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19.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 上传人(卖家):淡淡的紫竹语嫣
  • 文档编号:836881
  • 上传时间:2020-11-05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6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9.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9. 职业病 危害 事故 应急 救援 预案
    资源描述:

    1、应急救援预案范本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做好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使事故控制在局部, 消除蔓延条件, 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 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 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 公司 企业性质: 项目名称: 项目 建设地点: 项目投资:总投资 万元 生产规模: 二、 管理机构管理机构 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指挥和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 救援工作。包括: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组织应急 预案的演练;现场指挥应急救援;信息上报等。 三、协

    2、助部门协助部门 1本单位设备负责人定期检查应急救援设施,做好记录,确保 应急救援设施完好。 2本单位车间管理员按照预案要求组织本车间人员开展应急救 援演练工作,做好演练记录。 四、应急救援基本内容应急救援基本内容 1.本单位工作场所中主要危险因素分布。 2.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 分布。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划分和指挥部架构图。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 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 结果,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用人单位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指挥领导小组”,由最高管理者、职业卫生主管、职业卫生专业人 员、各级

    3、车间负责人等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职能 部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 为基础,立即成立工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最高管理者任总指挥, 职业卫生管理代表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 挥,指挥部设在发生事故后的安全地点。若管理层人员不在企业时, 由职业卫生主管和生产部负责人为临时总指挥, 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 作。各部门要求成立相关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由各部门负 责人负责,根据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的安排落实到人。 (2)组成人员 1 指挥部人员: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副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 指

    4、挥部成员: a.职业卫生主管:掌握现场情况,根据事故类型组织开展事故现 场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 事故处置工作。 b.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协助总指挥开展事故现场处理工作。 c.保卫负责人: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 作。 d.生产部负责人: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 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e.医生: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 送转院工作。 f.仓库管理员: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g.业务负责人: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h.工厂员工:警报响起时,全体人员必须停止操作,切断所

    5、有岗 位的电源开关。义务消防员立即取用灭火器和消防水龙头,在部门负 责人指挥下抢救伤员和灭火,非消防队员立即按指定通道撤离现场, 到指定地点清点人数。 3 指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a.组织制订、修订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c.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d.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e.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f.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g.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 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h.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i.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和

    6、演练; j.负责保护事故发生后的相关数据,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 援经验教训; 销 售 部 应 急 救 援 仓 管 部 保 安 部 经 营 部 管 理 部 生 产 部 k.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 作; (3)指挥部架构图 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职业卫生主管 4.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24 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2)24 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3)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 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 5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 措施。 (2)根据

    7、安全运输卡提供的应急措施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 运方联系后获得的信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依据对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场所、 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7危险区的隔离: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 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1)危险区的设定。 (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8检测、抢险

    8、、救援及控制措施: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 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1)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2)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5)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6)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医疗救治机 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 10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 业队伍。 11应急救援保障: (1)内部保障: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

    9、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 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 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 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存放地点、 保管人。 应急通信系统。 应急电源、照明。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 备。 (2)外部救援: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 内容: 单位互助的方式。 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专家信息。 12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 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 设定预案的启动

    10、条件。 13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14应急培训与演练计划:对员工及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与演 练,定期演练周期为 6 个月。 15附件: (1)组织机构名单。 (2)值班联系电话。 (3)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4)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5)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6)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7)本单位平面布置图。 (8)消防设施配置图。 (9)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10)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 方式,供水、供电

    11、单位的联系方式。 (11)保障管理规范。 (12)专项的应急救援预案(可参考以下范例进行编制) 苯及其同系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苯及其同系物(苯系物)中毒是短期内接触较大量苯或苯系物后 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概述 苯为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微溶于水, 可与乙醇、 乙醚、丙酮、汽油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苯属高毒类化合物, 人在 24000mg/m 3 浓度下接触 30min 有生命危险。甲苯、二甲苯、乙 苯等苯系物大多为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难溶于 水,可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毒性大多为低毒。苯及苯系物可经过 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

