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文化常识题:职官沿革· 宗法礼俗.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51255
  • 上传时间:2020-11-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文化常识题:职官沿革· 宗法礼俗.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文化常识题:职官沿革· 宗法礼俗 2020 2021 年高 文言文 解题 技巧 文化 常识 职官 沿革 宗法 礼俗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文化常识题:职官沿革 宗法礼俗 职官沿革职官沿革 官职 设置 中央官职 地方官职 官名释义 爵号等 50 则 任免升降 任职授官 提升职务 调动 兼职 降级免职 宗法礼俗宗法礼俗 宗法常识 嫡子等 20 则 礼俗习俗 尊卑 忌讳 避讳 礼俗习俗称谓 (一)职官沿革 一官职设置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 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

    2、变为三省六部制。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 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 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 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 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十几个路,路中设若干司,分 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

    3、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二官名释义 1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 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2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 通称,简称“相”。 3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 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 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4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

    4、”之一。 5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6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 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7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 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 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8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为赵将拜为上

    5、卿。” 9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 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10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 称“宰执”。 11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 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12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13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

    6、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14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 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15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16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17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18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19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20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

    7、大夫、记载史事,兼管 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地位渐低。司马迁曾做过太史令。 21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 僚之长。 22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 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23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 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24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25参军:“参谋军务”

    8、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 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26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令。 27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 衔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28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29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30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 的属官。 31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

    9、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 此世称“藩镇”。 32经略使: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 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33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 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34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35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 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

    10、:“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 卫所的军事长官。 36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 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抚吴”,即担任吴地 的巡抚。 37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38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 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39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11、 40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41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 下曹从事。” 42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43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44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45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如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46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 策,门下省管审议,尚

    12、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 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 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 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 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 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任免升降 1任职授官 (1)任:担当,担任。 恬任 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

    13、人名)(史记蒙恬列传) (2)授:授官,任命。 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 (3)除:任命,授职。 除 臣洗马。(陈情表) (4)拜:授给官职。 拜 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5)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赵相征 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史记吕太后本纪) (6)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 公府不就。(张衡传) (7)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荀)彧荐 嘉。(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8)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 孝廉不行。(张衡传) 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胶

    14、鬲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孟子告 子下) (9)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任用予以官职。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 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战国策秦策二) (10)提:提拔。 然(魏收)提 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行)(北史魏 收传) (11)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作冀州,甄拔 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1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 也。(孔丛子答问) (13)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 皇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14)赐:赏赐有

    15、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 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15)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 侍郎。(谭嗣同传) 2提升职务 (1)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擢 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汉书赵充国传)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陈情表) (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 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3)超擢、超迁:越级破格提升。 皇上超擢 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谭嗣同传) (孝)文帝说之,超迁 ,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 3调动职务 (1)转、移、调、徙

    16、:一般的调动,调迁。 调 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徙 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史记淮阴侯列传) 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千六百一十三人补转 官资有差。(宋史理宗纪) (2)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数年,迁 朔方刺史。(汉书翟方进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张衡传) (3)出:指出京受任。 永和初,出 为河间相。(张衡传) (4)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 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之传) 4兼职 (1)领:本职之外兼较低职。 又领 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 (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 新蔡太守

    17、。(服终,服丧结束)(宋书范晔传) (2)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羊舌鲋摄 司马。(羊舌鲋,人名)(左传昭公十三年) (3)权:临时代职。 以京官权 知,三年一易。(权知,代理主管)(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4)假:暂时代理。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 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5)行:代理官职。 太祖行 备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 兵部尚书。(欧阳修泷冈阡表) (6)署:代理,暂任。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 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7)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 军。(史记陈丞相世家)

    18、5降级免职 (1)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窦太后大怒,乃罢 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免 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公将黜 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 理乱不知,黜 陟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 其官。(书博鸡者事) (2)放:驱逐,流放。 齐放 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 (3)贬、谪:因过失而降级。 贬 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滕子京谪 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4)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 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 爵。(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上搜才表) (5)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心犹恨之,遂左迁 毓

    19、。(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6)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7)致仕:退休。 (二)宗法礼俗 一、宗法常识 宗法,指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 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 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1嫡子 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从周代起, 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2宗子 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 特别多的遗产,应受

