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新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55082
  • 上传时间:2020-11-12
  • 格式:PPTX
  • 页数:90
  • 大小:1.1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新高 生物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21 种群 群落 下载 _二轮专题突破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1 1 种群种群 1.(2020山东,11,2分)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 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答案 B 甲藻单独培养时,其种群数量曲线为“S”型曲线,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106个,则该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其种群数量为K/2,即约为1.0106个,A正确;读图分析,混合培养中在1012天 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

    2、的主要原因是此时食物不足、空间有限等使种内竞争更加激烈,B错误;读图 分析,乙藻单独培养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C正确;读图分析,混合培养时甲藻的种群增 长曲线仍为“S”型且K值变化较小,但混合培养时乙藻的种群增长曲线不再是“S”型,且在竞争 中被淘汰,D正确。 2.(2019课标全国,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 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 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

    3、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答案答案 D 本题借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试题中设置的细菌连续 培养模式的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 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 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图示曲线a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细菌 甲数量以较大的速率

    4、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 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甲的生存环境理想,在较短时间内,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 长阶段,D错误。 3.(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对环境容纳量的基础判断,考查考生对种群“S”型增长知识的理解,体现了 对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要素的考查。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A正确;同一

    5、群落各种群 的环境容纳量一般是不同的,B错误;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正确;环境容纳量 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正确。 4.(2019海南单科,23,2分)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 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答案答案 C 酵母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其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培养液中

    6、有机物的氧 化分解,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细胞计数法(或显微计数法),需要借助显微 镜,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两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不同,但密度是 相同的,C错误;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酵母菌种群“S”型增长各阶段的特征 5.(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 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

    7、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答案答案 B K值大小取决于环境,两条曲线均为“S”型增长曲线,且K值相同,说明两批次培养的环 境条件相同,A错误;b曲线达到K值所需时间较短,可能的原因是b批次接种量高于a批次,B正确;因 为对酵母菌进行通气培养,所以t1时两批次都不会产生较多乙醇,C错误;因a、b两批次培养达到K 值的时间不同,故两批次培养到K值时消耗的营养物质的量不同,即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 剩余量不同,D错误。 6.(2018课标全国,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

    8、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答案 D 本题通过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种群数量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中归纳与概 括要素的考查。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 度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长,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该 鱼的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 D错误。

    9、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凡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的因素均影响种群密度,如食物、天敌、空间、气候、传染病及种群的性别比例、年 龄组成等。 7.(2018浙江11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 B.性比率(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 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 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 答案答案 D 在种群的逻辑斯谛(“S”型)增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 错误

    10、;性比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在生殖期的影响最大,B错误;自然增长率 小于1(大于0)时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C错误;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 中所占的比例,D正确。 8.(2018浙江4月选考,18,2分)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 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 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

    11、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答案答案 D 曲线图反映的是两个种群L值的变化情况,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 未知,因此不能判断两个种群数量,故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A正确。由于甲、乙两个种群 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故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正确。第3年末乙种群L=1.0,且 在接下来的第34年内L值小于1.0,即种群数量在减少,故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 确。这4年中甲种群L值均为1.5,每年增加的数量都较前一年多,D错误。 9.(2018海南单科,25,2分)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 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12、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 则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曲线分析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体现了对科学思维中模型与建模 要素的考查。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 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一定时间内呈“S”型增长,C正确。 10.(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 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

    13、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体现了对科学思维中模型与 建模要素的考查。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 离,C项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 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可 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同时,松鼠的种群 密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该题干以文字形

    14、式呈现试题情境,准确获取信息关键词“某种”“分隔”“连接”是 解题关键。 11.(2017课标全国,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 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 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模型分析的形 式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与建模要素。为了合理地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 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

    15、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图中甲、乙、丙 点时的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2,丁点时超过K/2,D正确。 12.(2017课标全国,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 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考查科学探究中方案实施要素。用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而样方法只统计其数量即可,不需要对样方内的 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

    16、群密度时需要做到随机取样,因该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较少,在随机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使样方的数量足够多,以保证所测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 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数量或面积过小,可能导致所测数据误差较大,因此在种群的 个体数量较少时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 审题技巧审题技巧 抓住题中“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这一关键信息,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 度等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合理判断。 13.(2017江苏单科,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斗)争强而生长缓

