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过关训练).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50567
  • 上传时间:2020-11-1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61.6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过关训练).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过关训练 2021 年高 学期 语文 第三 单元 诗歌 鉴赏 知识 梳理 过关 训练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12021 年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一、知识点一、知识点 1 1:用典故:用典故 课文基点:课文基点: 1、 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惟君故,沉吟至今”先引子衿 ,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 鹿鸣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引用诗经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嗣,继续。音,声问。嗣音,继续相问,即“保持联 系”之意。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 能和我保持联系? 2、 短歌行周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周公吐哺

    2、”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 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谢公 “谢公宿处今尚在身登青云梯。 ”中诗人为何提到“谢公”的原因: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 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 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 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抛砖引玉抛砖引玉: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

    3、故事。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 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如辛弃疾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孙权、 刘裕、 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 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 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 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

    4、几乎句句用典, 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 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诗歌中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1) 、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 独特见解。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 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2)抒情

    5、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表达对积极乐 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 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 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

    6、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知识点知识点 2 2:写景的方法:写景的方法 课文基点:课文基点: 1、 感官写景和动静结合 归去来兮辞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 巷中,鸡鸣桑树颠。 如: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视觉-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 、 (炊)烟-静景 听觉-所闻:狗吠、鸡鸣-动景 2、 衬托: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 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

    7、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 实,不仅给天姥 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以动衬静:用狗吠、鸡鸣的动景来衬托静景。 3、白描的写法: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 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 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抛砖引玉:抛砖引玉: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 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

    8、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 方式有: 【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 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 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 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 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 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

    9、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 “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 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手 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 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

    10、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 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 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 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 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 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

    11、,用“莲动”衬托水幽, 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 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 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 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 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

    12、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 “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 “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 抽象与具体, 想象回忆与现实。 如“愁” 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 实的, 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 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 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 实景

    13、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 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 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 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 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 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点与面

    14、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 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 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 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 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

    15、而立的 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六】、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 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 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 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

    16、春光的美感。 【七】、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 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 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 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 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 f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它

    17、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知识点知识点 3 3:运用:运用修辞的手法(本单元几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的手法(本单元几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基点:课文基点: 短歌行短歌行 1、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明月”比喻贤才。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 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3、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 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

    18、其众。 ”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 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高而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深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羁鸟” “池鱼”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意思是笼子中的鸟儿依恋往日的山林,池塘中的鱼儿思念着以前的深渊。 其中,羁鸟是笼中之鸟,池鱼指的是池塘之鱼。这句诗出自东晋著名作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的描写,借喻自己怀恋旧居的情怀。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 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是比喻手法,

    19、比喻官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 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 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 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千堆雪”指的是波涛。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 “穿”写出山崖高耸入 云的动势; “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

    20、大,展示了一幅阔 大的雪浪图。 抛砖引玉:抛砖引玉: 一、比喻的定义: 借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本质不同的彼事物来描绘说明此事物,以达到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的一 种修辞方式,也是常说的打比方,或叫譬喻。 “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是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 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钱钟书围城) 本体:鱼、肉是具体事物;喻体是海军陆战队、潜水艇士兵也是具体事物; 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 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地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

    21、的线索。(钱钟 书围城) 本体:叶子 喻体:裙 比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爸爸。 不是比喻句。 他和他爸爸属于同类本质的事物。 2、甲和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他的精神,现在只在这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 解析:“包”和“十世单传的婴儿”的作用相似。 二、我们学过的有比喻的诗句: 1、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北朝民歌敕勒川: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4、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答

    22、题步骤: 1、指出诗歌采用哪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其运用; 3、产生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示例:李白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 诗的第五六句除了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1、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 2、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 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屏风之中; 3、写出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象,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的感觉。 2021 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23、诗歌鉴赏(过关训练) 一、(黑龙江省大庆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本小题共 2 小题, 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注释)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 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 论语季氏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

    24、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 “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答案】C 【解析】 C 项,“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错误。“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 结合注释内容“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分析,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的好坏。 故选 C。) 1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6 分) 【答案】慷慨大方。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射艺高超。李少府投壶之时, 大家都凝神观

