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新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55065
  • 上传时间:2020-11-12
  • 格式:PPTX
  • 页数:117
  • 大小:1.4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新高 生物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22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保护 下载 _二轮专题突破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1 1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20浙江7月选考,11,2分)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答案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两个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从第 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能量在流 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即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会有一部分丢 失,

    2、一般来说, 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该营养 级的能量越少,A、D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称为生产者,主要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故 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或第一营养级),B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 有生物的总和,而非同种生物的总和,C错误。 2.(2019课标全国,6,6分)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 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 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 的形状

    3、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答案 A 本题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题目通过对 比不同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中演绎与推理要素的考查。夏季草原生态 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羊的数量远少于第一营养级牧草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金字塔形,而森林生 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远多于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故A 正确,B、C、D错误。 3.(2018海南单科,20,2分)某地在建设池塘时

    4、,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 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答案答案 D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 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需氧型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 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4.(2016课标全国,5,6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

    5、鹰迁入 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问题探讨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属于对科学思维中演绎与推理要 素的考查。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 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 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

    6、大多以热能 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 5.(2018课标全国,31,11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 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 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 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 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 食性动物

    7、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 能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答案 (1)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食物链较长无法满足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摄入 (2) 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解析解析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较长食物链无法满足较高营养

    8、级的 能量摄入,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所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 一般不超过5个。(2)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且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 直接捕食造成的。根据“恐惧生态学”知识可推测,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引入 顶级肉食性动物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森林中出现后, 会减轻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可能是因为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从而减少了野猪数量,也 可能是因为野猪因恐惧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而减少了对农作物的采食量。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解答第(2)小题时,应注意不是顶级肉食性动物直接捕食而造成甲的数

    9、量优势地位丧 失,要根据“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 6.(2016课标全国,31,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 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 答案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分)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分) (3)能量在沿食物 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0、解析解析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环境温度低,分解者的数量少 且分解能力弱,导致土壤有机物质分解量少,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因能量沿食物链流 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 评分细则评分细则 (1)只要答出关键词“物种数目”“生物种类”即可得2分。回答“个体”“种群” 等都不得分。 (2)只要答出关键词“低温、分解作用低”或“低温、分解(降解)酶的活性低”等皆可得3分。错 别字不得分。回答“冻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冻原生态系统的成分少”等都不得分。 (3)只要答出关键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即可得分。只答“单向流动”不得

    11、分。 7.(2017浙江11月选考,10,2分)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D 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 B错误;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组成,C错误;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这 种现象叫生物放大,D正确。 8.(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

    12、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营养级判断的知识。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 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 分解者,A、B、D错误。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 9.(2017浙江4月选考,29,6分)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以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 个营养

    13、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 ,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 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 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直接被水 蚤利用。该食物网中体型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 。 答案答案 (1)8 四、五、六 (2)减少 自我调节 (3)不能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鲶鱼比水蚤所 处营养级高,流向鲶鱼的能量少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题目较简单。(1)题图共8条食物链,绿鹭可以处于 第四、五、六营养级。(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划蝽将捕食更多的水蚤,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 减少

    14、。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主要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较 强。(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在营养级之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鲶鱼粪便中的能量不能 直接被水蚤利用。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少是由能量在营养级间的传递特点决定的,营养级越高,获 得的能量越少。 10.(2015课标全国,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 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

    15、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答案 (1)2.2头 km-2 2头 km-2(每空2分,共4分)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 植物数量的增加(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大于(1分) 解析解析 本题通过三问并列的命题方式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问题,考查考生针对生物学问题的 分析、判断、解释,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中演绎与推理要素的考查。本题

    16、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1)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550250=2.2(头 km-2)。当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即种群密度为500250=2(头 km-2)时,种群增 长速度最快。(2)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造成乙种动物被丙种动物捕食增多,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 而减少了乙种动物对甲种植物的捕食,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 特点,因此处于第二营养级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种动物同化的能 量。 11.(2015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

    17、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 值属于 (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 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费 者。 答案答案 (1)间接(1分)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每空2分,共8分) 解析解析 (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者 和大气中的CO2(无机环境),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 者。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根据单双箭