    17、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及代谢等相关知识。在培养初期,酵母种群密度较 小,其种内斗争较弱,生长缓慢是其为适应环境而调整的结果,A错误;由于是在摇瓶中培养,其环境 资源条件有限,转速150 r/min时,种群增长曲线应呈“S”型,B正确;酵母计数应采用显微计数法,C 错误;酵母的呼吸场所只在胞内,D错误。 14.(2016课标全国,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 的是( ) A.计数甲地

    18、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 群密度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样方法的计算方法,属于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 素的考查。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 面积,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 蒲公英的

    19、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不 是种群密度,D错误。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统计种群密度的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和估算法。前者适用于个体数较少时,后者适用于 个体数较多时。估算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5.(2020浙江7月选考,26,7分)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 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若连续 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 调节 因素。 (2)在生物群落的

    20、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 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 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 。为什么? 。 (3)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 、 生物措施有 。 答案答案 (1)环境容纳量 外源性 (2)草本 未发生 因为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3)施用除 草剂 生物防治 解析解析 (1)种群密度即种群数量长期维持在相对稳定阶段,说明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维持在最大 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有气候、食物、捕食、寄生等,题述因素是连 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故属于外源性因素。(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草本层。 随着时间

    21、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称为演替。据题可知:杂草种类发生了变化, 但仍然是农田生态系统,处于草本植物阶段,即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生物群落未发生 演替。(3)采用化学药物如杀虫剂、除草剂等降低生物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降低杂草的种群 密度常用除草剂。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如释放信息素、释放天敌等降低生物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 治。 16.(2019课标全国,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 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

    22、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 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 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 答案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解析解析 本题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载体,考查考生基于所给的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演绎与推理、 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1)将某种 单细胞菌接种到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由

    23、于受到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 趋于稳定的菌种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为K/2=a/2时,种群增长最快。(2)环境容纳 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种群 的K值大小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若将该菌生存的液体培养基的量减少,其K值减小。若增加该 菌的接种量,其K值不变,但到达K值的时间减少。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K值的易错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 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24、。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 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 种群数量最大值;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最大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 破坏。 17.(2017课标全国,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 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 外,

    25、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 种间关系主要是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答案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 占的比例 解析解析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没有环境阻力,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2)要了解种 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综合考虑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药物灭鼠后,除了药物直接引起死亡率升高之外,还可能是某些因素引起迁出率增大,

    26、从而使种群 数量下降。(3)山鼠的天敌主要是以山鼠作为食物的动物,因此,天敌与山鼠之间主要是捕食关 系。(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主要有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天敌 自然界中某种生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生物,从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分析它们之间可以是捕 食关系或寄生关系,如猫是鼠的天敌、寄生蜂是某些作物害虫的天敌等。天敌是食物链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18.(2020浙江7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 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

    27、00个个体 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 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A 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题述昆虫种群存活曲线 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纵坐标表示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A正确;在收集数据时,需要至 少观察1 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随后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 为止,故B、C、D错误。 19.(2016浙江理综,5,6分)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 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答案 A 蝉的发育经过卵

    28、、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一般34年繁殖一代,在夏季部分蝉发育成熟 羽化后进入生殖期,夏末和秋初产卵后会在一周内死亡。所以蝉的生殖前期(卵和若虫阶段)特别 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等于0。据此判断A项符合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 20.(2015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 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答案答案 D 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故增长缓慢,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系中 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

    29、“S”型增长,不适用“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 样检测法,C错误;由图知,K值为121 00010=120 000个,D正确。 易混易错易混易错 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密闭培养体系中的酵母菌数量一定时间内呈“S”型增长。培 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用抽样检测法。 21.(2015课标全国,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 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 明:该鱼在3+

    30、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 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 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 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答案答案 (10分)(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3分) 111

    31、保持稳定(每空2分,共4分) (2)活动 能力(1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解析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其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关系、标志重捕法及适 用范围、能量流动的特点等。(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依据 题给的条件,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个,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个,老年个 体数为55+42+39+264=400个,故幼年、成年、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为稳定型, 未来一段时间内,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鱼类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 广的动物,因而要调

    32、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 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 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考点考点2 2 群落群落 1.(2020课标全国,6,6分)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 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

    33、统中的碳循环 答案答案 A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 多少称为丰富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土壤小动 物的代谢活动会产生排遗物,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都可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 2.(2020课标全国,6,6分)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 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 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