    12、黏膜进入体内,其中呼吸道吸收是群体性中 毒事件的主要接触途径。 接触苯及苯系物的常见机会有: 作为稀释剂、 萃取剂和溶剂,用于油漆、喷漆、油墨、树脂、人造革和粘胶等作业 场所工作场所;苯及苯系物的生产和运输;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制造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香料、药物、农药、树脂等作业场所工 作场所。 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 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 2 人以上协同进行,并配带通讯设备。进入苯及苯系物生产、储存等事 故现场时,如现场有中毒死亡病人或空气苯浓度超过 980

    13、0 mg/m 3 (甲 苯浓度超过 7700 mg/m 3,二甲苯浓度超过 4400mg/m3) ,必须穿戴A 级防护服和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 ;如空气苯浓度在 10mg/m 3 9800mg/m 3(甲苯浓度在 100mg/m3 7700 mg/m3 ,二甲苯浓度在 100mg/m 3 4400mg/m3) , 须选用可防含A类气体和至少P2 级别颗粒物 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 2890-2009) ,并穿戴C级以上防护服、 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中毒事件现场已经开放通风,且空气苯 浓度在 50mg/m 3以下,一般不需要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处置人员 调查和处理经口中毒事

    14、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救援 人员清洗大面积皮肤污染的苯及苯系物中毒病人时, 应选用可防含 A 类气体和至少 P2 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并穿戴 C 级以 上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治点 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然后对事件相关场所和人员 进行调查,并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关闭生产场所等) 、救援人员 的个体防护等向事件指挥部提出建议。 2.2.1 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涉及生产工艺流程、环境状况、通风措施、防护条 件、人员接触情况等,并尽早采集相关场所的

    15、空气样品,有条件可进 行现场快速检测。 2.2.2 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生产 人员、采购人员、运输人员以及医疗救援人员等) 。调查内容包括接 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 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等。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 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 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要尽早对现场空气的苯及苯系物含量进行检测。 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16、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苯及苯系物中毒事件: a) 中毒病人有苯或苯系物接触机会; b) 中毒病人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c) 中毒现场采样样品中苯或苯系物含量增高。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 注意与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等相鉴别。 2.5 现场医疗救援 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皮肤污染者,立即除去 污染衣物,有条件时,协助消防部门对危重病人进行洗消。中毒病人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予以吸氧,注意保暖。当短期内出现大批 中毒病人,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2.5.1 现场检伤分类 a)红标,

    17、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昏迷;抽搐。 b)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谵妄状态;嗜睡;意识朦胧、混 浊状态。 c)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表 现。 d)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 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5.2 现场治疗 对于红标病人要保持复苏体位,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黄标病人应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反复抽搐、休克等情况时,及时采取对症支 持措施。绿标病人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 2.5.3 病人转送 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 应立即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继续观 察和治疗。 3.应急反应的终止 中毒事件的危险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18、已被消除或有效控制, 其他 可疑毒物已经完全收缴和销毁, 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 稳定 24h 以上。 氨中毒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氨(NH3)是一种刺激性气体。急性氨中毒是指在短期内吸入较 大量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皮肤和 呼吸道黏膜灼伤。 1.概述 氨在常温常压下是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 易液化成无 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为氨水。人接触氨气浓度达到 140mg/m 3210mg/m3时可明显感到不适,553mg/m3时可立即出现强烈 的刺激症状,3500mg/m 3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氨主要经呼 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氨水

    19、也可经胃肠道吸收。接触氨的常见机会有: 输氨管道、储氨钢瓶或储槽意外破损爆裂,检修过程中液氨外逸;硫 铵、碳酸氢铵、尿素、氨水等多种化肥制造;制碱、制药、鞣皮、塑 料、树脂、染料、炸药、合成纤维等各种有机化学工业;用作冷冻剂、 防冻剂和石油精炼、炼钢等工业;偶见于喷洒氨水。 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 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 2 人以上协同进行, 并应携带通讯工具。 进入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内 (如 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的氨气泄漏核心区域,或现场快速检 测氨气浓度高于

