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高考备考:文言实词详解.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836791
  • 上传时间:2020-11-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4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高考备考:文言实词详解.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高考 备考 文言 实词 详解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1 高考备考:文言实词详解高考备考:文言实词详解 (一)通假字:(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 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 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 ”(或“同”)。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 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 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 1.案:同“按”;审察,察看。

    2、“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板:同“版”;字版。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3.暴:同“曝”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暴:同“曝”暴露,显露。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5.倍:通“背”,背叛,忘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7.不:同“否”;不。 “或师焉,或不焉。” 8.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9.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10.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3、11.从:同“纵”;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2.从:同“纵”;与“横相对。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13.当:通“挡”;抵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14.度:同“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 15.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偏义复词:(二)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相 近(关)或相对(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 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 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

    4、一个的地方用上了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 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一、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一、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二、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二、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

    5、文,看它 是否符合语境,符合逻辑关系。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是用 来描写刘兰芝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 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处只取“作”意,“息” 只作陪衬,这样既合语境又合逻辑。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责的 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 区别开来。如: 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会不相从许(孔雀

    6、东南飞) “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课文偏义复词示例】【课文偏义复词示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 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 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 “父”是衬字;

    7、偏义在“兄”, “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6.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7.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9.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0.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1.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意谓“谁的年龄大”。 1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偏义在“死”,牺牲。 1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不同。 14能谤讥于市朝。 偏义在“市”,“朝”是衬字,闹市。 (三)

    8、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 法推断。具体而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的活用 1 1、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能看作主语,则这个名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能看作主语,则这个名 词必然用作状语,词必然用作状语,名词状语有以下几种情况: (1 1)表比喻。)表比喻。名词作状语,名词前面可以加“如”字来解释,含有“象那样地(似 的、一样)”的意思。 例: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

    9、而因景从。(过秦论) (云:象云那样汇集;响:象声响那样应和;景:象影子那样随从) (孤)鸣呼曰。陈涉世家(像狐狸一样) (2 2)表工具)表工具。这种形式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以”字来理解,含有“用”的意思。 例: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厚币:用厚币)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舟:修饰限制后边的动词“行”,表示“行”的工具“用船行路” “乘船出发”。 (3 3)表处所。)表处所。这种形式翻译时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于”字来理解,含有“在(从、向) 哪儿”的意思。 例:而相如廷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4

    10、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这种形式翻译时应为“当作那样”、 “象对待 似的”。 例:倡优蓄之。(报任安书)(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皆谦而礼交之。(信陵君窃符救赵)(礼,按照礼节,有 礼貌地与 他交往) (5 5) 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 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 时间名词作状语, 有三中情况, 其一, 表示时间的阶段性、 经常性,含有“每每”的意思;其二,表示时间的持续性、逐渐性,含有“一天天地”、 “一天比一天”的意思;其三,表示追溯过去,含有“往日”、“从前”、“当时” 的意思。 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日:日日;月:月月) 其后楚日以削(屈原列传

    11、)(日:一天天地)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时:当时) (6 6)方位名词用作副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方位名词用作副词表示动作的趋向。 例:天门(中)断楚江开。望天门山(从中间) 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向东) 【名词作状语规律总结】【名词作状语规律总结】 名词出现在动词前,和动词又不是主谓关系。 2 2、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 1)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名词后面如果是代词,往往构成动宾关系,那个句词也就活用为动 词了,因为名词不能修饰代词。 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风干)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策)之

    12、不以其道。(马说) (鞭打) (2 2)名词名词)名词名词,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那就要考虑是否 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当王) 夜(篝)火。(陈涉世家)(用笼子罩住) (3 3)名词补语,)名词补语,名词前如果没有动词,而后面又是介宾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 作动词。 例:一狼(洞)(于)其中。狼(打洞) (4 4)副词名词)副词名词,名词本来不能前加副词。如果前边是副词,这个名词也就活用为动 词。 例:神弗(福)也。曹刿论战(赐福) 深入不(毛)。出师表(长草木) (5 5)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后边一般有动词

