养幼苗等措施来增加数量。 6.(2016浙江自选,12,10分)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
17、以来出现 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 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图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 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3)题。 图 图 (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单选,3分)( ) 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 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 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A. B. C. D. (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单选,3分)( ) 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 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
18、 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 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 (3)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4分) 解析解析 (1)根据图中浅层漏斗区与太行山的位置,可看出正确;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的出现,说明当 地水资源更紧缺,具体表现是可用地表水少、用水量大,正确。故C项正确。(2)浅层地下水漏斗 区的存在,会使地表水下渗增加,使本来水量就较少的河流径流量减少,可能出现干涸断流现象;土 地盐碱化是地下水位上升、蒸发量大导致的,与地下水漏斗无关;深层地下水漏斗位于较深处,与 土壤表层养分降低无关。故A项正确。(3)回灌用水主要来自多余的雨水和处理后
19、的中水,还有少 量的跨流域调水。 答案答案 (1)C (2)A (3)跨流域调水;利用雨水(夏季集中降水产生的多余地表水);利用中水(工业和城市污水无害化达 标处理产生的水)。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7.(2016浙江4月选考,1,2分)下列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天然气 C.风能 D.核能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四个选项中,风能既属于清洁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能源根据利用程度可分为新能源和常规能源。能源资源当中属于可再生的有风能、 波浪能、太阳能、潮汐能、水能和生物能等,能源资源当中属于新能源的有风能、太阳能、地热 能
20、、波浪能、潮汐能和核能等。 8.(2015课标,44,10分)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 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 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 述理由。 答案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3分)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3分)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4分)
21、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 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做该题,首先要明确南方喀斯特地区需要保护土壤的原因,其次要分析道路施工过程中 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另外还要明确以下知识: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形成慢且土层薄、降 水多而易流失,开挖石料会移除表层土壤。 9.(2014课标,44,10分)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
22、 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 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解析 本题以坡耕地上的切沟景观图片为背景,考查切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结合图片理解切沟的 含义是解题关键。切沟为水土流失而形成的沟谷,从图中可看出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分割、损坏耕 地,加大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可从防止切沟的形成及切沟形成后的治理两方面分析。 审题指导审题指导 图示景观有耕地和切沟,切沟使耕地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同时切沟 不断扩大会使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