    18、头判断生产者和CO2是解题关键。 12.(2014课标,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 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 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 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的形式进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19、3.56 12.80 10.30 0.48 226.50 答案答案 (9分)(1)(3分) (2)捕食(1分) 消费者(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解析 (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两 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2)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 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

    20、 形式进行循环。 13.(2013课标,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 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还受该鼠种群的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 。 答案答案 (10分)(1)生产者(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出生率 死亡率(每空2分,共4分) (3)随机取样(2分)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每空1分,共2分)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

    2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结构以及 能量传递等知识。(1)草原上所有异养生物获得的能量最终均来源于草原上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2)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还受出生 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随机取样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遵 守的基本原则。(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14.(2013全国,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 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

    22、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 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 和 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 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答案答案 (1)浮游植物B(2分) 食物(1分) 氧气(或溶解氧)(1分) (2)浮游植物B(1分)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每空2分,共6分) 解析

    23、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相关知识。由题中信息可知,此三个优势种构成的食物链 为: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浮游植物B能进行光合作用,施肥能为浮游植物B提供光合 作用必需的矿质元素(无机盐),因而向池塘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浮游植物B的种群数量;鳙鱼 与池塘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野杂鱼为竞争关系,两者将争夺空间、食物、氧气等资源。(2)鳙鱼数 量减少,短时间内将引起浮游动物A数量增加和浮游植物B数量减少。(3)若池塘施肥过量,会导致 池塘内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造成池塘中溶解氧降低,一段时间后,三个优势种群中,因为缺氧而最先 死亡的是鳙鱼和浮游动物A。再过一段时间,浮游植物B也基本消失,大

    24、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动植 物的遗体,所以属于分解者。 15.(2011课标,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 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 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斗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 弱、不变)。 答案答

    25、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 (3)增加 (4)减弱 解析解析 (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人捕食狐且人和狐又捕食野兔,故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 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 (2)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绘出如图食物网: 。 (3)人登岛后的第5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斗 争强度增加。 (4)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到的是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随着患病个体不断被 淘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16.(2011全国,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

    26、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下 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 着 、 、 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 的含量如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 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 (g/kg鲜重) 0.003 7 0.003 7 0.035 0.035 0.34 答案答案 (1)竞争 捕食 寄生

    27、(每空2分,共6分) (2)(共5分) 解析解析 (1)因引入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说明引入物种与本地原有物种间可能存在着 竞争、捕食、寄生的关系。(2)甲、乙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丙、丁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且高于 甲、乙,戊种群重金属含量最高,说明甲、乙为第一营养级,丙、丁为第二营养级,而戊则为第三营 养级。 考点考点2 2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1.(2020课标全国,6,6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

    28、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答案答案 A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消费者通过捕食或寄生获 得上一营养级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再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C元素以CO2的形式被释放 到无机环境,所以消费者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CO2合成有机 物,此过程是C元素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的最主要途径,同时也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 者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有机物来源,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动植 物遗体、动物粪便中有机形式的碳分解成CO2回归无机环境,这是C元素从生物群落流回

    29、无机环 境的重要一环,C正确;综上分析可知,通过光合作用C元素以CO2的形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通过各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又以CO2的形式从生物群落流回无机环境,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 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D正确。 2.(2020江苏单科,24,3分)(多选)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 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 答案答案 BD 生态系统中

    30、的生产者主要包括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还包括少 数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故某些微生物可属于生产者,A错误。该生态工程设计实现了 物质的循环利用,上一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变成下一生产环节的原料,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 理,B正确。农作物和果树获取的能量来自太阳能,而非有机肥中的能量,有机肥中的有机物需要被 分解者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以及矿质元素可被植物利用,C错误。蚯蚓喜温、喜湿,故外界温度和 含水量等会影响蚯蚓的分解处理效率,D正确。 3.(2019北京理综,5,6分)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 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31、。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 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 生态影响是( )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 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 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答案答案 C 据表格数据可知,投放植物a和c,降低该自然水体中

    32、N、P的效果最佳。环保工作者拟利 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若投放植物a和b(均为浮水植物),由于a和b增多,群落的水平结构将 会改变,A错误;由于生物种类没变,因此该水体中食物链长度一般不变,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一般 也不变,B、D错误;若投放植物a和c,由于这两种植物处于不同水层,相互之间竞争较少,且两者均 能吸收较多N、P,因此,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C正确。 4.(2018课标全国,6,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

