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聊城市 2018 年中 历史 试题 解析 下载 _历年真题_中考专区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市 20182018 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 说明: 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 6 页。选择题 50 分,非选择题 50 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 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2、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 1. 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结合课本所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北 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居住着半地穴房子,种植的粮食作物 是粟, 并且开始种植蔬菜, 体现了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 C 项符合题意; 元煤人遗址发现于云南元谋县, 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云南在南方。B 项不合题意;北京人遗址发现于北京 西南周口店
3、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 7020 万年,过着群居生活,靠打猎和采摘生活,还没有农耕。B 项 不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七干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 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不属于黄河流域北方,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BD 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择 C。 点睛:“北方”“原始农耕文化”是解题的关键。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南方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的农作物是水稻;北方农耕的代表是生活在黄河 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 稻和粟的国家
4、。 2. 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 A. 治理了黄河水患 B. 编著了道德经 C. 修建了都江堰 D. 开凿了大运河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提示信息“创开天府古神仙”,结合课本所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 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 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C 项符合题意。远古时代尧舜禹都治理过黄河,A 项不合题意;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著的道德经阐述了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转化。B 项不合题意;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凿了大运
5、河。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B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C。 3. 下边为汉朝一官职的印文。该官职的主要职能是 A. 负责军政 B. 监察官吏 C. 管理赋税 D. 掌管礼仪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朝一官职”“官印司隶校尉”,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刘彻大力加强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的职责是监察京畿地区的官吏,京畿地区是政府所在地,所以包括三公,封 侯,外戚等在内的所有中央各级官吏,监管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B 项符合题意;汉朝实行 三公旧情制。太尉负责全国军政,A 项不合题意;大司农管理赋税,C 项不合题意;奉常掌国之礼仪,D 项 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6、 A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B。 4.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 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 刘备 B. 孙权 C. 诸葛亮 D. 曹操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北平袁绍,南拒孙刘”,结合课本所学,公元 200 年曹操和袁绍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国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 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 年曹操挥师南下,攻打南方的刘邦和孙权。D 项符合题意。由“南拒孙刘”,可知 AB 两项不合题意;诸葛亮曾经辅佐刘备。C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B
7、C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D。 5.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 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 重视汉族文化 B. 注重学以致用 C. 锐意改革旧俗 D. 潜心文学创作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 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五经是中国 的经典著作,魏孝文帝在北魏广泛传播,不该一字。故反映的是孝文帝重视汉族文化,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
8、意。由此可知 B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A。 6. 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A. 金榜题名 B. 连中三元 C. 名落孙山 D. 卧薪尝胆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题干关键词“与古代科举制无关”,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末年江南 的吴国和越过进行争霸战争。武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勾践立志雪耻,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最终灭掉了吴国。隋朝创立科举制。D 项符合题意;唐朝设立进士科,考中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科举考中的被称为金榜题名。A 项不合题意;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 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
9、一名,称“连中三元”。B 项不合题意;名落孙山源于 科举考试的失败,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C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BC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D。 7.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 ,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 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 等级森严 B. 商业繁荣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致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 途。即读书的行为高于一切。反映了宋朝重文,重读书;“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好男儿不 当兵,好铁不做针。反
10、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D 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 ABC 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择 D。 点睛:材料“宋朝”是时间提示,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 是解题的关键,说明宋朝比较重视读书,不做军人,结合所学,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装专横跋扈的弊 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由此可确定答案。 8. 某套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单元中?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C.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D.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
1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而 技术,增加了南方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依据时间和经 济领域的发展,C 项符合题意;夏朝是中国历史最早的国家,随后商朝、西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战国,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A 项不合题意;从公元前 230 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六国, 于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西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B 项不合题意;明清时期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出现了繁盛,但是因为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中国的落后,西方列强侵略,中 国进入近代史。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BD 三项不合题意
