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主观题专练.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51395
  • 上传时间:2020-11-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2.4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主观题专练.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2021 年高 文言文 解题 技巧 断句 主观题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02020- -20212021 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主观题专练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主观题专练 一 方苞古文约选序例 六 王谠唐语林 二 李贽童心说 七 方苞举学案 三 朱熹诗集传序 八 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 四 颜氏家训 九 选自诗品 五 黄宗羲诗历题辞 十 袁宏道南齐书目录序 (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盖古文所以来远矣,六经、语、孟,其根源也。得其支流而义法最精者,莫 如 左 史 然 其 各 自 成 书 不 可 以 分 剟 其 次 公 羊 谷 梁 虽 有 篇 法 可 求 而 皆 通 记 数 百 年 之 言 与 事 学 者 必 览 其 全 而 后 可 取 其 精

    2、 焉 。惟两汉书疏及唐宋八大家之文,篇各一事,可择其尤,然后义法之精 可见。 (节选自方苞古文约选序例)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6 分) 莫 如 左 史 然 其 各 自 成 书 不 可 以 分 剟 其 次 公 羊 谷 梁 虽 有 篇 法 可 求 而 皆 通 记 数 百 年 之 言 与 事 学 者 必 览 其 全 而 后 可 取 其 精 焉 2.写出“六经”的具体篇名。(2 分)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 30 个字(2 分) 【附答案与译文】 1莫如左史/然其各自成书/不可以分剟/其次公羊谷梁国语/虽有篇法可求/而 皆通记数百年之言与事/学

    3、者必览其全而后可取其精焉。 2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3选择单篇学习义法的莫过两汉的书信奏章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参考译文: 古文的由来,很远久了,六经论语孟子是它的根源。能够成为它们的支流,而义法最精 的,没有一种比得上左传史记,然而它们各自成书,首尾完整,不可分割。其次公羊谷梁 传国语战国策,虽然都有各自的章法可以探求,但都是贯通地记述几百年的言论和事情,读书 人必须通读全书,然后才能获得他们的要义。只有两汉的书信奏章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每篇写一事,可 以选择其中最优秀的进行学习,然后它们义法的精微才可能得到。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

    4、文,无 人 不 文 无 一 样 创 制 体 格 文 字 而 非 文 者 诗 何 必 古 选 文 何 必 先 秦 降 而 为 六 朝 ,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 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 更说“六经”,更说语、盂乎? (选自李贽童心说) 1.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 处)(4 分) 无 人 不 文 无 一 样 创 制 体 格 文 字 而 非 文 者 诗 何 必 古 选 文 何 必 先 秦 降 而 为 六 朝 2. “选”即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诗文总集,又称 文选(

    5、限二字);而“传 奇”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 (限四字)(2分) 3.作者在这里提出了怎样的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 30 个字)(4 分) 【附答案与译文】 1、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 2、昭明 短篇小说。 3、发自童心就能成为至文,用不着言必称六经和论语孟子。 参考译文 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谓的闻见、道理就会失去立脚之地,那么,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体裁都可 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选,散文,何必非褥看重先秦.古诗演变成六朝诗敬,近 体格律,古文也发展为唐朝传奇,金代院本,元人杂剧,西厢记,水浒传,还有当今应科举的

    6、八股 文,凡是讲求圣人之道者都是古今杰出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厚古薄今。所以,我对那些发 自童心的文章体会最深,实在用不着言必称六经,言必称论语孟子。 (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 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 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郡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 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 (节选自朱熹诗集传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4 分) 自 郡 而 下

    7、 , 则 其 国 之 治 乱 不 同 人 之 贤 否 亦 异 其 所 感 而 发 者 有 邪 正 是 非 之 不 齐 而 所 谓 先 王 之 风 者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 、 三个部分是(2 分) 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周南召南的特点及形成原因。(4 分) 【附答案与译文】 1.自郡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 者 2.雅、颂 3.特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原因:两地人亲身受到文王的教化,养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怀有纯正的性情。 参考译文 凡诗中称作风的,大多是出自民间的歌谣,即所谓男女之间的对唱,是各人表达自己感情的作 品