    25、赏,大厅内一片寂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潇洒不羁。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 少府与宾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 【解析】这是一道鉴赏人物形象的试题,答题的思路是先总后分,先概括后解释。比方说:慷慨大方。是 从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的角度来说的,我们要具体地分析诗句,诗歌中塑造人 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间接描写有其他人物的衬托和对比,以及环境 的衬托等。 二、 (二、 (甘肃省兰州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共)古代诗歌阅读(共 9 9 分)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 1415 题。 饮酒(

    26、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 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14下面对诗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前四句,写青松生在东园,平日里被深草掩没了形姿,一旦严霜降临,百草凋零,它挺拔的英姿常 青的秀色便卓然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之中。 B五、六两句表明,一株株的青松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往往会不知不觉中为此等景观感到诧异惊奇。 C诗人有时手提酒壶流连于青松之下,有时从远处瞻望青松之姿,表达出对这位卓然不群的“高士朋 友”无比的敬仰爱慕之情。 D结尾两句看似突兀,实则最有深意: 人的生命

    27、有限, 弥足珍贵,更不必把自己束缚在仕途尘网之中, 应如青松一样,保持独立自由的高洁品格。 【答案】B 【解析】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意思是“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 称奇”和 B 项的意思不同。 15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形象特点。(6 分) 【答案】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 ,且被众草淹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 ;在 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比那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的 关注。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事物形象的试题,结合诗文内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 3 分。 三、 (辽宁沈阳市六校联合 201

    28、9-2020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 8 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世说新语. 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 四字而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中“绿”运用借代的手法,表现了

    29、诗人困居长安生活时的窘迫。 C. “炉存火似红”中的“似”字以虚写实,作者面对微弱的炉火想象出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 人形象。 【答案】(3 分)D 【解析】“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16.杜臆中“乱云”一联,写雪景甚肖,而自愁肠出之,便觉凄然。请简要赏析这一联(5 分) 【答案】(5 分) 描绘了一幅急雪回旋的薄暮景象。黄昏时分乱云低压,急急下落的雪花在风中回旋。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内心的悲凉。 【解析】借景抒情的诗歌,这里用到了描

    30、写景物的方法,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对第一点给 2 分,答对第二点给 1 分,答对第三点给 2 分。) 四、 (江苏省扬州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7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 学刘公干 体五首其三 南北朝 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注释:刘公干: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齐名。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出身贫贱,做过参军等官职。 龙山,即逴龙山,古代传说中北方的一座冰山。瑶台,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 15.下列对这首

    31、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开头两联写远在北方的雪被胡地寒风吹越龙山落到帝都,在瑶台聚集,在殿前飞舞,动静结合,笔意朴 实。 B.在艳阳天里,桃李争妍斗胜,白雪没有容身之所。这里作者把“艳阳”和“桃李”作为白雪的对立面来 写。 C.诗的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层次井然,转折分明,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D.全诗结构简括而严谨,没有铺排,十分凝练,虽是模仿前人,但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发展。 【答案】C 【解析】 “直抒胸臆”错,诗人是以雪自喻,借雪抒情。 ) 16.这首诗以雪自喻,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遇和政治理想,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 分) 【答案】诗人写雪虽皎洁却来

    32、自遥远的荒漠(1 分) ,写出了自己高尚纯洁却出身微贱(1 分) ;诗人以 “艳阳”和“桃李”与雪对比(1 分) ,表达了诗人不媚权贵的思想。 (1 分) 【解析】 这是借物抒情的诗歌, “雪” 是一种情感的象征, 是对自己自己高尚纯洁却出身微贱的身份的象征, 表达了洁身自好,不谄媚权贵的思想品质。 五、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这 首诗,完成 2425 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 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

    33、独自殿 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初期。梅子:果梅树结的果,成熟于夏季。 殿:殿后。 2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首联第一句紧扣诗题“雨晴” ,第二句中的“满”字传神地写出了雨后蛙声传布之广。 B.颔联中“真一梦”写出了海棠花踪迹难觅,短暂易逝,其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 C.第四句交代梅子已经成熟, “新”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D.颈联用语精微蕴藉, “闲挑菜” 、 “不见人”等内容,含蓄地传递出作者此时的心绪。 【答案】C 【解析】“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错,没有“乐观旷达”。从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初 期

