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十一 历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考点1 1 古代中外重大改革古代中外重大改革 1.(2020山东,4,3分)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 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答案答案 C 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在变法中招募灾民兴修水利,既能解决国家水利工程的 修建问题,又能解决灾民的无业问题,这表明王安石力图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项。 兴修水利需要巨额资金,国家负担反而加重,故排除A项。“煮粥赈灾”“开仓放粮”也能起到稳 定灾区
2、社会秩序的作用,故排除B项。抗灾救荒体系的建立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和配套措施,材 料并没有体现这些,故排除D项。 2.(2020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 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 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 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 常为5 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 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
3、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 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9分) 答案答案 (1)冗兵众多,老弱兵士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 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之将兵法。第(1)问,应结合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的社会实际回答。如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期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少数民
4、族政权始终威 胁北宋安危,等。第(2)问,首先提炼将兵法的内容,如重新整编部队、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军官、兵 将合一等,然后针对上述措施从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3.(2019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 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 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 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
5、”,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 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 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 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 流派。(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 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 答案答案 (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对象:“二十等爵”主
6、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 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解析解析 第(1)问,联系所学可知,秦朝的“二十等爵”制属于提倡耕战的法家思想;据材料“仿照 周礼”可知,“五等爵”制反映的是以崇尚周礼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儒家思想。第(2)问第一小 问,据材料“为奖励军功所设立”可知秦“二十等爵”的授予对象是军人,即立功的将士;据材料 “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五等爵”的授予对象是官员。第二小问,据秦“二十 等爵”制按军功授爵的特点,结合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环境可归纳出激发 了
7、军队斗志(提高军队战斗力)、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打破贵族世袭特权)、促成秦的统一等;据材 料“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可归纳出“五等爵”制 壮大了司马氏的政治力量,为其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 4.(2019海南单科,24,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1615年, 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此 后逐渐发展,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过清朝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如平定 三藩、攻取台湾、反击沙俄等。雍正年间,
8、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 有名无实。1791年,乾隆皇帝下谕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的原因。(6分) 答案答案 (1)作用:延续北方民族政治传统,成为政治中枢;团结平衡各种力量,维持清朝统治稳定;维护 了清朝大一统局面。(9分) (2)原因:不利于皇权集中;失去存在意义。(6分) 解析解析 第(1)问,据材料“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处理重 大军政事务”归纳。第(2)问,依据材料“雍正
9、年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 议逐渐有名无实”并结合所学,从不利于皇权集中、失去存在意义等方面回答。 5.(2018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 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 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 “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 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
10、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 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答案答案 (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 地通用。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 出贡献。 解析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此前以在位年序纪年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可归纳出 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根据材料汉武帝“将当年称为元封元 年。朝廷所定的
11、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可归纳出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第(2)问,根据材料“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可归纳出方便纪年;根据材料“诸王国 易产生混乱”可归纳出有利于君主集权与国家统一;根据材料“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 被沿用”可归纳出长期使用,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可归纳出传 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年号纪年制度的历史意义:一是全国所有地方都通用,不再区分王国与郡县,有利于提 升皇帝权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二是不管当时,还是后世,纪年都更准确,不容易混淆,所 以方便了纪年。三是自从汉武帝创制了年号纪年,
12、之后的历代王朝都沿用这一制度,前后延续了两 千年。四是年号纪年法传播到中国周边地区,是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一 定的贡献。 6.(2018海南单科,24,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 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 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 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 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
13、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 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 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9分) 答案答案 (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6分)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 爆发的一个原因。(9分) 解析解析 第(1)问,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
14、概括出 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概括出整顿 地方吏治。第(2)问,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 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可概括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 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概括 出促进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概括出促成“开元盛 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概括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 乱”爆发的原因之一。 7.(2017课标,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
15、改革回眸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 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 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 “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 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 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 失”。
16、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 答案答案 (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 不繁琐。 (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 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解析解析 本题以隋书的记载为切入点,全面考查考生解读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准确描述和解 释历史现象的能力。(1)依据“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 生”,可概括出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了刑罚;依据“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
17、轻 重,取其折衷”,可概括出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依据“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 不失”,可概括出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结合开皇律与前代法律和后世法制建设的关 系、开皇律与隋朝发展强盛之间的关系和对法律文明程度的影响,多角度分析隋代开皇 律制定的意义。 8.(2016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 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 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祖有功
18、、 宗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 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 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 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 答案答案 (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 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分)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
19、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 少改革阻力。(7分) 解析解析 第(1)问,据材料“按祖有功、宗有德的原则”可概括出确立新的原则;据材料“推最 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可概括出不再尊奉 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据材料“孝文帝为自己虚设一庙”可概括出突破 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据材料“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可概括 出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第(2)问,据材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 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可概括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
20、改革 决心。由材料可知,以前部落时代的首领子孙可被封为王公并享有军事政治特权,在庙号改革后, 非太祖子孙和异姓王公的爵位皆降等,由此可归纳出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据所学知识 可知,鲜卑贵族是孝文帝改革的阻碍力量,而削弱他们的政治军事特权可减少改革阻力。 9.(2016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 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 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 他们通婚视
21、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 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 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 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 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2、6分) 答案答案 (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 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 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解析解析 第(1)问,据材料“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可归纳出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据 材料“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可归纳出扩 大入选范围;据材料“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可归纳出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据材 料“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可归纳出建立新的门第标准。第(2)问,据材料 “皇族被列为第一
23、,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可归纳出加强皇室地位;据材料“当时文 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可归纳出肯定现有 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据材料“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可归纳出抑制旧士族的影响; 从谱牒改革使不少从草原南迁的家族进入高门行列,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有利于维护统一,巩 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1.(2016上海单科,5,2分)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 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农民起义频繁 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 B. C. D.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24、D 从表中“周王室式微”“百家争鸣”等信息可判断出该时期为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 期中国出现铁犁牛耕,正确;同时在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正确。故选D项。 2.(2016北京文综,14,4分)“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 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答案 D 由题干材料中“天下财利”“以通天下之利”等信息可知,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 点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与题干“以通天下之利”的目的不符。 3.(2019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