    8、。只有周南、召南中的诗篇,由于这两地的人亲身受到文王的教化,养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 都怀有纯正的性情,因此通过言语表现出来,欢乐而不流于沉洒,悲哀而不至于伤身,所以唯独这两篇成 为国风中的正经。自郑风以下各篇,则因为各国的治乱不同,人的贤与不贤也不一样。人们感于 外物而表现出来也就有邪正是非的差别,所谓先王之风,在此发生了变化。 (四)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伎之易习而可 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

    9、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 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颜氏家训)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4 分) 世 人 不 问 愚 智 皆 欲 识 人 之 多 见 事 之 广 而 不 肯 读 书 是 犹 求 饱 而 懒 营 馔 欲 暖 而 惰 裁 衣 也 2.六经我国古代的六部经典著作,写出其书名。(3 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3 分) 【附答案与译文】 1、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可抓语 言多排偶的特点,先断开易断处,如“识人之多”与“见事之广”,“求饱而懒营馔”与“欲暖而惰裁衣”

    10、。 断开者几处其他地方就很容易了) 2、诗书礼易乐春秋 3、读书能学到一技之长,使自己获得帮助。 参考译文 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略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纯朴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 之长,得以帮助自己。技艺中最容易学习而值得崇尚的莫过于读书。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的还是智慧的, 都想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广的事,但是如果不肯读书学习的话,如同想吃的饱但是却懒得去做饭,想穿的 暖但却懒得去做衣服。喜欢读书的人,自从伏羲、神农以来,认识了宇宙之下的多少人,见识了宇宙之下的 多少事,看到了人类的成败与好恶,这些就不用说了,就连天地万物道理,鬼神之事也都能通晓。 (五)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11、问题。 明知久久学之,必无进益,故于风雅,意绪阔略,其间驴背篷底,茅店客位,酒解梦余,不容读书之 处。间括韵语以消永漏以破寂寥则时有会心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盖多读书则诗不期工而自工。若学诗以求 其工,则必不可得。读经史百家,则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共中。若只从大家之诗,章参句炼,而不通经史百 家,终于僻固而狭陋耳。 (黄宗羲诗历题辞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4 分) 间 括 韵 语 以 消 永 漏 以 破 寂 寥 则 时 有 会 心 然 后 知 诗 非 学 之 而 致 盖 多 读 书 则 诗 不 期 工 而 自 工 2.文中“故于风雅”的“风雅”在诗经里各指什么,

    12、简要说明。(4 分) 3.作者在文段里主要表达了怎样的观点?(2 分) 【附答案与译文】 1.间括韵语/以消永漏/以破寂寥/则时有会心/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盖多读书/则诗不期工而自工。 2.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3.学诗要求工必须多读书。 参考译文 明知长久学下去,必定没有长进,所以对于作诗一事,就心绪淡漠了。其中在驴背上船篷下,在小旅店 里,酒醒梦回,在不能读书的地方,有时搜括诗句,来消除长夜,破除寂寥,这时倒常有所领会。然后知 道诗不是光靠学就能行,大体讲要多读书,那作诗不求工而自然会工,假若想靠学来求工,那必定做不到。 读经史百家,虽然看不到

    13、一首诗而诗就在其中。如果只在大名家的诗里模拟章法锻炼字句,却不通经史百 家,终于免不了狭僻固陋的毛病。 (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骆宾王年方弱冠,时徐敬业据扬州而反宾王陷于贼庭其时书檄皆宾王之词也每与朝廷文字极数伪周天后 览之,至“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初微笑之。及见“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乃不悦 曰:“宰相因何失如此之人!”盖有遗才之恨。 (选自王谠唐语林)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4 分) 时 徐 敬 业 据 扬 州 而 反 宾 王 陷 于 贼 庭 其 时 书 檄 皆 宾 王 之 词 也 每 与 朝 廷 文 字 极 数 伪 周