    13、,组成能愿合成谓语,如果是名词就 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游水) (6 6)所名词)所名词,所字后面一般是动词,如果是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用鱼网捕)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 语法分析: 句中无动词; 两个名词连用; 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 名词后为代词。 3 3、名词使动、名词使动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 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

    14、物。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他为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将:使孙膑为将) 4 4、名词意动、名词意动 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名词必带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 物,物,可翻译“把看作”“把当作”。 例: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后:以 为后)(廉颇蔺相如列传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当作粪土)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 (看成)什么”,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

    15、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 事物。 二、动词的活用二、动词的活用 1 1、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 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例: 吾射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精:精湛)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战) (伏: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2 2、动词的使动、动词的使动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 这个动词所表示

    16、的动作行为。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 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贾谊过秦论)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 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 区别只在意义上, 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 3 3、动词的为动、动词的为动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

    17、宾语含有“为它怎么样”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它怎么样”的意思。为动用法的动 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动词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 识别一个动词在句中是不是为动用法,主要看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不是 “为动”关系,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从语法结构上看,动词的为动用法是以动宾式来表达状动式的内容。翻译时, 应根据上下文意灵活地译为“为宾动”“替宾动”“给宾动”等格式。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急:为着急) 且勇者不必死节。(报任安书)(死:为而死)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泣:为之泣,已经为它哭了三 天) 【动词的为动用法规律总

    18、结】:动词的为动用法规律总结】: (1)看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是不是“为动”关系。 (2)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3)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灵活地译为“为宾动”“替宾动”“给宾 动”等格式。 三、形容词活用三、形容词活用 1 1、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 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 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 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例:将军身披坚执锐。(

    19、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2 2、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 行为或变化发展。行为或变化发展。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判断方法】【判断方法】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 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 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

    20、外泥中歇。(高:升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 3 3、形容词使动、形容词使动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 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使变绿) 【判断方法】 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 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

    21、抬高) 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4 4、形容词意动、形容词意动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 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例: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 【判断方法】【判断方法】 形容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 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 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22、小:认为小) 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 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轻:认为 伯夷的道义轻)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鱼虾为伴侣;友:以麋鹿 为朋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以作为边邑) 四、数词活用四、数词活用 1 1、数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 例: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 2 2、数词用作形容词、数词用作形容词 例: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 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3 3、数词用作名词、数词用作名词 例:其一犬坐于前。(一,一只狼)

    23、(四)古今异义(四)古今异义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 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5、词义强化或弱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 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古今在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的词常常不是检测的内 容; 在现代汉语里不再使用的词,如“陛下”“黔首”等,也常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 还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由于古 今异义,因而最容易望

    24、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产生对文意的曲解。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体。 1.1.词义扩大词义扩大 指除了古代那个意义保留下来外,或古代是专指或特指,今义的范围却扩大了。 例如: (1)“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 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古代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 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 2词义缩小词义缩小 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等。例: (1)将军战河

    25、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古义: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今义:专指河北省、河南省。 (2)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 古义:愚拙、凡庸;真情、挚意。今义:仅指数量少,人或物不重要。 (3)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古义:购买;悬赏。今义:购买。 (4)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古义:原泛指一切金属。今义:现专指黄金。 3.3.词义转移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古义: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今义: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2)哭泣无涕,中心

    26、不戚。(庄子)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而献身。 4 4感情色彩变化感情色彩变化 这是指褒贬义的变化。例: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古义:“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今义:“卑鄙”则 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5.5.词义强化或弱化词义强化或弱化 即词所表示意思的程度等加强或减弱了。例: “恨”,古义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义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深;今义表示的程度则更弱化了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今义表示埋怨、责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高考备考:文言实词详解.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3679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