12、,故选择 C。 9.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 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 行 A. 廷杖制度 B. “文字狱” C. 八股取士 D. 特务统治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 可知当时的文人唯恐其所著涉及政治问题,害怕躲避国家大事。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禁 锢;由“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精神文化受到了 极大的禁锢。结合课本所学,清朝统
13、治者非常重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 文字、词语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案,很多人被处死。被 称“文字狱”。 B 项符合题意; 廷杖制度指皇帝在朝廷杖打大臣。 始于汉明帝, 此后各代均有廷杖大臣之事, 明后期尤甚,杖死者亦不少,A 项不合题意;明朝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C 项不合题意;明 朝为了监管臣民的监视、侦查,成立特务机构。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B。 点睛:依据题干“清王朝”可知是发生清朝的史实,“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可知 发生在文人之间的史实。结合课本所学,清朝为
14、加强思想控制,对文人大兴文字狱。 10.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B.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C.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中,1842 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 需同英国商定。最后一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是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 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C 项符合题意;图表中变化的时间是 1
15、843 年,结合所学,1958 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A 项不合题意;1895 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C 项不合题意;1901 年清政府签 订辛丑条约 ,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B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C。 点睛:图表题,图表的标题、时间、数字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图表分析,以 1843 年为界,清朝要 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1843 年后,清朝进口货物的税率下降了。结合课本所学,1842 年南京条约签 订,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进口的货物税率下降了。 11.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 物,谁是中
16、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A. 放弃天朝观念 B. 学习西方技术 C. 拥护民主共和 D. 反抗列强侵略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 四旁?”意思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结 合课本所学,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认识到“中国并不在中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 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A 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期间提出学习西方技术,B 项不合题意;1911 年辛 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复辟帝制,孙中山开
17、始拥护民主共和,C 项不合题 意; 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人民反列强侵略, 材料没有体现。 D 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 BCD 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择 A。 点睛:理解“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的意思 是解题的关键。中国古代由于交往不变和地理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东亚地区的大国强国, 所以统治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观念,认为我们是世界的中心。而诗歌中的“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 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旁。“就是劝国人要放弃天朝观念,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境況。 12. 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
18、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 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中文字“武昌”“楚望台军械库”“起义部队进攻路线汉阳”, 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 辛亥革命。结合课本所学,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 械哭,夺取枪支弹药。经过一夜精湛,起义军攻下武昌城,接着占领汉阳、汉口。因为 1911 年是旧历的辛 亥年,这次起义被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项符合 题意;1853
19、 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A 项不合题意;1927 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项不合题意;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了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B。 13. 1931 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 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凡尔赛和约签订 B. 九国公约签订 C.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D.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提示
20、:1931 年,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结合课本所学,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 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 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从此开始侵略中国东 北。D 项符合题意;1919 年 6 月巴黎和约签订对德的凡尔赛和约 ,A 项不合题意;1922 年华盛顿会议, 签订对中国的九国公约 ,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局面,B 项不合题意;1927 年蒋介石发 动四一二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C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BC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
21、 择 D。 14.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壮大抗日力量 B. 打倒北洋军阀 C. 改善农民生活 D. 消灭地主阶级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限制“抗日战争时期”,“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但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减轻农民负担 的政策。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抗日,党采取 了联合地主阶级, 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而采取的措施。 A 项符合题意; 打倒北洋
22、军阀是 19261927 年北伐战争的目的,B 项不合题意;改善农民生活是党每个时期的目标,但是材料突出 “停止实行没收地 主土地的政策”的目的,C 项不合题意;建国后,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D 项不合题 意。由此可知 B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A。 15.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图表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所占百分数的变法,可知,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依据 课本所学,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
23、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 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 项符合题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让工农业生产遭到 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不能说明材料中工业总产值 100%都是公有经 济。故 B 错误; 点睛:圆形统计图数字是解题的关键。图中数字说明公有经济在国民收入、商品销售、工业总产值等各方 面公有制经济均超过私有经济。说明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我国已经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 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这一转变的实现是在 1956 年底三大 改造完成后实现的。 16.
24、1979 年 6 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 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A. 社会生活变迁 B. 家庭联产承包 C. 现代企业制度 D. 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即国家干部下海经商了。结合课 本所学,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 列变化,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开始下海经商,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BC 三项不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