    14、 天 后 览 之 2.“初唐四杰”除了骆宾王,其他三位是王勃、 、 。(限填人名)(2 分) 3.材料中“天后”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 8 个字)。(4 分) 【附答案与译文】 1. 时徐敬业据扬州而反/宾王陷于贼庭/其时书檄皆宾王之词也/每与朝廷文字/极数伪周/天后览之 2.杨炯 卢照邻(每空 1 分) 3. 大度、惜才。(答出一点得 2 分。) 参考译文 骆宾王刚刚 20 岁,正好这时候徐敬业在扬州造反,骆宾王沦落到反贼手里,那时候每每有战书檄文都 出自骆宾王之手。有一次给朝廷发檄文,极力数落伪周,武则天看着檄文,当看到“你这女人不愿意忍让 别人,利用自己象狐狸精的

    15、媚态偏偏能迷惑主子”,武则天刚开始只是对此微微一笑,当看到“那高宗坟 上的一抔黄土还没有干透(指唐高宗刚死不久),身长六尺的太子孤儿可以托付给谁?”武则天这才不高 兴地说:“宰相因为什么没有得到这样的一个人呢?”原来是为失去这样一个人才感到遗憾啊。 (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昔先王以道明民,范其耳目百体,以养所受之中,故精之可至于命,粗亦不失为寡过,又使人渐而致之,积 久而通。故 也 入 德 易 而 造 道 深 程 朱 之 学 所 祖 述 者 盖 此 也 自 阳 明 王 氏 出 天 下 聪 明 秀 杰 之 士 无 虑 皆 弃 程 朱 之 说 而 从 之 。盖苦其内之严且密,而乐王氏之

    16、疏也;苦其外之拘且详,而乐王氏之简也。 (节选自方苞举学案)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5 分) 故也入德易而造道深程朱之学所祖述者盖此也自阳明王氏出天下聪明秀杰之士无虑皆弃 程朱之说而从之。 2.“程朱之说”由北宋 、程颐兄弟创立,到南宋 集为大成。(2 分) 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程朱之说和王阳明学说的不同。(4 分) 【附答案与译文】 1. 故也入德易而造道深/程朱之学所祖述者/盖此也/自阳明王氏出/天下聪明秀杰之士/无虑皆弃程朱 之说而从之(有一处错误扣 1 分,扣足 4 分为止) 2. 程颢 朱熹 3. 程朱学说对人的内在修养要求太严太细,而王氏学说则较

    17、疏放;程朱学说对人的外在行动约束太紧 太多,而王氏学说则较简略。 参考译文 从前先王用道来教化百姓,使他们的耳目及身体所有行动都符合道的规范,以培养他们所接受的中庸 之道。因而能精通道的人可以达到知天命,粗通的人也不失为可以少犯错误,又使人逐渐地达到这一目的, 时间一长也就通了,所以从道德入手比较容易,而达到明道也比较深入。程朱的学说所遵循阐发的,大概 就是这个理论。自从王阳明崛起,天下那些聪明杰出的文士,大都抛弃程朱的学说而迫随王用明。大概是 苦于程朱学说对人的内在修养要求太严太细,而喜欢王氏学说的疏放,苦于程朱学说对人的外在行动的约 束太紧太多,而喜欢王氏学说的简略。 (八) 阅读下面的文

    18、段,回答问题。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 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尤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 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 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钦哉? (节选自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4 分) 累 数 千 言 不 能 休 别 立 帜 志 名 曰 汉 学 深 摈 有 宋 诸 子 义 理 之 说 以 为 不 足 复 存 其 为 文

