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新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55098
  • 上传时间:2020-11-12
  • 格式:PPTX
  • 页数:123
  • 大小:64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十二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马克思主义 中国 发展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1 1 从新思潮的萌发到维新思想从新思潮的萌发到维新思想 1.(2020山东,6,3分)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 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 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 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 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答案答案 C 1873年,中国处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之中,同时处于向近代化迈进的 社会变革之中,赖尔关于地质进化过程的理论与中国当时

    2、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因此受到中国进 步思想家的欢迎,C项正确。A、B两项并非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的原因,排 除。赖尔的这一理论并未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故D项错误。 2.(2020课标,28,4分)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 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据此可知,当时( )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

    3、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答案答案 C 根据表中“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类问题所占比例可知, 西方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1876年的时代背景,洋务企业开办、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 史实分析可知C项正确。1876年,作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中体西用思想盛行,并未受到抑制,故A 项错误。1876年,维新思想还未达到深入发展的程度,故B项错误。当时,学习西方是社会主流思 潮,崇尚科学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潮,故D项错误。 3.(2020江苏单科,8,3分)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 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

    4、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 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 ( )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 答案答案 B 材料提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清宫档案揭秘中记 载的1980年的化验结果和现在通过高科技手段检测的结果,这些均有助于探寻光绪帝死亡的真相, 所以B项正确;其他三项说法均错误。 4.(2019海南单科,7,2分)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

    5、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 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 该官员(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答案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该官员认为,中国也应该像日本那样,派幼童出国学习制造船炮等法,可 见其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故B项符合题意。该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而非开放通商口岸,排除 A项;该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而非政体,排除C项;该官员认为应该学习西方长技,并未意识到洋 务运动的局限,排除D项。 5.(2019课标,28,4分)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

    6、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 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答案 D 1898年正值戊戌变法时期。从材料“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 描述的倾向来看,报道对光绪皇帝不具有实权,成为慈禧太后傀儡的政治现状抱有某种程度上的同 情,同时对慈禧太后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批评倾向,说明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的统治持讽刺态度, 即赞同变法活动,故选D项。当时君主立宪制并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7、 清政府对外国的态度,故B项错误。仅一份英文报纸上的报道不能说明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 故C项错误。 6.(2019江苏单科,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 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 答案答案 D 材料“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强调体用兼通,旧学与新知兼 顾。这说明歌词体现的理念是崇尚中体西用,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 执乎中”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强调学习西方新学,故B项错误;歌

    8、词主张旧学与新知兼顾,故C项错 误。 7.(2018课标,28,4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 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 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答案 D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救亡图存日益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 共识。严复有意将生物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 就是唤醒国人,使之感到“亡国灭种”的危机

    9、而奋起自救,故D项正确。严复将生物进化论与人类 社会联系起来,并不是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A项排除;严复是维新思想家,与康有为、梁启超 一样,主张变法维新,其主张既不同于革命派的反清革命,也不同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故B、C 两项排除。 8.(2018天津文综,6,4分)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 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答案答案 C 晚清翻译的小说数量虽多

    10、,但18401899年翻译的外国小说只有7部,说明当时国人对 西方的思想文化不甚注重,其主要原因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使国人更关注西方的器 物与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中时间范围是18401899年,不能说这段时间都是“闭关锁国状态刚 被打破”,A项错误;18401899年,西方文化的传播虽然遭到抵制,但西方科技、制度等依然不断 传入中国,因此B项并非此时期翻译小说数量少的原因,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人对西方文化关 注重点的不同,而不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力问题,D项错误。 9.(2016课标,28,4分)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 甲大地,天府雄国言

    11、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 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答案答案 C 梁启超的这首诗反映了甲午战后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适应了救亡图存的 需要,故选C项。甲午战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 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兴起, “诗界革命”并非改良思潮的开端,故D项错误。 10.(2020山东,17,14分)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12、我少 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行走的少年 人 物 简 介 詹天佑 (18611919)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 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 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 容 (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 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 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 保我独立之权

    13、” 周恩来 (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 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 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14分)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答案 (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

    14、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 度论述;从梁启超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和少年是国家振兴的希望的角度论述。 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詹天佑的主要成就,从推动近代科技 进步、为国争光的角度论述;结合邹容的思想及其影响,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论述;结 合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贡献的角度论述。 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解析解析 本题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观点为切入点,以“行走的少年”为主题,考查近现代先 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曲折历程。回答时,先构建答题框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结 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

    15、行论述,当时中华民族面临危亡,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二是从 三人活动对近现代中国社会进步所起作用的角度,总结三人的主要活动及贡献;三是联系实际,谈 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注意表述要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1.(2019北京文综,37,12分)(节选)历史 记忆 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 材料二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 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 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 的宣传品。 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

