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过关训练).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过关训练).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过关训练 2021 年高 学期 语文 第三 单元 诗歌 鉴赏 知识 梳理 过关 训练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12021 年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一、知识点一、知识点 1 1:用典故:用典故 课文基点:课文基点: 1、 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惟君故,沉吟至今”先引子衿 ,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 鹿鸣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引用诗经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嗣,继续。音,声问。嗣音,继续相问,即“保持联 系”之意。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 能和我保持联系? 2、 短歌行周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周公吐哺
2、”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 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谢公 “谢公宿处今尚在身登青云梯。 ”中诗人为何提到“谢公”的原因: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 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 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 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抛砖引玉抛砖引玉: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
3、故事。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 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如辛弃疾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孙权、 刘裕、 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 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 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 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
4、几乎句句用典, 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 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诗歌中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1) 、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 独特见解。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 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2)抒情
5、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表达对积极乐 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 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 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
6、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知识点知识点 2 2:写景的方法:写景的方法 课文基点:课文基点: 1、 感官写景和动静结合 归去来兮辞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 巷中,鸡鸣桑树颠。 如: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视觉-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 、 (炊)烟-静景 听觉-所闻:狗吠、鸡鸣-动景 2、 衬托: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 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
7、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 实,不仅给天姥 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以动衬静:用狗吠、鸡鸣的动景来衬托静景。 3、白描的写法: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 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 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抛砖引玉:抛砖引玉: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 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
8、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 方式有: 【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 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 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 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 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 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
9、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 “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 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手 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 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
10、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 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 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 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 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 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
11、,用“莲动”衬托水幽, 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 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 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 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 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
12、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 “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 “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 抽象与具体, 想象回忆与现实。 如“愁” 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 实的, 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 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 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 实景
13、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 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 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 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 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 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点与面
14、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 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 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 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 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
15、而立的 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六】、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 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 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 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
16、春光的美感。 【七】、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 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 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 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 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 f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它
17、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知识点知识点 3 3:运用:运用修辞的手法(本单元几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的手法(本单元几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基点:课文基点: 短歌行短歌行 1、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明月”比喻贤才。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 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3、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 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
18、其众。 ”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 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高而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深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羁鸟” “池鱼”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意思是笼子中的鸟儿依恋往日的山林,池塘中的鱼儿思念着以前的深渊。 其中,羁鸟是笼中之鸟,池鱼指的是池塘之鱼。这句诗出自东晋著名作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的描写,借喻自己怀恋旧居的情怀。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 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是比喻手法,
19、比喻官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 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 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 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千堆雪”指的是波涛。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 “穿”写出山崖高耸入 云的动势; “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
20、大,展示了一幅阔 大的雪浪图。 抛砖引玉:抛砖引玉: 一、比喻的定义: 借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本质不同的彼事物来描绘说明此事物,以达到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的一 种修辞方式,也是常说的打比方,或叫譬喻。 “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是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 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钱钟书围城) 本体:鱼、肉是具体事物;喻体是海军陆战队、潜水艇士兵也是具体事物; 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 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地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
21、的线索。(钱钟 书围城) 本体:叶子 喻体:裙 比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爸爸。 不是比喻句。 他和他爸爸属于同类本质的事物。 2、甲和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他的精神,现在只在这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 解析:“包”和“十世单传的婴儿”的作用相似。 二、我们学过的有比喻的诗句: 1、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北朝民歌敕勒川: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4、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答
22、题步骤: 1、指出诗歌采用哪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其运用; 3、产生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示例:李白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 诗的第五六句除了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1、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 2、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 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屏风之中; 3、写出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象,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的感觉。 2021 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23、诗歌鉴赏(过关训练) 一、(黑龙江省大庆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本小题共 2 小题, 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注释)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 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 论语季氏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
24、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 “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答案】C 【解析】 C 项,“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错误。“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 结合注释内容“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分析,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的好坏。 故选 C。) 1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6 分) 【答案】慷慨大方。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射艺高超。李少府投壶之时, 大家都凝神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