    20、 360mg/m 3) ,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和 A级防护服,并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进入氨气泄漏周边区域,或现 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在 30mg/m 3360mg/m3之间, 选用可防含K类气体 和至少P2 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 2890-2009) ,并 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穿戴C级防护服、化学橡胶手套和化学防护靴。 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低于 30mg/m 3的环境, 一般不需要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洗消人员在给液氨/高浓度氨气 灼伤病人洗消时,应使用可防含 K 类气体和至少 P2 级别颗粒物的 全面型呼吸防护器、C 级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

    21、和化学防护靴。医疗 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 可戴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和 防护眼罩。 2.2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现场调查 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关 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氨气浓度测定。同时,就事件现场控制措 施(如通风、切断危害源等) 、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 置、人员疏散等向现场指挥提出建议。调查中毒病人及相关人员,了 解事件发生的经过,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数 量、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 经过。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

    22、过程、临床 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 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空气中氨气浓度的检测 现场空气中氨气快速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置, 要尽早对现场的 空气进行检测。 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氨中毒事件: a)中毒病人有氨接触机会; 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常伴 有眼、皮肤黏膜的灼伤; c)中毒现场空气采样氨气浓度增高,或有明确的氨暴露证据。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 应注意与氯气、二氧化硫、一甲胺等其他刺激性气体所导致的中 毒事

    23、件鉴别。 2.5现场医疗救援 现场医疗救援首要措施是迅速将中毒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 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有条件时,协助消防部门对危重病人进行洗消。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 时,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2.5.1 现场检伤分类 a)红标, 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 咯大量泡沫样痰; 严重呼吸困难; 昏迷;窒息。 b)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眼灼伤;皮肤灼伤。 c)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流泪、畏光、眼刺痛、流涕、呛咳等。 d)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 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5.2 现场医疗救援 红标病人要立即

    24、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可使用地塞米松 10mg 20mg 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窒息者,立即予以开放气道;皮 肤和眼灼伤者, 立即以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灼伤部位 15min 以上。黄标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条件可给予吸氧,及时采取 对症治疗措施。绿标病人在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 变化。 2.5.3 病人转送 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 应立即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或中毒 救治中心继续观察和治疗。 3.应急反应的终止 中毒事件的危险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消除或有效控制, 未出 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 24h 以上。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一氧化碳(CO

    25、)是一种窒息性气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 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 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概述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成人急 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 310min) ,或240mg/(m33h) ;吸入 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m 35min) 。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 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 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 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 气、燃油

    26、动力装备等。 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 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 以上协同进行。 2.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 (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 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 3) , 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 ,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 无特殊要求;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 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级别 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

    27、 ,并佩戴一氧化碳 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 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 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 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 ,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 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 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 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 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一氧化碳浓度 测定。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火源

    28、和气源等) 、救援人 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向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建 议。 调查中毒病人及中毒事件相关人员, 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及中毒 人数,中毒病人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病人姓名、性别、 中毒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等情况。同时向临床救 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事件发生过程、抢救过程、临床救治 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应作好记录,可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 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空气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 一氧化碳的现场空气样品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置, 争取采集中 毒环境未开放前的空气样品,必要时可模拟事件过程,采集

    29、相应的空 气样品。 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a)中毒病人有一氧化碳接触机会; b) 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c)中毒现场空气采样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和/或中毒病人血中碳 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大于10%。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 与急性硫化氢、 二氧化碳、 氮气、 甲烷和氰化氢中毒事件相鉴别, 同时要注意是否存在混合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 2.5现场医疗救援 现场医疗救援首要措施是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 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暖。有条件应尽早给予

    30、吸 氧。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进行检伤分类, 优先处理红标病 人。 2.5.1现场检伤分类 a) 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昏迷;呼吸节律改变(叹气样呼 吸、潮式呼吸);休克;持续抽搐。 b) 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意识朦胧、混浊状态;抽搐。 c) 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头昏、头痛、恶心、心悸、呕吐、 乏力等表现。 d) 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 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5.2 现场医疗救援 对于红标病人要保持复苏体位,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黄标病人应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反复抽搐、休克等情况时,及时采取对症支 持措施。绿标病人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 2.5.3 病人转运 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 尽可能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 医院进行治疗。 3.应急反应的终止 中毒事件的危险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消除或有效控制, 未出 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24h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9.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3688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