    16、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 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 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 存。” (2)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12分) 答案答案 (2)答案示例: 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民本)。 晚清时期,维新、革命志士主张开启民智,反对君主专制,宣传民主思想。他们一方面引入西方资 产阶级政治学说,另一方面又积极发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近代因素,作为自己政治主张的理论依 据。黄宗羲的思想符合维新派和革命派的需要,因此受到重视。他们将明夷待访录

    17、与卢梭 民约论相比附,宣传“人民主权”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从而赋予黄宗羲的思想以近代意义,社 会上出现了对黄宗羲“记忆复兴”的现象。 进入民国后,封建王朝已被推翻,共和政体建立,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时代的要求以及国人 关注热点已发生变化,对黄宗羲政治思想的关注逐渐淡化。 总之,清末民初对黄宗羲的“记忆复兴”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 解析解析 解答第(2)问时,要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和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分析。黄宗羲的核心思想 是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符合晚清维新派和革命派的需要,因此受到重视。民国时期,封建王朝 已被推翻,共和政体建立,时代的要求以及国人关注热点已发生变化,对黄宗羲政治思想的

    18、关注逐 渐淡化。最后,总结分析得出:清末民初对黄宗羲的“记忆复兴”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 12.(2019江苏单科,22,13分)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 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 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 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 争时期,魏源、徐继畬、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 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

    19、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 材料二 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 由,枉人世。 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 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 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 材料三 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 (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 辛丑条约国耻纪念。 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

    20、种“意 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答案 (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 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 (2)示例: 观点: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是晚清特殊国内外背景下形成的世俗化儒家思想。 论证: 内涵: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追求共和自由;重视商业、实业发展;追求民族独立。 成因:晚清剧变使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天朝上国”的美梦破 碎,因此部分人开始了解和关注世界动向

    21、,翁仕朝也是其中之一,他“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 手”,著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 族工商业利益受损,因此翁仕朝转变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主张“学买卖”“办丝”等。面对清 政府的腐朽统治,翁仕朝将儒学的“忠君”思想转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并歌颂 了孙中山等前仆后继的革命家。总之,翁仕朝在晚清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继承了儒家的家国情怀和 民本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形成了世俗化的儒家思想。 解析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手编亲辑”“天下寰球中 外交通分五大洲图”“了解世界,求取新知”可知翁仕

    22、朝关注世界地理并亲自编著文献,以此了 解世界,获取新知;根据“魏源、徐继畬、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可知这也是魏源等人的 “意趣”。第二小问,可结合西学东渐的相关史实作答,如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 之路等,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2)本问是开放性设问,首先提炼出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观 点,然后从内涵和成因两方面论证此观点。在论证时论据一定要充分,逻辑严密,语言精练,且史论 结合。 1.(2019浙江4月选考,8,2分)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 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

    23、志 C.番客篇 D.华事夷言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D 四洲志和华事夷言为林则徐所编辑的书籍,其中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 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概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 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故A项错误,D项正确。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 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故排除B项。番 客篇是黄遵宪的诗作,故C项错误。 2.(2017北京文综,15,4分)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 )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24、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答案答案 A 生活、军事、经济、科学、制度等多方面,这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 样,故选A项。表格中的“立宪”属于制度层面,排除B项;猜谜语本身就属于中国的古典文化,排除 C项;仅从谜语中出现的西方词汇不能得出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的结论,排除D项。 命题评审命题评审 本题以“猜谜语”这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入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潮流的认识。该题题干简洁,能力要求多样,符合历

    25、史学科的考查特点。 3.(2016上海单科,33,3分)“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 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 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 答案答案 A 材料“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表明,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变法的,但是她要求“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断不可行”,也 就是说制度上不能改变,A项最准确;B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C项不能完整表达材料含义;D

    26、项错误, 材料不是针对洋务运动,只是用洋务运动来举例。 4.(2016江苏单科,8,3分)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 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 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答案答案 B 从材料信息可知,严复等人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 到国内外采访,表明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故选B项。19世纪,中国已出现近代报刊,故A 项错

    27、误;虽然材料中提到了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但并不能据此推断出清政府允许自 由办报,C项错误;对国内的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并不能说明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D项错误。 5.(2018浙江11月选考,10,2分)请看右图书影。 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 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答案 D 由书影“海国图志一百卷”可知此书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 路的启蒙书,该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对几千年来知识分子传统心态的一次挑 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A、B、C都解读正确,不

    28、符合题意。但当时国内鲜 有人回应魏源的思想,并没有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故D解读错误,符合题意。 6.(2017天津文综,4,4分)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 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 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思想的变化。材料中“寻求经世之道”反映了人们关注 社会现实,“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反映了人们关注世界形势,故A