    34、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 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 A 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上首先形成的是在海水环境中生长的赤碱蓬等植物群落;随着三 角洲面积的增大,与海洋的距离增大,海水的影响变小,逐渐产生在淡水环境中生长的芦苇等植物 群落;随着三角洲面积的继续增加,生长在陆地环境中的草甸植物群落开始出现,A符合题意。 3.(2020山东,19,3分)(不定项选择)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 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 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

    35、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答案答案 AB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A错误;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 优势的过程体现了物种的“优势取代”,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在互花米草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 过程中,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会使幼龄植株数量逐渐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 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

    36、过程中,必须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否则可能会引发新 的外来物种入侵,D正确。 4.(2020江苏单科,10,2分)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答案 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需要每天定时取样进行计数,绘 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第一次计数在接种酵母菌后进行,A、C正确;从试管中吸取培养 液之前

    37、应将试管振荡几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B错误;酵母菌的繁殖需要充足的营 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D正确。 5.(2020江苏单科,15,2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答案 C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

    38、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五点取样法是随机取样法(样方法)的一种,是估测种群密度、物种数的方 法,不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B错误。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空间分布 上存在分层现象,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荷塘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受植物(食物或栖息 地)、动物(食物或天敌)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光照主要影响植物的分层现象,D错误。 6.(2019江苏单科,6,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

    39、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答案答案 A 本题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考生对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辨析,体现了对科学思维 中的批判性思维的考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 耕还林、退塘还湖等之后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个体之间 的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越激烈,越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争夺配偶(吸引异 性)争相开屏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种间关系,D错误。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辨别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

    40、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森 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等。 7.(2019浙江4月选考,6,2分)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 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 ) A.荒漠 B.苔原 C.草原 D.森林 答案答案 A 荒漠缺水,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A 正确。 8.(2018海南单科,22,2分)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

    41、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 发生(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答案答案 B 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 9.(2018浙江11月选考,2,2分)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 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C.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 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 答案答案 B 弃耕地中土壤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有种子等繁殖体,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 生演替,A、D正确;由题干中“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

    42、,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 恢复到森林”可知,该演替是人为因素引发的,C正确;弃耕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结构逐 渐复杂,B错误。 10.(2018浙江4月选考,4,2分)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答案答案 D 本题通过对影响群落结构因素的分析,体现了对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要素的考 查。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包括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与大气中的颗 粒物含量无关。 11.(2018江苏单科,13,2分)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

    43、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答案 D 本题以图形分析与判断的形式,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相关知识,体现了对科学思维中 的批判性思维、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等要素的考查。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 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 由阶段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相比,阶段 沙丘上的群落结构最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名师点

    44、睛名师点睛 本题以群落演替为背景,对群落演替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进行 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群落相关生物学核心概念的透彻理解。 12.(2017海南单科,18,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 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答案答案 D 由于间作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因此,新的种间关系和

    45、群落空间 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解释合理;农作物乙可抑制 害虫A,而害虫A不能抑制乙,所以乙和害虫A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故选D。 13.(2017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 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 杂的 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 木竞争时获得的 。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快氮 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

    46、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 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 方面积是 。 答案答案 (共12分)(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特点及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1)火烧迹地保留了原有的土壤 条件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相比,垂直结构更复杂,对光 的利用更充分。(2)题图显示,火烧15年后,随乔木物种数增多,草本、灌木物种数减少,最后趋于稳 定,主要原因是草本、灌木在与乔木竞争阳光过程中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针叶植

    47、物叶较阔叶植 物叶难分解,火烧后最好补栽阔叶植物,以加快氮磷循环。(4)草本、灌木均较乔木植株个体小,故 图示的三条曲线中,选取的各样方面积对应物种数最少的曲线表示的是乔木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变 化的规律。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物种数不再随样方面积变化而变化。故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 样方面积为S3。 14.(2017浙江4月选考,2,2分)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 的( )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 D.分层现象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A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冬候鸟秋天飞往 南方过冬,导致不同季节群落中物种组成出现差异,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A正确。 15.(2016浙江4月选考,6,2分)地球上具有最丰富生物基因库的是( ) A.水稻田 B.草原 C.荒漠 D.热带雨林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或群落中具有的生物种 类越多,该地具有的生物基因库就越丰富,其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地球上各群落中,热带雨 林的物种最多,生物基因库最丰富,自我调节能力最强,D正确。 16.(2016海南单科,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550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