    33、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成分与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科学思维中 的归纳与概括要素。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趋光性昆虫属于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 信息,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以调查某种趋光 性昆虫的种群密度,也可以探究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D正确。 5.(2018海南单科,19,2分)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 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34、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答案答案 D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 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 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6.(2017浙江11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

    35、温动物 D.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级消费者的平均体重呈正相关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查了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动物摄入的能量减去粪 便中的能量等于同化的能量,A错误;生产者能把1%2%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能量在营养级间 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B错误;恒温动物维持体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 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C正确;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级消费者的平均体重没有直接 关系,D错误。 7.(2020课标全国,38,15分)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 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

    36、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 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 定性的含义是 。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 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 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 (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组分中的 。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 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 。 答案答案

    37、 (1)低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2)改 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分解者 (3)种植能吸收这些金 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解析解析 (1)在植树造林时,与混合种植方式相比,单一种植某种植物会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 单化,抵抗力稳定性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 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2)有机肥料在土壤中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CO2、H2O 和矿质元素等,这些物质都可被植物进一步利用合成有机物,同时CO2、H2O还会使土壤疏松,矿质 元素还可改善土壤

    38、的酸碱度。因此,施用有机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 壤养分的循环利用等优点。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这些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微生物属 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分解者。(3)污水净化过程中,种植一些能吸收水中铜、镉等金属元素的水生 植物,再从这些植物体内回收金属元素,就可实现污水中金属元素的回收利用。 8.(2020课标全国,31,9分)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 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2点即 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

    39、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 。 答案答案 (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 (3)竞争 解析解析 (1)当水体中N、P等元素增多发生富营养化时,蓝藻会大量繁殖,再加上缺乏与蓝藻竞争资 源和空间的生物,因此出现了湖泊水体中蓝藻种群密度极大的现象。(2)蓝藻(A)是该湖泊中的唯 一生产者,动物(B)是该湖泊中的唯一消费者,故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蓝藻固定太阳能开始, 输入蓝藻中的能量,一部分在蓝藻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蓝藻的生长、发 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蓝藻的有机物中;构成蓝藻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40、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 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动物B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 量,一部分在动物B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动物B体内的有机物中;储存 在动物B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会随着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3)动物B、C都以蓝藻为食,故B、 C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9.(2020山东,24,9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 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

    41、(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有机农业 无公害农业 15 19 17 1.06 1.23 1.10 1020 常规农业 有机农业 无公害农业 13 18 16 1.00 1.11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 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 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 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 ,依据是 。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

    42、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 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 。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 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 。 答案答案 (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统一整体 (2)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 逐渐积累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 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解析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捕食性线虫处于最高营养级,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

    43、向有呼吸作用消 耗、流向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而食细菌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 暂时未被利用及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可见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 向下一个营养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可见判断 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依据是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表 中信息可知,无论是010 cm还是1020 cm的深度,有机农业的生物组分最多,食物网最复杂,因此 其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3)在食物网中,由于富

    44、集作用,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因此 食物链上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镉的含量越高。(4)结合本题信息分析图可推断,长期施用有机肥 后腐生细菌会增多,它的增多会导致食细菌线虫增加,从而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 捕食性线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10.(2020浙江1月选考,26,7分)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群落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 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 ,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即群 落的 明显,这

    45、也是群落 结构的一种表现。 (2)在森林群落中,大气CO2的含量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与植物的 直 接相关。CO2可在大气圈和 的界面上进行交换而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 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通过 作用而重返大气。 (3)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 技术,发展立体 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答案 (1)食物网 季相 时间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水圈 分解者的降解 (3)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 解析解析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 组成

    46、了复杂的食物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群落的组成和 外貌随时间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为群落的时间结构,群落的外貌在不同季节大不相同称为群落 的季相,是群落时间结构的一种表现。(2)在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着大气 CO2的含量的变化。CO2可在大气圈和水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来保持相对平衡。 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被分解者降解为无机物而 重返大气的。(3)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 工程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发展立体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人教版教材中,群落结构只涉及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11.(2019课标全国,31,8分)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 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 。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 而破坏B种群的 ,导致 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答案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5506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