    20、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3庶子 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宗法 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4众子 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 5伯仲叔季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伯”是 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如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 伯 奋、仲 堪、叔 献、季 仲、伯 虎、仲 熊、叔 豹、季 狸。”次序依伯、仲、叔、季并循环使用。兄弟姊妹中 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

    21、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另外,因 “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如陆游书愤:“出师 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间!” 6亲戚 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 “亲”。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 也。”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 (qu)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 频率极低。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 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

    22、亲。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六亲 泛指亲属。但具体说法不一:按左传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按 周易说,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说,指父母、兄弟、妻子;等等。 8三党 指父党、母党、妻党,亦即父族、母族、妻族。 9三纲 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意思是臣要 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 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 10五常 (1)即“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 君臣有义

    23、、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五 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故又叫“大伦”。如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 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2)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3)指仁、义、礼、智、信。 11三从四德 “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封建伦理道德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 12五教 是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 13七出 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包括不顺父母,无子

    24、,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 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遗弃。又叫“七去”“七弃”,是为维护夫权而制定的迫害妇女的礼教。 14考妣 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如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 妻;死曰考 ,曰妣 ,曰嫔。”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先妣 尝一至。” 15昭穆 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 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后由宗庙的次序,又推广到坟地葬位和祭祀 时的排列顺序,后又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16丧服 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包括“斩衰” “齐衰”“

    25、大功”“小功”“缌麻”。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反映了血统亲疏的等级。习惯 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17期功 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如: 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陈情表) 18七庙 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 庙”为王朝的代称。如:一夫作难而七庙 隳。(过秦论) 19太庙 天子的祖庙。如: 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二、礼俗习俗二、礼俗习俗 1尊卑 (1)室内座位尊卑。 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如鸿门宴:“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 也

    26、;沛公北向坐 。” (2)车座的尊 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 (3)官位的尊卑 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4)住地称谓 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贬官称“左迁” 2忌讳 (1)古人讳言“钱”字 “古人以钱 之名不雅驯,缙绅先生难道之,故易其名曰赋,曰禄,曰饷,天子千里外曰采。”常见的 说法是“孔方兄”。再如,把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 (2)古人讳言大小便 常见的说法有“更衣”“出恭”“解手”等。如赤壁之战:“权起更衣 ,肃追于宇下。” (3)古人讳言“死” 礼记曲礼下载:“

    27、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曰死 。”宗教教 义中也讳言死,如:西归、仙游、升天、坐化、圆寂、涅槃、就木、入土、谢世、作古等。现代汉语中如 逝世、长眠、遇难、捐躯、殉国、夭折等。 3避讳 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 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二是家讳。 (1)国讳 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例如,吕氏春秋中称“楚”为“荆”, 是因为“庄襄王名子楚,讳之故言荆 也”。治平篇中“自此而元 焉”,因避康熙玄烨讳,改“玄”为 “元”。 (2)家讳 亦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

    28、的父名、祖名。例如,司马迁祖父名僖,所以史记中 “僖”字皆作“釐”。信陵君窃符救赵:“昭王薨,安釐 王即位。” (3)避讳的方法 改字法 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他字来代替 空字法 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 缺笔法 即对所避之字少写一两笔 改音法 就是读书时遇到讳字,就改变声调或读别的字音 4礼俗习俗称谓 (1)五礼 五种礼的合称。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 礼,丧葬的事为凶礼。 (2)六礼 有两种解释: 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 指婚姻成立的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冠礼 古代男子成

    29、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古代未成年的男子束发,不戴冠;20 岁行过加冠礼后则标 志着进入成年了。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未冠”等说法。如送东阳马生 序:“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祭妹文:“予弱冠 (初加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粤行。” (4)笄(j)礼 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即簪子)的礼仪。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在 15 岁时, 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后来女孩子到了成年又称“及笄”“笄年”。 (5)社稷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如陈 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 ,功宜为王。”五人墓碑

    30、记:“故 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也。” (6)牺牲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作“牺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 体全叫“牲”。古代又有“三牲”之说,指祭祀用的牛、羊、猪。后来也以鸡、鱼、猪为“三牲”。如曹 刿论战:“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太牢 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用一头。 (8)少牢 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如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 (9)死 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下:“天子死 曰崩,诸侯死 曰薨, 大夫死 曰卒,士死 曰不禄,庶人曰死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文化常识题:职官沿革· 宗法礼俗.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512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