    19、尤 芜 杂 寡 要 。 2.文中“姚先生”即 ,他和方苞、刘大櫆被称为 。(2 分) 3段末“其命也钦哉”的感叹是针对什么情况而发的?请作简要说明。(4 分) 【附答案与译文】 1.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尤芜杂寡要 2.姚鼐 桐城派 3、姚先生独排众议,倡导义理、考据、辞章之说,几十年一直孤立无人为助,而近代稍稍有人读他的 文,继承他的学说了。 参考译文 在乾隆中叶,全国饱学畸人,祟高鸿大博杂,繁引旁证,考核一字,堆积数千字还不算完,别立旗帜, 号称“汉学”,竭力排斥宋朝义理之学,认为没有存在理由。他们写文章尤其芜杂不得要领。姚先生独排

    20、众议,认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一定要以义理为本,然后文辞有所依附,考据有所指归,一 篇之内,唯有义理最需要注意。当时姚先生孤立无人为助,传播了五六十年,近代学人,才稍稍有人读其 文,继承其说。道理的废兴,也各有时限,这是命运吗? (九)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 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 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选自诗品)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6 分) 润 之 以 丹 采 使 味 之

    21、者 无 极 闻 之 者 动 心 是 诗 之 至 也 若 专 用 比 兴 患 在 意 深 意 深 则 词 踬 。 2、古人又言诗经有六义,即 、 、 、赋、比、兴。(2 分) 润 之 以 丹 采 使 味 之 者 无 极 闻 之 者 动 心 是 诗 之 至 也 若 专 用 比 兴 患 在 意 深 意 深 则 词 踬 。 3、对于赋、比、兴的使用,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摘录原文中的词句回答。(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附答案与译文】 1、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2、风、雅、颂 3、宏斯三义,酌而用之, 参考译文 所以说诗耿的表现手法

    22、有三种:第一种叫兴,第二种叫比,第三种叫赋。文章已尽而含义深远,就是兴; 借形象描写来寄托思想的,就是比;直接刻画事物,摹写它的情状的,就是赋。尽量采用这三种表现手法, 根据写作意图因地制宜采用三种手法,以风力为主干,以文采来润饰,使读者趣味无穷,使听众心动神摇, 是诗歌的最高境界。如果专门用比和兴两种手法,其弊端在于意思深奥难明,深奥难明往往文词艰涩。如 果一味采用赋体,其弊端在于意思直露浅显,直露浅显往往文字散漫,油滑浮泛,文章失去控制,这样就 显出芜杂枝蔓的毛病来了。 (十)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司马迁从五帝三王既殁数千载之后,秦火之余,因散绝残脱之经,以及传记百家之说区区掇拾以

    23、集著其 善恶之迹兴废之端又创己意以为本纪、世家、八书、列传之文,斯亦可谓奇矣。然而蔽害天下之圣法,是 非颠倒而采摭谬乱者,亦岂少哉!是岂可不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道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难 知之意,文不足以发难显之情者乎? (节选自袁宏道南齐书目录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4 分) 以 及 传 记 百 家 之 说 区 区 掇 拾 以 集 著 其 善 恶 之 迹 兴 废 之 端 , 又 创 己 意 以 为 本 纪 2.袁宏道是明朝“ 派”(文学流派)的代表人,提出过“ 说”(文学主张)。(2 分) 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司马迁的评价。(4 分)

    24、【附答案与译文】 1.以及传记百家之说/区区掇拾/以集著其善恶之迹/兴废之端/又创己意以为本纪 2 公安 性灵 3.才华出众,明识、思想、智慧、文章都有所不足。 参考译文 两汉以来作史书的人,就差远了,司马迁在五帝三王死了几千年之后,在秦朝焚书后的剩余文献中, 依据散佚残脱的经书,以及各类记载和诸子百家的学说,辛勤地采摘搜集,然后集中写出或好或坏的事迹, 或兴或衰的原因,又按照自己的意思作了创新,写成本纪、世家、八书、列传,这也可说是很奇特的了。 然而他掩盖伤害了天下圣人的法则,颠倒是非,而采摘错乱的地方,难道还少吗?这难道能不说是他的明 识不足以完全洞悉各种事物的道理,思想不足以完全适应天下所有人的运用,智慧不足以通晓难于了解的 意思,文章不足以表达难于表现的感情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主观题专练.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5139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