    34、。 25.诗歌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 答: 【答案】拟人(1 分),“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1 分),表达了诗人 对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春光的感激与赞美(1 分);对比(1 分),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对比(1 分), 突出了作者的惜春、伤春之情及自己仕途不顺的伤感之情(1 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细节描写。“闲 挑菜”这一细节描写,传递出了作者内心的百无聊赖。融情于景。大雨过后,浮萍聚合在一起,池塘中 蛙声阵阵。海棠花已没了踪迹,只剩芍药独自绽放。作者通过这一冷寂寥落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失意伤感 比喻。作者将海棠花期的短暂比作一场幻梦,以此

    35、寄予了人生如梦般短暂、虚幻的感慨。 【解析】考查了写景的方法和抒情的方法,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芍药的善解人意,用木芍药与上文 的海棠对比,特别是比喻手法的使用。作者将海棠花期的短暂比作一场幻梦,以此寄予了人生如梦般短暂、 虚幻的感慨。 六、 (天津市滨海新区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移居(其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 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 ,力耕不吾欺。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北宋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

    36、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移居二首是陶渊明从隐居上京的旧宅,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后不 久所作。此诗为这组诗中的第二首。将:岂。纪:经营 (1)下列对移居一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秋”两句写诗人新迁南村,常登高赋诗。士大夫常有的雅兴,此时又增添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B“过门”两句写诗人与邻人,常互相亲切地招呼,相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便一起斟酌品尝。 C诗人与邻人平时各自忙于农务。农闲时会彼此想念,即使很晚也会聚在一起倾诉对艰苦劳作的厌倦。 D诗人在结尾处,强调了

    37、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感悟到的人生真谛,这使全诗的意蕴更加丰富。 (2)请结合移居全诗,说明诗人在劳动之余感受到了哪些乐趣。 (3)同样涉及田间劳作的话题,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则书写了另一幅场景。请简要分析苏诗颔 联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1)【答案】C 【解析】 “即使很晚也会聚在一起倾诉对艰苦劳作的厌倦” 分析有误, 两句诗反映了诗人与邻人的相聚, 在时间上不受俗态的拘束,相见之后,便谈笑风生。 (2)【答案】登高赋诗之乐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自然交谈之乐(闲聚之乐) 【解析】登高赋诗之乐是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在美好的日子里分、登高赋诗,“佳日” 可以看出是个美好的日子。与邻人过从

    38、招饮之乐是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 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邻居间相互打招呼去喝酒务农的时候有个自回到家里,闲下来的时候 就相互惦记,在一起谈笑没有满足的时候。自然交谈之乐(闲聚之乐)是从“此理将 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 ,力耕不吾欺。” (3)【答案】诗人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是天气好坏的对比,连绵阴雨时人 们的沮丧与雨过天晴时欢欣也形成对比,表现了麦收时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解析】考查的是写作手法,从天气变化来表现出收获的喜悦之情。 七、(2020 年重庆市七区高一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39、分) 游少林寺 沈佳期 长歌游宝地,展倚对珠林。 雁塔霜风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注】龙池:又名九龙潭,是少林寺的名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该诗属于记游写景类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佛门圣地少林寺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B“宝地”“珠林”写出了少林寺的优美环境,“长歌”充分表现了诗人游览寺院的愉快心情。 C颔联描绘眼前动态实景,写雁塔、龙池在寒风、霜雪中,更显古朴、苍凉。 D尾联的蝉声相送,与开篇的长歌来游前后相应,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 【答案】C 【解析】“动态实景” 错,应为静态。由 珠林”“秋阴”“山蝉”可知,

    40、“寒风.霜雪”也不准确。 15.清代何焯说:“五、六(句)不但字法之妙,能使风霜一联精神又倍。”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6 分) 【答案】炼字方面,“澄”本义为水清澈不流动,这里用作动词,指清新的空气笼罩整个寺院,使景物充 满生机;“下”字形象地写出了寺院的高檐碧殿饱蘸秋阴的情状,传神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颔联写具体景点“雁塔”“龙池”,着眼于其历史的悠久;此两句写景由“点”过渡到“面”,着眼于对 眼前整个寺庙风光的描绘,风光更为绮丽、迷人,整个少林寺景观浑然一体,从而使“雁塔”“龙池”也 倍增光彩。 【解析】这是炼字和写景方法的考查。“澄”是指“清澈”,在这里用作动词,变得清澈,指清新的空气,