    29、项正确。B、C两 项属于表面现象,均可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 7.(2016天津文综,5,4分)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 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 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世界市场的发展 A. B. C. D. 答案答案 C 无线电通讯业务在英国起步的同一年,中国进口、安装了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并投入使 用,说明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正确

    30、;中国是引进而不是发明无线电报机,故不能说 明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不正确;当时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已进入制度阶段,不正确;英国 采用该技术便利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8.(2015课标,29,4分)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 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答案答案 C 新学伪经考将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其目的是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 思想理论依据,为维新变法扫清障碍,因而遭到清政府的禁毁,C项

    31、符合题意。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康有为宣传变法的特点:借助经学,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 9.(2014课标,29,4分)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 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相当多的举人反对梁启超等“废八股取士之制”的建议,这说明科举改 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梁启超等人建议“废八股取士之制”,并不是要废 除科举取士制

    32、度,A项表述本身错误;材料仅能说明许多举人对“废八股取士之制”的态度而不能 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保守,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排除D项。 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C项。1898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抵制废除八股取士,表面上看起来是知 识分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但是这些举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知识分子。像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 分子在政治上就比较激进。 10.(2018浙江4月选考,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 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

    33、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 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 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 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 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 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 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

    34、怀忧国 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 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5分) 答案答案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2)爱国;进步;启蒙;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解析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 的失败”可知,该历史事件为中

    35、日甲午战争。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 因,除了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洋务运动的失败”,还应从时代背景出发,即19世纪末面对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潮,中国所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第(2)问,论述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应 从四方面分析:一是爱国;二是进步;三是启蒙;四是促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同时它还直接动员 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11.(2015课标,40,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 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 道也

    36、,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 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 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 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 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 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 西学来解释

    37、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 (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答案答案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 为现实服务。(8分) (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 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 解析解析 (2)比较两则材料,从二人对儒学探讨的内容入手,分析

    38、其特征回答。 (3)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即可。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明确儒家思想发展的阶段性,把握每一个阶段儒家思想得到发展或者受到打击的时代 背景,将思想文化成就的取得与社会存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题。 考点考点2 2 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020山东,7,3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下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 “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 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

    39、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 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 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 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答案答案 C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伴随着对专制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强烈批判和反思、对民主精神 的热切呼唤,以“平民”为对象的平民教育运动迅速兴起。材料“各位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 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意在唤起民众觉醒,实现民 主、平等,步趋世界潮流,据此可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A项错误;材料 无法体现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

    40、动相结合,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平民教育运动”,不是革命 运动,且材料中没有涉及农民,D项错误。 2.(2020江苏单科,9,3分)右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 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 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 该封面内容(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答案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劳动音创刊号封面图案有锤子、齿轮和禾苗等,其寓意为工人和农 民结合,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 党成立于1

    41、921年,1920年出版的劳动音不能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也不会起到为国共合作营造 舆论氛围的作用,故C、D两项错误。 3.(2019天津文综,6,4分)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 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 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B.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答案答案 D 通过题干可知,吴玉章在1903年留学日本期间“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但只是 对这种学说感到

    42、“很新鲜”,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说,尽管社会主义理论比较先进,但 并不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故选D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熟,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1903年,广大青年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社会主义 制度更没有成为广大青年的追求目标,排除B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理论形成,1903年中国革命理论尚未形成,排除C项。 4.(2019课标,29,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 亦高。个

    43、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 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答案 B “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表明陈独秀 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说明陈独秀认为中国 传统道德压抑人们的自由和权利,综合起来可以看出陈独秀批判封建伦理,故B项正确。陈独秀强 调的是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 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表明陈独秀的认识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而非马克

    44、思主义, 故C、D两项均错误。 5.(2019课标,30,4分)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 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 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答案答案 D 半封建、半殖民地等术语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并使用的,由“随便拉住一个 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故选D项。“你随便拉住 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见不

    45、一定特指知识界,排除A项;“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 封建性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不涉及经济 理论的概念,C项偷换概念,排除。 6.(2018课标,29,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 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 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

    46、流。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出 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也就是围绕“要不要建立劳 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而开展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通过论争,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 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确定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A项错误;仅凭一场论争并不能使思想界认清 欧美的社会制度,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然存在分歧,D项错误。 7.(2018课标,29,4分)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 济”“无补大

    47、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答案 C 五四运动以后,一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他们批评 改良主义,主张用革命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他们把目光投向工人阶级,到工厂中去,到 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并积极准备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题干中,主张革 命、批评改良主义和深入工人群众正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深入传播和产生重要影响的两大表 现,故C项正确。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以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是1919年五

    48、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内容,实业救国运动亦不符合题意,故A、B、D三项错误。 8.(2018江苏单科,9,3分)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 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 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答案答案 A 材料中陈独秀在“工界联合会”上发表演讲,认为劳动者的“觉悟”包括要求待遇和 管理权,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故选A项。1920年,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 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55098.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