    41、 使景物充满生机;“下”字形象地写出了寺院的高檐碧殿饱蘸秋阴的情状,传神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八、(2020 北京平谷高一(下)期末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寓居吴兴 曾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 ,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 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释: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 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荆州,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慨叹

    42、自己只能徒作楚囚,为国家沦丧而伤心,“真成”“遂无”流露出极大的哀愁与无 奈。 B. 颔联写“飞鹊”“拙鸠”,由对国事的伤感转而写自己的处境,在格调上与前句完全不同。 C. 尾联写诗人漂泊落魄,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枝可栖”,由此徘徊低迷,心怀郁郁之感。 D. 全篇以家国之慨起,以身世之叹收,起得突,收得自然,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答案】 B 项 【解析】“在格调上与前句完全不同”说法错误,诗用了两个比喻,一说自己像盘旋绕枝的乌鹊, 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示惆怅与不平。一说自己像不会筑巢的鸟儿,自叹无能,在格调上 与前句是保持一致的。 15. 下列诗句与“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

    43、似拙鸠”情感基调相似一项是( ) A.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B.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唐刘禹锡秋词) C.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宋苏轼定风波) D.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答案】 D 【解析】A 项,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 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 官城”,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情感基调是喜悦的,与题干不同,所以 A 错误; B 项,诗意为登上高楼,四望

    44、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 赞颂了秋天的美好,歌颂其情操清白,基调是昂扬的,与题干不同,所以 B 错误; C 项,诗意为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表达的是诗人旷达超逸的 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情感基调是旷达豪放的,与题干不同,所以 C 错误。 16. 颈联“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为人称道,试进行赏析。 【答案】1、修辞上,运用了双关,“秋风秋雨”既可以是路途中凄冷萧瑟的自然环境,同样也可比 喻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 2、结构上,承接首联无计克服神州,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进一步抒写忧国之情。3、语言上, 看似格调

    45、轻快,却情深意长,在流动婉转中包含沉重的感伤。 【解析】赏析语言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修辞、结构、语言特色等角度考虑。 九、(2020 北京朝阳高一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小题。 赠田叟 李商隐 荷蓧 1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畲 2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 3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直诚感激,在野无贤 4心自惊。 注释:1荷蓧:语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孔子认为荷蓧丈人是隐者。 2烧畲:烧荒耕种。3鸥鸟忘机:指像鸥鸟一般,每日与水沙云天相伴,完全忘掉机心。4在野 无贤:语出尚书“野无遗贤”。天宝六年.唐玄宗诏令选拔天下人才,宰相李林

    46、甫担心殿试时有 人指责他失职,以“野无遗贤”为借口,导致无人中选。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田叟年岁已高,仍热情好客,与初次相遇的诗人携手绕着村子游玩。 B. 颔联烧荒的火光映天,暮色中伐木声在深谷回荡,突显出农村的荒凉破败。 C. 颈联田叟与人相处融洽,亲友官场得志便形同陌路,对比鲜明,令人慨叹。 D. 尾联诗人流露出对眼前现实深切而复杂的情感。全诗语言精当,堪称佳作。 【答案】B, 【解析】“突显出农村的荒凉破败”错误,“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颔联写所见所 闻,皆为田园生活之景,无荒凉破败。 15. 本诗善用典故,表情达意。下列诗句中,

    47、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B.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C 【解析】(A 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典故,由于诸葛一生始终抱着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所以他曾经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然而,事情不幸的是, 当他在后汉建兴十二年(公元 234 年),最后一次出师,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和司马懿相拒于渭 水时,竟然病逝军中。B 项,“商女不知亡国恨,

    48、隔江犹唱后庭花”,陈后主的典故,后庭花 是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 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D 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 王”,项羽典故,项羽,名籍,字羽,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 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 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 16.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田叟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案】田叟年岁已高,热情好客;纯朴淳厚、了无心机。田叟使诗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禅意,表 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污浊的憎恶。 【解析】诗歌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田叟”是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借用田叟的 表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十、 (郑州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过关训练).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505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